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前對比,《荒野大鏢客2》的武器類型變得更多,讓玩家在選擇武器的時候更加自由,能最大限度照顧玩家們的喜好。而在如此龐大的武器庫中,一款槍械居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一致喜愛,它是一把狙擊槍,名為春田步槍。雖然名字極具日系感,但它確實是美國生產的。遊戲裡的春田步槍其實是由m1873步槍改過去的。springfield兵工廠研發了這款槍,廠家名直譯過來就是春田的田野,遊戲裡縮減了一下,新取了名字,雖然也算好聽,就是容易讓人誤會它的國籍。玩家對春田步槍好評眾多主要是因為,性能可靠,殺傷力大,其實這就是栓動式步槍的一個共同點。我們前面說m1873是春田步槍的原因,所以,是的,m1873也是栓動式步槍,但是遊戲裡把它改成了單發,不同於現在的栓動式步槍。
栓動式步槍和半自動步槍在射擊動作上也存在著差異,步驟更多。首先要把機槍旋轉,再拉動一下,讓上一次射擊留下的彈殼脫出,然後才能使槍重新上膛。讓一個充分訓練過的軍人,要將上述步驟一一完成並且有效將子彈射出,以人類的極限來說,應該是三十發的樣子。而且,算上栓動式步槍,彈容量幾乎都很低,所以必須在那些過程外,再耗費一些時間,去裝彈。戰鬥正式打響時,用栓動步槍,打20發用時一分鐘,已經是做到最好的結果了。而之後戰士的體能被消耗掉,甚至一分鐘連20發都完不成。如果新的槍械沒有取得進展,就得讓栓動步槍進步。只能一次性裝彈5顆,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然而,在栓動步槍被使用的這幾十年間,除了零星幾款,栓動步槍大多數還是只有5發,這又是由什麼造成的呢?
考證歷史可以發現,在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之前,世界各國槍械的使用主流一直為前膛槍所佔據,通俗易懂的說,就是這種槍的子彈裝填工作必須從前面槍口完成。由於這種裝彈方式毫無便捷、靈活性可言,使得前膛槍射擊頻率也大幅降低,由於槍彈要站起來從槍口裝入,且花費的時間較長,大大增加了自己受傷的可能性。為了減少士兵人員傷亡,後膛槍由此產生。即19世紀出現的性能優越的德萊賽m1841針發槍。另一個創新在於,它還是一種栓動式步槍。在射擊速度提升的情況下,火力也更加猛烈。作戰中的士兵不用站起來就可以完成換彈,相對更加隱蔽且難以被敵人發現,極大的提高了參戰士兵的存活率。但在這種槍被廣泛使用之前,在前膛槍佔據主流地位的情況下,德萊賽m1841針發槍顯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對習慣了從前面槍口裝彈的士兵們來說,就連那些整天和槍枝打交道的設計者們也一直對其挑刺。1864年,普魯士和丹麥開戰,後膛槍的出色表現成功使人們看到了這種槍枝的優點。栓動步槍逐漸頂替了前膛槍的主流位置,並幫助這些軍隊在實際戰爭中取得了不少勝利。槍械設計者還為這種步槍配備了彈倉,使它不需要射擊一次後就得立馬再裝填一發子彈。各國在彈倉大小上的設計也如出一轍,基本都是5發一裝填的標準。
不管是真正的戰場上還是軍事演練中,小團體形式是步兵進行團體作戰的主要方式。並不是只要看見遠處有敵人,就開始煙火四起。特別是在戰亂非常嚴重的一戰二戰時期,國力再雄厚的國家,也會對戰爭可能引起的後果進行多方面的考慮。本身製造子彈的消耗就比較嚴重,故不可因一點風吹草動就隨意浪費子彈,最好每一發子彈都能擊中目標。為讓這一理想狀態在未來成為現實,各國對於栓動步槍的設計,都積極促使步槍的射程更遠、精度更高。還有一點就是,各國都會擔心因開火太快,既浪費了子彈,又沒有獲勝,甚至是一無所獲。以防萬一,有的國家會安裝彈匣斷開裝置,讓士兵攜帶的槍械由多發轉變為單發。迫於無奈,步兵也會被迫不浪費自己的子彈。經過各國進行多次試驗後,得出一個結果,栓動步槍的最佳彈容量是5發,這最有利於協調步槍射擊,這也是大部分國家所認同的觀點。
著名的美國歷史學家伊恩·莫裡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是戰爭在推動人類科技進步。這一說法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也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往往新武器的誕生都會伴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發生,武器庫中所有武器的排名又會發生變動。栓動步槍就是在一戰中一戰成名。世人皆知,一戰戰況一直比較膠著,當時,塹壕戰是運用最多的一個戰術。士兵躲藏在低於地面的戰壕裡面,一邊躲避敵方的進攻,一邊向敵方發射子彈。除了機槍手要負責承擔對敵方的火力壓制外,對其餘的士兵只有一個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打準。而且在戰鬥時士兵的前面還有戰壕,士兵在做換彈操作時也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所以,在一戰時, 5發彈容量的栓動步槍是綽綽有餘的。
沒人想到,一戰結束以後,才過了20年,二戰又來了。這之前,一戰的參戰國還處於戰後重建的階段,根本沒有閒心開始武器方面的發展,整個槍械製造都被擱置了,栓動步槍就更是如此。由於一戰時,大多數國家還存了很多裝備都沒用,二戰開始後,就把這些搬了出來。沒用人捨得就為了彈容量,為栓動步槍進行更新換代,丟掉還能用的栓動步槍。這也就是為什麼,栓動步槍在二戰時和一戰對比,都沒有得到什麼新的發展,只有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是個例外,其餘國家的栓動步槍還是只有五發的容彈,絕大多數採用的彈夾來供彈,能實現一次性壓5枚彈,和以前的相比,也節省了很多時間,各國更不想重新改造栓動步槍了。就算真的非常想優化一下射速的問題,直接更換半自動步槍顯然是更明智的決定。
即使栓動步槍優點眾多,但我們也不能以此忽視其缺點的存在。大部分國家希望能提升射速,減少士兵在不必要的環節所耗費的時間,所以半自動步槍因此而生, 它不需要拉栓就可以實現子彈的射擊,不僅實現了射速的提升,還能更大程度的保存士兵的體力。但這是不同於之前的全新設計,已經完全不同於栓動步槍了。半自動步槍已經投入使用很久了,但市面上依然還存在著栓動步槍的身影,究其原因,在那時,半自動步槍無法做到讓子彈和槍膛的貼合度達到栓動步槍那樣,所以導致了半自動步槍沒有栓動步槍的射擊精度高。也許你會問,難道不可以將半自動步槍的精度進行提升,再捨棄掉栓動步槍嗎?若是想讓半自動步槍達到栓動步槍那樣的精準度,不僅需相當強的技術能力,還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就算最後可以研發出像栓動步槍一樣高精度的自動步槍,也會由於價格原因,沒有哪個部隊可以負擔的起。
栓動式步槍這種拉一次射擊一次的武器,就算在21世紀也有很多追隨者,現代性能稍微好些狙擊步槍多半都是栓動機槍。狙擊就是要埋伏起來襲擊敵人,所以對狙擊步槍的性能要求很高。需要射程足夠遠,且要準確,不能打偏。在射擊的瞬間,子彈和槍管會產生高速摩擦作用,槍管在這個時候會微微的振動,但是這個振動是很影響任務的完成度的。要保證遠處草叢中的目標能夠被一槍打死,就要儘可能的去克服這個時候產生的不適。這種一發一發安排的步槍,它的這個構造非常簡單,與那些掛滿零件的自動步槍相比,它更適合安靜擊敵的環境。同時,因為它整個過程都是靠人的手來完成在對待槍身上會更加的機動,沒有那麼死板,步槍各個部位之間沒有很大的縫隙,手感也會更好,一槍擊斃敵人的可能性就越大。使用狙擊步槍是為了能夠擊中敵方的主要火力,都希望能夠擊斃對方的狙擊手,因此不需要像機關槍那樣靠壓制火力取勝,5到10發的彈容量已經夠優秀的狙擊手發揮了。
我們都知道萬事都有一個「度」的限制,在步槍彈容量這個領域依舊如此,彈匣容量為30發的自動步槍才能成為步槍中的王者,少一顆殺傷力不夠,多一顆效率不高。同樣的道理,栓動步槍也有彈容量的一個最優值,一定是5發,這是經過實戰證明了的。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工業部門的水平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我們也有那個本事去增加或者減少彈容量的數值。但是栓式步槍在作戰中的需求就限制了它,不需要超過5發的需求量。簡單的說來,最開始的栓動步槍,在彈容量這個問題上還是有很多爭論,但是從成本和花費時間上來看,這個想法就沒有人再去支持了;現在的栓動步槍就已經足夠應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