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湘江發問:還有人敢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嗎?!

2021-01-15 華山穹劍

我們為之奮鬥的夢想實現了嗎?!

共產黨人有沒有忘記當年對老百姓的承諾?!

還有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汙吏嗎?!

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還有沒有人敢於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

還有人願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嗎?!

……

這是話劇《從湘江到遵義》閉幕時,犧牲的紅軍烈士站到臺上吶喊發問的一幕, 臺下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從湘江到遵義》

——《從湘江到遵義》近日在京成功首演

1932年深秋,湘江上遊廣西境內一段狹長的江岸雲霧翻湧風雨飄搖,5天之內,這裡發生大小几百次激戰,三萬多名紅軍將士壯烈犧牲,讓他們無怨無悔獻出生命的唯一理由就是信仰。

信仰高於生命,血肉鑄就史詩,這是曠世之舉長徵成功的根本。也是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對於歷史的深刻解讀。重溫長徵精神,重塑中國人信仰之魂是《從湘江到遵義》最大的現實意義。

湘江一戰,是中國革命史上損失最慘烈的戰役,成連成團甚至成師的人打光,紅八軍團打沒了,戰死的三萬多將士是紅軍最具戰鬥力的精銳,長徵開始紅軍有8萬多人,經此一戰,再加上突破前面三道封鎖線的損失,只剩下三萬人左右,中國革命面臨最嚴峻的時刻,

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就從這場慘敗開始,拉開歷史的帷幕,把我們帶回80多年前湘江岸畔的炮火硝煙中,讓我們身臨其境地直面奮鬥與犧牲,讓我們共同經歷中國革命最危難的時刻。

三萬多人的生命換來了共產黨人的清醒,換來了他們對戰爭的正確認識,換來了他們新的政治思考,並從此徹底開啟了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思想路線,湘江戰役雖然失敗了,但卻引發了遵義會議,在最深的谷底,萌發了最強的希望,在最深的暗夜,露出了終將磅礴的曙光。

但這個逆轉談何容易,一個政黨有沒有認識錯誤糾正錯誤的能力?關鍵時刻有沒有人無所畏懼地挺身而出?那些能夠辨析真理洞察方向的人能不能握住方向盤?年幼的中國共產黨有沒有超出常規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每一個面臨選擇的共產黨人能不能經受住歷史和現實的考驗?中國革命真正正確的道路到底在哪裡?

《從湘江到遵義》用藝術的方式回答了這些嚴峻的歷史詰問。僅此,還不夠。三萬多條生命也是三萬多個傳奇,三萬多次犧牲也意味著三萬多次對理想奮不顧身的追逐,那些活下來的戰友面對著比犧牲更難的承擔……

所有這些人有什麼樣的面容和身影?有什麼樣的歌聲哭聲和嘶喊?有什麼樣的脈搏和眼神?有什麼樣的愛情友情和親情?他們帶走了那些遺憾又留下了什麼樣的遺言?

信念究竟怎樣使他們的意志堅不可摧?信仰到底如何讓他們的生命雖死猶生?從一位民夫到年輕戰士到師長到領袖,我們能不能撫摸一下他們的傷口,替他們合上不瞑的眼睛,擁抱他們每一個人?

長徵是無數生命鑄就的歷史,人才是真正的歷史細節。《從湘江到遵義》用一批呼之欲出的人物勾畫出了歷史的靈魂。像湘江戰役一樣,《從湘江到遵義》主創團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長徵是一個老題材,各種藝術門類使用次數太多,已經形成了傳統的表達定式,難以出新。此番是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由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聯手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創作,是一項時間緊迫的政治任務,壓力山大。

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遵從藝術創作規律,老老實實深入生活,除了大量研讀史料外,編劇李寶群,王宏、肖力,導演宮曉東等一行數人風雨兼程,沿紅軍長徵從湘江到遵義的路線進行深入採訪、體驗生活。

從廣西的興安、全州、龍勝到湖南的通道,貴州的甕安猴場、黎平、烏江,遵義,翻越婁山關,探訪赤水河,行程2000多公裡,採訪相關人員100多人次,參觀紅軍紀念館十餘個,祭拜紅軍陵墓數十處,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為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這些僅僅是基礎而已,偉大的長徵兩萬五千裡,選擇哪一段為敘事的基本脈絡?為什麼選這一段?這又牽扯到對主題及意義的思考,主題不明晰不僅無法確定時間和空間,也無法確立人物和細節,環環相扣,每一處都是創作的難點。團隊內部一邊採訪,一邊狂掀頭腦風暴。

他們終於從現實意義中找到了突破口,然後在歷史意義中找到了切入點,隨後創作團隊連續奮戰,十易其稿,最終完成了排演劇本。這樣重大題材,各級領導層層審查把關,對於創作者來說,絕對比創作還辛苦,你懂的。關於這部戲,可以研討的地方太多,不多寫。可以感受的東西也太多,最好自己去看。

劇情結尾,犧牲的英烈們返回人間,對用他們生命換來的今天大聲發問:

……

我們為之奮鬥的夢想實現了嗎?!

共產黨人有沒有忘記當年對老百姓的承諾?!

還有騎在人民頭上的貪官汙吏嗎?!

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還有沒有人敢於站出來糾正黨的錯誤?!

還有人願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嗎?!

……觀眾席裡,含淚的掌聲經久不息……

《從湘江到遵義》, 紅軍主力幾乎打光了,毛澤東能收拾這個殘局嗎?慘痛的現實逼著他們重新思考思想路線和軍事路線。戰鬥讓人熱血沸騰!打到最後一個人!

戰友們,感謝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對這個時代做出的精彩呈現!向偉大的長徵致敬!向所有革命先烈致敬!

圖文編輯:華山穹劍  轉載請註明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歷史回眸、軍情解讀、人生縱橫,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我們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進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靈川團...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進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靈川團縣委、縣婦聯聯合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2020-07-09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2019-11-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血戰湘江,紅軍最悲壯師長扯斷腸子犧牲,敵慘絕人寰割下他的頭顱
    1934年底的這場戰役,是紅軍長徵出發後最慘烈的一仗。蔣介石以30萬重兵布置了4道防線,妄圖在湘江以東將中央紅軍殲滅。湘江戰役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陳樹湘,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陳樹湘率領紅34師斷後,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撤退。在湘江戰役中,他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後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
  •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戰役究竟有多慘烈?
    這場戰鬥使得紅軍損失了大半的軍力,數萬將軍和士兵們血染湘江,這場戰鬥的慘烈讓人聞之膽寒,以至於湘江的老百姓們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聽聞此話,我們不禁感到十分震撼,湘江戰役究竟發生了什麼?
  • 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四軍黨內種種不正確傾向的總來源,自然是由於黨的組織基礎最大部份是建築於農民及其他小資產階級成分之上,然黨的指導機關對於這些不正確傾向缺乏一致的堅決的鬥爭,缺乏對黨員正確路線的教育,亦是使這些不正確傾向存在和發展的重大原因。大會站在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之上,指出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意識不正確傾向的來源,表現,及其糾正方法,號召同志起來澈底的加以肅清。
  • 閃光的記憶——連城溫坊紅軍隨營幹部學校感懷
    它紮根在這塊厚實的土地上,陣陣松濤,不就是當年紅軍戰士、革命先烈的吼聲!穿過村莊那條清澈的小溪,那股滿懷眷戀的清泉緩緩流淌,不急不慢穿過村莊。向來人訴說一個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溫坊紅軍隨營幹部學校昔日的輝煌。「八一」南昌起義,我軍剛剛創立,根基未穩,連年遭國民黨反動軍隊圍追堵截,敵強我弱,紅軍疲於戰事,根本來不及培養政治、軍事幹部。
  • 他為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創作巨幅山水畫作
    創作背景:知名畫家唐道一懷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一顆火紅之心,前不久,在任務急、時間緊的情況下,焚膏繼晷、嘔心瀝血為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高質量地創作了《萬山紅》、《清漓攬勝》兩幅巨幅山水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道一是一位極具承擔社會責任與高度歷史擔當的畫家。
  • 3萬多名記者走進湘江戰役發生地
    在已經完工的展廳內,順著湘江戰役的歷史脈絡,通過一個個歷史場景的再現,慢慢恢復了那場血雨腥風的殘酷戰鬥。    「說到湘江戰役,不得不提及湘江戰役阻擊戰。 」陳瓊說,湘江戰役中,紅軍之所以能安全渡江,新圩阻擊戰、覺山(腳山鋪)阻擊戰、光華鋪(界首)阻擊戰等戰鬥在紅軍渡過湘江、取得戰役勝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光華鋪阻擊戰規模雖小,但因為戰場離中央紅軍的渡江地點最近,因此意義重大。
  • 炮神趙章成:每逢開炮必拜佛,三發三中救紅軍,林彪:簡直是藝術
    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火炮曾多次在最危急的時刻拯救了紅軍,拯救了黨,也拯救了中國革命。毛主席詩不云乎:「黃洋界上炮聲隆,我自巋然不動」。而在我軍歷史上,還有一位特殊的炮將,他便是有著「炮神」之稱的趙章成。
  • 七千人大會糾正大躍進錯誤 毛澤東自我檢討
    《報告》在指出缺點錯誤產生的原因時說「一方面,是由於我們在建設工作中的經驗還很不夠;另一方面,是由於幾年來黨內不少領導同志不能謙虛謹慎,違反了黨的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傳統作風,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黨內生活、國家生活和群眾組織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而指標過高、要求過急等缺點、錯誤,又助長了這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民主的錯誤作風。這樣,就妨礙了我們黨及時地儘早地發現問題和糾正錯誤。」
  • 這位紅軍師長乘敵不備,猛地從自己腹部傷口摳出腸子,絞斷就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紅軍在接連突破敵人在贛、粵、湘邊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於1934年11月初進入湘南,先頭部隊佔領蕭水中遊的道縣,拉開了搶渡湘江的序幕。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11月26日,紅5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劉伯承向所屬紅34師下達作戰任務:在掩護紅8軍團順利通過蘇江、泡江後,為全軍後衛,在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軍,掩護主力紅軍搶渡湘江。萬一被敵截斷,則返回湘南發展遊擊戰爭。師長陳樹湘代表全師指戰員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 盲目「大躍進」的錯誤及對錯誤的糾正
    此後,中共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糾正錯誤,總結經驗,經過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採取果斷措施,克服了嚴重困難,使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一、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提出「大躍進」,有當時歷史發展的背景。
  • 廣西全州縣致力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教育基地
    中新網桂林9月22日電 (趙琳露)地處湘桂走廊的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曾是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的主戰場,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當前,當地正依託湘江戰役遺址等特色資源,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培育紅色經典遊線路。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也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 湘桂黔50餘名藝術家走進湘江戰役紀念館
    懷化新聞網訊 8 月29 日上午,會師於廣西桂林的湘桂黔三省區七市州藝術家代表50 餘人在桂林德天國際廣場舉行完「追夢長徵,信念永恆」重走長徵路出徵儀式後,便趕往徵程的首站廣西省興安縣,參觀紅軍堂以及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陵園,並向烈士敬獻花籃,在湘江戰役紀念館參觀當時拼殺的刀槍以及再現的場景感受湘江戰役中的悲壯故事。
  • 江水悠悠 精神永恆——寫在湘江戰役發生85周年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愛彬湘江悠悠,江水緩緩靜流;青山倒映,兩岸樹木蒼翠挺拔……85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廣西,在桂北地區進行了壯烈的湘江戰役,紅軍將士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歲月悠悠,槍林彈雨早已遠去,但紅軍先輩留下的印記永不磨滅。如今的湘江畔正萬物勃發,紅軍長徵精神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久久傳承,歷久彌新。
  • 16日8時快報:全省共10站超警,其中湘江8站,洞庭湖區2站。湘江幹流...
    ,其中湘江8站,洞庭湖區2站。湘江幹流歸陽到湘潭段都已出峰,正持續退水,南洞庭、東洞庭水位上漲。 1 水文隨手拍 追趕洪峰的人
  • 南郵張宏梅教授被撤職:學生不敢站出來,就讓「正義」站出來
    南郵張宏梅教授被撤職:學生不敢站出來,就讓「正義」站出來 上海財經大學的錢逢勝教授因性騷擾學生被踢出教師隊伍,而繼上海財經大學後,南京郵電大學的一位大學教授也被撤職了,高校教師師德失範的問題頻發,令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