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
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沒錯他們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芬蘭武器大師拉赫提。這把模樣怪異的武器芬蘭人也搞不清到底應該叫他啥,從一開始的重型衝鋒鎗到後來的衝鋒機槍再到步兵通用武器,先不管那麼多。由於它發射的是9x35mm彈,光從殼長來看,將AL43定義為突擊步槍沒啥不妥。(這批彈的圖我找不到,但有50年代之後,拉赫提基於它拉長設計的9x41mm,將就著看看)
這把槍起源於1943年,當時德國人已經開始試驗性的裝備MP43(後來Stg44的原型),拉赫提作為槍械大佬,直覺告訴他這種新式的自動武器有革命性意義,因此跑去和軍方要錢要人要材料。
但由於芬蘭自家工業實力還欠著點,尤其是要造這種先就還得新開一條中間威力彈的生產線,這對當時還在硬剛蘇聯的芬蘭而言完全行不通。因此軍方拒絕了拉赫提,但他憑藉那麼多年的名氣,還是找到了個小老闆贊助。
1943年10月,AL-43原型設計完成,射速800發/分,空重5.8公斤,拉赫提也為其專門設計了9x35mm中間威力彈,並和當時發射7.62x54R的M91步槍和9mm KP31索米進行了對比測試。在150米的距離上,射擊新鮮松木板,測試結果如下
M91穿透400mm
AL43穿透271mm
KP31穿透132mm
AL43恰好介於手槍彈和全威力步槍彈之間。
AL43的外形依舊延續了KP31的風格,而且繼承了那個破兩腳架,芬蘭人當時對自動武器的理解似乎和德國人不大一樣...更多強調了火力支援的作用。
他用的也是彈鼓,56發容量,後來或許拉赫提認為9mm彈頭質量過重,而且是圓頭彈,影響彈道表現,的因此改用了7.62x35mm彈,彈頭也設計為步槍彈類型的尖頭,並為其開始設計60-70發容量的彈鼓。
但仗打到1944年,芬蘭也是真扛不住了,當年9月,與蘇聯籤署了莫斯科停戰協議,拉赫提也在蘇聯的壓力下強制性退休,AL43也再也沒了下文。
這把槍能找到的資料不多,尤其是結構這塊沒有解釋的很清楚。我能找到的資料中只是說它是一種延遲後坐的半自由槍機,開閉鎖的樣式有點像貝內利霰彈槍那種慣性後坐,但這個我不敢確定,資料真的太少。
另外這貨真的很重,空槍5.8KG加上滿載的彈鼓之後8.2公斤,這都快趕上輕機槍了。但AL43確實又有兩腳架...你一定要說它是一挺輕機槍似乎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