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英雄小葉丹,長徵時曾與劉伯承歃血為盟,後來結局如何

2021-01-09 小春說歷史

彝族英雄小葉丹,長徵時曾與劉伯承歃血為盟,後來結局如何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至今仍然珍藏著一面旗幟,雖然飽經風霜,卻依然鮮紅如昔,旗上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果基支隊」字樣,這是當年劉伯承授予果基小葉丹帶領的中國彝民紅軍的。這面旗幟見證著當年的彝海結盟,也代表著紅軍和彝族百姓的深厚情誼。

小葉丹妻子

1935年5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先遣司令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率紅一團到達冕寧境內的瀘沽。當時瀘沽通往大渡河有兩條道路:一條經喜德翻小相嶺,經越西到大樹堡去雅安,是大道;另一條經冕寧逾菩薩崗到安順場,再過瀘定通向雅安,是羊腸山路。中央按禮州會議精神,決定派左權率一小部紅軍走大道,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大部隊則從小路北上搶渡大渡河。

通往安順場的山間小路崎嶇難行,必經的拖烏彝族聚居區,是羅洪、古基、倮伍三大家支的領地。長期的民族壓迫政策,造成彝、漢民族間的隔閡和敵視。必須取得彝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紅軍才能順利通過彝區。紅軍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宣傳「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彝族首領小葉丹與劉伯承司令結為兄弟,在畢摩沙馬爾各主持下,兩人在魚海子邊舉行了簡單而莊重的歃血盟誓儀式。兩人各舀一瓷盅湖中清水,以水代酒,面對藍天碧水並排跪下,喝了雞血酒,發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劉伯承同小葉丹今天在海子邊結義為兄弟,如有反悔,天誅地滅。」

小葉丹說:「上有天,下有地,我小葉丹同劉司令員結為弟兄,願同生死。如不守約,像雞一樣的死。」

這場有特殊意義的盟誓之後,中央紅軍幫助彝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沽雞支隊,贈給隊旗和槍枝;小葉丹將心愛的大黑騾送給劉伯承,並派他的族人和娃子,用七天七夜時間,往返護送紅軍順利通過百裡彝區,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贏得寶貴時間,順利實現了北上轉移的戰略目標。

小葉丹,原名本來叫葉丹,只因當年統領彝族果基家支時,年齡比周圍其他家支的領袖都小,才有了小葉丹這一稱謂。紅軍走後,小葉丹打起了紅軍彝民支隊的旗幟,開展反抗國民黨反對派的鬥爭,隊伍一度發展到1000多人,鬥爭堅持了5年多,直到1941年被反動軍閥支持的彝族敗類鎮壓。

在那艱苦鬥爭的歲月裡,果基支隊的戰士們眼看自己的房屋被焚毀,牛羊被搶劫,卻千方百計地保住劉伯承所贈的旗幟。小葉丹把這面紅旗當作民族團結的見證和民族解放的希望,身邊的許多東西都丟掉了,唯有「中國彝民紅軍果基支隊」的旗幟始終完好地保存著。

在最艱難的時刻,小葉丹含著熱淚勉勵自己的妻子和弟弟,不要忘了劉伯承的囑託,不要忘記紅軍的恩情。他說:「紅軍一定會回來的,劉伯承我信得過,他絕不會騙我。萬一我死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面紅旗,將來把它親手交給紅軍。」

1942年6月18日,小葉丹遭到國民黨軍隊收買的部族武裝的伏擊身亡。冕寧縣解放後,小葉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遺囑,鄭重地把劉伯承贈送的「中國彝民紅軍果基支隊」的隊旗親手獻給了政府,此後這面隊旗一直被珍藏。

相關焦點

  • 與劉伯承將軍歃血為盟的彝族頭領小葉丹的結局如何?
    1935年5月22日,由劉伯承率領的工農紅軍來到這裡,經過幾天的相處,他與彝族領導小葉丹在彝海河邊歃血為盟。這個故事不僅證明了黨在長徵時期正確的民族政策,而且還是彝漢一家親的有力見證。小葉丹生於1894年,原名果基約達,來自一個貴族家庭。
  • 紅軍長徵時,與劉伯承歃血為盟的小葉丹,最後結局如何?
    在我國近代歷史中出現了很多的戰爭,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多種戰爭,這些戰爭中所出現了英勇烈士和英雄們都是值得人們讚揚和歌頌的,更是應該銘記於心的。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紅軍長徵了,當時在紅軍長徵轉戰四川涼山的時候,就發生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
  • 劉伯承小葉丹兩家後人至今保持往來
    「五彩雲霞空中飄,天上飛來金絲鳥,紅軍是咱的親兄弟,長徵不怕路途遙。」這首名為《情深誼長》的彝族特色歌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東方紅》、《萬水千山》等影視作品傳遍到大江南北。歌詞內容描寫的是1935年5月,渡過金沙江的中央紅軍主力,經過四川到涼山的彝族、藏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傳奇故事。
  • 跟劉伯承歃血為盟的小葉丹,最後結局是怎樣的?
    劉伯承立即起草了電報,交電臺發出。但因中革軍委處於行軍狀態,聯繫不上。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部隊已成行軍隊形,「通司」(翻譯)也找好了,電臺還在呼叫。劉伯承與聶榮臻商量,決心先遣隊第一團先開冕寧,到冕寧後再與中革軍委聯繫。出發前,劉伯承對部隊作了動員:「今天我們到冕寧,冕寧過去是彝人的城市,後來彝人被反動統治者趕到山上去了。過了冕寧,就是彝族區了。
  • 小葉丹:與紅軍歃血為盟的彝族英雄
    新華社成都1月25日電(記者吳光於)冬日的寒風中,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鎮,有著濃鬱民族風情的「結盟新寨」裡升起嫋嫋炊煙。這裡有光榮的歷史——1935年5月22日,長徵中的紅軍與彝族家支首領小葉丹在彝海畔歃血為盟,成為長徵途中的傳奇一幕。
  • 劉伯承歃血為盟結拜小葉丹,中央紅軍衝出大涼山
    蔣介石這樣部署兵力也是有理由的,因為當時漢族與當地彝族的關係並不好,如果紅軍冒進很可能就被大涼山的彝族武裝消滅。但毛主席劍指偏鋒,下令紅軍走小路,於是紅軍首先派遣了200人的工作隊由蕭華親自做隊長前往大涼山,由於蔣介石的負面宣傳大涼山的彝族群眾們早有戒備,紅軍剛進山區就被彝民圍了起來,紅軍有政策不能開槍交了200大洋之後彝民才放行,又走了一個時辰又出現了一群彝民還是要錢,紅軍這次可沒錢了於是被扒了個精光。
  • 臺灣演員出演小葉丹
    臺灣演員遊大慶飾演小葉丹。「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被創作者廣泛認可的歷史劇創作原則,即大的歷史事件必須真實,小的細節可以藝術創作,這也是被王偉民反覆提及的創作心得,「在拍攝的時候,我與劉伯承、小葉丹等人物原型的家屬反覆探討。我告訴他們,此劉伯承非彼劉伯承,此小葉丹非彼小葉丹。」本著這樣的創作態度,王偉民表示大事件上堅決尊重史實,小事件上可以有所發散。
  • 他和劉伯承與小葉丹歃血為盟,不到20歲卻是個享有極高威望的首長
    然後,肖華轉身面對周圍的彝族兄弟,誠懇地說:「老鄉們,不要誤會,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不是國民黨軍閥的隊伍,我們不會危害你們的,只是路過此地,去打國民黨反動派……」儘管請來的「通司」將肖華的話大聲用彝族語言翻譯過去,但彝民們仍然揮舞著手中的器械叫嚷:「不許走!不許走!」正在混亂之時,前面山谷入口處揚起一陣煙塵,幾匹騾馬直奔而來。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劉伯承元帥的眼睛是怎麼失明的?
    1916年三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鬥,二十四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了豐都城,截斷長江交通,陰止袁軍對四川的水陸增援。在激烈的戰鬥中,一顆子彈由他的腦頂打入,從右眼窩飛出。一位德國醫生為他動手術時,劉伯承為了保護腦子,堅決拒絕使用麻醉藥。醫生用顫抖的手摘除了右眼球,又把周圍的壞肉一刀刀挖去,劉伯承緊扶著柱子,渾身冷汗,他咬緊牙關,沒吭一聲。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有的在墓碑上留下了姓名,有的只是個衣冠冢,有的已經找不到墳塋,融入了長徵路上的山山水水。     這些英靈的魂魄,在我們心中凝成了一座英雄紀念碑。    聖潔的雪山,銘刻著烈士的英名;英雄的身軀,鑄成了巍峨的雪峰。     翻過雪山,就來到了泥濘的草地,草原氣候變化無常,紅軍經過時又正值雨季,惡劣的天氣狀況和遍布的沼澤地給紅軍造成了很大困難。然而,飢餓卻成為紅軍草地行軍中最大的威脅。飢腸轆轆的紅軍官兵,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煮皮帶充飢,甚至從人馬留下的糞便中尋找沒有消化的青稞、麥粒。
  • 從1數到10,用數字來說長徵的故事,保管你能記得住這人間奇蹟!
    劉伯承元帥在長徵路上經歷了幾番起起落落,他先是擔任了紅軍總參謀長,卻因反對教條主義而被李德撤了職,後來,因為反對南下,又被張國燾貶為隨軍學校的校長,「會寧會議」後才復職。劉伯承元帥足智多謀,他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故事廣為人知,充滿傳奇色彩。賀龍元帥的長徵路線與其他元帥不太一樣。
  • 飛向宇宙的「長徵」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革命先烈們不曾想到,在劉伯承元帥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大涼山深處,一枚枚長徵火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一次次騰空而起,在這裡踏上了問鼎蒼穹的宇宙航程。安寧河畔,戰鼓催徵,西昌航天人立志在這塊長徵「彝海結盟」之地,為祖國騰飛架起天梯。從此,漫漫問天路上,有了不甘人後的奮起直追。跨越時間長河來審視,這條歷經半個世紀的問天「長徵」路,與地理空間上那條橫亙著雪山草地、大江大河的長徵路,有著相似的內涵。因為航天,從來都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逐夢太空的過程中,遍布艱難險阻。
  • 務求精準的「元帥翻譯家」——劉伯承的翻譯生涯
    劉伯承元帥劉伯承元帥在翻譯方面,特別是軍事學術翻譯以及培養翻譯人才方面的重要見解與貢獻,很少為人所知。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他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了。在緊張的戰爭環境裡,他譯校了許多國外軍事著作,很多詞條是劉伯承首譯並沿用至今的。
  • 彝族人與綿羊難以割捨的情緣
    彝族禮儀中,紅白喜事只宰殺綿羊,招待客人除宰殺牛外,也以宰殺綿羊作為最高禮節。禮數上,4隻綿羊和一頭牛的級別是一樣大小。羊毛可以製作成披氈、羊毛毯等各式毛紡織品,穿在身上保暖又美觀,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毛紡織及擀制技藝」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筆者曾在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依達鄉嘎格達村看見一群綿羊被圍在小河旁,兩個中年男子在給綿羊「洗澡」,原來是要準備剪羊毛了。
  • 種植小葉黃楊利潤如何?小葉黃楊樹栽培技術
    小葉黃楊是綠化中常見的灌木樹種,它的葉片是橢圓形的,葉片很小,枝繁葉茂,適合作綠籬,也常在花壇邊緣栽植,或用於點綴假山、草坪等。小葉黃楊的綠化價值很高,市場需求量大,因此種植該品種的苗圃也比較多。那麼,種植小葉黃楊利潤如何?小葉黃楊樹栽培技術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一部優秀的國漫,凸變英雄
    hi,大家好,這裡是曉晨XC醬,今天為大家安利一部國產動漫《凸變英雄》。這部動漫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凸變英雄第一季是《凸變英雄 BABA》,是凸變英雄的封神之作。其伏筆鋪墊比第二季做得要好,而且可以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他是唯一完成長徵的西方人,返回蘇聯留下妻兒,他們後來如何了?
    就像八十多年前的「長徵精神」一樣,只要堅持不懈,勝利總會在前方等著我們。可以說,「長徵精神」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而紅軍戰士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事跡,更在歷史中留下了燦爛的印記。前有堵截,後有追擊,危機四伏的形勢下,紅軍戰士頑強地跨過了二萬五千裡的艱難險阻,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 比肩長徵艱難的進藏先遣連,創驚天地泣鬼神壯舉,遭人神共憤結局
    毛澤東心急,1950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訪時又給西南局劉伯承、鄧小平發報:「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越早越有利,否則,夜長夢多。」劉、鄧研究後請示由二野18軍進藏,同是請示分四路從雲南、四川、青海、新疆向西藏進軍,「多路向心,解放西藏」。毛澤東同意此方案。1950年5月,彭德懷決定新疆軍區派出小部隊進軍西藏阿里,配合解放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