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的德國斐迪南su101自行火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54期

2021-01-11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二戰蘇軍的德國斐迪南su101自行火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54期

su101自行火炮,也是庫賓卡博物館特有的玩意,全世界只有一輛

二戰期間,蘇軍接連推出了多款自行火炮。

其中,su85、su100實用性都很強。

尤其是1944年投產的su100自行火炮,已經生產了3000多輛,非常成功。

隨後蘇軍發現,su100自行火炮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重心不穩,火力對抗德國重型坦克還顯得不足。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1945年su101自行火炮就被研發出來。

su101自行火炮的火炮和su100大同小異,採用D-10S型100毫米坦克炮。

理論上,它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上擊穿德國豹式和虎式坦克正面裝甲,而在2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菲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的側裝甲。

su101自行火炮的車體經過修改,改善了重心靠前的嚴重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可能導致坦克正常行駛期間翻覆。

它的防禦有所增強,正面裝甲從su100的75毫米增加到90毫米,側面裝甲為75毫米,後部裝甲也有40毫米。

它的機動性不錯,公路行駛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5公裡。

全車重量增加到35噸,比su100重了4噸。

從外形來說,su101自行火炮最直觀的區別是採用乘員室前置的結構,火炮後置設計。

相反,幾乎所有二戰蘇軍自行火炮的火炮,都是前置的。

su101自行火炮的這種設計,同德國自行火炮比如菲迪南式比較接近。

因為這種結構,su101自行火炮乘員室的裝甲厚度為120毫米。

防禦能力大大提升,相當於重型坦克的水平。

su101自行火炮性能比su100有所提高,但性能提升有限,只是解決了一些問題。

蘇聯軍方評估以後認為,su101自行火炮同su100大同小異,沒有大量投產的必要。

所以,唯一這輛su101自行火炮被封存在庫賓卡博物館中,慢慢生鏽。

相關焦點

  • 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今天的主角非常有意思,KSP-76自行反坦克炮。
  • 遊擊隊的剋星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遊擊隊的剋星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 二戰後蘇聯第一款輪式裝甲車BTR-4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 它就是蘇聯二戰後第一種裝甲運輸車K-75: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3期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3期 在庫賓卡裡面,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坦克裝甲車 二戰中的蘇軍沒有大量裝備履帶式裝甲運輸車,只是有大量的坦克、輪式裝甲車和裝甲汽車。 這導致蘇聯機械化部隊編組困難,因為輪式車輛難以通過複雜地形,甚至不能離開公路。 蘇軍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士兵搭載在坦克上行軍,一輛坦克上可以坐不少人。
  • 二戰德國RSO自行火炮,卡車加大炮等於自行火炮
    二戰德國的裝甲武器數量一直都緊巴巴的,儘管德國已經搜集一切可用的裝備進行改裝,但是缺口仍然很大,這種問題在德軍由高機動作戰轉入陣地廝殺之後變得越來越嚴重,哪怕1943年德國裝甲武器產量走上頂峰,寬廣的前線平攤下來裝備密度卻低得讓人擔心,一場庫爾斯克大會戰就讓德國幾乎失去了戰役級的裝甲調動能力,
  • 別看叫「大象」其實一點都不溫順,二戰德軍坦克殲擊車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火炮和裝甲車輛的製造上總能給世人帶來一些驚喜。「虎式」和「豹式」坦克、Sd.Kfz.250/251半履帶裝甲車等等,都是這個時期德國製造出的最好的武器裝備。 而在這些知名的裝甲武器當中,還有一款武器也是不逞多讓的存在,那就是斐迪南「象式」自行反坦克炮。
  • 二戰東線戰場蘇軍十次史達林突擊,消耗德軍數百萬,收復全部失地
    「南方集團軍群」的一次突擊,德軍在這裡集中了96個師120萬人,火炮16800門、坦克自行火炮2200輛、飛機1460架。蘇軍為了徹底殲滅戰場南翼的德軍集團,解放整個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地區,蘇軍集中了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2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3、4方面軍,總兵力260餘萬人,火炮28654門、坦克2015輛、作戰飛機2600架,兵力為德軍的2倍,炮兵多1.8倍,航空兵多1.6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則比德軍多2倍。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步兵的主力支援火炮M2在二戰中總共生產了8000多門,是美軍步兵的重要火力支援,還被援助給部分盟友使用,加上戰後生產的,總共有約1萬輛的產量。該炮屬於拖曳式中口徑榴彈炮,口徑105毫米,火炮全重2030千克。炮架採用焊接鋼、開式結構,內有加強筋加固;炮管採用高強度鋼,使用壽命在5000~7500發之間。
  • 柏林戰役:蘇軍擊毀德國法西斯最後防線(圖)
    投入柏林戰役中的蘇軍SU-76自行火炮  柏林戰役是蘇聯紅軍對德國法西斯軍隊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上的最後一場大規模城市攻堅戰役。戰役從1945年4月16日開始至5月2日結束,歷時17天。經此一戰,德軍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一星期後,德國分別與英、美盟國和蘇聯談判籤約,宣布無條件投降。
  • 薩沙談:二戰時期德國手榴彈在中國抗戰中的使用
    作者:薩沙諸位是否知道在八年抗戰內,源自德國的中國制手榴彈,一直是國軍士兵手中最有威力的武器嗎?你知道手榴彈共造成40萬日軍傷亡嗎?另外,你知道這種手雷,是絕對不可能藏在褲襠裡面的嗎?尤其在激烈的巷戰中,一個蘇軍士兵手持一把71發彈鼓的波波沙就可以固守一個房屋,波波沙的威力可以壓制一個班的德軍無法靠近。德軍的M24就是掃蕩房屋的利器!德軍士兵不需要衝入危險的房屋,只需要在遠距離用手榴彈將蘇軍士兵殺傷即可。自從二戰爆發以來,德軍手榴彈的消耗就極為驚人,後方經常以十萬為單位進行補充,客觀上說明了M24在實戰中的重要作用。
  • 集搜索、跟蹤、打擊為一體的「炮中貴族」—自行高炮!
    1979年5月,蘇軍為突襲阿明組建了第154特種兵分隊。第154特種兵分隊基本上是一個營的建制,兵員總額在500多人,其中組成人員主要是塔吉克族、哈薩克族、土庫曼族人,下設4個連和4個獨立排,分別是1個步兵戰車連、2個裝甲運輸車連、1個混成連(包括火箭筒排、火焰噴射器排和工兵排)、通信排、自行火炮排、汽車連和後勤保障排。
  • 《閃電戰》獵空電球:二戰德軍「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簡史
    在1942年以後,二戰的局勢對於德國愈發不利,過度消耗的德國空軍漸漸失去了在各個戰場的制空權,尤其在北非前線,盟軍飛機的低空炸傷讓非洲軍團吃盡苦頭,這一點在影片《刺殺希特勒》中有真實的反映,影片開頭就有英軍飛機洗地的場面,阿湯哥扮演的施陶芬貝格也就此成了殘疾(請點擊下方視頻觀賞)。
  • 二戰慘烈的戰爭,1萬門火炮一齊射擊,一天打出123萬顆炮彈
    可以說,二戰中最為慘烈的戰鬥幾乎都是發生在蘇德戰場上,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蘇德雙方很多時候,為了爭奪一座城市,雙方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規模的大戰,而且雙方的死傷那是不計其數。大圖模式蘇聯在經歷過史達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保衛戰和莫斯科保衛戰等關鍵性的戰役之後,蘇軍直接就將侵入蘇聯的德軍給驅逐了出去,最後在19445年的時候,德軍只能退守柏林,蘇軍在1945年的4月16日開始計劃對柏林發起總攻。
  • 末日的瘋狂,難以扭轉敗局的「突擊虎」自行火炮
    然而在這座以領袖之名命名的城市前,德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蘇聯人通過堅固的防禦工事將德軍拖入了「鋼筋與混凝土」建成的地獄之中,即使是德軍最先進的重型火炮,也無法徹底摧毀蘇軍的防禦體系。蘇聯人長達兩個月的堅守讓納粹德國軍心渙散,蘇軍時不時地小範圍反擊也讓德軍損失慘重。德國人意識到他們需要一款威力強大的武器來應對巷戰,「突擊虎」戰車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 火力強勁可以點名,防護卻奇差:德軍靠蘇軍反坦克炮打穿蘇軍戰車
    作為德軍裝甲兵老牌部隊的第1裝甲師在1942年5月接收了6輛「黃鼠狼」。該部當時駐守在勒熱夫,這些新裝備很快就開到前線射擊蘇軍坦克,取得了不錯的戰果。1942年11月,蘇軍發起了規模宏大的「火星」進攻戰役,試圖合圍部署在勒熱夫突出部的德軍第9集團軍。第1裝甲師作為「救火隊」四處奔波,迎頭痛擊了進攻的蘇軍。「黃鼠狼」3多次在遠距離摧毀蘇軍的KV和T-34坦克。
  • 從2磅火炮到5.5英寸火炮,二戰時的英國火炮如何碾壓敵國?
    尤其是英國海軍,成為二戰時期世界海軍的中堅力量。相對海軍的強大,英國陸軍的作戰能力比之較弱,但對其他國家而言實力也相當可觀。今天這篇文章就來梳理一下英國二戰時期強大的火炮實力。 1.發端——2磅火炮 2磅火炮,口徑大約為40mm,可以說是英國一代「名炮」。
  • 「灰燼戰線」從M7牧師到M40GMC,二戰美軍自行火炮發展史
    文丨小海狸伯克@bigfun社區M7自行火炮的發展簡史時間回到二戰爆發前後,派駐歐洲的美國武官源源不斷的把德軍的作戰報告發送回國,美國人發現,快速機動的裝甲部隊需要一種可伴隨的機動火炮。M7B1的生產結束於1945年2月,所有M7自行火炮的生產至此全部結束。雖然在二戰結束前便停產,但M7系列的服役史相當漫長,一直到冷戰早期1960年代。在韓戰時期,由於山地戰環境較多,M7早已被人詬病的35度最大仰角問題再度出現,朝鮮半島崎嶇不平的地形需要火炮具備更為彎曲的彈道和更高的仰角以攻擊反斜面目標。
  • 《戰地 5》的魔幻二戰:早已在《戰地 1942》出現
    在引入的武器上,這款作品同樣保持著類似的風格,你可以看到罕見的「邱吉爾」自行火炮和「突擊虎」戰車,至於相對常見的武器也接受了誇張的改裝——這讓遊戲中的二戰顯得頗為奇詭。不過,這種博人眼球之舉並非《戰地5》首創,它可以追溯到《戰地1942》的資料片上,即2004年推出的《秘密武器》,以兩部作品為基礎,mod又讓這種風格的二戰延續了十多年。
  • 史達林之錘,前蘇聯B-4型203毫米重型榴彈炮,二戰最奇特的大炮
    在整個二戰期間,蘇軍的炮兵確實是令德國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從各種自行式和牽引式火炮,再到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紅軍的炮兵部隊幾乎是戰神的化身,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能以猛烈的炮火,化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參考消息近日報導稱,俄羅斯南部軍區近日銷毀了一枚203毫米炮彈。
  • 春季覺醒行動,德軍裝甲部隊最後的一擊,蘇軍將如何化解危機?
    此時蘇軍的第4近衛集團軍在之前三次進攻布達佩斯的戰鬥中,第4近衛集團軍損失了大量人員和技術裝備,火炮的保有率僅有55-69%,坦克裝甲車的保有率也僅有41-49%,如果遭到德軍進攻,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在空中,德軍第4航空隊拼命支援坦克集群的進攻,而他們的對手則是蘇聯的第17航空軍,儘管德國空軍在當天的戰鬥中起飛了671架次,而蘇軍僅僅起飛了450架次,但是當天空戰的勝利屬於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