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第四枚發動機試驗完成:用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

2020-12-07 快科技

據報導,1月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驗,性能達到預定要求,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

作為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運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已經成功復飛,接下來的任務相當繁重,空間站、月球和火星探測都離不開它。

這次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就將在今年用於我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

據介紹,我國每次火箭發射時搭載的發動機,其實並不是全新的產品,而是需要先經歷一到兩次「校準試車」,用時100秒,提前驗證可靠性。

長五液氧液氫發動機實驗團隊今年有24次試驗任務,其中12次是驗證可靠性的長程試驗、12次是準備上天飛行用的100秒短程校準試驗。2017年開始,團隊近三年的試驗次數相當於以往10年左右的總和。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研製了三個型號的氫氧發動機。推力較小的為4.5噸級,長三甲系列搭載的8噸左右,長徵五號上的真空推力已達70噸。

同時,更大推力、更加可靠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研製也已經啟程,是目前推力的三倍左右。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火星#天文航天#發動機#火箭#長徵5號

責任編輯:上方文Q

相關焦點

  • 長五遙四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站上全新起跑線 將用於火星探測
    今天(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驗,標誌著這臺發動機性能達到預定要求,即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使命重大 將用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此次試車的標準說法是校準試車,那麼什麼是校準試車?對於火箭發動機來說,這一步有什麼重要意義,又對後續任務又怎樣的影響呢?
  • 「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原標題:「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已就位;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日前,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傳來好消息,於5月底運抵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成功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將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於7月下旬或8月上旬按計劃實施發射。火星探測任務可以說是我國這幾年來最為重要的一個航天項目之一了,這次的火星探測,也標誌著我國航天將正式開始走向深空,這是中國航天的一個新起點。
  •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始
    來源:新華網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我國第二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在7月2日發射升空
    記者1日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第二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1日下午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始加注推進劑,按計劃,火箭將在7月2日發射升空。這是繼2016年11月首飛之後,長徵五號的第二次太空之旅。這次長徵五號上天要幹什麼?和首飛相比有哪些新亮點?未來還有哪些計劃?為什麼「胖五」發射這麼受關注?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實施 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進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軌道,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實施,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承擔本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發射移動平臺——臍帶塔及行走裝置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市公司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連重工」)的自主研製產品。
  •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姜哲)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有兩部分,第一,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第二,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向火星進發!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成熟,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即將總裝
    據環球網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YF-77目前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調試成功,完成了總裝出廠的最後一項驗證工作,性能已達預定要求,即將進入火箭的總組裝階段。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我國行星探測序幕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中國來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開工了
    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今天(7月23日)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了解到,今天中午12點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在火星開始探測任務火星車上搭載了6種有效載荷,包括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表面成分探測儀、表面磁場探測儀、氣象測量儀,為完成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科學任務提供了保證。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正式啟航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於5月底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7月17日上午,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將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又一個人類首次將在我國誕生:火星採樣返回
    >火星探測工程則是三步變作兩步走,就是一步實現「繞、落、巡」,二步完成「採樣回」。第一步,發射火星一號飛船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而嫦娥探月工程為了完成月球繞落巡三項任務則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總計三艘飛船,火星一號之所以敢於在一次任務中就突破三大工程難題,主要緣於嫦娥探月工程積累的深空探測能力。
  • 人民日報:長徵五號,中國新力量
    這是長徵五號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填補了我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實現了綠色環保的研製理念。「長徵五號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推進系統,賦予中國運載火箭『綠色環保大推力』的新名片。」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自2006年工程立項以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隊伍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和「無毒、無汙染、低成本、高可靠、適應性強、安全性好」設計思想,突破了以大直徑箭體結構設計製造與試驗、三型大推力發動機等為代表12大類247項關鍵技術,解決了複雜力熱環境、大質量多幹擾分離、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燃燒不穩定抑制及低溫POGO抑制等世界性難題,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其運載能力、運載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標均居世界先進水平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起步雖晚,但起點高、跨越大,從立項伊始就瞄準當前世界先進水平確定任務目標,明確提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經過四年多艱苦攻關,研製團隊按節點順利完成了探測器的模樣研製、初樣研製、正樣研製、大系統對接試驗等工作,為探測器飛越深空、到達火星提供了堅強支撐。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約230個小時,距地球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本次3000N發動機點火,在完成軌道修正的同時,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