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德軍二戰前軍官培養,合格的軍官跟坦克一樣重要

2020-12-01 騰訊網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國家,同時也是陸軍大國的德意志,德國軍隊從一開始就有重視軍官培訓的傳統。

早在克勞塞維茨創作《戰爭論》的時候,他便在書中強調,「在戰爭中,由於受到無法預知的無數細小情況影響,一切都進行的不理想,以致於遠遠達不到原定目標。唯有鋼鐵般的堅韌意志才能粉碎各種障礙、克服阻力……只有經驗豐富的軍官才能在大大小小的問題上,都恰當地做出決定和進行處理。」

19世紀初期沙恩霍斯特在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就決定要徹底改革普魯士軍隊的人事和教育訓練制度,為普魯士的軍隊培養真正優秀的軍官。基於這一原則,普魯士正式向開放軍官團,建設新的軍校,對貴族之外的人進行軍事培養,並打開了下層軍官的晉升渠道,使得有能力的士兵可以在接受培訓或者取得戰功之後快速晉升,激勵軍官的作戰熱情,同時還要克服普魯士軍隊中從腓特烈大帝時代便一直存在的排除異己現象。沙恩霍斯特等人改革軍的目標,就是讓軍隊內部充滿具備良好的軍事素養和足夠的知識儲備且正直的愛國軍官,這樣他們反過來也可以進一步激勵跟他們在一起的士兵。

1857年老毛奇正式擔任普魯士參謀總長,這位上任的總參謀長儘管從來沒有指揮過一個營,甚至是一個團,沒有任何大戰役的指揮經驗,但他卻為普魯士軍事思想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老毛奇始終相信,一支部隊永遠不會因為太強大而無法取得勝利,因此每個指揮官的任務便是在一場戰役中確保將人數優勢最大化。但是非常大規模的兵力集結就是一場災難,在《大兵團指揮條例》中老毛奇直言:「在一個位置供應其夥食十分困難,為其安排住宿更是天方夜譚。它無法行軍,更別說戰役,甚至長期存續了——它只能戰鬥」。

為此,老毛奇在19世紀中期為普魯士軍隊引入了「分進合擊」的概念,大量的部隊將會分為幾個不同的野戰軍,沿著不同的進軍路線前往戰場,然後再聚集在一起,和敵軍進行決戰,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但是以19世紀的科技水平,很難讓一個指揮大量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對他的下屬部隊都做出有效命令,於是老毛奇引入了任務線指揮與控制系統。在不幹涉指揮官具體指揮的情況下,總參謀長將目的指向的任務交給部隊指揮官和其他指揮官,他們則需要在整體的規劃內將其完成。

這一指揮體系要求指揮官們在行動的時候能夠對不可見的事情做出迅速、靈活的反應,對指揮官的素質要求又上了一個臺階。

而到了二戰前夕,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驗總結,在德國國防部部隊局於1933年由路德維希·貝克大將、維爾納·馮·弗裡奇大將和奧託·馮·施蒂爾普納格爾步兵上將三位主筆撰寫的《作戰指揮》一書中,開篇就明確了指揮官應該具備的特質:「指揮一支軍隊及其下屬軍隊,要求指揮官具有清晰視野、極具遠見的判斷力,能夠做出獨立和果斷的決定,並堅定不移、積極的加以執行…從某種意義上講,軍官既是領導又是教師。他不僅要了解部下、富有正義感,還必須以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高尚的品德、嚴格的自律和豐沛的勇氣贏得讚譽」

路德維希·貝克,二戰前的德國陸軍參謀長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軍隊對其軍官的培養極其看重。

在二戰前夕和二戰中,德軍的軍官一共分為五類,現役軍官、補充軍官、預備軍官、戰時軍官和退役軍官,其中補充軍官主要是負責補給和後勤的行政類單位,不負責指揮作戰單位。

預備軍官、退役軍官都很好理解,而戰時軍官只有等到戰爭開始後才會予以任命,這裡著重介紹一下現役軍官。

在1939年以前,普通士兵想要成為軍官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有一定知識水平;2、年齡在25歲以下。

滿足以上條件的士兵可在入伍後遞交成為現役軍官的申請,等到通過考核後和所在單位團長的批准之後,便可以正式走向成為軍官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志願成為現役軍官的士兵要和其他列兵一樣接受8周的基礎訓練,和4~8周的進階訓練,不同的兵種進階訓練的時間不同。

等這些做完之後,志願成為現役軍官的士兵就會會就讀軍事院校,接受8周的基礎軍官課程,此時軍銜會晉升成下士,之後就讀兵科軍校,學習特定的兵科知識,步兵軍官學習步兵指揮知識,炮兵軍官則學習一個炮兵軍官需要的一切,整個過程花費的時間為16周。

而一些特殊的兵種,諸如工兵、醫科這些,因為他們在戰爭中的任務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所以要去專業軍事學院就讀更長的時間。

做完這些時候,想要成為現役軍官的士兵此時就會晉升為中士,然後到基層部隊進行實習考核,時間為8周,這段時間會升為上士,等到實習考核通過之後就會被授予少尉軍銜,正式成為一個軍官。

德軍用這種嚴苛的教育來保證自己部隊指揮官的素質,同時將任務式指揮,這一德國軍隊的傳統思想烙刻在軍官的靈魂之中,變成他們做出一些軍事指揮的基準之一。這一靈活的指揮方式,在賦予德軍指揮官可以靈活作戰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他們的進攻性,一戰和二戰中的德軍將領以及底層軍官普遍攻擊欲望極強,因此德軍經常可以在戰術層面取得優勢。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法國戰役,德國的裝甲部隊在阿登地區實現突破之後,德軍的裝甲師就在進攻欲望極強的軍官帶領下,在英法聯軍的背後膽大心細的快速前進,短時間之內就從阿登森林一路衝到了敦刻爾克,奠定了法國戰役的勝利。

任務式指揮加上高素質的軍官團隊,構成了德軍戰時指揮的精髓與核心支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資源、人口、戰略縱深、戰時工業體系都遠遠算不上是頂尖,但德軍的底層軍官卻絕對是世界一流。

關注我,給你更多驚喜!!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的假武器:盟軍有充氣坦克,日本有木頭飛機,專門忽悠對手
    【英國士兵正在給假坦克充氣】熟悉二戰的朋友想必都聽說過鬼影部隊,這支部隊讓德軍非常的頭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的戰鬥方式很特別,他們並不是用真真實實的戰鬥,而是通過各種手段來恐嚇德軍。不過他們一直被保密,直到二戰結束50多年之後,大家才開始了解他們。
  • 被擊中135次還幹掉了22輛德軍坦克,看二戰「神車」前蘇聯KV-1重坦
    SMK與T100同為前蘇聯的雙炮塔重型坦克,於1938年至1939年設計完成。,KV-1坦克開始與德軍交鋒,到1941年6月時基洛夫工廠已生產了636輛。當時德軍主要使用的反坦克炮、二號,三號,四號坦克炮都無法擊毀其 90 毫米厚的炮塔前部裝甲(KV後期厚度還提升至 120 毫米),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和心理震懾。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按道理波蘭戰役期間布蘭登堡部隊功不可沒,可是執著於榮譽的嚴謹的德國高層貴族軍官根本不買帳,原因就是布蘭登堡部隊潛入波蘭的時間,德國還並沒有向波蘭正式宣戰,但澤地區德軍神聖第一槍並沒有響起,這對德軍來說是汙點而不是優點,因此德軍高層對布蘭登堡部隊在波蘭作戰行動並悲不承認,這是德軍與日軍歷史上所產生文化思想理念差別的所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時,很多德軍高層就開始看清二戰整體走勢了,包括遠在北非的隆美爾將軍
  • 二戰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源源不斷的坦克讓德軍絕望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著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場,迎戰德軍。" 二戰中,蘇聯歷經四年激烈的戰爭才贏得了蘇德戰爭。在戰爭中,蘇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產了大量的重型武器,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主要裝備,迎來了大發展,也面臨著矛與盾的交替領先,隨著坦克裝甲厚度的不斷增加,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德軍有一型重要的反坦克炮,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威力。
  • 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士兵壽命只有24小時,那軍官們能活多久?
    只要拿下這裡,德國的坦克就將會有取之不盡的油料。 進攻史達林格勒在戰略上這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在戰術上,這更是一個愚蠢的決定——當時德軍的戰鬥力雖然高於蘇聯,但是這些優勢都是建立在德軍裝甲部隊的機動性之上的。然而強攻史達林格勒,把大量精銳部隊放在巷戰中和蘇軍對攻,根本就是舍己之長。
  • 二戰波蘭7TP輕型坦克,能與德軍坦克相匹敵,無奈數量太少
    波蘭也曾是歐洲大陸上一支強勁的軍事力量,二戰前的波蘭軍雖然體制落後,但整體體量還是不容小覷的,在武器裝備上還是有一些先進型號,例如7TP就是一款還算不錯的輕型坦克,至少在波蘭戰役期間並不落後,對陣德軍的一號、二號坦克甚至還有些許優勢。
  • 揭秘「卡廷事件」:是誰槍殺1.2萬波蘭軍官?
    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早在1943年波蘭軍官的屍體被挖出來前,流亡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就大概猜到了波蘭戰俘的命運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託德國人的福。對於自己的高級軍官,波蘭流亡政府的態度自然是極度關心的,波蘭流亡政府在倫敦剛剛坐穩,就不斷派人去蘇聯打探他們被俘軍官的消息。不過,沉醉於坐山觀虎鬥中的蘇聯才沒空答理這些失敗者。
  • 陸軍重體能海軍重英語,臺灣下力氣培養軍官
    據報導,指揮演習的臺灣三軍軍官絕大多數都是從陸、海、空三個軍官學校畢業的,三軍軍校成為臺灣正規軍官最重要的來源。  鳳山陸軍軍官學校重視體能訓練臺灣陸軍軍官學校位於高雄鳳山,隸屬「陸軍總司令部」,前身為黃埔軍校。
  • 二戰中哪款坦克是德軍王牌力量?虎式坦克僅排名第二,誰排第一?
    從客觀上講,德軍的武器裝備是比較先進的,那究竟哪款坦克才是德軍的王牌裝甲力量?這個問題需要綜合坦克的性能、表現、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排名。第5名:突擊虎。突擊虎的正名叫做突擊虎自行火炮。所謂自行火炮,通俗講就是把大炮裝在坦克或者裝甲車上的一種武器。突擊虎是德國最為變態,威力最強的一種坦克,其口徑高達380毫米,著名的"一炮轟開地獄大門"的多拉大炮,口徑也不過才800毫米。
  • 德老漢稱失落的琥珀宮藏在納粹軍官故居後園地底
    70年來,該批稀世珍寶的去向隨著德軍戰敗而成為曠世之謎。然而最近一位68歲的德國退休老漢聲稱,這批失落的瑰寶深藏在一名納粹軍官故居後園地底,他目前已獲當局批准鑽挖尋寶。    該批失落的琥珀一直令不少尋寶者趨之若鶩,多年來對於其去向亦眾說紛紜。有指琥珀當年毀於前蘇聯軍隊的炮火下,也有人稱納粹秘密警察在大戰結束前,將其沉入阿爾卑斯湖底。
  • 俄羅斯軍官用16輛坦克擺心形求婚 女友當場答應
    來源:海外網現場圖(俄羅斯紅星電視臺)現場圖(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海外網2月14日電俄羅斯西部軍區新聞處發布了莫斯科郊外某靶場攝製的一段錄像,並報導稱,一名坦克軍官站在由16輛坦克組成的心形中間向女友求婚。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這在諾門坎的實際作戰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也可以說日軍的92式步兵炮算是一種另類的中型迫擊炮,但說到迫擊炮真正威力美軍60毫米迫擊炮就能以曲射角度,砸穿二戰時期日本大多數輕型坦克車體裝甲,包括97式坦克整車頂部薄弱裝甲。
  • 孤獨最可怕,二戰德軍倖存者主動聯繫當年敵人,只為紀念彼此芳華
    達克沃斯所在的U224號潛艇上,只有他一個人倖存 曾有一名二戰德軍老兵這個老兵名叫達克沃斯,二戰中曾以年輕實習軍官的身份進入德國海軍服役,戰爭中期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規模開始急速擴張,他也由此被分配到一艘中型潛艇U224號上擔任大副,由於達克沃斯平日各種表現優秀,所以他被高層評定為具備成為潛艇艇長資質的人。
  • 酷似二戰德軍的部隊,全軍戴M35鋼盔,有200輛豹1坦克
    二戰推動航空技術、原子彈以及飛彈等重要領域的發展。當時,德國科研能力很強。其實,最先接觸原子彈的並不是美國,而是德國。但是,當時的德國勢頭正盛,讓德國堅信自己完全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製原子彈。德國的黑科技太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 二戰期間德軍消失的潛艇到底去了哪裡?真得去南極了嗎?
    二戰以後,關於戰敗德軍的去向問題,一直有各種傳說,尤其是德國在南極建立軍事基地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俄羅斯《軍事史》雜誌在2016年8月刊登了一篇名為《消失的德國潛艇》的文章。文章引用作者在俄國檔案機構查明的內務人民委員會1945年的檔案稱,1945年4月28日,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的先頭部隊衝到了德國北部港口羅斯託克附近,勢如破竹的俄國士兵迅速突破了德軍的抵抗,坦克衝到了碼頭。但詭異的是,情報顯示停泊在港口的20餘艘21型潛艇全部沒了蹤影。它們如同鬼魅一般地消失了。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 二戰:圖片揭秘慘烈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中最慘烈的守城戰是什麼?或許應該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超過半年的血腥戰鬥,徹底把史達林格勒變成一個廢墟,顯示出二戰城防戰的慘烈。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的主要轉折點,時間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戰役包括下述部分:德軍逼近史達林格勒;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戰役中雙方傷亡約200萬人,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
  • 俄羅斯軍官硬核戰鬥風求婚,調集16輛坦克擺心形,高呼嫁給我吧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8日報導,俄羅斯一名軍官就為他摯愛的女友帶來了一場戰鬥風十足的求婚儀式。這名軍官名叫丹尼斯·卡贊採夫,他和女友亞歷山德拉·科皮託娃已經交往了數年,感情非常深厚。終於丹尼斯決定向他的女友求婚,而為了能給女友一場畢生難忘、盛大恢弘的求婚儀式,丹尼斯準備了一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