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伯承小葉丹兩家後人至今保持往來
「五彩雲霞空中飄,天上飛來金絲鳥,紅軍是咱的親兄弟,長徵不怕路途遙。」這首名為《情深誼長》的彝族特色歌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東方紅》、《萬水千山》等影視作品傳遍到大江南北。歌詞內容描寫的是1935年5月,渡過金沙江的中央紅軍主力,經過四川到涼山的彝族、藏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傳奇故事。
冕寧縣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耿平(藏族)介紹,1935年5月,中央紅軍在雲南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經過四川會理縣,準備向北穿過彝族地區強渡大渡河。由於彝族地區群眾長期受到反動統治者和地方軍閥的壓迫,造成彝、漢民族間嚴重對立,處理不好,極易發生衝突。這項艱巨任務落到了紅軍先遣隊司令劉伯承肩上。
當年5月22日上午,劉伯承的隊伍來到一片山林中,突然傳來急促的喊叫聲,幾百名彝族壯漢手持棍棒、槍枝、長矛和弓弩,不停地呼喊著、奔跑著,氣勢咄咄逼人。15師肖華政委走上前向一個身材高大的彝族人耐心地解說,紅軍的宗旨和借道北上的目的,並表示紅軍劉司令願意與彝族首領結盟修好。
當天下午,劉伯承與小葉丹在肖華的安排下見面。當天,劉伯承、小葉丹結為兄弟,兩人舉碗發誓一飲而盡,彝海山谷一片歡騰。中央紅軍3萬人馬順利走過彝區,直奔大渡河而去。
記者跟隨冕寧縣委宣傳部伍忠明(彝族)主任拜訪了小葉丹的親孫女,64歲的果基曲比莫。她說,「爺爺當年與劉伯承歃血為盟,我家也與劉伯承爺爺家成了世代友好的親戚。解放後,劉伯承元帥和夫人汪榮華曾派人來家裡看望我們,劉伯承爺爺的兒子劉太行、劉蒙叔叔都來過我家,關心我們一大家人的生活。如今,我們家族的人在北京、西昌和冕寧幸福地生活著。」
改革開放後,劉家與果基家兩家從2011年開始與深圳一家發展基金會合作,以貧困大學生為切入點,啟動了「彝海結盟善行傳承」項目,自項目啟動以來,他們共募集捐款106萬元,資助了90餘名大學生。
前些年,我家族的多人被邀請去北京,受到劉家兩位叔叔、姑姑的盛情接待,兩家人在一起拍了很多合影。兩家人就像親戚一樣密切往來了數十年。中央和解放軍很多領導的後人,如聶力、宋克荒、羅箭、張小艾等都來看望過我們,彝漢結盟的民族團結情誼至今在延續,這是爺爺小葉丹帶給我們家族的世代榮耀。
伍忠明主任介紹,紅軍長徵走過的冕寧縣,如今各民族群眾團結一致,這塊土地已發展成為四川全省優質水稻基地,是全省種植粳稻規模最大的縣之一,米質優良口感好,冕寧粳米147被檢評為全省兩種優質米一級之一。
特派記者湯華明 何曉剛 志願者張凡孫紅宏 發自涼山州冕寧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