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式手動步槍精度威力都如此高,各國何必不直接把它當成狙擊步槍列裝,豈不是美滋滋?
顯然,這是一位迷戀射擊遊戲的軍武遊戲宅,很可能還是個吃雞玩家。在「吃雞」遊戲中,98k,也就是二戰時期德軍使用的毛瑟Kar.98k步槍與M24、AWM等現代栓動狙擊步槍都歸為一類,都是「狙擊槍」,由此讓他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今天的栓動狙擊步槍結構上和二戰老槍沒什麼區別。這種認識不光他有,很多人都有,以為二戰那票老式栓動步槍射擊精度比今天的自動步槍高。
「我老了,你們別勉強我了」
首先要明白一點,老式栓動步槍的射擊精度並不高。這些步槍是大量生產發給普通步兵的武器,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成本,精度並不算很高。當時各國的確從批量生產的栓動步槍中挑選一些精度較好的產品加裝光學瞄準鏡後當狙擊步槍用,但和今天專門生產的高精度狙擊步槍比,這些老式步槍改裝的狙擊步槍精度一點都不高。
那麼同樣是栓動步槍,今天的高精度栓動狙擊步槍和二戰老槍比,有哪些改進著重提高了射擊精度呢?彩雲今天就從栓動步槍機匣與槍託的結合方式這一個小方面來講。
吃雞眾們總是叨叨98k,我們就以毛瑟Kar.98k為例介紹老式步槍的機匣、槍託結合方式。
如果我們分解98k,能在槍管機匣組件下方找到一個凸筍,這個凸筍在裝配時頂在木託內部的一個凹槽裡,射擊時就是靠這個凸筍傳遞後坐力給木託,再通過木託傳遞給射手,這個凸筍起到了支承,承載後坐力的作用,英語術語叫Recoil Lug。
分解後的Kar.98K步槍,注意最長的金屬零件槍管+機匣,機匣下方有一個凸筍
局部放大,槍管節套下方的這個方形凸筍就是Recoil Lug
Kar.98k結構圖局部:在彈倉前方,槍管和機匣連接處有一段綠色,這是槍管節套,槍管節套下面有一個向下延伸的腳,腳被一顆螺釘(粉紅色)固定。後坐力就是通過這個「腳」傳遞給木託的。在扳機後方也有一顆螺釘(粉紅色),兩個螺釘前後定位,把槍管機匣與槍託固定住。
可以看到,機匣是通過Recoil Lug把後坐力傳遞到木託上的,而機匣與木託又是通過前後兩個螺釘固定的。在這裡Recoil Lug起到承載傳遞後坐力的作用,螺釘起到定位的作用。
傳統木槍託的定位點:紅色箭頭為機匣Recoil Lug的嵌入槽,綠色箭頭為螺釘孔(這是一支捷克CZ527運動步槍的槍託)
但當時的槍託是木製件,木製件一方面對木材要求較高,只有硬度高、紋理直、材質細膩的胡桃木、櫸木、楸木等木材能做槍託,成本高;另一方面再好的木材在使用中也會因為長期承力或者受潮等原因發生變形,木託與Recoil Lug、螺釘的接觸面也會發生變形,槍管機匣與木託之間的定位就會鬆動,影響射擊精度。這個問題在二戰那一票老式栓動步槍上是無解的,也不用解決,因為這些步槍本來就是發給單兵的普通步槍,對射擊精度的要求並不苛刻,還算夠用,但是對狙擊作戰來說,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呢?有。戰後出現的新式栓動步槍,為了提高機匣與槍託之間的裝配精度,採用了好幾種辦法加以改進。
一個辦法是用玻璃鋼床座,學名叫glass bedding,它的原理就是在木託與機匣接觸固定部分塗上一層樹脂膠,相當於做一層補土或者膩子,乾燥後的樹脂膠硬度遠高於木材,能和Recoil Lug緊密配合,消除縫隙和變形量,這樣機匣與槍託之間的位移量就縮小了,射擊精度就上去了。
在木託與機匣接觸部位塗樹脂膠製作glass bedding
比如美軍在二戰後開始使用的M14自動步槍,後又在它的基礎上研發了M21狙擊步槍,M21相對於M14的改進除了使用比賽級重槍管,加裝光學瞄準鏡以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M21的護木和機匣連接部位做了玻璃鋼床座,glass bedding。
還有一個辦法是用軸套床座,pillar bedding,辦法是在固定機匣與槍託的前後兩個螺絲孔裡套上金屬或者樹脂做的軸套,螺絲擰在軸套裡,軸套套在木託的孔裡。由於金屬或樹脂軸套變形量比木材小,機匣不容易在木託裡產生上下位移,也就提高了射擊精度。
pillar bedding基本原理
做好的pillar bedding
第三個辦法,就是乾脆咱們不要木製槍託了,用玻璃纖維材料做槍託,玻璃纖維的硬度比木材高得多,變形量小得多,精度也就好得多。所謂「麥克米蘭(McMillan)槍託」就是這種。
麥克米蘭(McMillan)槍託
而更徹底的解決辦法是捨棄傳統的槍託結構,改用chassis,也就是底座,最典型的產品就是英國精密(AI)公司生產的各種狙擊步槍,包括吃雞眾們叨叨的AWM,就是精密(AI)公司的產品。
AWM狙擊步槍
AI系列狙擊步槍的「槍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槍託,它甚至不承力,是左右兩個塑料殼拼起來的,有時候直接叫它skin也就是貼面,真正承載後坐力的是底座chassis,它是鋁合金做的,機匣就固定在chassis上,抵肩板也是固定在chassis上的。由於固定機匣、承載後坐力的chassis是鋁合金的,它的加工精度高,變形量很小,所以射擊精度就更好,這是二戰那票老式步槍無法比的。如果說chassis結構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重和貴,但對高精度狙擊步槍來說,這也不算啥了。
拆開的AI狙擊步槍,「槍託」其實是左右兩半塑料貼片,不承力,承載後坐力的是連接在機匣上的chassis也就是灰黑色長條方形零件,託肩板也連接在classis上。
還有一個在現代狙擊步槍上廣泛使用的結構是浮置槍管。浮置槍管指的是槍管僅尾部通過槍管節套與機匣相連,與護木之間留有一定間隙,不與護木接觸的結構。槍械在射擊時,槍管會經歷一段機械振動,類似正弦波,如果槍管僅和機匣連接,那麼這種振動是規律可控的,對射擊精度的影響很小;如果槍管和護木、兩腳架連接,那麼護木的接觸、腳架的支撐受力等外界因素都會影響到槍管在射擊時的振動,這種振動就變得不可控不規律,就會影響到射擊精度。因此現代狙擊步槍多採用浮置槍管。
浮置槍管
以上這些結構幾乎都是戰後新式栓動步槍上出現的,二戰時期那票老槍上看不到,代表了戰後在槍械結構設計、材料加工方面的新技術,因此哪怕是栓動步槍也在不斷進步。同樣是栓動,今天的高精度栓動狙擊步槍和二戰老槍相比已經不是一回事了,更不要指望用二戰老槍代替今天的栓動狙擊步槍。
文章作者: 某乎的彩雲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輕武器文化第一自媒體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