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2020-12-01 央視網

88歲的老紅軍戰士張文對記者說:「別看長徵時那麼困難,但我在精神上非常飽滿、樂觀!」解放軍報記者喬天富攝

10月16日上午,駐京某部官兵參觀《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展覽。解放軍報記者喬天富攝

 

    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全景再現紅軍長徵歷史的大型主題展覽《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今天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隆重開幕。

    這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宣部和總政治部的直接組織下,經過眾多黨史專家的論證修改,這一展覽展現了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的歷史畫卷,揭示了穿越時空、震古爍今的長徵精神,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

    走進展覽,走近長徵。珍貴的文物,翔實的史料,感人的故事……我們感受到一次驚心動魄的精神之旅,我們獲得的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的現實力量。

    會議桌上的長徵

——決定紅軍命運的思想碰撞

    紅軍將士的大型群雕,長徵大事串起的浮雕走廊,牽引著觀眾對於長徵的歷史追尋。最能牽動人們歷史沉思的,是面對那一張張決定紅軍命運的會議桌。長徵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決策,都是思想路線的激烈碰撞。

    在按照原址舊貌複製的遵義會議會址,一張會議桌見證了長徵中最為重要的思想鬥爭。眾所周知,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成敗的關鍵歷史時刻產生了多麼重要的作用。簡陋的會議室裡,破舊的會議桌上,選擇著前進的路線,爭論著影響紅軍命運的決定。

    這是遵義會議前的兩份重要史料,一份是蔣介石要求全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手令:「黨國命運在此一役」。一份是中革軍委急電:「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這是1934年11月的兩份電報,由此引發了關係紅軍生死存亡的命運決戰。血戰湘江之後,中央紅軍雖然突破了湘江,但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經過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和慘烈的湘江戰役之後,紅軍究竟應該往哪裡去?

    「人們在勝利時認識了毛澤東,在失敗時進一步認識了毛澤東。」講解員介紹說,血的教訓激起紅軍將士對左傾教條主義的憤恨,強烈要求改換領導,端正軍事路線。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連續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一系列會議——

    畫照《通道會議》上,毛澤東拍案而起,向左傾路線和洋顧問發出了第一聲「不」。黎平會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中,毛澤東轉兵貴州的主張得到了肯定。一個月後,遵義會議召開。展覽中那個從遵義運來的掛鍾原件,記錄了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歷史時刻,在那張16把椅子圍繞著的橢圓形會議桌上,通過了增補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最高軍事指揮權的決定。此後的「雞鳴三省」會議、苟壩會議,從照片上已經看不出針鋒相對的激烈鬥爭,卻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年輕政黨走向獨立自主的歷史足跡。

    掛鍾,還停留在那個歷史時刻,似乎在為觀眾講述著那個偉大轉折中的歷史細節。穿過會議舊址景觀,可以感覺到冷暖色調出現了鮮明的反差,這也是對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深刻寓意?

    會議桌上的長徵,還在繼續。此後,中央結合當時的鬥爭實際,又連續召開了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巴西會議、俄界會議、吳起鎮會議……追尋這一個個會議,記者不禁在想,如果在地圖上把這些會議連接成線,就正好是一幅曲折的長徵路線圖,正好是一條不斷延伸的實事求是路線的思想軌跡。

作戰地圖裡的長徵

——軍事指揮藝術的百科全書

    如果說會議桌上的長徵充滿思想交鋒,那麼作戰地圖裡的長徵,則傳來槍炮聲聲。長徵是一次長途行軍,更是數不勝數的戰役戰鬥中的艱難前行。從挫折走向勝利,從勝利走向勝利,紅軍各級指揮員用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把長徵寫成了一部中國革命戰爭指揮藝術的百科全書。

    在一幅幅沉默的作戰地圖中間,多維動畫《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演示的四渡赤水之戰,吸引著眾多觀眾。炮火紛飛的赤水河上,紅軍將士巧妙地迂迴穿插,把鬥智鬥勇的戰局渲染得淋漓盡致。

    湘江血戰後,中央紅軍只剩下3萬餘人,而此時蔣介石在赤水流域布下40萬重兵,雙方兵力懸殊創下長徵以來之最。從裝備上看,紅軍自長徵出發以來一直打的是消耗戰,不僅缺乏彈藥補給,而且元氣大傷。

    但是,戰爭不僅是敵對雙方軍事實力的比拼,更是兩軍最高統帥智慧與勇氣的較量。就在赤水河畔,毛澤東率領紅軍上演了我軍戰史上的輝煌一幕:一渡赤水,向扎西前進;二渡赤水,再佔遵義;三渡赤水,調動國民黨軍西進;四渡赤水,南渡烏江,跳出敵人重兵包圍圈。

    中革軍委發布的渡河命令和國民黨軍隊追堵紅軍的電文,在多年以後的今天同時放在一起展出,成為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的最佳說明。而照片中那條蒼茫的赤水河,因為曾經四次流過毛澤東的案頭,似乎也在向我們講述著那段堪稱經典的歷史記憶。

    多年以後,來華訪問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盛讚毛澤東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毛澤東卻說: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據講解員介紹,當年參戰的國民黨軍隊曾對紅軍四渡赤水這樣評價:「曲線運動,難以捉摸」,「神出鬼沒」,「磨盤戰術,出奇制勝」,「共軍拐個彎,我們跑斷腿」。一直尾追紅軍的國民黨中央軍將領戰後失聲痛哭,就連蔣介石也發出了哀嘆:「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

    展覽中有一份中革軍委在二渡赤水途中發布的《告全體紅色戰士書》,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機動靈活的作戰思想:「紅軍必須經常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利條件求得作戰的勝利。」

    四渡赤水後僅僅一個月,紅軍在金沙江附近再次上演了赤水河畔的一幕,「搶渡金沙江」成為長徵戰史上又一個傳奇。

    長徵中充滿傳奇色彩的戰役戰鬥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長徵途中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這幾乎達到了行軍作戰的極限。作戰地圖裡的長徵,由此成為軍事指揮藝術的一座聖殿。

烈士名單上的長徵

——槍林彈雨譜寫的英雄史詩

    激流深澗濁浪翻滾,懸崖峭壁間13根鐵索寒光閃閃,對岸橋頭工事火光沖天……以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模擬的仿真景觀——紅軍飛奪瀘定橋,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戰鬥激情。

    強渡大渡河、攻克臘子口、鏖戰獨樹鎮、激戰嘉陵江、迴旋烏蒙山……各路紅軍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無所畏懼,浴血奮戰,他們無堅不摧、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撼天動地。

    據資料記載,中央紅軍出發進行長徵時,只有迫擊炮38門,平均每百人擁有槍枝數僅40餘支,平均每支槍只有不到56發子彈。此外,中央紅軍還有梭鏢6101支,馬刀882把,多數紅軍戰士就是用這樣的武器同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大炮抗衡。

    用如此落後的武器,奪取如此輝煌的戰果,這是一曲何等盪氣迴腸的英雄壯歌:

    湘江戰役,紅5團堅守的前沿陣地三面被圍,政委易蕩平帶頭和衝上來的敵人展開白刃戰,身負重傷。最後,寧死不當俘虜的易蕩平要求警衛員朝自己開槍。警衛員下不了手,他一把奪過槍向自己扣動了扳機。

    掩護中央縱隊過湘江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戰鬥中腹部受傷,被俘後寧死不屈,扯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

    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在第二次攻佔遵義的戰鬥中,冒著國民黨軍隊的炮火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作戰,不幸中彈犧牲。

    ……

    展覽中陳列的各省市烈士英名錄,讓所有參觀者感到了心靈的震撼:許多英烈不滿20歲,許多英烈只留下了姓名和寥寥6個字:北上後無音訊。而更多的英烈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展覽還列出了長徵中犧牲的12名省軍職以上領導幹部,其中,曾任紅七軍團軍團長的尋淮洲犧牲時最年輕,年僅22歲。而這12名省軍職以上英烈中,有5名連照片都沒有留下,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吧:羅南輝、餘天雲、李伯選、徐寶珊、尋淮洲。長徵中犧牲的省軍職以上幹部,在這次展覽中每人都有一塊單獨的展板,而他們5人卻只有姓名和簡要的生平,展板上留下了令人深思的大片空白。

    長徵,是一條烈士身軀鋪就的路。紅軍平均每行進1公裡,就有三四個戰士獻出生命。

    長徵,是一條紅軍墳塋連成的路。有的在墓碑上留下了姓名,有的只是個衣冠冢,有的已經找不到墳塋,融入了長徵路上的山山水水。

    這些英靈的魂魄,在我們心中凝成了一座英雄紀念碑。

    雪山草地裡的長徵

    ——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慷慨壯歌

    在展覽廳的深處,有一組《過雪山草地》的大型群雕。這組雕塑採用了感應互動式地面投影設備,再配以逼真的聲光電效果,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走到近前,觀眾們的雙腳剛一踏上地板,上面就立刻出現了「深陷雪地」的腳印,凜冽刺骨的「寒風」撲面襲來,仿佛讓

    人置身於當年雪花漫捲的高山之巔。但見遠方一隊紅軍指戰員,相互攙扶著,互相鼓勵著,頂著暴風驟雪,艱難地向山頂攀登。

    一座名為《雪山忠魂》的雕塑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兵站部吳部長率部翻越黨嶺山時,發現有許多凍僵的戰友的遺體,被埋在雪裡。有一支胳膊伸出雪堆,拳頭緊握。他們掰開這隻手一看,原來裡面是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入黨。」同志們都默默地低下了頭。吳部長說:「志海同志,你的黨證和最後一次黨費,一定替你轉交給黨。安息吧,同志!」

    聖潔的雪山,銘刻著烈士的英名;英雄的身軀,鑄成了巍峨的雪峰。

    翻過雪山,就來到了泥濘的草地,草原氣候變化無常,紅軍經過時又正值雨季,惡劣的天氣狀況和遍布的沼澤地給紅軍造成了很大困難。然而,飢餓卻成為紅軍草地行軍中最大的威脅。飢腸轆轆的紅軍官兵,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煮皮帶充飢,甚至從人馬留下的糞便中尋找沒有消化的青稞、麥粒。

    《我是共產黨員——草地臨時指揮部》這座雕塑表現的是,黨培育的紅軍戰士的高度黨性和革命自覺性。在茫茫草地上,不同部隊、互不相識的掉隊傷病員走到一起。他們中的共產黨員李玉勝等人,自動組成臨時黨支部,帶領大家攜手前行,奇蹟般地走出草地,趕上大部隊。

    據講解員介紹,當時掉隊的人太多,每天能收容掉隊者上百人。還有不少生命垂危的官兵,為了不給收容隊增加負擔,將草蓋在臉上「裝死」。收容隊發現這種情況後,提出「想盡一切辦法救階級兄弟走出草地」的口號。展覽中的一組連環畫,就講述了4名擔架隊員為抬重傷員走出草地,其中3人先後犧牲的故事。

    鳥獸絕蹤的大雪山,人跡罕至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革命先烈?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在一冊長徵回憶錄裡有這樣的描述:「不用路標,順著戰友的遺體就能找到前進的路線。」

    爬雪山過草地,是對紅軍艱苦狀況、奮鬥精神最簡潔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觸控螢幕上可以查到,紅軍長徵,是一次挑戰生命極限的行軍。僅紅一方面軍,日均行軍37公裡,跨越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穿越方圓15200平方公裡的草地。就是在這樣一種無比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廣大紅軍指戰員們憑著對革命信仰的無限忠貞,相互鼓勵,相互攙扶,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終于堅強地走了過來。

    艱苦卓絕,理想勝天。當那些無言的生命和無畏的精神再次被人們提起時,就擁有了嶄新的時代高度和內涵。

    歷史文物上的長徵

    ——紅軍與各族人民的魚水深情

     這次展覽,展出了447件長徵文物,有58件是首次與觀眾見面。許多文物是群眾捐獻的,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段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反映出當年紅軍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一封紙張泛黃的介紹信映入觀眾的眼帘。這是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徵經過貴州遵義縣涼鄉時,紅軍幹部陳樹容向農民趙金和買豬時,寫下字據,並留下革命根據地的鈔票。新中國成立後,遵義市人民政府給趙金和開具介紹信,到銀行兌換人民幣。

    展廳中像這樣的文物還有許多——有賀龍贈給歸化寺的錦旗,當年紅二、六軍團經過雲南中甸時,對群眾秋毫無犯,得到了歸化寺八大老僧和當地藏民的信任支持,他們主動籌集幾十萬斤糧食,幫助紅軍渡過難關;有當年紅軍過甘肅回民地區時,為尊重回民生活習俗而自備的骨筷;就連蔣介石在給四川軍閥劉湘的一份電文中,也說紅軍「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蔔者,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於土中」。

    一支真正熱愛人民的軍隊,也必然會得到人民的擁護。長徵途中,儘管條件異常艱難困苦,但紅軍官兵都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眾紀律,不進民宅,不違禁令,公平買賣,救死扶傷,並且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得到了各民族同胞的衷心愛戴和支持。紅軍能成功突破敵軍圍追堵截,能戰勝惡劣自然環境,都與沿途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無私幫助密不可分。

    在「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隊旗前,參觀者總會停下來,聽講解員講述那動人的故事——

    1935年5月22日,先遣部隊劉伯承司令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相約彝海邊,以水當酒,歃血為盟,結拜為生死兄弟。小葉丹護送紅軍大部隊順利通過後,將彝民組織於「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旗幟下,堅持鬥爭數年。為躲避國民黨反動軍閥的迫害,小葉丹的妻子把沽雞支隊的隊旗縫在百褶裙裡,歷盡千辛萬苦才保全了這面珍貴的旗幟,成為黨的民族政策的歷史見證。

    紅軍堅持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不僅順利借道通過了少數民族聚居區,而且還將許多少數民族的優秀子弟聚集到了鐮刀斧頭旗幟下。四川阿壩至今流傳著土司安登榜當紅軍的故事。

    紅軍愛護群眾,群眾擁護紅軍。整個長徵過程中,紅軍各部隊共籌集了上萬噸糧食,補充了約2萬人的兵員。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裡,這是民心向背的歷史見證。

    標語石刻上的長徵

    ——把紅色火種播撒在萬裡江山

    展廳一隅,有一座實景雕塑,兩名紅軍戰士正在刷寫標語。他們先在門框上寫完了「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的對聯後,正在書寫橫批:「平分土地」。一男一女兩個年輕的紅軍戰士,一人執筆,一人拎著墨桶,把觀眾「領」進了石刻標語的專題展區。

    這裡展示的,是長徵途中紅軍留下的無數石刻、木刻、手寫標語。這是紅軍宣傳群眾、鼓舞鬥志、瓦解敵軍的重要武器,是黨的宣傳工作的偉大創舉。從群山崖壁、關隘渡口到街道兩旁、民宅院落,從石崖、石牆、石碑到院牆、照壁、門廊,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石刻標語,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豐富內容,生動直觀地把黨和紅軍的政治主張、土地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等公諸於世。這種強大的思想武器和政治攻勢,對於教育喚醒民眾,如同春夜喜雨;對於瓦解震懾敵人,則似投槍匕首。

    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這些刻寫標語,就是一聲聲不絕的迴響,一粒粒紅色的火種。

    「平分土地」和「赤化全川」,是鐫刻在四川通江縣佛耳巖和紅雲崖上的兩幅巨型石刻,共同享有「紅軍石刻之王」的美譽。這八個字每個都有20多平方米大小,十餘裡外即清晰可見,以非凡氣勢屹立於天地之間。站在這兩幅石刻的照片前,仿佛重回血與火的戰鬥年代,被這「刻在石頭上的革命」深深震撼。的確,面對這樣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民心振奮,嚇破敵膽。

    漫漫徵途,萬水千山,紅軍走到哪裡,就把黨的宣傳工作帶到哪裡。展牆上,仿佛濃縮著一部石刻標語裡的長徵:在湖南龍山縣雞公寨,紅軍留下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綱」的清晰墨跡;在湖北鄖西關,紅軍寫下了「沒飯吃的窮人快來趕上紅軍」的動員標語;1935年3月,朱德在貴州遵義附近親筆書寫了「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標語……據說,川陝根據地留下來的石刻標語最多,目前尚存4000餘件。現場解說員王海燕說:「可能還不止這麼多。籌備展覽時我們去四川尋訪,許多老鄉家的牆上都有紅軍留下的標語,至今依稀可辨。許多專家認為,紅軍能夠一次次成功開創革命根據地,以巨大的感召力凝聚人心壯大隊伍,石刻標語功不可沒。」

    站在石刻標語前閱讀長徵,石頭上的文字沉默不語,又仿佛在深情追憶。海可枯,石可爛,石頭寄寓著不朽,比石頭還要永恆的是精神。

    書籍裡的長徵

    ——長徵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世界上沒有哪一次行軍,能像長徵這樣被無數次閱讀和解讀,被一代代人追尋和書寫。

    在這次展覽的最後一個展區,陳列著關於長徵的180多冊書籍。

    這裡有當年董必武、陸定一、舒同等合著《紅軍長徵記》的再版,封面上的一段文字說明了這本書的歷史:此書初版6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發現該書孤本,由朱德親筆籤名,受贈人是埃德加·斯諾。這裡有解放軍出版社推出的紅軍長徵系列叢書,分別以文獻、回憶史料、歷史照片等不同方式解讀長徵。這裡有長徵出版社出版的《長徵,你知道多少》。這裡有「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紅軍長徵青少年圖文版》。

    這裡有不勝枚舉的重走長徵路、尋訪健在老紅軍的書,有關於長徵的《知識題庫》,還有《多視角下的長徵》、《誰最早口述長徵》、《紅軍長徵的民間記憶》等多重視野裡的長徵著述。

    這裡有《長徵組歌》、《長徵組畫》、《長徵畫傳》,有各種少數民族文字的長徵圖書版本,還有盲文版的《紅軍不怕遠徵難》……

    對於長徵書籍,這僅是滄海一粟。多年來,有關長徵的書籍恐怕無法統計,僅今年以來,新聞出版總署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就推出了200餘種長徵題材圖書,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從這些書裡找到自己心中的長徵。全國各地的書店裡,長徵題材圖書專架成了熱點、焦點。

    《多視角下的長徵》作者姜廷玉對記者說,長徵留給後人的,是講述不盡的故事和傳奇,是對戰爭與和平、自由與光明的無盡思索。紅軍長徵的偉大和長徵精神的不朽,是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長徵後人的永恆課題,就是讓長徵精神永遠薪火相傳。

    讓我們的視線穿越這些書籍去追尋70年來有關長徵的人和事,思想和靈魂,我們就會發現,長期以來,長徵精神一直是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傳承長徵精神,全國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和長徵有關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開闢了紅色旅遊線路,舉辦了長徵主題展和專題展,編寫和出版了眾多有關長徵的教材、圖書、音像製品,創作大量宣傳弘揚長徵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長徵,成為活著的歷史;長徵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長徵行》的作者石仲泉在解讀長徵精神時這樣寫道:紅軍長徵勝利已成為歷史。但是,紅軍長徵精神是永存的。它是我們黨取之不竭的寶貴的精神資源,也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這種精神,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要發揚光大。

    面對長徵書海,記者發現,長徵圖書的封面大都是紅色的,那是血與火的顏色,是東方旭日的顏色,是五星紅旗的顏色,是中國人最熱愛的顏色。

    走出展館,天色將暮。當夜深人靜時,書籍睡了,而書裡的長徵醒著;天空睡了,大地睡了,人民共和國的山川河嶽、城鎮鄉村都睡了,而長徵精神永遠醒著。(解放軍報北京10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穿越時空的旅程中會見到什麼?
    COSMOS宇宙時空之旅即將啟程不過首先,登機之前請你務必注意⚠️作為宇宙公民和太空物種應盡的責任:遵守行星保護協議,不要汙染訪問星球今天我們就從頭來捋一捋,在太陽系中層層穿越。不要溫柔地走進那個良夜,也不要因為走不出來氣得破壞展覽現場哦。圖丨認得出它嗎?冥王星。
  • 冬日,來遵化這裡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
    冬日,來遵化這裡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冬天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蒼涼之感,萬物蕭條的時節總讓人打不起精神,溫度的驟降讓敏感的心溫也低了又低,不知是對冬少了熱愛,還是經歷滄桑漫染的緣故,總是讓人無法從寒冷中擺脫出來。
  • 搭乘秘密時空轉換樞紐,穿越回秦朝
    未來向前,朝著宇宙深處 人類追逐遠方的腳步從未停歇 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 搭乘秘密時空轉換樞紐,穿越回秦朝~
    未來向前,朝著宇宙深處人類追逐遠方的腳步從未停歇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秦始皇帝陵腳下數位化情景再現的世界頂級文化資源沉浸式體驗穿越千年的人類偉大文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數字體驗館秘密時空轉換樞紐讓穿越回秦朝正在成為現實
  • 電影《半條棉被》:魚水深情穿越時空
    原標題:電影《半條棉被》:魚水深情穿越時空 「一送紅軍下了山、二送紅軍大路旁、三送紅軍到拿山……十送紅軍望月亭。」9月4日,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十送紅軍》在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現場響起。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其所飽含的軍民魚水深情,此刻更加動人心魄,參加首映式的觀眾沉醉在劇情和動人旋律中,久久不願退場。
  • 2006年穿越時空真實事件
    穿越時空我們都覺的那隻存在於科幻小說或是科幻電影,但是現實中就有這種穿越事件,其中比較玄乎的穿越事件――謝爾蓋穿越事件!
  • 那些穿越時空的動漫
    《尼羅河女兒》《尼羅河女兒》屬於鼻祖級別的穿越漫畫了,可以說是開創了穿越漫的先河!2.《天是紅河岸》《天是紅河岸》以古代安納託利亞高原上的古國希塔託帝國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平凡的日本少女鈴木夕梨意外回到過去的希塔託帝國,與三王子凱魯·姆魯西利共同冒險的奇幻戀愛之旅~3.
  • 電影《超時空同居》,穿越時空隧道,來一場愛情之旅
    時空隧道是電影編劇最喜歡的主題,我們都喜歡愛情劇,這部電影也是我們喜歡的愛情劇,看過了各種類型的穿越劇,這部電影就讓我們特別期待也特別關注,那麼電影裡它到底是怎麼一場穿越之旅呢?但是時空不會讓兩個相同的人有很近的距離,她只能遠遠的看著小時候的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快樂。其實她一直有一個疑問,她覺得自己父親的去世並不是普通的意外,她想利用這次機會調查清楚。小陸想幫助她,他們在舊的時代吃了過去的零食,買了舊時的報紙,坐了老車,快樂地度過了幾天。可他們發現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時代的決定,他們歪曲不了現實,一切本來就這麼發展。
  • 探索人類穿越時空的五種方式
    ---《穿越時空的少女》穿越時空是指從一個空間裡通過某種特殊的途徑轉移到另外一個時間段的空間(空間相同或不同都可但時間軸一定不同),霍金大神曾說時光之旅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人類可以打開通向未來的捷徑。霍金又說:人可以穿越未來,不可穿越過去!--《和霍金一起走進宇宙世界》為了實現時光旅行,霍金首先建議人類接受時間是第四維的觀念。
  • 【附圖】長徵精神與日月同輝
    紀念紅軍會寧會師暨長徵勝利70周年大會昨隆重舉行  劉永治陸浩喻林祥出席並講話紀念大會現場。本報特約記者 田蹊 攝   本報會寧訊(特派記者宋維國)18日,會寧沸騰了,會寧各界群眾沸騰了!當天由甘肅省委、省政府、蘭州軍區舉辦的紀念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暨長徵勝利70周年大會在會寧縣體育館隆重舉行。會寧各界群眾、解放軍代表、武警部隊代表、社會各界特邀代表共5000人參加了紀念大會。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省委書記、省長陸浩,蘭州軍區政委喻林祥,省政協主席仲兆隆出席紀念大會。紀念大會由省委副書記王憲魁主持。
  • 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火了,上遊新聞邀你探索宇宙...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實體化宇宙歷,遊客可以參觀任意的時空坐標,該是多麼浪漫的事情。近日上線B站的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未知世界》,就把這個想像化作了圖像,該片目前總播放量近千萬次,追劇人數62.3萬,彈幕數量5萬條,評分9.7分。
  • 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火了,上遊新聞邀你探索宇宙奧秘
    1月1日,宇宙大爆炸,從此有了時間;1月10日,最早的恆星開始發光;8月31日,我們的太陽誕生了;10月9日,地球出現了生命;12月31日,晚上23時,人類出現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實體化宇宙歷,遊客可以參觀任意的時空坐標
  • 穿越時空的愛戀plus 《時空中的繪旅人》網易官網下載
    穿越時空的愛戀plus 《時空中的繪旅人》網易官網下載 來源:www.18183.com作者:Pencildragon時間:2020-10-22 《時空中的繪旅人》是一款多時空戀愛冒險
  • 為你導航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大宇之旅」國際數理天文展覽
    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大宇之旅」國際數理天文展覽都有哪些亮點呢?讓我們先睹為快。」的國際數理天文展覽。此牆除了解決了背後室內透光、通風的問題外,設計師還以丘院士倡導的「數理與人文相結合」作為設計主題,通過黑板元素、數學公式的組合,烘託濃厚的數理氛圍,並以丘院士詩句「以天為師,可以明天理,通造化;以人為師,可以致良知,知進退」,向觀眾傳遞出可貴的為學之道與人文精神。
  • 一場穿越時空的致敬——「朝警先鋒·青年論壇」第二期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 70年後再次迴蕩在朝陽警營中, 「時空穿越七十載·青春添彩新徵程」
  • 32600多個「會呼吸」的漢字開啟「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件名為《穿越時空的對話》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王麗華傾力打造、可口可樂「中國字·在乎體」文字特展的眾多參展作品之一。 10月24日,可口可樂「中國字·在乎體」文字特展在北京中糧廣場中庭藝術空間正式啟幕。
  • 緬懷革命英烈,謳歌長徵精神 |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昨晚在...
    緬懷革命英烈,謳歌長徵精神 |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昨晚在梧州上演 2020-11-25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趣說人類五種穿越時空的的方法
    穿越時空,自有文明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之一。東晉時就有人寫了一個「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已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稱:時光之旅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人類可以打開回到過去的大門和通向未來的捷徑。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如果你有超能力的同時,又能穿越時空,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遊戲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方式遊玩,而時空轉換、念力傳動的玩法又非常不同於一般的第一人稱動作遊戲,遊戲體驗相當新穎而有趣。本來只是一個單純的尋身世之旅,沒想到廢棄設施中竟有武裝傭兵把守,眼見好友被巡邏兵逮住,只好冒險前往救援,以此為契機發現了自己有超乎常人的超能力,本身雖無受過戰鬥訓練,但一身的超能力讓她能過輕易的將敵人玩弄於鼓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