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全面入侵昔日的「盟友(兩家在打劫波蘭時)」蘇聯,二戰在歐洲戰場全面爆發到達頂峰。
德軍精心準備之下的「巴巴羅薩計劃」在開戰之初進行的異常順利,猝不及防的蘇軍在三個被攻擊方向慘敗,在先後進行的明斯克戰役以及基輔兩場大規模戰役中蘇軍損失慘重幾乎是一敗塗地。
蘇軍只能在個別的小型戰鬥中憑藉T-34以及KV坦克的性能壓製取得一些局部勝利,雖然這些局部戰鬥無法改變戰局,但是這些裝備壓製取得的勝利無疑在慘敗的陰雲下為蘇軍增添了繼續戰爭的信心。
但是這樣的裝備壓制不久之後就被德國強大的軍工研發能力所掩蓋,在T-34、KV系列的刺激下,德國加快了「虎」式坦克的研發生產並且隨後推出了性能上全面壓制T-34為目標研發二戰最優秀的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
IS-85/KV-85的研發之路
1942年末,「虎」式坦克出現在東線戰場,強大的88毫米火力具備在2000的距離上就可以將T-34擊毀的恐怖實力,而堅固的裝甲需要T-34/76在200米以內的距離才有機會擊穿「虎」式坦克的側面裝甲。
「虎」式坦克的出現讓蘇軍依靠現有的KV系列在戰場上所具有的重型坦克優勢蕩然無存,對坦克進行升級研發成為蘇軍的軍工部門的工作重心。
1943年1月,蘇軍要求蘇聯軍工部門針對繳獲的一輛完整「虎」式坦克進行新型重型坦克的研發,要求新型坦克具備與「虎」式對等作戰的戰鬥性能。自此在總工程師科京的坦克設計局開始著手新型的重型坦克也就是後來的IS系列的研發工作。
1943年2月,蘇聯軍工部門在KV-13型重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了火力升級,其中安裝一門76.2毫米火炮的坦克;另一種是安裝了還在測試中的122毫米口徑的坦克榴彈炮型坦克。
兩款坦克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測試,在測試中76.2毫米的火炮在火力穿透能力上顯得較為薄弱,而122毫米的火炮體積過大,如果使用該型火炮需要增大炮塔坦克的承重也必然提高,那麼坦克的機動性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蘇聯軍工部隊對繳獲的"虎"式坦克的裝甲進行火炮測試時發現85毫米口徑的防空炮可以在1000米左右的距離對「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形成有效的穿透性傷害。
蘇聯軍工部門隨即對85毫米高射炮進行了車載化的改進使其具備在坦克上安裝的可能,這就是後來T-34大量換裝的85毫米炮的原型火炮,尚在實驗階段的IS系列也被要求在原型車安裝S-31型與D-5T型炮85毫米的火炮進行測試。
S-31型85毫米火炮的穿甲能力以及坦克實用性不及D-5T型炮,因此蘇聯軍工均訂為IS採用D-5T型85毫米坦克炮,為了安裝D-5T,IS增大了炮塔車身重量也顯著提高,車身全重增加到44噸,坦克的機動性能也跟著下降,但是坦克的火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1943年8月,裝備85毫米坦克炮的IS-85型原型車進行測試,測試的過程很順利,次月裝備85毫米坦克炮的IS-85型原型車被定型量產,量產的坦克被命名為IS-1重型坦克,因為該型坦克在克裡姆林宮宮前接受了史達林的檢閱並且獲得了史達林的認可,該型坦克也獲得「史達林-1」型坦克的命名。
IS-1與「虎」式對決的失利
因為戰爭的迫切需要IS-1坦克迅速生產並被投入戰場,作為一款對標「虎」式的新型坦克,IS-1型在戰場上的首要敵人就是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的火炮是當時穿透力最強的88毫米高射炮改進而來,該火炮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擊穿IS-1的正面裝甲,而IS-1的85毫米炮想要對「虎」式造成有效傷害必須將距離推進到1000米以內,這無疑在戰鬥中是處於下風的。
根據實戰的反饋IS-1並不能達到之前的設計標準,不久之後IS-1的生產被停止,蘇聯軍工將此前測試的裝備122毫米坦克炮的IS-2型重型坦克重新提上日程。
炮口即正義——122毫米口徑
1943年10月,裝備122毫米火炮的IS-2重型坦克開始測試,次年IS正式上線量產。
在防護性上,IS-2的正面裝甲具有120毫米,側面裝甲有95毫米,正面炮塔的裝甲更是高達160毫米,裝甲防護水平不僅遠遠高於KV系列重型坦克而且也強於主要的戰爭對手「虎」式的防護性能。
在火力上,IS-2裝備新型43倍口徑122毫米坦克炮,該火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80毫米的均值鋼板,在1500米的距離上雖然無法擊穿「豹」式坦克的正面裝甲(「豹」式是80毫米傾斜裝甲),但是122火炮的炮彈重達到25KG強大的爆炸完全可以讓被直接命中的「豹」式坦克喪失戰鬥力。
在機動性上,IS-2在KV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採用V-2IS(V2K)型柴油發動機可以為坦克提供 513匹馬力,使其的可以到37公裡的公路時速以及19公裡的越野時速,這與「虎」式坦克的機動性能相當,但是該型號的柴油發動機遠比「虎」式的汽油發動機要穩定,最大行程也要強於「虎」式。
單從三維數據上來,除了火力上IS-2的122毫米炮的穿透力弱於「虎」式但威力上強於「虎」式之外,在機動性與防護性能上都要強於「虎」式,甚至與「虎王」相差無幾。
1944年2月,蘇軍的坦克部隊的KV系列大規模換裝IS-2型重型坦克,重新獲得了之前因為「虎」式坦克與「豹」式坦克出現而喪失的坦克性能優勢,此時蘇聯已經贏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開始全面反攻。IS-2的加入無疑讓德軍本就捉襟見肘的坦克部隊的被動處境雪上加霜。
但是IS-2和德國的「虎王」一樣都是在二戰末期才被推上戰場,所經歷的戰爭並不多,但是在二戰結束之後IS-2一直活躍在戰爭環境中而且產量也遠高於「虎王」坦克。
IS-2,「史達林-2」型重型坦克,完全是為了應對東線戰場上的「虎」式坦克研發的重型坦克,因為具有完整的「虎」式坦克作為研發、測試的參照因此IS-2的性能幾乎全面超過了「虎」式坦克。
憑藉122毫米火炮強大的威力,最高160毫米的裝甲防護性能以及不俗的機動性,IS-2絕對稱得上可以與「虎王」並肩的重型坦克。而且IS-2重型坦克的在戰爭期間的總生產量為2250輛,遠超於「虎王」坦克的489輛,甚至早於其生產的「虎」式重型坦克的1355輛也遠比它少。
在IS-2之後,蘇聯並未放棄對IS系列的繼續研發升級,此後的IS-3、IS-4、IS-5、IS-6、IS-7和IS-8都是在IS-2基礎上的升級研發造成了冷戰時期歐洲的極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