二戰時哪個國家先研發出原子彈的,按照大一統的歷史觀點來看,那肯定是美國先研發出來的。但有些不一樣的歷史正在淡出我們的視野,當你了解之後,或許你會改變這個想法,甚至會認為是德國率先研究出來的。
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化學家哈恩在1939年,就發現了核裂變的現象,讓世人知曉了核能的潛能。於是世界各國爭先恐後的利用核裂變來研發原子彈,當然德國的相關研究水平遠高於美國。別看美國現在是科技遙遙領先,如果要回到二戰前,英國和德國才是世界科技文明的中心。
當時希特勒把研發原子彈這一重要任務,交給了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海森堡。他可以稱得上泰鬥級別的人物,其睿智的大腦能和愛因斯坦相媲美。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比較清楚,一個是希特勒給的經費太少,研發進度推進不了;一個是德國鈾工廠被炸了,缺少濃縮鈾;還有一個是海森堡算錯數了。
我們要知道,希特勒雖然給的經費少,但德國之後又開展了一次核物理研究,第2次給的經費是非常高的。其次雖然鈾工廠被炸,但是只要研究人員還在,那麼工程就會很快再次展開。最後就是海森堡算錯數,純屬無稽之談。
懂行的應該清楚,原子彈是個極其複雜的工程,曼哈頓計劃集結了成千上萬的研發人員,如果說一個人把一個數算錯導致工程失敗,這比隕石撞地球的概率還要小得多。總而言之,這些歷史不可全信,因為這也沒有站得住腳的證據,但是之後發生的一些事情就更撲朔迷離了。
德國物理學家萊納卡爾施,就在他的新書《希特勒的炸彈》中提到,納粹德國當時已經研發出了原子彈。並且他還說納粹的科學家先後曾經試爆過三顆原子彈。其中的一顆在德國北部的裡根島爆炸,另外的兩顆則在圖林根的奧爾德魯夫。其中奧爾德魯夫的核試驗在1945年3月3日21時20分,和同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試爆的原子彈,要早好幾個月。
這三次爆炸是確有其事的,尤其是在圖林根的爆炸當中,有700名蘇聯戰俘瞬間化為灰燼,甚至還引發了一場小規模地震。當時的不少盟軍科學家注意到這個細節,並懷疑這可能是小型原子彈的試爆,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常規的炸藥爆炸,然後產生的超高溫和超高壓,進而引爆核裂變的方法。
甚至這些物理學家根據此原理設計,並製造出了簡易的核爆裝置,就是裝填的鈾太少了,自然沒有產生武器級別的劇烈核裂變,其爆炸也無法和真正的原子彈相比,屬於"髒彈"。
不僅如此,在二戰末期,希特勒會見莫索裡尼的時候,他對莫索裡尼說,自己手上有一種神秘武器,能夠使方圓幾十公裡的生物滅亡,這也是確有記載的歷史。很多人認為希特勒說的是納粹鍾,其實不然,納粹鍾那種武器,就算現在也研發不出來,極有可能就是小型原子彈。畢竟當時德國時間太少,很多工廠為躲避轟炸都轉入地下,所以只能製造當量很小的炸彈。
鑑於希特勒臨死前,迫切希望看到超級武器的信念,德國很有可能造出了小型原子彈,只不過當量太小,規律和輻射都很弱,所以沒有引起太大轟動,因此德國是有可能領先美國造出原子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