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隨著一聲撼天動地的巨響,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送入太空……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有能力依靠自己力量將國產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同時,也拉開了中華民族進軍太空的序幕。
同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誕生。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革命先烈們不曾想到,在劉伯承元帥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大涼山深處,一枚枚長徵火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一次次騰空而起,在這裡踏上了問鼎蒼穹的宇宙航程。
長徵路上彝海結盟
五十年前的一個冬天,一支神秘隊伍從茫茫大漠戈壁出發,來到深山密林中一個叫「趕羊溝」的地方。安寧河畔,戰鼓催徵,西昌航天人立志在這塊長徵「彝海結盟」之地,為祖國騰飛架起天梯。
從此,漫漫問天路上,有了不甘人後的奮起直追。跨越時間長河來審視,這條歷經半個世紀的問天「長徵」路,與地理空間上那條橫亙著雪山草地、大江大河的長徵路,有著相似的內涵。因為航天,從來都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逐夢太空的過程中,遍布艱難險阻。
1992年3月22日,搭載「澳星」的「長二捆」火箭點火後緊急關機,發射中止。棕黃色的濃煙瀰漫在西昌發射場周圍,久久不能散去。那一天,成為西昌航天人心中一個疼痛的印記。不拋棄不放棄,僅僅100天後,他們再次創造中國奇蹟,西昌航天人又一次用「長二捆」運載火箭,最終成功重新發射「澳星」。
隨後,1994年、1995年、1996年的3次發射失利,讓失敗的陰影再次籠罩在西昌發射場上空。是消沉還是奮進?西昌航天人的回答斬釘截鐵: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面對困境,西昌航天人深入查糾問題、苦練技能本領、嚴抓質量管理、狠抓風險管控,建立健全「雙崗四檢查」「雙想」等制度機制,西昌發射場於2006年9月順利通過認證審核,成為我國首家全面運行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航天發射場,2011年通過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實現了與國際一流航天發射場的接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航天事業在低谷中奮起。
事實證明,西昌航天人不怕失敗,他們在一次次失利之後奮起,把失敗變成了航天事業發展道路上的階梯,一次次用百折不撓的毅力,擦亮了印在運載火箭上的「長徵」名片。
人們不會忘記,1984年4月8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幾天後,遠距北京2700公裡的烏魯木齊各族人民,第一次看到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當天新聞。
長徵火箭從大涼山深處起飛踏上宇宙徵程
人們不會忘記,1986年2月1日,中心用長徵三號火箭將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此結束了中國人只能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聽廣播的歷史,打破了西方國家在衛星通信領域的壟斷。
人們不會忘記,在這裡,中心首次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首次發射實用通信衛星、首次發射國際商業衛星、首次發射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無數奇蹟在這裡創造,問天腳步在這裡踏上徵途。
遙看太空添北鬥,銀河亮劍炎黃客。2007年4月14日,一顆肩負著重要使命的衛星,在西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飛入太空,從那天起,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正式揭開序幕。自此13年間,長徵火箭在這片熱土上,用54次壯麗騰飛,將中國人的衛星導航系統從夢想步步變為現實。
北鬥組網
月影千年終未變,嫦娥四號譜新篇。2018年12月8日,還是在月城西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直刺九霄,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踏上了世界第一次月球背面著陸的茫茫徵程。「嫦娥奔月」這個神話傳說,被西昌航天人演繹成了新時代生動的中國故事。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因為長徵精神,是推進航天事業騰飛的「最強燃料」。
13年前,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在海南文昌建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那天起,西昌航天人再次告別熟悉的工作環境,輾轉千裡奔赴海南,為祖國騰飛再架「通天梯」。
2009年9月14日,文昌航天發射場奠基開工。在發射場內有個地源小學,以往書聲琅琅的學校,迎來了一幫航天建設者。
「天天汗水溼衣裳,地源小學住板房。安全帽下曬黑臉,電動車上業務忙。」幾句順口溜,形象生動概括了建設初期航天工作者的艱苦狀態。戰颱風、鬥酷暑、搶工期、抓演練……文昌發射場,忙忙碌碌、熱火朝天。
文昌發射場測試廠房建設初期
2016年,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這裡首次發射成功。我國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技術更加先進、對環境更加友好、運載能力更強的第四代運載火箭,由西昌航天人正式送上航天舞臺。
烈焰升騰,點亮椰風海韻;地動山搖,神箭直上九天。今天,作為第四代運載火箭「長徵」家族的「大胖小夥」,長徵五號已經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在問天徵程中勇攀全新高峰。
蓄勢待發的「胖五」
2020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也是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這是歷史的傳承,也是歷史的延續。空間的徵途,向星辰大海挺進;時間的徵途,向民族復興邁進。長徵勝利84周年,西昌航天人的腳步從未停歇,新的「長徵」仍在路上,新的夢想仍在啟航!
(黃國暢 李季雨 曾鵬)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王舒涵
編審:姜雨亭
通聯:國防時報新媒體 2028960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