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地球表面!上海技術助力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飛向火星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裡的「大塊頭」,也常常被網友稱為「胖五」,他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

國內首個「吃螃蟹」的型號團隊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這是我國首個採用助推器支撐的捆綁火箭,4個助推器迄今為止都是國內最大的低溫液體助推器。

本次發射所使用的4個助推器、助推伺服系統、外安、芯級配套電池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以下簡稱「航天八院」)研製。航天八院黨委書記宗文波告訴記者,這4個助推器為火箭提供了90%以上的起飛推力,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起飛的主要動力源。助推器五臟俱全,相當於一枚單級運載火箭。每個助推器安裝了2臺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並為全箭提供豎立狀態的支撐。此外,長徵五號助推器採用的斜頭錐是國內最大的偏置集中力艙體。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鮑國苗介紹,自2006年10月立項以來,八院長徵五號型號研製團隊先後突破了低溫POGO分析和抑制技術、偏置集中力設計分析與試驗技術、氦加溫增壓技術、尾部防熱技術等14項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當時最具挑戰的是國內首個前捆綁點主傳力艙體結構,因其能極大地改善芯級部分艙段的載荷環境,提高運載能力,八院長徵五號便成了國內該領域首個「吃螃蟹」的型號。

高密度發射成為新常態

長徵五號系列火箭作為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肩負著我國探火、探月、載人空間站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發射任務。研製團隊面臨著「多任務同時開展、多地域同步作戰」的新形勢。海南發射、天津維護、交付總體、天津轉運、北京桌面聯試、上海總裝總測等幾乎是並行開展,高強度四地作戰的節奏非常考驗項目團隊的統籌能力。

如何讓總裝、試驗任務能夠有序進行?如何確保產品質量有據可查?如何讓技術改進提升產品質量?這都是團隊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八院149廠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助推模塊總裝執行經理李亞軍介紹道:「在總裝過程中,我們就好比一位 『精算師』,需要做好產品的風險把控,按照技術要求把每一步都走紮實了,不斷優化工藝技術方案,從細節上把控產品質量,提升產品保障能力。」

八院長徵五號通過設計特性「全檢全測全記」,形成了運載火箭產品從生產到驗收全過程的產品數據包,為後續發現研製過程中的問題、探索產品可靠性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火箭助推器、「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來自上海!離開地球表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帶你靠近火星探秘
    助推四兄弟飛行助力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本次發射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4次發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5次發射,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0次發射。
  • 飛向火星,中國航天人與「天問」還要面對好幾道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被送入預定軌道。天問想要飛向火星,首先就要確保火箭性能可靠。在經歷了首次發射一波三折和第二次發射慘痛失敗以後,長徵五號遙三火箭仍作為試驗箭進行發射,在取得成功後。本次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發射的圓滿成功是對長徵五號火箭安全性能的再一次驗證。
  •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刷新速度、深空探測器重量紀錄
    7月23日下午,國家航天局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會上表示,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的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在這次任務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刷新了我國運載火箭的速度、搭載深空探測器的重量兩項紀錄。
  • 飛向火星「天問一號」已累計飛行1億千米
    圖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
  • 東輕材料助力「天問一號」順利升空
    繼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後,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東輕為長徵五號火箭的順利升空再次提供了材料支持。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此次把「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到逃逸軌道上,需要徹底地擺脫地球引力。只有火箭與探測器分離時的速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探測器才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沿地火轉移軌道飛向火星,進行火星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出新裡程,飛向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飛往火星並非像奔月那麼「簡單」,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而「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為4億公裡。這個距離,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就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這麼遠的距離如何到達?這時候就體現出長徵五號的「威力」了。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眾人矚目,而將火星探測器送入軌道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同樣令人好奇:運載火箭型號那麼多,為何偏偏它成為了「天選之箭」?
  • 揭秘「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處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
  • 向火星進發!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成熟,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即將總裝
    而我國的航天系列飛船也繼承了這一點,所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就是繼前段時間成功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同型號的下一支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又被親切地稱為"五胖",是目前我國所有現役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芯級直徑最粗、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長徵五號第四枚發動機試驗完成:用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
    據報導,1月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驗,性能達到預定要求,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作為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運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已經成功復飛,接下來的任務相當繁重,空間站、月球和火星探測都離不開它。
  • 長徵五號今年再接大單,發射時間已定
    ,該飛船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入軌,為了給火星一號任務讓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也被安排在之後的第四季度發射。 中國火星一號飛船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由中國航天五院(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抓總研製,由環繞器、進入器兩大部分組成,進入器中包裹有著陸器、巡視器,火星一號飛船總重5噸,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單次火星發射任務,這也是為什麼必須由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的原因。
  • 長徵五號今年再接大單,發射時間已定
    航天科技集團新年賀詞節選按照任務計劃202天後的7月23日將是火星一號飛船的第一發射窗口,該飛船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入軌,為了給火星一號任務讓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也被安排在之後的第四季度發射
  • 「西安製造」千噸動力演繹太空接力  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資料圖7月23日,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此次「西安製造」的78臺發動機,將開啟動力接力,完成助力火箭升空、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進而實現精準著陸的任務。發展航天,動力先行。要想成功飛向火星,搭載火星探測器的運載火箭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方能助力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踏上神秘的探火之旅。
  • 「天問一號」飛向太空,開啟中國人民探索火星的歷程
    26orientation%3D2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
  • 助力中國火星取土,長徵五號送完嫦娥,新的超級巨無霸又來了
    火星取樣返回,以及完成木星系列探測計劃。工廠組裝如果你把它當成和長徵五號同水平的運載火箭當然是地球引力了,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質量越大的物體,其上升時做得功也就越多,消耗的燃料也就越多。如果質量太大,不但會增加發射難度、耗費更多的燃料,還會大大縮減可攜帶物體的質量。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相比較於長徵五號,質量減少了有20%左右,能夠攜帶大約一百多噸的燃料和120噸的固體推動劑。
  •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新華社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經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運載,在中國海南島東北海岸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在2000多秒的飛行後,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就此展開。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探月將創多項世界首次 關鍵技術具世界先進...
    本次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11月24日4時30分,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騰空而起。經過2200秒的飛行,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此前,長徵五號遙三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 突破-196℃核心科技,海盛傑助力長徵五號淬鍊"鋼筋鐵骨"
    2020年8月2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姿態調整,繼續飛向火星,這是繼7月23日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34;順利升空以來,我國空間探測事業又一裡程碑事件。而在這一舉世矚目的壯舉背後,有眾多民族自主創新品牌傾盡全力的奉獻,其中四川海盛傑低溫科技有限公司為&34;創新研發深低溫測試系統,助力&34;飛行過程表現優異,為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