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傳奇步槍,常能把機槍打到啞火,但為何在戰後被中國軍隊嫌棄?

2021-01-09 騰訊網

二戰時期,美軍曾研發出一款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步槍之王,它便是眾所周知的M1加蘭德步槍。時至今日,它的經典性能已是毋庸置疑,畢竟它自誕生伊始,參加了諸如二戰、黎巴嫩登陸、柏林危機和古巴飛彈危機等極具轉折意義的戰事。

曾有人說,因為它的出現,美軍一個班的火力便頂得上日軍兩個班;更有甚者,說只需四把加蘭德,便能讓日軍歪把子啞火。那麼,M1加蘭德步槍為何能有如此神話?

首先,M1加蘭德步槍屬於半自動步槍,它的誕生,是源於美軍對單兵作戰能力的不斷追求。它於1929年投入研製,但是由於美軍在7mm與7.62mm子彈之間徘徊,因此它在二戰前的1935年才最終定版,並隨後在戰場上鋒芒畢露。

在二戰中,M1加蘭德步槍歷經潮溼炎熱的雨林和乾燥苦寒的高山沙漠等多變環境的考驗,仍舊保持高精準度和良好射速,深得步兵信賴。根據戰爭的需要,它在戰爭後期逐漸衍生出了多個版本,既可以擔任中程的高密度射擊任務,又可以擔任遠程狙擊槍的角色。

▲裝備瞄準鏡的M1加蘭德步槍

當年在朝鮮戰場上,咱們的志願軍中有一位名為「張桃芳」的狙神,其狙擊成績為32天擊斃214人,消耗子彈442發,堪稱是世界級的狙擊戰神。而他所使用的武器,除了莫辛納甘步槍之外,也曾一度使用過M1加蘭德步槍。正所謂「寶劍配英雄」,從槍與張桃芳的搭配之中,便可見加蘭德步槍的傳奇所在。

因而,在二戰戰場上,美軍士兵利用M1步槍搭配其他美式裝備構成了強大的火力網。其半自動的射擊方式,讓美軍在面對使用栓動步槍的德軍和日軍時極具火力優勢,其火力輸出至少相當於日軍兩倍。

然而,在它強大的火力基礎背後,卻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陷,那便是它的拋殼設計。

一旦加蘭德步槍的子彈即將用光,倘若再次扣動扳機,勢必會發出叮的聲響並將彈夾彈出,以提醒士兵需要更換彈夾,且該槍換彈極為不便。因而看似人性化的設計,卻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在二戰戰場上,熟悉加蘭德步槍屬性的德軍和日軍老兵就常常利用這一點突擊單兵作戰的美軍。當他們聽到不遠處熟悉的「叮」聲時,就知道美軍士兵子彈用盡,於是便會趁其換彈之際發起衝鋒或偷襲。

好在,這聲音的音量不及槍聲,且美軍在戰場上多是是以班為單位進行作戰,因此士兵不會同時用光子彈,所以這把槍才會傳遍世界。但是倘若單兵攜帶此槍,而不再多攜帶另一把槍械以備不時之需,那勢必將會見到上帝。

於是,在以「班」為最小單位進行作戰的現代戰爭中,M1加蘭德步槍的集群火力彌補了它在彈出彈夾時的雜音的缺陷。不論是緬甸戰場的中國遠徵軍,還是我軍跨過鴨綠江的馳援之戰,這把槍也一度受到中國戰士的喜愛,前面提到的狙神張桃芳就是一個例子。

然而,即便是如此經典的步槍,在戰爭結束時卻慘遭中國軍隊嫌棄,這又是為什麼那呢?其實,中國軍隊在戰後淘汰此槍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產量,一種是它的人體工程學。

M1加蘭德步槍雖曾叱吒戰場,但自1937年投產之後,總產量也不過550萬支。若減去戰場上的損耗,這個數字遠遠不及二戰乃至冷戰期間各大戰場的步兵需求量。甚至在二戰之後,該槍的產量也不過100萬支左右,遠遠比不上二戰時期的400多萬支。因而,自二戰之後,我軍已經逐漸退役軍中的M1加蘭德步槍,並改用其它槍種進行裝備。

其次,是其人體工程學問題,簡單地說是其重量問題讓中國士兵非常不適。原來,由於該槍秉承美國經濟危機後厚重簡練的時代精神,所以其重量適合西方人種,而對於東亞人種來說太過笨拙,故當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繳獲此槍後,迫於當時裝備稀缺才會使用,當戰後重建工作進入正軌後,自是沒人願意將就。

時過境遷,M1加蘭德步槍早已成為歷史名詞,可能只有少數一些會保留在世界某幾處軍火處或博物館之中。戰爭的風雲早已消散,昔日的名器也已蓋棺定論。可是,當我們回憶這些戰爭利器之時,卻或許只能感嘆:戰爭何時才能永遠消失在人類的世界呢?與其追憶起武器的厲害之處,不如它永遠都沒出現過。

相關焦點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他們發射的都是與當時步槍通用的全威力步槍彈,比如MG08發射7.92mm毛瑟彈,M1910發射7.62x54R步槍彈。但當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甚至空軍出現在一戰戰場之後。普通的步槍彈對這些載具沒辦法形成有效打擊,因此在戰爭後期乃至戰後,開發了使用大口徑子彈的重機槍,用以反裝甲、防空、破壞輕型掩體或者設備,代表作如M2白朗寧、DshK這種12.7mm甚至14.5mm口徑的重機槍。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簡單捋捋從從二戰到現代,美軍手中步槍的幾個換裝節點
    我經常說槍械這東西自打20世紀之後就沒啥革命性的創新了。當然,這個話題可能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看法,考慮到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做兄弟連、英雄連等相關的影視遊戲相關內容,而我本身也是個做輕武器出生的UP,所以這篇也簡單和大家捋捋二戰到現在美軍在步槍方面到底發生了那些變化。當然,這篇相對比較基礎化,所以懇請大佬們坐下喝茶。
  • 美國紅脖子痴迷大口徑,為何二戰放棄20mm機炮,反選12.7mm機槍
    比如圖中這款Fat Mac(胖老哥)步槍就是美式大口徑武器的代表,由美國槍迷J·D·瓊斯設計,口徑達到了驚人的24.1mm。 其實若按現代槍炮口徑標準,胖老哥已經算是炮了,不過設計者瓊斯還是將它歸類為步槍一類,所以它也就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栓動步槍。
  • [槍械發展史]最爛突擊步槍,英國L85的倒黴傳奇上篇
    畢竟英國人對小口徑、無託自動步槍的研發可以從二戰時候說起,等到L85的SA80槍族問世經歷了40多年,加上後來修修補補的經手了幾代人,期間中斷研發數次,被美國人坑過數次。可以說L85的誕生史就是一部悲劇史,而直到今天,L85即便是被德國人修過了。依舊在戰場上上演他的倒黴傳奇。故事從二戰後開始說,其實英國人在自動武器,尤其是自動步槍上一直是慢半拍那種。
  • 為什麼M2重機槍到現在還在用?機槍天花板已經到頂了?
    當然,這個很籠統,比如自動步槍我還能細分為字面意義的自動步槍、突擊步槍、戰鬥步槍、準射步槍等等,但這篇不談這個。 衝鋒鎗到二戰之後已經走下坡路了,而且到現在為止依舊是自由槍機為主,只不過現代追求精度,更多是閉膛待擊而非開膛待擊
  • 他用一支輕機槍打啞了日軍據點 卻被長官打了40馬鞭?
    襲擊來得如此突然,火力又如此密集,一下子就把車上的敵人打蒙了。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已經中彈倒下   徹底喪失反抗能力。   戰鬥很快結束,一共擊斃敵軍1人,繳獲輕機槍1挺 步槍13支,而我方人員無一傷亡。
  • 二戰德軍裝備有多經典?《星戰》拿來魔改裝備宇宙軍,火到地球外
    《星戰》中,義軍聯盟(RebelALliance)是該型步槍的忠實客戶。A280爆能步槍能輕鬆穿透敵方裝甲,在遠距離上也能供應更多能量,提升傷害。就這一點來看,該槍比其他標準型號的爆能步槍要強不少。
  • 狙擊步槍多為栓動,為何不直接用二戰老槍改造?
    在「吃雞」遊戲中,98k,也就是二戰時期德軍使用的毛瑟Kar.98k步槍與M24、AWM等現代栓動狙擊步槍都歸為一類,都是「狙擊槍」,由此讓他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今天的栓動狙擊步槍結構上和二戰老槍沒什麼區別。這種認識不光他有,很多人都有,以為二戰那票老式栓動步槍射擊精度比今天的自動步槍高。
  • [奇葩槍械談]FG42的無託弟弟,腐國寇薩科EM1輕機槍
    咱們知道德國人二戰有款供給傘兵用作壓制火力的FG42自動步槍(或者說是機槍),但最後因為全威力步槍彈的自動射擊不好控制,以及結構過於複雜而昂貴。外加德國人自打克裡特島之後就沒怎麼玩空中大撒兵,所以FG42並算不上成功。
  • 曼納海姆元帥的外國玩具,二戰芬蘭軍隊中的德國三號突擊炮
    1943年春季芬蘭做出了從德國購買突擊炮的決定,1943年7月6日獲得了10輛,1943年8月10日獲得了8輛,1943年9月3日獲得了12輛,芬蘭獲得的全是全新的戰車,芬蘭人去掉了裙甲,使用了自己國家的三色迷彩,還將車頂機槍換成了繳獲的蘇聯DT機槍。
  • 二戰加拿大水獺輕型裝甲偵察車,簡單實用就是好
    二戰時,輪式裝甲車作為裝甲力量的補充,被大量運用到前線的作戰行動中,它們廣泛地承擔著偵察、迂迴穿插、通信等一系列任務,個別裝甲車還安裝大口徑火炮,與坦克展開戰鬥。這些裝甲車中,既有專門設計的作戰車輛,也有一些是通過其他車輛改裝的,加拿大水獺輕型裝甲偵察車就屬於後者。
  • 二戰不止德國人有突擊步槍,芬蘭的AL-43了解一下?
    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沒錯他們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芬蘭武器大師拉赫提。
  • MP40也能上刺刀?戰後這國比當年的日本還奇葩|輕武專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有別於其它歐洲國家,二戰時南斯拉夫的地下抵抗運動規模非常大,到戰爭即將結束時,狄托領導的遊擊隊總兵力已有三十萬人左右(當時的南斯拉夫全國總人口不過兩千萬左右)。▲南斯拉夫軍民在二戰中獲得了不少德國武器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型衝鋒鎗在南斯拉夫軍隊中擁有相當規模的群眾基礎,因此在戰後南斯拉夫需要設計製造新式衝鋒鎗時這兩型衝鋒鎗自然也就成為了重要的參考對象了
  • 狙擊手不能一槍打爆坦克麼?其實子彈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經常有網上的討論,在戰場上,狙擊手是否能用狙擊步槍打擊坦克。有人認為不可能,其實這是子彈限制了你的想像力。使用步槍打坦克的情況一直存在。坦克上有很多脆弱的部位,並非全部鐵板一塊。坦克上有副油箱,打掉還是有損傷的。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話說軍世】說到機槍,遊戲中的「大菠蘿」M249機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為美軍的幾種知名機槍,M249、M60以及0.30機槍分別代表著美軍的不同時代,不過常被調侃為「冒藍火」的加特林,似乎在步兵單位和裝甲單位中都不是很常見,更極少看到特種部隊會抱著加特林出任務,一般都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加特林橫掃的畫面,這是為何呢?
  • 土耳其脆皮坦克,被機槍輕易擊毀!事實真這樣嗎?其實並非你所想
    這次事件的主角是倒黴的土耳其M60A3主戰坦克,這種二戰後的第二代美式坦克向來有「薄皮大餡」的「美譽」!其採用均質鋼裝甲,厚度只是一般性,根本無法抵禦現代坦克炮的一擊。從中東戰爭到敘利亞戰場,都有無數M60系列主戰坦克被擊毀,根本沒有第三代美式坦克M1A1/A2那樣的硬核感!
  • 聽聽槍械高手點評AK系列突擊步槍的優點與缺陷
    眾所周知,AK47/AKM用的是7.62x39毫米步槍彈,到了AK74用的是5.45x39毫米的步槍彈。7.62x39毫米步槍彈,彈頭質量大,填裝的火藥量適中,在中近距離內擊中行動目標後,行動目標瞬間就停止抵抗,即使是穿上防彈衣,在7.62x39毫米步槍彈面前,敢接招的也沒有幾款!5.45x39毫米步槍彈,這個更厲害了!
  • 這是一種可以打到外星人入侵地球時的武器,「槍王AK-47」
    在1947年,他在這種卡賓槍的基礎上改進了突擊步槍,即著名的AK-47,樣槍在比較測試中顯示了極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卡拉什尼科夫1949年AK-47突擊步槍成為蘇聯軍隊的制式武器,當年卡拉什尼科夫28歲。卡拉什尼科夫被調到了生產AK-47步槍的伊熱夫斯克軍工廠,繼續設計輕武器,相繼開發出一系列的輕武器裝備蘇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