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之奮鬥的夢想實現了嗎?!
共產黨人有沒有忘記當年對老百姓的承諾?!
還有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汙吏嗎?!
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還有沒有人敢於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
還有人願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嗎?!
……
這是話劇《從湘江到遵義》閉幕時,犧牲的紅軍烈士站到臺上吶喊發問的一幕, 臺下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從湘江到遵義》近日在京成功首演
1932年深秋,湘江上遊廣西境內一段狹長的江岸雲霧翻湧風雨飄搖,5天之內,這裡發生大小几百次激戰,三萬多名紅軍將士壯烈犧牲,讓他們無怨無悔獻出生命的唯一理由就是信仰。
信仰高於生命,血肉鑄就史詩,這是曠世之舉長徵成功的根本。也是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對於歷史的深刻解讀。重溫長徵精神,重塑中國人信仰之魂是《從湘江到遵義》最大的現實意義。
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就從這場慘敗開始,拉開歷史的帷幕,把我們帶回80多年前湘江岸畔的炮火硝煙中,讓我們身臨其境地直面奮鬥與犧牲,讓我們共同經歷中國革命最危難的時刻。
三萬多人的生命換來了共產黨人的清醒,換來了他們對戰爭的正確認識,換來了他們新的政治思考,並從此徹底開啟了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思想路線,湘江戰役雖然失敗了,但卻引發了遵義會議,在最深的谷底,萌發了最強的希望,在最深的暗夜,露出了終將磅礴的曙光。
但這個逆轉談何容易,一個政黨有沒有認識錯誤糾正錯誤的能力?關鍵時刻有沒有人無所畏懼地挺身而出?那些能夠辨析真理洞察方向的人能不能握住方向盤?年幼的中國共產黨有沒有超出常規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每一個面臨選擇的共產黨人能不能經受住歷史和現實的考驗?中國革命真正正確的道路到底在哪裡?
《從湘江到遵義》用藝術的方式回答了這些嚴峻的歷史詰問。僅此,還不夠。三萬多條生命也是三萬多個傳奇,三萬多次犧牲也意味著三萬多次對理想奮不顧身的追逐,那些活下來的戰友面對著比犧牲更難的承擔……
所有這些人有什麼樣的面容和身影?有什麼樣的歌聲哭聲和嘶喊?有什麼樣的脈搏和眼神?有什麼樣的愛情友情和親情?他們帶走了那些遺憾又留下了什麼樣的遺言?
信念究竟怎樣使他們的意志堅不可摧?信仰到底如何讓他們的生命雖死猶生?從一位民夫到年輕戰士到師長到領袖,我們能不能撫摸一下他們的傷口,替他們合上不瞑的眼睛,擁抱他們每一個人?
長徵是無數生命鑄就的歷史,人才是真正的歷史細節。《從湘江到遵義》用一批呼之欲出的人物勾畫出了歷史的靈魂。像湘江戰役一樣,《從湘江到遵義》主創團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長徵是一個老題材,各種藝術門類使用次數太多,已經形成了傳統的表達定式,難以出新。此番是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由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聯手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創作,是一項時間緊迫的政治任務,壓力山大。
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遵從藝術創作規律,老老實實深入生活,除了大量研讀史料外,編劇李寶群,王宏、肖力,導演宮曉東等一行數人風雨兼程,沿紅軍長徵從湘江到遵義的路線進行深入採訪、體驗生活。
從廣西的興安、全州、龍勝到湖南的通道,貴州的甕安猴場、黎平、烏江,遵義,翻越婁山關,探訪赤水河,行程2000多公裡,採訪相關人員100多人次,參觀紅軍紀念館十餘個,祭拜紅軍陵墓數十處,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為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這些僅僅是基礎而已,偉大的長徵兩萬五千裡,選擇哪一段為敘事的基本脈絡?為什麼選這一段?這又牽扯到對主題及意義的思考,主題不明晰不僅無法確定時間和空間,也無法確立人物和細節,環環相扣,每一處都是創作的難點。團隊內部一邊採訪,一邊狂掀頭腦風暴。
他們終於從現實意義中找到了突破口,然後在歷史意義中找到了切入點,隨後創作團隊連續奮戰,十易其稿,最終完成了排演劇本。這樣重大題材,各級領導層層審查把關,對於創作者來說,絕對比創作還辛苦,你懂的。關於這部戲,可以研討的地方太多,不多寫。可以感受的東西也太多,最好自己去看。
劇情結尾,犧牲的英烈們返回人間,對用他們生命換來的今天大聲發問:
……
我們為之奮鬥的夢想實現了嗎?!
共產黨人有沒有忘記當年對老百姓的承諾?!
還有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汙吏嗎?!
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還有沒有人敢於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
還有人願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嗎?!
……觀眾席裡,含淚的掌聲經久不息……
戰友們,感謝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對這個時代做出的精彩呈現!向偉大的長徵致敬!向所有革命先烈致敬!
圖文編輯:華山穹劍 轉載請註明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歷史回眸、軍情解讀、人生縱橫,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我們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