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的覆滅:淮海戰前胡璉離職,劉伯承說拼光中野也要打掉它

2021-01-09 大智文史

1947年冬,國民黨為了扭轉軍事上的失利,將各整編師一律編為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十一師升為十八軍。

作為軍長的胡璉此時成了國民黨的「救火隊長」,針對胡璉所部戰鬥力極強的特點,毛澤東提出了「拖死胡璉」的戰法,即不與之作面對面的硬拼,他在一份下發給部隊的文件中批示「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

胡璉的十八軍已然被盯上,難逃覆滅的命運。

一,劉伯承精心設好口袋,胡璉大戰前離職

1948年3月8日,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兵團和中野陳賡,謝富治兵團乘胡璉兵團正從漯河東進商水,尋劉鄧主力決戰之際,毅然決然發起洛陽戰役,將青年軍第206軍全殲,俘虜師長邱行湘,而等到胡璉馬不停蹄趕到洛陽時,華野和中野主力已經主動撤出。

同年5月,陳賡兵團指揮二縱,四縱和華野十縱等發起宛西戰役,駐守南陽的第二軍王凌雲拼命求援,胡璉從駐馬店長驅救援,劉伯承得知後,立即在駐馬店以西和南陽之間的山區布下一張大網,就等著胡璉這隻狡猾的狐狸往裡鑽。

胡璉確實狡猾如狐,他嗅出了有陷阱在前,便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讓先頭部隊大搖大擺地前進,自己則在駐馬店大張旗鼓的徵夫徵糧,擺出一副大部隊開拔前緊張的模樣。

劉伯承遂命令設伏部隊放過第十八軍先頭部隊,等其主力進口袋,但等了兩天都沒有等到胡璉出動,圍殲「狐狸」的計劃最終落空。

6月18日,陳士榘,唐亮兵團以出其不意的速度閃擊開封,蔣介石立即飛抵鄭州,急令各部組織收復開封,但各支增援的部隊都被華野攔住,老蔣只好祭出王牌,命機械化的十八軍馳援開封。

華野首長得知胡璉出動,立刻讓休整的十縱立即準備阻擊十八軍的狂飆突進。

十縱第二十八師在師長肖鋒的帶領下,一晝夜強行軍一百八十裡,率先趕到阻擊地點,與胡璉部在上蔡城下打了個昏天黑地,硬是將美式裝備的十八軍阻擋在上蔡。

劉伯承此時又想著「捉狐狸」,在胡璉受到阻擊無法前進的同時,中野一縱,三縱分別包抄過來,胡璉一見不妙,當機立斷,進駐上蔡縣城及其附近地區,劉伯承考慮到時機不成熟,只得撤兵放棄行動。

來來回回的增援讓胡璉疲於奔命,而這時,國防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被迫放棄全面防禦而採取重點防禦,集中兵力固守戰略要點,由白崇禧出任華中「剿匪」總司令。

隨後以胡璉的十八軍為骨幹,加上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編成第十二兵團,劃歸白崇禧指揮。

但是在兵團司令官人選上,白崇禧要求把胡璉換下來,蔣介石想著此時不宜得罪桂系,便只能捏著鼻子同意。

據後來黃維回憶,白崇禧和陳誠的關係很不好,而胡璉是陳誠的心腹愛將,白崇禧擔心無法駕馭他,所以堅決拒絕。

蔣介石無奈,只能讓陳誠再推薦一個人,陳誠思來想去,只好推薦原十八軍軍長黃維,儘管白崇禧依舊不同意,但是因為有總參謀長顧祝同的支持,最終黃維入圍。

胡璉本就對黃維心有不服,再加上因沒當上兵團司令官而不滿,索性請假去了漢口。

黃維也是有苦難言,胡璉手下的那幫驕兵悍將可不是他能壓得住的,一大批將領對於胡璉的離去十分不滿。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淮海決戰開始了。

二,拼光中野也要打掉十八軍

1948年11月6日,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手,拉開了淮海大決戰的序幕,在第一階段,華野從山東南下,直插徐州以東隴海線,將黃百韜兵團包圍在碾莊地區。

蔣介石心急如焚,趕緊命令黃維兵團迅速前往救援,他希望靠著黃維兵團的機械化速度以及強悍的戰鬥力能夠救出黃百韜。

但解放軍不會讓黃維順心如意的,毛澤東當即下令,命中野二縱,六縱,「應不分晝夜,不惜疲勞,兼程前進,務於十四日,至遲十五日趕到黃維的前頭,由正面阻止該兵團前進。」

黃維命王牌部隊十八軍為開路先鋒,這支部隊拼了命的進攻,在黃家一帶與解放軍血戰兩天兩夜,黃家一帶片瓦不存,土地都被炮彈翻耕了一遍。

終於,十八軍撕開了防線,接著又與擋在前面的板橋集解放軍激戰,解放軍在經過頑強阻擊後主動撤出陣地,黃維興高採烈的指揮部隊渡過了北淝河,直撲澮河南岸的南坪集。

駐守南坪集的是陳賡的四縱,為了打通這條路線,十八軍軍長楊伯濤親自督戰,終於在解放軍主動撤走後順利通過,然而,興奮不已的黃維不知道的是,黃百韜兵團已經在碾莊被殲滅,現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全部集結,正在這一帶張開一個巨大的口袋,等黃維往裡邊鑽。

在雙堆集停下來的黃維這才發現情況不妙,他的四周都有解放軍活動,十二兵團已經完全進入劉伯承的「口袋陣」。

劉伯承曾與陳毅有過對話,下定決心表示即使拼光中野也要消滅它,陳毅立刻表示將華野的火炮全部支援給中野。

剛開始被圍的時候,黃維並不驚慌,他對十二兵團的戰鬥力還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十八軍這張王牌,他認為只要蔣介石批准他突圍,即便是銅牆鐵壁也能殺出去。

然而,蔣介石的想法和他南轅北轍,在得知黃維被圍後,立即派顧祝同飛到雙堆集上空,命令他不要輕舉妄動,等待增援。

黃維只好廣築碉堡,轉入陣地防禦戰,中野各部隊對其發動猛攻,支撐不住的黃維趕緊向蔣介石求援,糟糕的事情還沒有結束,黃維兵團的110師師長廖運周竟然帶著部隊陣前起義了。

心急如焚的蔣介石一邊把杜聿明換到了徐州「剿總」司令官的位子上,一邊拼命地找胡璉,他指望著把胡璉空投到戰場上救十二兵團一命。

三,胡璉空降戰場

此時的胡璉正在上海養病,急瘋了的蔣介石趕緊派人去找,胡璉乘著京滬快車趕到南京,蔣介石立刻安排飛機準備送他到雙堆集,在臨走之前蔣介石安排他一起看了一場電影《文天祥》。

那段時間,蔣介石只要會見他的將領,總要先請吃飯,再看電影《文天祥》,加強氣節教育,他害怕他的文臣武將投降。

12月1日,胡璉空降雙堆集,得知他的到來,十八軍的士氣為之一振,到任後的胡璉組織部隊進行過一次反攻,但很快就被解放軍打了回來,而這個時候,解放軍開始用掘壕的辦法躲避敵人的炮火。

十二兵團越來越難以支撐下去,12月7日,胡璉又坐飛機去南京向蔣介石請示,這次得到的回答讓人絕望「老頭子讓我們突圍,不要管杜聿明, 也不要指望李延年」。

無奈的二人只能命令部隊「四面開弓,全線反撲,覓縫鑽隙,衝出重圍」。

黃維和另一位兵團副司令吳紹周,第十一師師長王元直以及覃道善,楊伯濤等都做了俘虜,只有胡璉等少數幾個軍官逃了出去。

雖然日後胡璉又在江西徵兵重建十二兵團,但因十八軍的覆滅使得恢復原本的戰鬥力是不可能的了。

相關焦點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胡璉在抗日戰爭中被任命為第11師師長,並且在鄂西保衛戰中堅守石牌要塞,此戰勝利保證鄂西大捷,所以胡璉便順理成章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中,胡璉曾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於是便有著「金門王」的稱號。雖然得知胡璉這「金門王」之稱,仍不理解胡璉究竟哪一點比胡宗南強。
  • 中野挺進大別山,13萬人半年打的就剩五萬人,為何還說是一場勝仗
    1947年,在經過一年和國民黨軍的戰鬥後,解放軍的總體實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轉入外線作戰的條件已經逐步成熟。而且在第一年的戰鬥中,主要戰場都是在內線進行,解放軍的經濟和資源都已經無法再支持大規模的戰爭,老百姓的生活負擔和壓力也都很大。
  • 務求精準的「元帥翻譯家」——劉伯承的翻譯生涯
    當時,針對我軍主要沿用舊軍隊軍語的情況,劉伯承還對舊軍隊軍語進行了改造。為糾正舊軍隊遺留在紅軍中的不平等稱呼,劉伯承為各種各樣的人規定了新稱呼:把軍官改叫指揮員,士兵改叫戰鬥員,傳令兵改叫通信員,夥夫改叫炊事員,馬夫改叫飼養員,挑夫改叫運輸員……這些稱呼直到今天仍然在沿用。堅持從軍事鬥爭的需要出發,是劉伯承軍事翻譯的最大特色。劉伯承的翻譯選題都是當時戰爭中最緊迫的問題。
  • 粟總危急,主席以罕見口氣,要求中野「保粟軍勝利」
    作者:蘇區放牛娃1948年7月3日,正在指揮豫東戰役的粟裕眉頭緊鎖,他經過精心計算,判斷要全殲黃百韜兵團和區壽年的整編75師殘部2個團,需要5天時間。而他手中無任何多餘兵力可用,無法抽出阻援部隊阻擊胡璉兵團的增援,只好致電主席請求支援。
  • 十八軍進藏女兵 為家為國為信仰(二)
    戰士們將這些犧牲的女兵安葬在能俯瞰到整個機場的一個山坡上,讓她們能分享機場建成的勝利果實,並永遠陪伴著它。  時隔幾十年,母親每每提及此,都會流淚。2001年6月,為了紀念「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重走十八軍當年的進藏路,我的二哥和很多十八軍子弟來到甘孜機場舊址,專門祭奠了這些已長眠於此五十年的女兵們,還了母親多年的夙願。
  • 前胡真偽鑑別
    白花前胡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的乾燥根。
  • 翻越十八軍「進藏最高山」:撫今追昔憶英雄(圖)
    要知道,這個如今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村落,歷史上曾經留宿了多少官員和商旅,以往他們在翻越丹達山之前,必須要在這裡留宿一晚。  從丹達塘向山上仰望,茫茫蒼蒼的丹達山層巒疊嶂,一峰更比一峰高,山上的積雪看起來晶瑩美麗,尤其是在藍天紅日映照下,真是壯觀極了!在半山腰,一條廢棄的若隱若現的騾馬驛道顯得有些荒涼,它像一條蜿蜒曲折的帶子,緩緩地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 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濱海前胡
    這個別名的由來可能是因為它能在惡劣環境下仍可正常生長所體現的生命力,亦或是來源於它的營養成分——濱海前胡在日本同時也是一種野菜,葉片、花朵均可食用,可炒肉、燉煮等。其被認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纖維,食之可延年益壽,所以有了「長命草」之名。
  • 劉伯承元帥的眼睛是怎麼失明的?
    1916年三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鬥,二十四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了豐都城,截斷長江交通,陰止袁軍對四川的水陸增援。在激烈的戰鬥中,一顆子彈由他的腦頂打入,從右眼窩飛出。一位德國醫生為他動手術時,劉伯承為了保護腦子,堅決拒絕使用麻醉藥。醫生用顫抖的手摘除了右眼球,又把周圍的壞肉一刀刀挖去,劉伯承緊扶著柱子,渾身冷汗,他咬緊牙關,沒吭一聲。
  • 跟劉伯承歃血為盟的小葉丹,最後結局是怎樣的?
    晚上,劉伯承、聶榮臻聽取了偵察組關於兩條行軍道路的裡程、敵情、居民情況和給養情形的詳細匯報,又接見了中共冕寧地下組織派來的人員,基本上把敵情搞清楚了。當面在大渡河布防阻截紅軍的是劉文輝的第二十四軍,其第四旅在左,守滬定橋一帶,第五旅在右,守安順場至富林一帶。另據傳聞,劉湘部1個旅正向富林開進中,明日可到。劉伯承說:「敵人顯然判定我軍將走西昌至富林的大道,把富林作為防守的重點。
  • 國軍最「變態」的一個軍,兵力7萬多人,軍長是一野頭號勁敵,活了95歲
    國軍中的「軍」,一般都是下轄三個師,兵力在2萬到3萬人之間。然而有一個軍卻十分「變態」,竟然下轄了5個師,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7萬多人!堪稱國軍序列中最「變態」的一個軍,這個軍就是國民革命軍第36軍。36軍成立於1940年,當時只有兩個師的編制,分別是新編第34師和暫編第15師。
  • 與劉伯承將軍歃血為盟的彝族頭領小葉丹的結局如何?
    在彝族裔群體中,最強大的是老伍氏家族,其次羅洪家族和果基家族,不幸的是,羅洪家族被敵人收買,站在紅軍的對面,意圖阻擋紅軍度過彝族的地區。1935年5月中旬,紅軍越過金沙江,向大渡河進發。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擺脫尾追的敵人,他們只能繞過由20萬重型士兵守衛的正規公路,選擇另一條道路,那就是越過彝族地區到達大渡河。
  • 彝族英雄小葉丹,長徵時曾與劉伯承歃血為盟,後來結局如何
    彝族英雄小葉丹,長徵時曾與劉伯承歃血為盟,後來結局如何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至今仍然珍藏著一面旗幟,雖然飽經風霜,卻依然鮮紅如昔,旗上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果基支隊」字樣,這是當年劉伯承授予果基小葉丹帶領的中國彝民紅軍的。
  • 它為何建立,又因何覆滅?
    俄國十月革命後,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這個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使世界資本主義列強大為恐慌,剛剛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精疲力竭,但當時幾乎所有的列強依然毫不猶豫的用各種手段幹涉蘇聯,試圖覆滅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
  • 大王莊血戰,中野華野四個團血拼國軍老虎團,附近的國軍被嚇投降
    雙方都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自己可以動用的最大兵力和資源,這場戰役直接平定了中原,此戰後,長江以北地區都掌握在了人民解放軍的手裡。淮海戰役是一場十分兇險的戰役,戰役開始後,由於兵力不足,可以說是險象環生,其中最危險的階段就是雙堆集戰役。
  • 劉伯承小葉丹兩家後人至今保持往來
    「五彩雲霞空中飄,天上飛來金絲鳥,紅軍是咱的親兄弟,長徵不怕路途遙。」歌詞內容描寫的是1935年5月,渡過金沙江的中央紅軍主力,經過四川到涼山的彝族、藏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傳奇故事。 冕寧縣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耿平(藏族)介紹,1935年5月,中央紅軍在雲南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經過四川會理縣,準備向北穿過彝族地區強渡大渡河。
  • 淮海戰役中80萬國民黨軍,被殲滅55萬,剩餘的20餘萬最終下場如何
    ▲北線集團覆滅,總指揮杜聿明被俘 淮海戰役中,南線20餘萬部隊逃脫覆滅命運 在1948年11月6日戰爭開始到次年1月10日戰爭結束的幾個月裡,解放軍方面共傷亡13萬餘人,共消滅或改編徐州「剿總」總司令長官劉峙麾下4個兵團(黃百韜第7兵團、黃維第12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李彌第13兵團、邱清泉第2兵團)、1個綏靖區(馮治安第3綏靖區),共計22個軍55.5萬人。
  • 浙江道地藥材玄參和前胡生產技術
    浙江道地藥材玄參和前胡生產技術何伯偉等1.玄參浙江省是玄參道地主產區,主產於磐安等地。目前全省種植面積0.86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每畝單產350千克左右,總產量0.3萬噸。「磐安玄參」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 攻城中連長脫崗,按軍法該殺,時任團長的這開國中將卻說:算了!
    1933年2月,根據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序列,東北軍整編,將關內部隊一部改編為第57軍,何柱國任軍長,下轄第108、109、112三個師。該軍組成後,參加了長城抗戰和冀東抗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57軍軍長為繆澄流,下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第112師,師長霍守義。 是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