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之所以會慘敗那完全是因為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美國都是有著非常多的盟友,客觀的來說,希特勒所帶領的軍隊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策略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優勢,這是很多國家比不上的,但是德國之所以最後輸了,除了「豬隊友」的因素,還有美國的強大生產技術。
就拿原子彈來說,德國和美國是差不多同時開始研究的,因為在戰爭上,雙方都沒有絕對的把握把對方擊敗,就算有一方能夠勝利,那也絕對是僥倖,甚至是兩敗俱傷,於是雙方都開始投入研究原子彈。
德國方面研究原子彈的領頭羊是海森堡,海森堡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932年的時候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地道的日耳曼人,他始終堅信學術對於任何人都應該是公平的,不能摻雜種族因素,在反猶排猶浪潮中,他的行為最為突出並引發了「海森堡事件」差點他就失去了研究和教學的職務。二戰爆發的時候,很多德國科學家紛紛出逃,並且有人邀請他去移民美國,但他堅持不肯放棄自己德國國籍。
後來希特勒命令他負責研究原子彈。海森堡研究原子彈其實是進度很快的,甚至完全有把握在美國之前研究出來,但他不敢,他怕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徹底改變二戰的走向,所以他故意算錯了一個公式,希特勒在看到他研究了好幾年也沒成功後,決定放棄原子彈,研究核能源。
研究原子彈,德國確實是有些困難,比如美國「曼哈頓計劃」資金就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科學家就超過了1.5萬人,德國研究原子彈也就科學家110多名,而且40多名都是研究學者稱不上科學家和專家,德國為研究原子彈撥款也不過200多萬馬克。
直到後來美國研究出了原子彈,希特勒很是鬱悶,都不敢相信美國人真的坐到了。可惜的是當時並沒人知道海森堡的情況,否則美國也得害怕,在二戰後,因為海森堡幫助過德國納粹製造原子彈,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並拒絕和他握手。
如果當年海森堡真的幫希特勒研究出原子彈,絲毫不誇張,二戰還不知道得打多久才能結束,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