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芯穿甲彈也救不了你,二戰英國博伊斯反坦克步槍

2021-01-09 瘋狗的輕武

好幾天沒聊槍了,這篇回到正題,和大家聊聊二戰早期反坦克步槍的事兒。主角就是比較沒牌面的英國博伊斯。

咱們都知道反坦克步槍是一戰時期的德國人先弄出來的,而英美法這邊雖然在一戰期間也有研發這類武器,但一戰德國那批A7V坦克總共才產了20臺,所以協約國這邊對反坦克武器的研發並不積極。直到1934年,英國人看著當上總理的希特勒總歸嗅到了一點不祥的味道,而且蘇聯的機械化大縱深戰略也讓各國都感覺到坦克似乎會成為下一場戰爭的主角。因此英國人也開始了步兵反坦克武器的研發。

當時英國的輕武器委員會讓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的設計總監亨利·博伊斯(Henry·Boys)負責這個項目,要求是這種武器能下放到排級,要在100碼(91米)距離上擊穿16mm的裝甲。

1936年,原型槍問世,不過採用的是13.2mm口徑,和德軍當年二戰時的反坦克步槍口徑一樣。而且一開始這槍也不叫博伊斯,而是叫「Stanchion」,意為支架,用來形容這步槍的腳架。英軍當時測試這款武器後對其穿透力不滿意,因此亨利·博伊斯又在美軍12.7x99mm的基礎上擴大口徑至13.9mm,這便是後來的.55寸博伊斯彈。

(從左到右分別是德國一戰13.2mm,英軍.55博伊斯,美軍.50 BMG,戰鬥民族14.5mm)值得注意的是這四款早先用於反坦克的子彈中只有.55博伊斯採用了帶環設計,他們是多怕炸膛...

採用.55彈之後,百碼內對均質鋼板的穿透力面前滿足英軍要求,英軍對這貨表示滿意,並與1937年11月採納。不過到當年設計師博伊斯因意外去世了,而英軍為了紀念這倒黴的設計師,就把它的遺作改名成了博伊斯,Boys。

這把槍的結構沒啥特色,就一栓動,當然為了抵抗大口徑槍彈的膛壓,它的槍機有2組閉鎖凸隼,每組三個。上置5發彈匣,槍管槍機和槍身並非剛性連接,而是有個彈簧緩衝,每次發射時博伊斯的擊發部件會在槍身框架後坐一小段距離用來降低後坐力。

另外,槍口的大型制退器和橡膠槍託緩衝墊少不了,不過即便如此,很多英軍還是表示射擊這貨的時候肩膀就像被人用木棍狠狠抽了一棒一樣。

不過話說回來,100碼內堪堪滿足16mm的穿透力真的不算很出色,尤其是到30年代末時,各國的坦克的正面裝甲普遍20mm以上,博伊斯的入射角稍微偏一些或者距離遠一些就對坦克無效。其實當年各國都面臨這個問題,德國是採用了7.92mm的小口徑彈以及穿甲部採用次口徑鎢芯彈的方法來提高穿透力,在100米內能夠擊穿30mm裝甲。

7.92x94mm↑

而蘇聯則是直接粗暴的增口徑,增裝藥,用了14.5x114mm的彈來反坦克,採用鎢芯彈時對均質鋼板穿透可達40mm。

英國人是直接在1939年採用了更輕質的彈頭,初速是從原先的760m/s提高到了884m/s,穿透提高到了23.2mm。在二戰早期,他們確實用這貨抵禦了太平洋日本人的脆皮坦克和德國人的一號二號,話說芬蘭人當時也採購了不少,冬季戰爭時期芬蘭人用博伊斯可以有效擊穿蘇聯的T26脆皮坦克。

(一名持博伊斯的芬軍)

不過博伊斯也就只能在二戰早期蹦躂了,即便是1942年英國人給他開發了次口徑鎢芯彈,它百碼穿透力也不超過30mm。而這個口徑已經無法威脅到越發肥壯的坦克。而且博伊斯重16公斤,人家蘇聯14.5mm的PTRD-41也就才17公斤,所以這貨在穿深達100mm的PIAT肩扛迫擊炮問世以後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相關焦點

  • 讓人摸不到頭腦,美國人在1943年開發的一款.50口徑反坦克步槍
    咱們知道反坦克步槍這玩意在二戰中後期,隨著坦克裝甲的增厚,已經非常難擔當反坦克的任務。尤其是美國人參戰較晚,等陸軍登陸北非遭遇德軍裝甲部隊已經是1942下半年的事兒。到1942年底,第一款單兵反坦克筒子——巴祖卡問世。
  • 二戰加拿大水獺輕型裝甲偵察車,簡單實用就是好
    二戰時,輪式裝甲車作為裝甲力量的補充,被大量運用到前線的作戰行動中,它們廣泛地承擔著偵察、迂迴穿插、通信等一系列任務,個別裝甲車還安裝大口徑火炮,與坦克展開戰鬥。這些裝甲車中,既有專門設計的作戰車輛,也有一些是通過其他車輛改裝的,加拿大水獺輕型裝甲偵察車就屬於後者。
  • 其實子彈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經常有網上的討論,在戰場上,狙擊手是否能用狙擊步槍打擊坦克。有人認為不可能,其實這是子彈限制了你的想像力。使用步槍打坦克的情況一直存在。坦克上有很多脆弱的部位,並非全部鐵板一塊。坦克上有副油箱,打掉還是有損傷的。
  • 二戰時蘇聯為什麼沒有研製火箭筒?其實根本不需要
    作為地面作戰的主要打擊力量,坦克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時,不管是德國、蘇聯還是美國,都製造出了一批先進的坦克、裝甲車等地面作戰武器,並大量投入陸地戰場。為了抵禦具有強大攻擊力和防護能力的坦克,各國也研製出了一批各式各樣的反坦克武器,專門用於在地面戰場上打擊坦克的力量。
  • 你也想要手撕坦克?十大歷史上最知名的反坦克武器
    反向安裝彈頭增強穿甲能力的子彈德國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槍  不過K子彈畢竟是一種概率武器,當時世界各國都需要更大威力的子彈,專職反坦克武器的開發工作還是提上了日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更大口徑的子彈來對付坦克
  • 二戰德軍的黑科技,戰後各國傾力發展,反坦克飛彈能否淘汰宿敵?
    英國人為了打破僵局,製造出了一種由鐵板鉚接的鋼鐵巨獸——坦克。這種鐵皮疙瘩能輕鬆抵禦子彈,壓斷鐵絲網,跨過戰壕,並用重機槍對敵人進行掃射,給德軍造成不小傷亡。 反坦克飛彈起源於德國,在二戰末期,德國面對蘇軍的鋼鐵洪流手足無措,於是開始秘密研究高效的反坦克武器。這種武器被命名為"X-7"反坦克飛彈,是納粹德國的黑科技之一,但是它還沒有在戰場上大展神威二戰就結束了。 反坦克飛彈由三部分組成——戰鬥部,動力部,以及制導部。它的彈身較長,前方是制導和戰鬥部,後面有個小型發動機推動。
  • 寫在巴雷特之前,80年代初的12.7mm口徑反器材步槍AMAC-1500
    咱們都知道在一二戰時期有一票12.7-20mm口的反坦克步槍,但隨著二戰時坦克裝甲的增厚,反坦克步槍這種動能穿甲武器顯得有點弱雞。隨即而來的就是聚能穿甲原理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取代反坦克步槍。再到戰後,大口徑的反坦克步槍就一蹶不振,直到1990年的海灣戰爭,12.7mm的巴雷特以反器材步槍的ID重新喚起了一波大口徑步槍潮流。那麼問題來了,反坦克步槍是怎麼變成反器材用途的,時間節點是啥?
  • 狙擊步槍多為栓動,為何不直接用二戰老槍改造?
    在「吃雞」遊戲中,98k,也就是二戰時期德軍使用的毛瑟Kar.98k步槍與M24、AWM等現代栓動狙擊步槍都歸為一類,都是「狙擊槍」,由此讓他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今天的栓動狙擊步槍結構上和二戰老槍沒什麼區別。這種認識不光他有,很多人都有,以為二戰那票老式栓動步槍射擊精度比今天的自動步槍高。
  • 二戰蘇軍的秘密武器: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筒證明「真香定律」
    這本小說與眾不同的是主人公瓦西裡·瓦塔曼使用的武器,那是繳獲的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小說內容並非虛構,而是來源於真實的人物和事件,這就是瓦西裡·瓦塔曼和他使用的「鐵拳」。最初,德軍裝備的是「Faustpatron」槍榴彈,這種武器通過安裝在步槍前端的套管發射。利用空包彈的火藥燃氣推動空心裝藥戰鬥部,槍榴彈尾部是摺疊尾翼。
  • 世界八大變態狙擊步槍南非排第一中國上榜
    第一名:南非NTW-20NTW-20NTW-20型擁有兩種型號,20mm和14.5mm,並且能很容易地從一個型號轉換到另外一種型號,只是將槍管、槍機、彈匣和瞄準鏡等簡單替換,在作戰狀態中大約不超過1分鐘。
  • 簡單捋捋從從二戰到現代,美軍手中步槍的幾個換裝節點
    而我有不同的看法,從美軍的許多細節上可以看出他們至少在二戰前都不會打仗,好比說全自動武器研發的落後,戰前坦克走的歪路,奇葩的12人制偵查+火力+機動配置的步兵班,甚至是二戰時期他們的裝甲單位配置都非常不適合現代戰爭。之所以他們能裝備半自動更多的是得益於強悍的製造業基礎以及商業槍械市場帶來的技術儲備。但你說M1加蘭德的成功給美軍帶來了什麼先進理念了麼?沒有,反而是個拖累。
  • 一條狗的使命:可愛的狗子們是如何對抗鋼鐵洪流成為反坦克武器的
    說起反坦克武器,我們總會想到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甚至反坦克槍(二戰產物,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前身)等能夠對坦克等裝甲武器構成有效殺傷的武器。然而,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可愛的狗子們居然也曾被作為反坦克武器送上了戰場。
  • 博伊斯:被叫做藝術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約瑟夫·博伊斯是誰?你也許從未聽過。但有一句話你一定聽過:人人都是藝術家。這正是博伊斯「社會雕塑」理論的核心。那些驚世駭俗的作品在藝術界,博伊斯是一個傳奇。你可以說他瘋狂,但他確實把「觀念藝術」玩到了極致。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這樣說:「對於博伊斯的評論,藝術界、非藝術界眾說紛紜。但是幾乎沒有人懷疑,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無論你是否喜歡他的作品。」
  • [槍械發展史]最爛突擊步槍,英國L85的倒黴傳奇上篇
    其實很早就想把英國這把絕世渣槍L85的心路歷程好好捋捋了,但我估摸著篇幅會很長。畢竟英國人對小口徑、無託自動步槍的研發可以從二戰時候說起,等到L85的SA80槍族問世經歷了40多年,加上後來修修補補的經手了幾代人,期間中斷研發數次,被美國人坑過數次。
  • 二戰傳奇步槍,常能把機槍打到啞火,但為何在戰後被中國軍隊嫌棄?
    二戰時期,美軍曾研發出一款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步槍之王,它便是眾所周知的M1加蘭德步槍。時至今日,它的經典性能已是毋庸置疑,畢竟它自誕生伊始,參加了諸如二戰、黎巴嫩登陸、柏林危機和古巴飛彈危機等極具轉折意義的戰事。
  • 二戰英國的殲擊車可不止是「螢火蟲」,還有重達78噸的鋼鐵巨獸
    其定位也是為一線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負責擊殺敵方坦克,在二戰中的歐洲戰場極為常見,比如德國的獵虎、蘇聯的152等等。而提到英國的時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螢火蟲,其實英國二戰時期的自行反坦克炮可不僅僅是螢火蟲。
  • 50年代北約是怎麼錯過中間威力步槍彈的?
    Stg.44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量產裝備部隊的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的突擊步槍。Mkb.42(H)試驗型突擊步槍Mkb.42(W)試驗型突擊步槍二戰中德軍使用的Stg.44突擊步槍經歷了二戰的英國也領悟到步槍彈的射程威力沒必要搞那麼大,1945年他們成立了「理想口徑委員會」,探討並確定未來英軍的理想彈藥口徑應該是7毫米左右。
  • 二戰不止德國人有突擊步槍,芬蘭的AL-43了解一下?
    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沒錯他們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芬蘭武器大師拉赫提。
  • 二戰時期,德國傘兵有多厲害?為何有「綠魔鬼」的稱號?
    等到了二戰時期,德國傘兵的裝備也是極其優良,不僅配備了當時最出色的衝鋒鎗MP38,而且到後期還發展到有了FG42傘兵步槍。不僅裝備精良,德國傘兵的作戰能力也十分突出,除了能熟練的使用衝鋒鎗,步槍以及手槍外,還能擅長白刃戰。此外德軍還能通過空投的方式,將反坦克飛彈等重火力的武器投擲給傘兵,讓他們擁有更大限度的破壞敵方的重武器。
  • 二戰英國Z Battery,只要火箭足夠多,就能嚇走德軍的轟炸機
    一戰後英國仍然繼續研製軍用火箭,只不過相關項目等級很低,研製工作並不受重視。在1934年時,英國迎來了一批具有實用價值的火箭,它的口徑為2英寸,通過審查之後英軍認為這種武器並不適合用來取代火炮,倒是可以用來執行防空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