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站在德國一邊參戰的芬蘭,戰後收到的懲罰到底是輕是重

2021-01-08 網易新聞

芬蘭在二戰中和德國一起參加了蘇德戰爭,因此也是二戰的戰敗國之一。二戰結束後,芬蘭受到的懲罰並不輕,根據和蘇聯的《停戰協定》、《臨時和約》等各項條約規定,芬蘭需要割讓貝柴摩地區,把波卡拉地區租給蘇聯50年,賠償3億美元,並按照蘇聯要求逮捕、審判了61名戰爭罪犯。

因為賠款中相當部分是以物資抵扣,而蘇聯對物資的估價較低,算上美元貶值等因素,芬蘭實際交付的賠款高達6.8億美元之巨。考慮到當時芬蘭只有350萬人口,這筆賠款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所以從這點來說,對芬蘭的懲罰其實並不輕。

不過1944年3月蘇聯和芬蘭開始秘密進行停戰談判時,蘇聯所提出的條件除了以上這些外,還包括驅逐芬蘭境內的德軍,賠款更是高達6億美元,顯然兩者相比要寬鬆不少。而出現這種轉變這主要是因為芬蘭自身的努力和其他盟國對芬蘭的同情共同的結果。

1944年3月蘇聯和芬蘭初次談判因為蘇聯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芬蘭政府在4月18日拒絕了蘇聯的條件。此後蘇軍開始了大規模的進攻。因為蘇軍其總體實力有著絕對的優勢,芬軍遭到重創。芬蘭政府不得不在6月22日再次向蘇聯求和。

不過此時德國為了保持芬蘭繼續留在自己陣營內,派出了第122師和第303突擊炮旅投入芬蘭戰場,協助芬軍穩定了戰線。隨後芬軍展開反擊,在伊洛曼齊森林反擊戰中擊敗蘇軍。

蘇聯並不願意在芬蘭這個次要戰場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和兵力,因此同意了芬蘭提出的停戰談判請求,表示德軍一旦撤離芬蘭,就願意和芬蘭展開正式停火。可以說芬蘭人自己的努力為談判爭取了一個好的開始。

而芬蘭參加二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蘇聯和芬蘭的冬季戰爭蘇聯奪取了芬蘭大片領土所致。因此盟國其他國家大多對芬蘭抱有同情心理,在蘇芬談判期間英國出面斡旋,最終讓蘇聯同意把賠款從6億美元減少到了3億美元。

此外芬蘭領導人曼納海姆還非常明智的主動拉開和西方的距離,認為小國不應該捲入打過的衝突中,表示不作為西方反對蘇聯的橋頭堡。曼納海姆這一態度取得了史達林的信任,使得雙方此後的關係轉暖。蘇聯代表在談判桌上也就不再過分為難芬蘭了。

就這樣,最終芬蘭終於爭取到了一個不是過分苛刻的和平條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在二戰時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二戰爆發之前,這個國家在整個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
  • 曼納海姆元帥的外國玩具,二戰芬蘭軍隊中的德國三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作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自然出售給了德國的友好或中立國家,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匈牙利、義大利以及芬蘭,其中芬蘭獲得數量排名第二。1943年春季芬蘭做出了從德國購買突擊炮的決定,1943年7月6日獲得了10輛,1943年8月10日獲得了8輛,1943年9月3日獲得了12輛,芬蘭獲得的全是全新的戰車,芬蘭人去掉了裙甲,使用了自己國家的三色迷彩,還將車頂機槍換成了繳獲的蘇聯DT機槍。
  • 二戰珍貴彩照,任由德國百般威脅,芬蘭就是不肯前進一步!
    只是很遺憾,不論是這些常駐法國的英軍還是英國遠徵部隊,都沒能在法國戰役中起到什麼作用。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為1940年五月,一輛德軍三號坦克正在法國境內行進,帶起滾滾煙塵。在路邊,是一輛被遺棄的英國A13盟約者坦克。1940年5月10日,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揮師335萬人進攻法國,同盟國方面其實軍隊不比軸心國少,也有330萬人。
  • 德國二戰失敗後,全世界都在爭奪德國科學家,到底為什麼呢?
    美蘇兩國當時都為他們提供非常優厚的條件來招募他們,甚至有人說美國太空計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些德國科學家。那麼這些曾經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科學家到底擁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德國二戰時期的科學家與軍工業到底在當時是什麼水平。一、所向披靡的德國戰車T34-76是一款設計精良的坦克,它的裝甲傾斜,對手很難從前部穿透。
  • 二戰不止德國人有突擊步槍,芬蘭的AL-43了解一下?
    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沒錯他們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芬蘭武器大師拉赫提。
  • 二戰時唯一未參戰的大國,國土一度跨越五大洲,當時它在幹什麼?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二戰波及的國家和地區可謂空前絕後。從歐洲大陸打到非洲大陸,從東亞大陸蔓延到南亞,還包括北美地區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據戰後統計,二戰先後捲入了61個國家和地區,近20億人因此顛沛流離。不誇張地說,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主流國家,都受到了二戰影響。
  • 二戰義大利本屬德國軸心國集團,為何卻成了「戰勝國」?3個原因
    義大利作為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的核心成員之一,二戰結束後,卻和德國、日本等戰敗國迥然不同。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後,除國家分裂為東德和西德外,還損失了大片領土,其中劃給波蘭12.4萬平方公裡,劃給俄羅斯1.3萬平方公裡,戰爭的失敗讓德國大約損失了40%的領土。而作為軸心國的另一個國家日本,戰後直接被美國佔領和管理,一切唯美國是從,直到現在,仍有4萬美軍駐紮在日本本土。
  • 「歐洲平頭哥」芬蘭曾配合德軍侵蘇,如何逃過嚴懲?及時退出戰爭
    前不久看了部二戰片子《無名戰士》,該片站在芬蘭的角度描繪了1941年6月以後的蘇芬戰爭,劇情總之就是芬軍士兵勇敢善戰很無敵,蘇軍部隊一觸即潰節節敗退,蘇聯婦女居然還跟佔領城市的芬軍士兵鬼混。而打著打著到影片最後,芬蘭莫名其妙地突然就宣布停戰了:廣播裡大聲呼喊,停火條件任憑蘇聯人開!其實很正常,芬軍雖然在1939年的「冬季戰爭」中利用地形和天氣重創過蘇軍,但是時過境遷,在1944年的野戰中已完全不是蘇軍的對手,無非是前期依靠德軍的高歌猛進暫時性佔了點便宜,因為蘇聯一時抽不出來精銳部隊揍它。
  • 沒有立場也不穩:二戰時期的那些中立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其中19個國家陸續宣布追隨美國參戰,未宣戰的也選擇與軸心國斷交。智利和阿根廷宣布中立,最終只有阿根廷我行我素堅持到底,一直以中立的幌子與軸心國暗通款曲。奧斯陸七國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因地處交通要衝而又國力孱弱、戰備鬆懈,戰爭初期迅速遭到納粹德國踐踏。倒黴的芬蘭則因為一部分領土對強鄰誘惑太大而遭蘇聯進攻。
  • 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是誰?並非日本德國,至今此國戰後後遺症還在
    導語: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是誰?並非日本德國,至今此國戰後後遺症還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全人類共同的一場噩夢,在這場空前絕後的大戰中,全世界60多個國家被直接捲入戰爭,數千萬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因戰爭而死亡。
  • 蘇芬戰爭因果概述,它對當時歐洲乃至二戰局勢的影響深遠!
    十月革命之後芬蘭政府宣布獨立,從此之後蘇芬之間的關係一直很淡,蘇聯支持的芬蘭起義者被芬蘭政府消滅。芬蘭距離蘇聯首都特別近,史達林擔心德國會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所以蘇芬之間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1934年後確定此條約十年內有效。 但1938年蘇芬再次進行談判,目的是希望能夠一起對抗德國,但長達一年的談判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但此時的歐洲形勢已經不容樂觀。
  • 二戰中美國到底從納粹德國帶走了多少黑科技?
    u型潛艇隨著美國的參戰,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通力協作和奮戰,二戰後期,納粹德國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大勢已去,戰敗已難以避免回形針行動中被帶到美國的部分納粹科學這些通過各種途徑來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為美國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比較著名的
  • 瑞典二戰態度曖昧,芬蘭逆境中卻嚴守中立,捍衛國家尊嚴
    二戰歷史上北歐四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作為德國首要目標,個人認為只有芬蘭才是為了真正中立而夾縫中求生存,並沒有助紂為虐幫助德國。首先,丹麥是北歐四國中最弱小的國家,再加上國土與德國接壤。在開戰僅4個小時後以後就宣布投降。之後成為二戰中的德國最大的奶製品和肉製品提供者。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二戰爆發後,芬蘭先後捲入了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與德國、蘇聯兩大強國先後交手,而且讓對手吃了不少的苦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1917年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從此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儘管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但他們對芬蘭的獨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蘇聯策動了芬蘭國內布爾什維克進行起義,導致芬蘭陷入了內戰中。芬蘭人平定了國內起義後,遂對蘇聯採取了嚴重的敵視政策。
  • 二戰德國公司為測試橡膠鞋底,強迫集中營囚犯每天徒步40公裡!
    實際上,馬牌輪胎正是大陸集團的傳統產品,這家德國企業是僅次於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的世界第四大輪胎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0萬員工,年營業額高達400億歐元。然而,這家世界聞名的跨國企業近日被曝出黑歷史,大陸公司在二戰時期曾為納粹德國軍隊生產橡膠鞋底,並強迫集中營囚犯長途步行以測試其耐磨性能!
  • 風箱裡的老鼠:趣談二戰前的芬蘭、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
    由於白衛軍一方有強大德軍的支持,而赤衛隊的支持者,蘇俄紅軍當時相對虛弱,因此勝儘管《獨立宣言》宣布芬蘭將成為一個共和國,但德帝國主義還是把芬蘭變成了一個君主立憲國。德國黑森王子腓特烈·卡爾被選為芬蘭國王,稱瓦爾諾一世,佩爾·埃溫德·斯溫胡武德(Pehr Evind Svinhufvud)和曼納海姆將軍攝政。6個月後,德國在一戰中戰敗,芬蘭國王被迫退位,芬蘭成為了多黨制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二戰有60多個國家參戰,另外半個世界在幹啥?說了你可能不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人類所經歷的一次浩劫,這次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讓無數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許多城市毀於一旦成為廢墟,全球六十多個國家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到戰爭中,大部分國家都受到了戰爭的影響和波及,但是在二戰期間,仍然有幾乎一半的國家得以置身事外,那麼當時他們在做什麼呢?
  • 二戰中最「帥氣」的戰機,P-38「閃電」戰鬥機
    P-38戰鬥機的主武器是裝備在機頭的四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和20毫米口徑的機炮,並且在其機翼可以搭載重約1400千克的炸彈。該型戰鬥機於1941年6月左右服役,但形成可靠戰鬥力還要等到數月之後,原因便是其高速飛行時會導致尾翼震顫,而在1942年2月重新修改氣動外形和換裝新型發動機後,P-38戰鬥機便開始真正大規模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