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2020-07-25 谷火平

新華社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經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運載,在中國海南島東北海岸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在2000多秒的飛行後,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就此展開。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在兩千多年前,太空就已經成為中國人思考的問題之一。對宇宙千百年的探索欲望,是中國人融入血液裡的浪漫主義,是對繼承了千年問天夢想的追尋。

&34;(《天問》屈原)如此明暗不分、混沌一片的宇宙,誰能探究根本原因呢?面對兩千年前古人的發問,如今勤奮智慧的中國人,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據悉,本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將歷時七個月,航程4億公裡,到達火星附近,並最終登陸火星。這是中國以及人類歷史上深空探索偉大的一步。

此次&34;火星探測器的目標是一次實現&34;、&34;、&34;三個工程技術難點,獲取火星探測的數據,推進我國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發展。本次火星探測任務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的研究。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對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本次的&34;背後有很多值得去討論的地方。


· 本次&34;發射,要做到世界首次:一步實現&34;、&34;、&34;


&34;就是繞火星軌道運行;&34;就是降落在火星上;&34;就是用火星車在火星上巡邏、探測。

可能很多人在這裡會覺得,實現這三個也不是很難。畢竟在探月工程時,我們就提出來&34;、&34;、&34;的工程目標。按照探月工程的計劃進度,也是在今年的十月底,&34;探測器將被發射,實現&34;、&34;、&34;。嫦娥五號將通過鏟取、鑽取的方式獲得月球樣本,並帶回地球。探月工程都將實現&34;了,感覺探索火星一次實現&34;、&34;、&34;技術難度不是很大。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嫦娥四號)

但實際上,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實現了不同難度的火星探索任務。其中俄羅斯至今還沒有達成&34;這一目標。前蘇聯(含俄羅斯)發射了十餘顆火星探測器,基本成功的只有幾顆,成功率不足18%,最成功的一次,是1971年的&34;實現了著陸,但是著陸器在火星地表遭遇沙塵暴,就失去了聯繫。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印度是趕在了2013年地球離火星較近的一次窗口期,以低成本實現了探索火星的目標(實際上裝了很少的探測器,測試的結果意義也沒有很大,是為了探測而探測。但印度確實是實現了探測火星的任務,這一點不可否認)。而目前世界上領跑火星探測技術的是美國,但美國也只有70%的成功率。所以此次火星探測活動,如果中國真的一次實現了 &34;、&34;、&34;,就標誌著我國的火星探測技術或深空探測技術位居世界前列了。


· 那麼為什麼探月工程具有很高的成功率,甚至可以實現&34;、&34;、&34;,而探索火星技術難度就這麼大了呢?


首先,從距離上來說,地火距離是地月距離的幾百倍,那麼探測器想要飛向火星,就要求運載火箭具備更大的推力。同時期間的飛行時間也會更長,可能會遇到更多的突發情況,例如太陽風、其他天體引力的幹擾。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火星地表概念圖)

很多人觀看火箭發射,都是在成功升空後就歡呼雀躍,認為就讓探測器在宇宙中飛著就行了。但實際上,在整個探測器飛向火星的過程中,科研人員都要反覆進行控制和調試,因為太空中出現任何的情況,都可能使探測器到達不了火星。相比於幾天就能到達的月球,要到達火星,天問一號在路上得花掉七個月,期間對探測器的所有操作都是精密操作。

對於探測器這段距離很長,對於信號傳輸這段時間也很長。在地火距離達到最大時,通訊信號光速傳輸需要22分鐘。這就要求探測器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獨立解決問題。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大致看出,僅僅想要到達火星就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了。更別提還要進入引力微弱的火星軌道、進行&34;,分離軌道探測器,火星車降落、登陸到火星上,還要讓火星車進行自主探測。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天問一號火星車)

可以說,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本次任務中的每一小步,都是中國深空探測技術發展的一大步。


· 本次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的成功秘訣——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想要把總重5噸的天問一號送到預定軌道,我們需要比發射嫦娥四號的長徵三號乙火箭更大更強的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別名&34;。箭體長度56.97米,起飛質量859-879噸,起飛推力可達10524千牛。箭體結構分芯級和助推器兩部分,由多個功能各異的部件和組件構成,包括有效載荷整流罩、有效載荷支架、儀器艙、級間段、液氧箱、液氫箱、煤油箱、箱間段、後過渡段、斜頭錐、尾段和尾翼等。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運載能力方面,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荷載8.2噸,太陽同步軌道15噸,中地球轉移軌道13噸,地火轉移軌道(本次天問一號)5噸。

至此,在&34;的保障下,天問一號可以趕上2020年7月這次火星發射窗口,並順利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進行接下來的探測任務。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34;火星探測器以著名詩人屈原的《天問》命名,開啟了中國行星探測的歷史。本次的探測任務,是中國人對宇宙的一次發問。天問一號承載著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勇氣、執著和想像,踏上4億公裡的旅程,去探索天地分離、陰陽變化、宇宙浩渺、窮極無限的奧秘。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海南出發,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4億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是如何規劃的
    長徵五號遙四點火升空。拍攝:Tea-tia從地球到火星:路上有多遠?每26個月,地球上會有一小段時期特別適合發探測器去火星,這時地球和火星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而地火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事實上,人類六十年火星探測史上,絕大多數探測器都是在這樣的「火星發射窗口」出發的。
  • 天問一號磅礴啟程,開啟中國火星探索元年
    今天,中美阿探火三國演義隆重拉開第二幕,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飛船搭乘最大運力火箭長徵五號奔騰啟程接力助推的兩臺上面級發動機(YF-75D型氫氧發動機)進行兩次點火,大約升空36分鐘後火箭上面級與飛船分離,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天問一號飛船開啟7個月的火星之旅,由此開創中國探火元年。
  • 天問一號已向火星出發,要飛七個月才能到達,超過5000萬公裡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們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上天,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因為路途遙遠,「天問一號」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12時40分,長徵五號攜「天問一號」升空,火星之旅正式開啟
    然而這都不是重點,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少量的液態水,為此我國為了證實這一點,也秉承著人類的探索以及研究精神,我國在2016年開啟了火星的探測任務,2020年4月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系列,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也被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VS火星詛咒,西瓜視頻帶你共走4億公裡「長徵路」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升空。開啟了我國自主火星探測的新紀元,也開啟「天問一號」4億公裡的長徵路程。「天問」二字源於楚國大夫屈原創作的《天問》。除了「希望號」之外,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都會嘗試在火星登陸。探火同臺競技,正式上演。探火三部曲選好「吉時」,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星探測的成功率。當探測器搭載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到達地球軌道後還需要經過入軌、分離、著陸三個步驟,才能完成登陸火星。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依靠長徵五號強大的運載能力,我國行星探測之旅將站上一個新的起點,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三項目標,是起點很高、含金量十足的第一次,將使我國深空探測的腳步從月球邁向行星,正式開啟行星探測時代。」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李明華說。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長徵五號火箭將在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天問一號。據推測,發射升空時間將定於7月23日,即發射窗口的開啟時間。
  • 組圖|「天問一號」海南出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當日13時25分,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天問一號」打卡1.37億公裡,向火星進發
    萬眾矚目之下,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截至9月11日9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 今年火星距地球最近時為6300萬公裡,天問一號為啥要飛6個半月?
    一般來說,火星探測器發射是在火星距離地球比較近的窗口發射,今年是地火相衝年,也就是有一次比較近的窗口,最近時距離地球只有6300萬公裡。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暱稱「胖五」)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軌道,開啟了中國深空之旅的首航。
  • 現場直擊「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險
    落地後驅車前往西南30公裡外的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又要40分鐘。在前往文昌國際航天城的一路上,我們一直在把視線探往窗外,綠意盎然的海南美景下,忍不住四處找尋,心中滿是好奇:火箭和火星探測器在哪?7月23日12點41分,文昌當地溫度31攝氏度,微風,從立項至今已經四年,「天問一號」等到了它的出場時機。
  • 「火星季」開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古人稱火星為「熒惑」,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著作裡,就出現了大量對於「熒惑」的記載。千百年後,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火星的誘惑:中國「天問」出徵,跨越4億公裡的探索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搭乘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飛行後,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漫長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篇章。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航程4億公裡!天問一號千裡迢迢來到火星可不僅是找水
    編者按: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4個亮點,每個亮點都是我們國家探測火星的裡程碑!天問一號千裡迢迢來到火星可不僅是找水,接下來我們有可能向核動力電源方向突破,然後建立火星基地。目前能夠在火星上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國,建立火星基地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