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引導師生傳承長徵精神,感悟初心使命,發揚革命傳統,汲取奮進力量。
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位於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境內,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腳山鋪阻擊戰舊址所在地,紀念園包括紀念林區和紀念館區兩大部分。
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大門
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分為三層,師生們逐層對紀念館進行參觀,跟隨講解員的講解,加之館內豐富翔實的文獻資料,清晰生動的黑白圖片,寶貴真實的戰爭器物,較為全面地學習湘江戰役的全過程。大家聆聽著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觀看著一張張見證戰火的歷史照片,注視著一座座情景再現的雕塑展品,它們記錄著革命先烈們為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壯舉,傳遞著紅軍戰士生生不息、不屈不饒、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
紀念館採用了多種先進展陳手段進行展示,展陳既有歷史文物、文獻、圖片資料等,又有大型雕塑、繪畫、場景模擬和聲光影像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系統全面地展現了紅軍長徵的全過程,又重點突出了湘江戰役的悲壯慘烈。
剛進入展館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型雕塑,雕塑雕刻精細質樸,真實再現了當時紅軍戰士英勇奮戰的情景。紅軍長徵時期所用的武器,如手槍、迫擊炮等在館中均有展覽,還展有手搖發電機、收報機等軍事用品。陳列著的當時領導人的親筆書信,以及大量的烈士遺物,都真實再現了長徵時期戰士們艱苦卓絕地戰鬥的情形。
紅軍長徵時期使用的迫擊炮
紅軍過雪山的情景再現
在全景廳觀看湘江戰役的相關短片時,場內的實體和屏幕中的虛體相結合,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視覺衝擊,震撼人心。吶喊著衝鋒的紅軍戰士們正在英勇奮戰,轟隆隆的炮聲不絕於耳,子彈像是從身邊擦肩而過。大家仿佛置身於炮火連天、硝煙滾滾的革命前線,給人以身臨其境和驚心動魄之感,也更能讓人感受到湘江戰役的慘烈和革命志士的英勇。
師生在全景廳觀看湘江戰役相關短片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道出了當年紅軍搶渡湘江,血染古渡的悲壯畫面。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最悲壯的一戰,先烈們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奔騰的湘江水可以衝走烈士們的鮮血,但烈士們的精神卻從不曾被忘記。發生在1934年底的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以來最壯烈的一戰,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
犧牲在湘江戰役的烈士有2/3是共產黨員,共犧牲了十餘位高級指揮員。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是這場戰役中犧牲的級別最高的指揮員。「他率領紅三十四師擔負全軍後衛,被隔在湘江東岸陷入重圍,與十幾倍於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後重傷被俘,在押送長沙途中犧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
紅三十四師陳樹湘師長畫像
唐佩佩是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做講解員已經有大半年了,但在講解陳樹湘師長時,她還是會幾度哽咽,泛起淚花,她說:「每次講解到陳樹湘師長的時候,都會非常動容。因為我今年是29歲,我想到陳師長犧牲的時候也是29歲,在紅軍長徵時期,他奔赴戰場,用他的犧牲為我們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我特別感動。」
講解員唐佩佩在解說
湘江戰役之所以如此感人,以陳樹湘烈士為代表的數萬紅軍將士勇於犧牲的精神是一個重要原因。回望歷史是為了展望未來,緬懷先烈是為了思考自身的使命所在。那段腥風血雨、黑暗的歲月早已成為過去,留給現在的我們無盡的思考。
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器物,一句句嚴謹鏗鏘有力的講解,無不使人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始終堅定不渝的理想信念,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一生的革命精神。回望歷史,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總有偉大的英雄群體力挽狂瀾,正是他們前赴後繼捨身忘我的革命鬥爭,才挽救了民族存亡,使我們中華民族一次又一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他們的鮮血和犧牲,換來了國家的振興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硝煙雖會散去,但歷史永存,我們都應感謝前輩為我們打下的如詩如畫的江山。
在紅軍兩萬五千裡的長徵路上,湘江之畔的磨難和打擊尤為突出。面對四面合圍的各方敵人,英勇的紅軍戰士堅勁頑強,勇於勝利、勇於突破、勇於犧牲,將慘烈的戰場變為勝利的起點,湘江戰役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師生參觀紅軍長徵湘江紀念館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湘江戰役紅軍遺骸收殮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紅軍遺骸收殮工作。湘江戰役後,桂北地區遍布紅軍戰士的遺骸,當地百姓冒著被迫害的危險將烈士們掩埋,經過幾十年雨水衝刷,全州縣兩河鎮、梘塘鎮等地相繼發現待確認的紅軍遺骸。全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當地群眾積極配合,對發現的遺骸進行了就地掩埋、登記、標識,並在全縣開展紅軍烈士遺骸的尋找、收殮、保護工作。
行程的最後,師生們前往湘江戰役紀念林瞻仰浮雕《紅軍魂》,並以對浮雕三鞠躬的形式表達對英勇犧牲的紅軍戰士們深切的悼念。
身既死兮魂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緬懷革命先烈,是對歷史的回眸,更是對為祖國做出巨大犧牲的戰士們最深沉的告慰。
師生瞻仰浮雕《紅軍魂》
在新時代和平的今天,不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是當今我們不可懈怠的責任。在祖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今天,我們大部分人並不需要再去拋頭顱、灑熱血,只要我們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為國家、為社會出一份綿薄之力,將「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徵精神融入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這是我們當代人應當也必須完成的任務與使命。
全州縣委領導與我院師生在紀念館前合影
謝忻
[ 責編: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