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湘江,紅軍最悲壯師長扯斷腸子犧牲,敵慘絕人寰割下他的頭顱

2020-11-25 騰訊網

紅軍長徵最慘烈的戰役當屬湘江戰役。1934年底的這場戰役,是紅軍長徵出發後最慘烈的一仗。蔣介石以30萬重兵布置了4道防線,妄圖在湘江以東將中央紅軍殲滅。湘江戰役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陳樹湘,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陳樹湘率領紅34師斷後,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撤退。在湘江戰役中,他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後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他在率部突圍時腹部中彈,身負重傷,慷慨就義。

11月26日拂曉,紅軍長徵中最慘烈的湘江戰役打響了。這是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能否突破蔣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鎖線的關鍵之戰。湘江戰役期間,紅五軍團34師奉命前往灌陽楓樹腳阻擊從灌陽北上的桂軍。由於軍委的命令失誤加上地形地形不熟,紅34師陷入桂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未能按時接替紅6師18團阻擊桂軍,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孤軍奮戰的險惡境地。

12月1日,中革軍委兩次電令34師向西突圍。34師依照命令,從板橋鋪一帶穿過公路向西突圍,但再次陷入崇山峻岭之中。12月3日,在前往湘江鳳凰嘴渡口的途中,與桂軍44師、43師一部遭遇。

紅34師向桂軍發起連續衝鋒,試圖向北打通前往大塘、麻市、鳳凰渡的通道,但始終無法突破桂軍陣地。在連續的衝鋒中,34師傷亡慘重,師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張凱犧牲,大批將士血灑疆場。

向北進攻受挫後,師長陳樹湘率部南撤,但再度遭桂軍層層阻擊。文塘一戰,紅34師損失慘重,6000餘人銳減至800餘人。

12月4日下午,陳樹湘率餘部從新圩以南穿越全灌公路時,在新圩附近的羅塘、板橋鋪遭到桂軍圍攻,僅400餘人衝出包圍。

12月5日,34師被桂軍發現,再次遭到包圍。陳樹湘緊急召集師、團幹部,宣布兩條決定:第一、尋找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圍出去,到湘南發展遊擊戰爭。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決定突圍,沿長徵原路返回井岡山。

師長陳樹湘率餘部100多人於12月9日向東進入湖南。12月11日,陳樹湘在搶渡牯子江時,遭到湖南江華縣保安團伏擊,腹部中彈。

看著師長受傷,有位戰士大吼:「跟敵人拼了,為師長報仇!」說完,拿起槍就要往山上衝。其他戰士也積極響應。陳樹湘拼盡全力大喊:「回來,不準胡來!」陳樹湘說:「敵人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我們,恨不得我們跟他們拼。看來,原路返回已不可能了。大家做好突圍的準備,衝出去,到前面牛欄洞匯合。然後,到九嶷山區打遊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陳樹湘握住參謀長王光道的手說:「老王,你是老同志、老黨員,我把這支隊伍交給你,你一定要將他們帶出去!」

敵人逼近,陳樹湘用綁腿死死地紮緊傷口,毅然決然地掙扎著站起來,端起一挺機槍,帶著兩個警衛員和一個機要員,依據洪都廟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同志們突出了重圍。陳樹湘他們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機要員犧牲。

敵人叫嘯著撲向洪都廟,陳樹湘和兩名警衛員被俘。敵人當陳樹湘面槍殺兩名他的警衛員,各種威逼誘惑,但陳樹湘毫不動搖,拒醫絕食,堅持鬥爭。

1934年12月18日拂曉,敵人將陳樹湘抬往道縣縣城邀功。上午8時許,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附近的將軍塘自然村後時,陳樹湘劇痛,用手從傷口伸入腹部,摳出腸子,使盡全力絞斷,壯烈犧牲。時年29歲,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

陳樹湘犧牲後,敵人將他的頭割下,送到長沙懸於城門示眾。夜間,當地百姓將陳樹湘的無頭遺體與一同犧牲的兩名警衛員,葬於瀟水河畔。

34師全師僅存第100團團長韓偉、第3營政委胡文軒和第5連通信員李金閃因跳崖被救。

「斷腸人在天涯」,平時人們所說的斷腸都不過是一種矯情,從古到今除了陳樹湘誰人斷腸過?陳樹湘的斷腸那是一種信仰,那是一種「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死了陳樹湘,還有後來人」的英雄壯舉。完成使命,慷慨赴死。那是一種另天下人仰望的人生最高境界。

湘江之戰,陳樹湘和戰友們與數十倍於己之敵鏖戰4天4夜,直到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渡過湘江,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行至石馬神關帝廟,他踐行了自己「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湘江戰役,中央紅軍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湘江戰役的失利也加速了毛澤東的復出。湘江戰役也是中央紅軍長徵後損失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

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徵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

一名倖存的老戰士回憶道,「江面上漂了很多紅軍屍體。」湘江戰役後,在全州旁邊的湘江轉彎處嶽王塘,此處江水流速很緩,上遊漂下的屍體幾乎全都匯到這裡。在水彎處,紅軍屍體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呈灰色。湘江之戰,以紅軍慘敗告終。

在告別腳山鋪戰場時,林彪,聶榮臻,左權,朱瑞等一軍團首長親自為死亡官兵安葬。平生很少流淚的林彪望著滿山遍野的灰色屍體以淚洗面。

相關焦點

  • 為了不讓敵人得逞 他從傷口處把自己的腸子掏出絞斷
    血戰湘江之側,「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韓京京的記憶中,從未聽父親提起過湘江戰役。直到198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要編寫《紅軍長徵回憶史料》,韓京京才從80歲的父親那裡聽到這場驚天動地的鏖戰。「父親顯然是把這段歷史完好地保存在內心深處,每一個細節都記得非常清楚。」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道出了當年紅軍搶渡湘江,血染古渡的悲壯畫面。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最悲壯的一戰,先烈們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奔騰的湘江水可以衝走烈士們的鮮血,但烈士們的精神卻從不曾被忘記。發生在1934年底的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以來最壯烈的一戰,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  犧牲在湘江戰役的烈士有2/3是共產黨員,共犧牲了十餘位高級指揮員。
  • 3萬多名記者走進湘江戰役發生地
    在光華鋪阻擊戰遺址旁,一座名為「長徵湘江之戰光華鋪阻擊戰紅軍烈士之墓」的烈士墓格外引人注目。周圍幾個石碑上分別刻著 「在血戰湘江中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湘江戰役烈士永垂不朽」等,這些題詞是由楊成武、張宗遜、張震、張愛萍、王平、陳靖將軍題寫。三官堂成渡江臨時指揮部    「這個叫『三官堂』的老建築,就是當年湘江戰役中紅軍渡江的臨時指揮部。
  • 這位紅軍師長乘敵不備,猛地從自己腹部傷口摳出腸子,絞斷就義
    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11月26日,紅5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劉伯承向所屬紅34師下達作戰任務:在掩護紅8軍團順利通過蘇江、泡江後,為全軍後衛,在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軍,掩護主力紅軍搶渡湘江。萬一被敵截斷,則返回湘南發展遊擊戰爭。師長陳樹湘代表全師指戰員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 紅軍長徵在郴州史實有重大新發現:紅34師在臨武蛇天嶺打了場伏擊戰
    該戰對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意義重大,是湘江戰役的前奏,是對紅五軍團34師擔任中央紅軍總後衛所做巨大犧牲、重要貢獻的又一佐證。「韓偉將軍作為紅34師唯一一名活到解放後的團以上軍官,他的回憶文章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臨武縣保存完好的紅五軍團作戰指揮部——鄧家祠堂,也是該史實的見證。」唐孝飛說。臨武縣黨史研究室專家認為,該伏擊戰有前奏:1934年11月18日,紅34師在宜章迎春的鷓鴣坪排樓嶺(現在的宜章迎春鎮)對國民黨粵軍的一個尾追師進行了阻擊。
  •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2019-11-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軍湘江發問:還有人敢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嗎?!
    還有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汙吏嗎?!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還有沒有人敢於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還有人願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嗎?!信仰高於生命,血肉鑄就史詩,這是曠世之舉長徵成功的根本。也是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對於歷史的深刻解讀。重溫長徵精神,重塑中國人信仰之魂是《從湘江到遵義》最大的現實意義。
  • 他為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創作巨幅山水畫作
    創作背景:知名畫家唐道一懷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一顆火紅之心,前不久,在任務急、時間緊的情況下,焚膏繼晷、嘔心瀝血為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高質量地創作了《萬山紅》、《清漓攬勝》兩幅巨幅山水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道一是一位極具承擔社會責任與高度歷史擔當的畫家。
  •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將於11月24日在梧州震撼上演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紅34師師長陳樹湘為創作原型,講述了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師長陳樹湘鏖戰到彈盡糧絕,腹部中彈不幸被捕後,寧死不屈,斷腸明志的悲壯故事。
  • 緬懷革命英烈,謳歌長徵精神 |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昨晚在...
    緬懷革命英烈,謳歌長徵精神 |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昨晚在梧州上演 2020-11-25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全州縣致力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教育基地
    中新網桂林9月22日電 (趙琳露)地處湘桂走廊的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曾是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的主戰場,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當前,當地正依託湘江戰役遺址等特色資源,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培育紅色經典遊線路。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也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 受小兵指認,抗日英雄被割下頭顱帶回日本,73年後被送回國合葬
    楊靖宇、楊子榮等抗日英雄帶領抗日愛國志士痛擊日本侵略者,他們有的已經犧牲在戰場上,有的幸運的活了下來,但不管是犧牲還是倖存,都值得後世中國人緬懷和學習。在東三省抗日的將領當中,有一位將士被殘忍的日本軍割下了頭顱,頭顱被帶回日本保存,直到2013才送回國合葬,該將士身首異處整整73年,不免讓人潸然淚下。
  • 他是抗日英雄,身中6槍犧牲後被割下頭顱,妻子懷著身孕去取回
    陳中柱,1906年出生,家裡孩子多,卻都靠母親一個人養活,辛辛苦苦種田為生。1937年,抗日戰線逐漸燃燒到全國,他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用滿腔為國為民的激情,動員群眾聯合抗日,並且在臺兒莊戰役和徐州會戰中,都表現出鶴立雞群的熱血精神。 1940年,新四軍為了抗日事業,在郭村進行短暫停留,當時蘇魯皖地區遊擊副總指揮李長江卻派出陳中柱進攻郭村。經過小小的戰役,中場雙方領導總指揮李明揚和陳毅司令員進行談判,並得出互相退讓的結果。
  •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戰役究竟有多慘烈?
    在這條道路上,紅軍一直頑強地抵抗著冷酷的自然環境和兇狠的國民黨軍隊,即使前方艱險異常,他們也不畏懼遠徵的困難。在這期間,他們曾勇敢地投入到1000多次戰鬥當中,戰況不一,有大有小,而規模較大的就有600多次。這些戰鬥無疑是非常慘烈的,如果非要做個比較,那麼其中花費時間最長、損失最為嚴重、戰鬥場面最激烈,而且結果非常悽美、規模最宏偉的一定是湘江戰役。
  • 他是土匪出身的抗聯名將,壯烈犧牲後,被暴屍三日、割下頭顱
    他是抗聯名將,出身於綠林,是一位快意恩仇,有仇必報的人,他就是抗聯第十軍的軍長汪亞臣。汪亞臣,也叫王景龍,汪雅臣,1911年出生於山東蓬萊。在年幼的時候,汪亞臣的父親就去世了,後來就跟隨他的母親闖關東,來到了黑龍江五常,不久後,他的母親又因病去世了。失去父母的汪亞臣為了活下去,在13歲的時候,就去地主家放豬種地。
  • 湘桂黔50餘名藝術家走進湘江戰役紀念館
    懷化新聞網訊 8 月29 日上午,會師於廣西桂林的湘桂黔三省區七市州藝術家代表50 餘人在桂林德天國際廣場舉行完「追夢長徵,信念永恆」重走長徵路出徵儀式後,便趕往徵程的首站廣西省興安縣,參觀紅軍堂以及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陵園
  • 女子在田野被捉姦 遭丈夫斬殺割下頭顱(組圖)
    丈夫一怒之下把妻子當場殺死,再將其斬首,然後帶著妻子的頭顱到附近警局自首。警方已落案控告該名丈夫謀殺。38歲的辛格(Narryan Singh)聲稱自己目擊28歲妻子薩裡塔(Sarita)在田間與其他男子私通,一怒之下他用劍把薩裡塔斬死,再把她的頭割下,並走到就近警局自首。有目睹事件的村民已立刻報警,但在警員到達前,他已步行8公裡到警局自行投案。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進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靈川團...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進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靈川團縣委、縣婦聯聯合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2020-07-09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水悠悠 精神永恆——寫在湘江戰役發生85周年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愛彬湘江悠悠,江水緩緩靜流;青山倒映,兩岸樹木蒼翠挺拔……85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廣西,在桂北地區進行了壯烈的湘江戰役,紅軍將士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歲月悠悠,槍林彈雨早已遠去,但紅軍先輩留下的印記永不磨滅。如今的湘江畔正萬物勃發,紅軍長徵精神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久久傳承,歷久彌新。
  • 中國科學史最悲壯的一具骸骨,為了保護兩彈一星資料,他壯烈犧牲
    在找到他的遺體時,眾人發現,郭永懷和警衛員緊緊攬在了一塊。等到把二人分開後,人們才發現,一個公文包夾在兩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 在不到10秒鐘的時間,郭永懷做出那樣悲壯的決定——和警衛員相擁著,用身軀夾著研究資料使其不被燒毀,那是何等的冷靜、果斷和壯烈,這是中國科學史上最悲壯的一具遺骸,為了保護兩彈一星絕密資料,他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