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蘇德戰場中流砥柱,傳奇的KV重坦,一輛抵擋一個師

2020-12-05 戰史

說起二戰的德國軍隊,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閃電戰和鋼鐵洪流一樣的裝甲部隊。其實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並沒有什麼質量優勢,更沒有數量優勢,但是,他們憑藉的卻是對於坦克戰遠比對手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戰術上無以倫比的配合,才能贏下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但是,當有些全面碾壓的敵人出現在眼前時,德國人也一樣無可奈何。

剛才說德國坦克沒有質量優勢,估計可能很多人都不服氣——畢竟做工精巧的豹式坦克和威風凜凜的虎式坦克,都是德國裝甲部隊的象徵,並且這些坦克確實也在二戰的戰場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但是「質量」是相對的,無論是虎式坦克還是豹式坦克,都因為其做工過於精巧,導致其產量低下,實際上在整個二戰中,德軍裝甲部隊的核心主力始終是3號和4號坦克,特別是戰爭後期加裝了75毫米長身管火炮的4號坦克,才是整個二戰期間,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而這種坦克面對T-34-85型坦克時,顯然即沒有質量優勢,也沒有數量優勢。所以,從整體上說,二戰整個德國裝甲部隊的裝備無論是和美國還是蘇聯相比,其實都有很大差距。

特別是在1941年納粹突襲進攻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剛剛爆發之時,蘇聯當時的坦克就在時不時的給德軍以沉重的打擊。而當時,蘇軍最為倚重的重型坦克,就是著名的KV重型坦克。KV坦克的全名為「科京-伏羅希洛夫」重型坦克,取兩人名字的首寫子母,簡稱即為「KV」重型坦克。在二戰初期,KV重型坦克幾乎是德國根本無法仰望的存在。

KV重型坦克是蘇聯重型坦克經驗教訓的集大成者。蘇聯重型坦克的發展,主要是開始於1930年代,在當時蘇聯派出相當數量的部隊和裝備,並組織國際縱隊參與支持西班牙內戰中的共和國政府,以對抗佛朗哥的軍隊。在當時,蘇軍的主要裝備為T-26輕型坦克和BT-5快速坦克。在實戰中,這兩種坦克暴露出火力弱、裝甲薄等一系列問題,其中甚至有一門佛朗哥軍隊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一次戰鬥中就連續摧毀了12輛T-26型坦克。血的教訓促使蘇聯軍工部門開始設計全新的重型坦克,而新式坦克首要需要加強的,就是裝甲防護。

1938年前後,由蘇聯著名坦克設計師科京主持設計的SMK重型坦克樣車問世,這種坦克採用了單炮塔設計,但是在炮塔上並列安裝了1門76.2毫米跑和1門45毫米炮。但是SMK型坦克的主裝甲只有60毫米厚,完全不足以抵抗當時的大口徑反坦克炮的攻擊,這顯然和蘇軍要求增加裝甲厚度,提升坦克生存性的要求不符。但是這種SMK型坦克的重量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55噸,即使以現代標準衡量,也是標準的重型坦克,在當時,這個重量已經達到了坦克發動機所能驅動的上限。最後,科京修改了設計,取消了45毫米炮,將所有削減的重量,用於提升坦克的防護水平。最終這種坦克被正式以「KV-1」重型坦克的型號命名,並在1939年12月正式投入生產。二戰時期一個極具傳奇的重型坦克家族由此誕生,在之後的歲月裡,根據戰場反饋,KV-1重型坦克在1942年停產前,總共生產4247輛,並且可以細分為1940年版、1941年版和1942年版等不同版本,儘管這些坦克外形相似,但是在細節上都有著少許差異。

KV-1/1940年型重型坦克是KV-1第一個量產的型號,1940版的車體和炮塔為軋制裝甲板焊接結構。車體正前方裝甲厚度為75毫米,後部為30毫米;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90毫米,後部為35毫米。駕駛員位於坦克艙室正中間,炮塔內裝備1門L-11型76.2毫米主炮,並在主炮旁邊配置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同時在炮塔尾部還配置有另外一挺機槍。後續的KV-1/1941年型重型坦克改裝了41.5倍口徑的F-32型76.2毫米坦克炮,並用螺栓在車體和炮塔上加裝了25~40毫米厚的附加裝甲板。使車體裝甲厚度最大達130毫米,炮塔裝甲厚度最大達120毫米。在戰爭中量產的KV-1型坦克在炮塔周圍和車體的各部位鉚接了附加裝甲板,並採用了鑄造炮塔,裝甲厚度為保持在110~120毫米。鑄造炮塔內採用的是ZIS型76.2毫米坦克炮。

KV-1重型坦克的發動機為1臺改進型的V2K水冷式12缸柴油機。傳動裝置位於發動機室,由變速箱、側減速器等組成。行動裝置採用獨立的扭力軸懸掛系統和幹銷式履帶推進裝置。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3個託帶輪,採用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的布置方式。不過,由於車重過大,KV-1坦克的行走裝置始終處於高負荷狀態,行走裝置故障是KV系列坦克損毀的最主要原因,並且這個問題一直到KV坦克退役都沒有得到解決。

早在1939年11月時,還處於樣車狀態的KV重型坦克就參與了著名「蘇芬戰爭」,在蘇芬戰爭期間,所有參戰的KV重型坦克無一被芬軍擊穿,由此充分顯示了KV重型坦克優越的生存性。同時KV-1重型坦克炮塔尾部的那挺7.62毫米的DP機槍成為車組人員的最愛——這挺向後部署的機槍可以有效殲滅從坦克側後方繞行而來的步兵,從而有效保護坦克的安全。這一設計也被後來的JS重型坦克所採用。

其實對於芬軍遭遇蘇聯KV重型坦克的事情,德軍最高統帥部本該有所察覺,但是自信到有些自傲的納粹將軍們從未把俄羅斯放在眼裡。根據西班牙內戰的經驗,他們也一廂情願地把蘇軍的坦克想得一錢不值。不過在蘇德戰爭爆發後,他們很快就為自己的這種自傲付出了代價。在1941年6月23日,蘇軍機械化第3軍坦克第2師,與德軍摩託化第41軍第6裝甲師,在立陶宛南部進行了蘇德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坦克交戰。在當時,由於在前線受挫,蘇軍裝甲部隊接到命令,開始回撤,但是同時,蘇軍師指揮部派遣了1輛KV-1型坦克,獨自守衛撤退路上唯一的橋梁,以德軍追擊。由於知道這是一次必死的任務,所以在出發前,這輛KV-1型多裝了近一倍的彈藥。

當德軍部隊開赴路口時,躲在掩蔽部的KV-1坦克搶先開火,並以精準的火力連續摧毀德軍2輛先導坦克,剩下的德軍不得不慌忙逃竄。在當時,德國陸軍的主力依然是裝有短管50毫米火炮的3號坦克,裝備75毫米短管火炮的4號坦克都很少,而這種50毫米的坦克炮打再KV-1的裝甲上,就好像打在橡皮牆上一樣,炮彈全部被彈開,無一擊穿。但是KV-1坦克反擊的炮火卻能有效擊穿德軍坦克的裝甲。不得以,德軍調來1門88毫米高射炮,將其放平準備轟擊蘇軍坦克,但是還沒開火,就被蘇軍坦克一發炮彈直接摧毀。而德軍攜帶炸藥包被派遣去炸坦克的工兵,也被坦克炮塔前後的兩挺機槍給打成篩子……最終整整48個小時,2個德軍師被1輛蘇軍KV-1重型坦克所牽制,完全動彈不得。最後第三天早晨,德軍連續調來多輛坦克從正面進攻這兩蘇軍KV-1重型坦克,並趁KV-1坦克和德軍坦克交戰的同時,偷偷將1門88毫米高射炮拖至距離KV-1坦克近500米的地方,對其開炮12次,然後又命令埋伏在附近的德國擲彈兵對這輛KV-1坦克扔了許多手榴彈,這才徹底炸毀這輛孤膽英雄。

在事後打掃戰場時,德軍發現12發88毫米炮彈,有7發命中了KV-1坦克,但只有2發真正擊穿了其裝甲。KV-1型坦克由此成為德軍心中的噩夢,也正因為其卓越的防護性能,德軍開始投入巨資研究虎式坦克,從而最終在「防護」這一條路上越跑越偏,一直到最終戰敗投降。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蘇德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1939年9月1日爆發的,既然是世界大戰,戰場就有很多。主要的戰場是西歐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太平洋戰場、印緬戰場和中國戰場。相比較而言,在這些戰場中最慘烈的恐怕就要數蘇德戰場了。蘇德戰爭在軍事史上以殘酷而聞名,在二戰期間是交戰國之間死傷最為慘烈的一場衝突。
  • 被擊中135次還幹掉了22輛德軍坦克,看二戰「神車」前蘇聯KV-1重坦
    被打斷履帶的KV-1 而在另一場追擊戰鬥中,一輛落單的KV-1重坦停在一條道路旁,並與德國第六裝甲師的反坦克營遭遇了而在第二天的戰鬥中,德國調來了一輛4號坦克從正面吸引KV-1火力,配合88毫米重炮一起攻擊KV-1,但在多次炮擊中,只有2發炮彈穿透了KV-1裝甲,但依舊沒有將之徹底摧毀。最終,還是德國步兵繞道背後衝上KV-1車身,將手榴彈從破口投入車內,才徹底解決了這輛幾乎遲滯德國第六裝甲師幾乎24小時的KV-1重坦。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雖然在此之前,蘇軍已經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戰場主動權的問題。而1942年7月7日展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徹底扭轉了蘇軍在戰場上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蘇軍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復失地和反攻準備,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敗德軍裝甲部隊,並開始展開大反攻作戰。
  • 《坦克世界》德軍的恐懼 蘇聯巨人 「馬桶頭」戰神KV-2重坦
    二戰期間,戰爭的硝煙席捲著整個歐洲。全世界都在加快對反坦克研究。德國在1938率先研製出PAK38式50毫米長身管反坦克炮這是當時全球領先的反坦克炮,在有效範圍500米內,可摧毀當時的所有坦克。那時蘇聯的SMK和T-100重型坦克的裝甲厚度也才20~60毫米,對其如同紙張。
  • 震撼了德軍的無敵KV!蘇德戰爭初期的KV系列重型坦克戰史
    在6月23日,蘇軍第3機械化軍的第2坦克師迎擊了德國第6裝甲師。彼時德國第6裝甲師正沿著夏維利亞大街前進,意圖向多比薩河方向推進,毫不意外的他們迎面就撞上了蘇軍第2坦克師。 這是蘇德戰場上第一次坦克交鋒,在此之前德國裝甲兵們被上級告知蘇軍坦克不堪一擊的情報,但實際情況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 蘇德挑起二戰毀滅世界,美英聯手拯救人類?美國歷史再次刷新下限
    眾所周知,作為當今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美國比較擅長「發明歷史」。什麼樣的事情對美國有利,美國就會把這件事情極力渲染甚至往不符合事實的方向扭曲。最近這兩天,美國又開始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來「發明歷史」,最新傳來的消息表明,美國正試圖改寫並發明全新的二戰歷史,在美國發明的新歷史中,蘇德挑起二戰毀滅世界,美英聯手拯救了人類。
  • 力挽狂瀾的KV-2重型坦克,為何卻沒能續寫它在戰爭初期的輝煌?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除了T-34坦克外,KV系列重型坦克也是讓德國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往往只需要幾輛KV系列重型坦克,就能讓一整支德軍裝甲部隊陷入苦戰。而其中的KV-2重型坦克更是德軍噩夢般的存在,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有一輛KV-2重型坦克出現,德軍裝甲部隊就會束手無策。然而這種強大的KV-2重型坦克,卻在1942年就銷聲匿跡。
  • 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的夢魘,讓德軍上下束手無策的KV系列重型坦克
    在6月23日,蘇軍第3機械化軍的第2坦克師迎擊了德國第6裝甲師。彼時德國第6裝甲師正沿著夏維利亞大街前進,意圖向多比薩河方向推進,毫不意外的他們迎面就撞上了蘇軍第2坦克師。這是蘇德戰場上第一次坦克交鋒,在此之前德國裝甲兵們被上級告知蘇軍坦克不堪一擊的情報,但實際情況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兩國傷亡超過六千萬,一國到現在都沒恢復
    當然,之後的戰爭不僅僅出現在歐洲戰場上,還出現在其他地方。全球有幾十個國家捲入戰爭,傷亡近億人口,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當然,不同地方的狀況是不一樣的,有一個地方的戰爭非常激烈,兩國傷亡超過了六千萬。其中一國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這個戰場就是蘇德戰場。
  • 二戰波蘭真有坦克嗎
    在《坦克世界》中,這是一輛2級車,當然,還是歸類於輕坦而非中坦。 義大利與日本類似,「窮」是基本國情,一切都要省,所以義大利坦克的標準也和日本差不多,要降一個等級——超過20噸,就算「重型坦克」了。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史達林為何槍決愛將巴甫洛夫?兵敗非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大將表面上是因為兵敗被殺,其實摻雜了史達林悔不當初的惱羞成怒,正是因為巴甫洛夫在1937年給出的錯誤結論,讓蘇軍在裝甲兵建設中「開了倒車」,進而深邃影響了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戰局,當德國坦克洪流滾滾而來之時,蘇軍機械化部隊卻硬是無力抵擋。
  • 坦克世界所有八級重坦排名怎麼樣?
    IS-M【Lv.8 S系】IS-M的問題不只是醜,還有一點——完全為特化而犧牲了自己的能力,火控拿不出手,傷害爬不到頂尖,就像一個七級重坦,然而他的防護能力還算可以,至少打倒車伸縮還是不錯的,在城市中還是很舒服的,但是一旦脫離城鎮這種不需要長距離機動而且作戰距離較近的戰場他就如同一個洩了氣的皮球一樣,除非敵人自己傻,否則他就不要想著超神
  • 總有一輛適合你《坦克世界》8級重坦推薦
    「虎王」重坦的發揮完全由玩家決定,它的戰鬥力至今眾說紛紜。但它的特點是8級銀幣重坦中最獨特的,任何同級重坦的作戰經驗都不能直接用在AMX 50 100上。【使用手感最佳——卡那封】Y系8級重坦「卡那封」相較低級的「邱吉爾」、A43等Y系重坦,最明顯的變化是坦克機動力大幅提升。
  • 「二戰風雲127」蘇德最後的血戰·十四——血戰史達林格勒·七
    馬馬耶夫崗是一個位置絕佳的戰略要點,站在這裡,德軍便可以對蘇聯第62集團軍的所有動向一覽無餘。因此,蘇德雙方在這裡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戰鬥,而位於這裡的火車站便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絕對核心。這個計劃風險極高,但勝算一點都不高——在戰場的關鍵節點上,德軍仍然佔據著優勢。9月19日,德軍打下了史達林格勒一號火車站。經過兩天的推進,德軍包圍了蘇軍近衛第13師的先鋒1營。但與此同時,近衛第13師大部隊必須要開始撤退,不然就會被德軍整個包住。
  • 二戰1945年西線戰場萊茵河雨夜的激戰最後一輛豹式坦克
    德軍第84步兵師在荷蘭邊境的馬斯河和沃爾河之間僅七英裡的戰線上死守,就好比拿著一包沙袋去堵住即將崩潰一瀉千裡的決堤口,無論天時地利人和,德軍第84步兵師都是身處在一塊絕地之上,進行欲血搏殺,德軍抵抗84步兵師雖然屬於德軍200序列之內,卻是一個名副其實二流步兵師單位,說第84步兵師的II級野戰師,還得用勉強兩個字來概括。
  • 二戰中站在德國一邊參戰的芬蘭,戰後收到的懲罰到底是輕是重
    芬蘭在二戰中和德國一起參加了蘇德戰爭,因此也是二戰的戰敗國之一。二戰結束後,芬蘭受到的懲罰並不輕,根據和蘇聯的《停戰協定》、《臨時和約》等各項條約規定,芬蘭需要割讓貝柴摩地區,把波卡拉地區租給蘇聯50年,賠償3億美元,並按照蘇聯要求逮捕、審判了61名戰爭罪犯。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其中中國戰場死傷133萬人,佔傷亡總數70%。中國軍民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國軍方面;國民政府軍事力量最高時達500萬人,經過與日寇在陸海空全面戰爭之後,截至日本投降之時,國軍傷亡、失蹤、加上傷病等非戰場損失,總損失400多萬人;共軍方面,整個抗戰期間,正規軍事力量還損失了59萬人,其中包括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的損失。國共軍隊總損失近500萬人。
  • 《WOT》蘇聯重坦Object752好用嗎?蘇聯重坦Object752數據一覽
    18183首頁 1+2=3 《WOT》蘇聯重坦Object752好用嗎?蘇聯重坦Object752數據一覽 《WOT》蘇聯重坦Object752好用嗎?
  • 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在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誌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儘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準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
  • 蘇芬戰爭因果概述,它對當時歐洲乃至二戰局勢的影響深遠!
    6個坦克旅,後來增加了13和15兩個集團軍的10多個師和2個坦克旅的支援。於是蘇軍後來也開始大量生產"波撥莎"衝鋒鎗,二戰中用它來痛毆德軍。 這使得兩年後的蘇芬戰爭中一些師、團級指揮員因此根本無法勝任其職位,好在史達林留下了朱可夫,不然不僅蘇芬戰爭,甚至二戰歷史都要被改寫。 蘇芬戰爭的影響: 芬蘭被迫接受蘇聯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重創了蘇聯紅軍的力量,而且使蘇聯失去了國際輿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