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國民黨為了扭轉軍事上的失利,將各整編師一律編為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十一師升為十八軍。
作為軍長的胡璉此時成了國民黨的「救火隊長」,針對胡璉所部戰鬥力極強的特點,毛澤東提出了「拖死胡璉」的戰法,即不與之作面對面的硬拼,他在一份下發給部隊的文件中批示「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
胡璉的十八軍已然被盯上,難逃覆滅的命運。
一,劉伯承精心設好口袋,胡璉大戰前離職
1948年3月8日,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兵團和中野陳賡,謝富治兵團乘胡璉兵團正從漯河東進商水,尋劉鄧主力決戰之際,毅然決然發起洛陽戰役,將青年軍第206軍全殲,俘虜師長邱行湘,而等到胡璉馬不停蹄趕到洛陽時,華野和中野主力已經主動撤出。
同年5月,陳賡兵團指揮二縱,四縱和華野十縱等發起宛西戰役,駐守南陽的第二軍王凌雲拼命求援,胡璉從駐馬店長驅救援,劉伯承得知後,立即在駐馬店以西和南陽之間的山區布下一張大網,就等著胡璉這隻狡猾的狐狸往裡鑽。
胡璉確實狡猾如狐,他嗅出了有陷阱在前,便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讓先頭部隊大搖大擺地前進,自己則在駐馬店大張旗鼓的徵夫徵糧,擺出一副大部隊開拔前緊張的模樣。
劉伯承遂命令設伏部隊放過第十八軍先頭部隊,等其主力進口袋,但等了兩天都沒有等到胡璉出動,圍殲「狐狸」的計劃最終落空。
6月18日,陳士榘,唐亮兵團以出其不意的速度閃擊開封,蔣介石立即飛抵鄭州,急令各部組織收復開封,但各支增援的部隊都被華野攔住,老蔣只好祭出王牌,命機械化的十八軍馳援開封。
華野首長得知胡璉出動,立刻讓休整的十縱立即準備阻擊十八軍的狂飆突進。
十縱第二十八師在師長肖鋒的帶領下,一晝夜強行軍一百八十裡,率先趕到阻擊地點,與胡璉部在上蔡城下打了個昏天黑地,硬是將美式裝備的十八軍阻擋在上蔡。
劉伯承此時又想著「捉狐狸」,在胡璉受到阻擊無法前進的同時,中野一縱,三縱分別包抄過來,胡璉一見不妙,當機立斷,進駐上蔡縣城及其附近地區,劉伯承考慮到時機不成熟,只得撤兵放棄行動。
來來回回的增援讓胡璉疲於奔命,而這時,國防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被迫放棄全面防禦而採取重點防禦,集中兵力固守戰略要點,由白崇禧出任華中「剿匪」總司令。
隨後以胡璉的十八軍為骨幹,加上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編成第十二兵團,劃歸白崇禧指揮。
但是在兵團司令官人選上,白崇禧要求把胡璉換下來,蔣介石想著此時不宜得罪桂系,便只能捏著鼻子同意。
據後來黃維回憶,白崇禧和陳誠的關係很不好,而胡璉是陳誠的心腹愛將,白崇禧擔心無法駕馭他,所以堅決拒絕。
蔣介石無奈,只能讓陳誠再推薦一個人,陳誠思來想去,只好推薦原十八軍軍長黃維,儘管白崇禧依舊不同意,但是因為有總參謀長顧祝同的支持,最終黃維入圍。
胡璉本就對黃維心有不服,再加上因沒當上兵團司令官而不滿,索性請假去了漢口。
黃維也是有苦難言,胡璉手下的那幫驕兵悍將可不是他能壓得住的,一大批將領對於胡璉的離去十分不滿。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淮海決戰開始了。
二,拼光中野也要打掉十八軍
1948年11月6日,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手,拉開了淮海大決戰的序幕,在第一階段,華野從山東南下,直插徐州以東隴海線,將黃百韜兵團包圍在碾莊地區。
蔣介石心急如焚,趕緊命令黃維兵團迅速前往救援,他希望靠著黃維兵團的機械化速度以及強悍的戰鬥力能夠救出黃百韜。
但解放軍不會讓黃維順心如意的,毛澤東當即下令,命中野二縱,六縱,「應不分晝夜,不惜疲勞,兼程前進,務於十四日,至遲十五日趕到黃維的前頭,由正面阻止該兵團前進。」
黃維命王牌部隊十八軍為開路先鋒,這支部隊拼了命的進攻,在黃家一帶與解放軍血戰兩天兩夜,黃家一帶片瓦不存,土地都被炮彈翻耕了一遍。
終於,十八軍撕開了防線,接著又與擋在前面的板橋集解放軍激戰,解放軍在經過頑強阻擊後主動撤出陣地,黃維興高採烈的指揮部隊渡過了北淝河,直撲澮河南岸的南坪集。
駐守南坪集的是陳賡的四縱,為了打通這條路線,十八軍軍長楊伯濤親自督戰,終於在解放軍主動撤走後順利通過,然而,興奮不已的黃維不知道的是,黃百韜兵團已經在碾莊被殲滅,現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全部集結,正在這一帶張開一個巨大的口袋,等黃維往裡邊鑽。
在雙堆集停下來的黃維這才發現情況不妙,他的四周都有解放軍活動,十二兵團已經完全進入劉伯承的「口袋陣」。
劉伯承曾與陳毅有過對話,下定決心表示即使拼光中野也要消滅它,陳毅立刻表示將華野的火炮全部支援給中野。
剛開始被圍的時候,黃維並不驚慌,他對十二兵團的戰鬥力還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十八軍這張王牌,他認為只要蔣介石批准他突圍,即便是銅牆鐵壁也能殺出去。
然而,蔣介石的想法和他南轅北轍,在得知黃維被圍後,立即派顧祝同飛到雙堆集上空,命令他不要輕舉妄動,等待增援。
黃維只好廣築碉堡,轉入陣地防禦戰,中野各部隊對其發動猛攻,支撐不住的黃維趕緊向蔣介石求援,糟糕的事情還沒有結束,黃維兵團的110師師長廖運周竟然帶著部隊陣前起義了。
心急如焚的蔣介石一邊把杜聿明換到了徐州「剿總」司令官的位子上,一邊拼命地找胡璉,他指望著把胡璉空投到戰場上救十二兵團一命。
三,胡璉空降戰場
此時的胡璉正在上海養病,急瘋了的蔣介石趕緊派人去找,胡璉乘著京滬快車趕到南京,蔣介石立刻安排飛機準備送他到雙堆集,在臨走之前蔣介石安排他一起看了一場電影《文天祥》。
那段時間,蔣介石只要會見他的將領,總要先請吃飯,再看電影《文天祥》,加強氣節教育,他害怕他的文臣武將投降。
12月1日,胡璉空降雙堆集,得知他的到來,十八軍的士氣為之一振,到任後的胡璉組織部隊進行過一次反攻,但很快就被解放軍打了回來,而這個時候,解放軍開始用掘壕的辦法躲避敵人的炮火。
十二兵團越來越難以支撐下去,12月7日,胡璉又坐飛機去南京向蔣介石請示,這次得到的回答讓人絕望「老頭子讓我們突圍,不要管杜聿明, 也不要指望李延年」。
無奈的二人只能命令部隊「四面開弓,全線反撲,覓縫鑽隙,衝出重圍」。
黃維和另一位兵團副司令吳紹周,第十一師師長王元直以及覃道善,楊伯濤等都做了俘虜,只有胡璉等少數幾個軍官逃了出去。
雖然日後胡璉又在江西徵兵重建十二兵團,但因十八軍的覆滅使得恢復原本的戰鬥力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