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深海發現一隻可愛的「小飛象章魚」。10月23日,研究人員使用遙控操作裝置(ROV)在蒙特雷灣國家海洋保護區戴維森海底山勘測時,發現像幽靈般的小飛象章魚。
它使用類似翅膀的小型鰭緩慢拍打,穿行在黑暗的海底,身體末端蹼狀結構類似於雨傘,它們的外形頗似卡通動畫中的形象,但在現實中卻很少發現它們的活動蹤跡。在戴維森海底山周圍是平坦的海底,這裡非常適合海底勘測探索,存在著大量的螃蟹、魚、蝦、海星,以及一些未識別新物種。
這是在戴維森海底山進行系列潛水活動時首次發現的,在潛水時研究人員使用水下遙控操作裝置勘測這片未探索的「深海綠洲」,該海域有大量的珊瑚和海綿。研究人員希望勘測該海域,並記錄深海生物的存在,同時採集海水、沉積物樣本和相關環境數據。
研究小組稱,「大力神」水下遙控操作裝置拍攝到一隻小飛象章魚遊過鏡頭,它拍打著一對像翅膀的鰭,之後利用反向雨傘狀結構使身體加速遊動,在「雨傘」張開的時候,可清晰地看到內部有8個觸臂,每個觸臂帶有一個吸盤和兩個類似手指的肌肉結構——卷鬚(cirri)。
研究小組評估稱,這隻章魚體長大約60釐米。發現小飛象章魚的海域位於3100-3600米深處,據悉,戴維森海底山存在大量玄武巖礁。戴維森海底山是一座休眠海底火山,位於美國蒙特雷市西南129公裡處,由於該海域存在大量珊瑚森林和海綿區,因此被稱為「深海綠洲」。
章魚最有效的防禦措施是環境偽裝,它們搖身一變,就完全融入所在的海洋環境中,因為它們可以控制自己皮膚的顏色,就像變色龍一樣。改變皮膚顏色之外,它們還可以操控皮膚紋理,便於和周邊地形融為一體。
除了巧妙的環境偽裝,它們還使用「噴氣推進」的逃離策略,它們快速噴射水流加速遊動,從而逃離掠食者的攻擊範圍。 從虹吸管噴射的水流經常伴隨著釋放的墨汁,可以迷惑和躲避潛在的敵人。章魚觸臂上的吸盤非常強大,可以拖拉獵物朝向自己鋒利的喙部。
除了保護它們免遭其它動物的傷害,最新研究還發現,章魚還能探測到海底火山噴發或者地震發生前釋放的超聲波,從而提供充足的時間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