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無論是從人力、物力、經濟、資源等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前所未有的。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德國在一戰結束以後,一直被歐洲國家所壓制。德國被迫強行裁軍,海陸空三軍被強行限制數量。
德國,直到希特勒上臺。德國開始不顧一戰戰敗條約,開始秘密地發展軍隊。二戰初期,德軍藉助閃電戰迅速佔領了歐洲廣大領土,以至整個歐洲只有蘇聯和英國在頑強的抵抗著德軍的進攻。其他國家不是被滅亡,就是被迫加入軸心國。但是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向美國宣戰。德國就明白,如果想戰勝盟軍,就必須立刻扭轉自己與美國軍事差距。因為,以美國的經濟實力,對於軸心國來說是致命的。為了彌補這些差距,德國決定加大對新式武器的研發力度。
隨著,德國一批批的新式武器加入戰爭,盟軍逐漸開始吃力。例如,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戰鬥就是德國人發明的。在同時期的戰鬥機中,盟軍戰機根本無法追上德軍噴氣式戰鬥。只能等德軍噴氣式戰鬥機起飛、降落的時候進行伏擊。但是,德軍地面的防空部隊會全力向盟軍飛機開火。所以盟軍空軍依然是處於劣勢。

德國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飛彈。雖然這種飛彈相對於現代飛彈來說,只是一種非常初級的飛彈。但是在當時,這種飛彈給英國居民帶來了強大的威懾力。
當時,德國為了要徵服英倫三島。時常連續轟炸倫敦等一些英國重要的城市,英國人民都沒有放棄抵抗。但是隨著德國V1、V2飛彈的投入使用,倫敦居民顯得非常驚恐,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武器。它們劃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天而降,然後發出劇烈的爆炸,讓整個倫敦地動山搖。雖然英國當時在重要城市上升起了許多防空氣球,仍然不能阻止倫敦居民逃離倫敦。但是,隨著美國的加入。德軍覺得需要加快研發新式武器的進度了。

德國當時已經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主持這項工作的科學家是海森堡。他是同時代在研究原子彈方面可以和愛因斯坦相媲美的物理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愛因斯坦受到德國納粹迫害,被迫流亡美國。
海森堡因為是德國人,所以留在了德國,並希望能在納粹的統治下挽救已經支離破碎的德國科學界。海森堡是一個愛國者,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納粹把德國積累了那麼多年的科學技術毀於一旦。所以,他選擇同意納粹的邀請,加入研究原子彈的團隊。希望自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拖延納粹德國原子彈的研發進度。
因此海森堡故意算錯了一個小數點,把原子彈的重要成分鈾235算成238。並且把一顆原子彈需要多少的鈾的上限故意算成了下限。導致,得出的結果是,需要幾十噸的高純度鈾才能製造出原子彈。希特勒得知這個消息以後,覺得製造原子彈是天方夜譚。覺得盟軍也不可能在戰爭中得到那麼多高純度的鈾。所以,就停止了原子彈的研發計劃了。
雖然原子彈,是在德國戰敗後美國人才向日本投放的。但是,不得不說海森堡為了挽救德國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