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在郴州史實有重大新發現:紅34師在臨武蛇天嶺打了場伏擊戰

2021-01-15 郴州新聞網

臨武黨史專家現場勘察

8月1日,臨武縣黨史研究室向社會公布,經過史料核對及現場勘察,該縣黨史專家新發現紅軍34師在臨武蛇天嶺與國民黨軍打了一場重大伏擊戰的史實。

湖南省黨史聯絡組、省黨史研究院專家認為:這場伏擊戰指揮級別高,由紅34師所在的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直接指揮。戰鬥規模大,敵我雙方各投入一個整建制師,近萬人。該戰對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意義重大,是湘江戰役的前奏,是對紅五軍團34師擔任中央紅軍總後衛所做巨大犧牲、重要貢獻的又一佐證。

臨武南強鎮蛇天嶺一角

蛇天嶺,位於臨武縣南強鎮,屬於山地丘陵地貌。臨武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唐孝飛說,1934年11月19日,紅34師在臨武蛇天嶺伏擊國民黨追兵,有3處史料可供查證。

一是,韓偉將軍(開國中將)在《紅三十四師浴血奮戰湘江之側》一文中記述,1934年11月18日至19日,粵軍一個獨立師及其他國民黨軍圍追上來。為了阻擊該敵、掩護主力紅軍繼續西進,紅五軍團董振堂軍團長、李卓然政委和劉伯承參謀長,親自指揮紅34師和紅17、紅18團激戰兩天兩夜。阻止了敵人的進攻,大量殺傷敵軍。

二是,《中國共產黨臨武歷史1926—1949》《中國共產黨宜章歷史1921—1949》兩部地方黨史均記載了這場戰鬥的簡要經過。

去年3月,韓偉將軍的兒子韓京京曾來臨武實地探訪紅34師臨武伏擊戰的具體位置。今年6月,臨武縣黨史研究室與縣人武部相關人員到蛇天嶺地域進行勘察與走訪。

臨武縣人武部軍事專家說,蛇天嶺是個打伏擊的好戰場,地勢不高、不陡。山凹間有一條石板路,路兩側山頭綿延數裡,像個巨大長型的口袋,埋伏几千人一點都看不出來。

「韓偉將軍作為紅34師唯一一名活到解放後的團以上軍官,他的回憶文章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臨武縣保存完好的紅五軍團作戰指揮部——鄧家祠堂,也是該史實的見證。」唐孝飛說。

臨武縣黨史研究室專家認為,該伏擊戰有前奏:1934年11月18日,紅34師在宜章迎春的鷓鴣坪排樓嶺(現在的宜章迎春鎮)對國民黨粵軍的一個尾追師進行了阻擊。19日,紅軍在臨武縣馬塘鄧家與下九江村交界的蛇天嶺,再次伏擊國民黨軍。根據當時國民黨軍的往來電報,該伏擊戰中,國民黨軍尾敵一個團被全殲,紅軍方面傷亡極少。

韓偉中將在《紅三十四師浴血奮戰湘江之側》一文中說,在湘江戰役中,擔任中央紅軍全軍總後衛的紅34師浴血奮戰,出色地完成了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搶渡湘江的任務。終因敵眾我寡,孤軍作戰,彈盡糧絕,全師6000多人絕大部分壯烈犧牲。

紅34師師長陳樹湘受重傷被俘,乘敵不備,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

韓偉中將時任紅5軍團第34師第100團團長,帶領餘部誓死突圍,殺出一條血路,全團僅剩下30多個人。1955年,韓偉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郴州市黨史研究室四級調研員、郴州黨史專家曾昭仁說,這是紅軍長徵史實新的重大發現,是臨武縣在承接「紅軍長徵在湖南」專題研究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收穫。蛇天嶺伏擊戰史實進一步豐富了紅軍長徵在郴州(臨武)的史料,提升了郴州紅軍長徵文化品位,對進一步研究紅34師在紅軍長徵中的重要後衛保障作用有較大價值。

臨武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唐孝飛表示,將進一步發掘紅34師經過臨武的相關史料,收集整理好蛇天嶺伏擊戰的精彩故事,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編輯:周小麗

相關焦點

  • 長徵貴州沿線看今昔|肖義伍:義務講解紅軍故事34載
    「這裡是當年紅軍長徵一渡赤水時的其中一個渡口,而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高12.9米的元厚紅軍渡紀念碑也是赤水河上第一座紅軍渡口紀念碑。」站在紀念碑前,肖義伍很有氣勢地說到。  自從1985年開始,他就開始在紀念碑這裡擔任義務講解員,專門為來訪的遊客講解85年前紅軍長徵在此四渡赤水的故事,至今已有34載。  談起為什麼要來做義務講解員?肖義伍的話匣子打了開來。
  • 血戰湘江,紅軍最悲壯師長扯斷腸子犧牲,敵慘絕人寰割下他的頭顱
    1934年底的這場戰役,是紅軍長徵出發後最慘烈的一仗。蔣介石以30萬重兵布置了4道防線,妄圖在湘江以東將中央紅軍殲滅。湘江戰役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陳樹湘,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陳樹湘率領紅34師斷後,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撤退。在湘江戰役中,他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後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途經紅原日乾喬大草原,在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前,隊員們拋灑龍達緬懷先烈。攝影:四川在線 華小峰中國日報網9月29日電(劉靜、金丹)在紅軍長徵勝利80年後的今天,這一悲壯史詩依然可以撥動全球數百萬人的心弦。對於紅軍長徵,一些外國友人依然有著如我們一樣特別的情懷,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他們眼中的紅軍長徵以及新時代扶貧攻堅的「新長徵」。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令人敬畏的是,他們還驅車來到海拔2928米的六盤山長徵紀念館,恰逢當地一所小學的主題日活動,這次考察變得更有意義。參觀結束後,全體團員來到書寫著毛澤東《清平樂 六盤山》詩句的紀念碑前高聲朗誦,紛紛在長徵紀念館前的雕塑前合影留念。27日,考察團一行從六盤山驅車前行,抵達紅軍長徵又一會師的聖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半床被子」的魚水深情
    作品標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新聞綜合頻道郴州新聞聯播編 品過 簡程 介︶    2016年10月21日上午,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時,深情回顧了發生在郴州汝城縣沙洲村紅軍長徵時期「半床被子」的故事,這也是講話中唯一一個被提及的紅軍長徵故事。
  • 101歲紅軍老戰士韓彬逝世,長徵路上多次與死神擦肩
    1932年,紅軍來到四川省蒼溪縣五龍區茶店鄉池魚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第二年,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四團來到距離韓彬池魚村的家只有20多公裡的內古山駐紮。紅軍一來,給韓彬家分了地,還有一頭牛。這讓全家高興極了,「從此我就認為共產黨好,紅軍好。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讓我們窮人有飯吃。」那時起,韓彬決心跟紅軍走,跟著共產黨幹革命。
  • 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蔣介石至死不明真相   國民黨軍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在長徵中進行無線電偵破的無名英雄,除了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電臺臺長王錚,紅四方面軍的宋侃夫、王子綱等人。紅四方面軍密碼破譯專家蔡威在長徵中帶病工作,被擔架抬出草地時病逝。總司令部的領導人非常傷感地說:「我們失去了一雙寶貴的眼睛。」
  • 明星·天使:長徵中的女紅軍
    據相關統計,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有蔡暢、鄧穎超、康克清、賀子珍等30人。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有李貞、陳琮英、馬憶湘、蹇先任、蹇先佛等20多人。參加紅軍長徵的婦女,以紅四方面軍最多,有2000多名,曾編成婦女獨立師。參加紅25軍長徵的有周東屏、戴覺敏等7名女性,人們稱之為「七仙女」。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
  • (大美湘野)湖南臨武:通天山裡的「穴居部落」
    豪豬:穴居動物,又稱箭豬,出生時就帶刺,喜歡吃農作物和鹽,受驚時,尾部的刺立即豎起,刷刷作響以警告敵人。華南兔:又稱糨毛兔,哺乳動物。取食時細嚼慢咽,一般不喝水,以洞穴作為隱藏點。(大美湘野)湖南臨武:通天山裡的「穴居部落」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郴州礦博會 帶你認識郴州礦晶
    郴州的礦物晶體,主要有以下一些。    螢石:    螢石的成分是氟化鈣,因含各種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紅、翠綠、淺藍色。無色透明的螢石稀少而珍貴。晶形有立方體、八面體或菱形十二面體。臨武香花嶺產的綠螢石,柿竹園、瑤崗仙產的紫螢石名聲遠播。
  • 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後,中共險些又開始「第二次長徵」!
    此前,從鄂豫皖蘇區出發的紅二十五軍,在這一年的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這是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於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徵勝利結束。但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不久,中共中央卻被迫謀劃要開始一次新的長徵。
  • 從1數到10,用數字來說長徵的故事,保管你能記得住這人間奇蹟!
    悲劇的發生;勝利大會師-從紅25到達陝北開始,到幾大紅軍主力在會寧、將臺堡會合,紅軍長徵部隊實現了勝利大會師。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共進行了近600次戰鬥,其中有九場戰鬥最著名,足以載入史冊。彭德懷元帥時任紅三軍團軍團長,這支部隊是紅軍兩大「鐵拳」之一,有詩為證-「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林X元帥時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他領導的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並稱為紅軍的兩大「鐵拳」,長徵路上,紅軍打了許多次險仗、惡仗,幾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可謂戰功卓著。
  • 「原創」迪慶新發現紅軍標語——「共產黨來了」
    尹侖 文/圖84年前,紅二、紅六軍團於193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長徵經過雲南迪慶並在此休整,留下了不少紅軍標語。這些標語見證了長徵歷史,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珍貴的革命文物。今年10月14日,在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石麥谷(藏語叫少廖古)村民小組,又新發現了一處紅軍標語,內容是「共產黨來了」。當年,紅二、紅六軍團在迪慶期間,書寫標語是紅軍採取的一種主要宣傳方式。
  •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徵
    通過實地採訪,斯諾發現,國民黨有關蘇區和紅軍的宣傳和報導,是在對全世界撒下彌天大謊,完全掩蓋了事實的真相。 1937年10月,他在英國出版了根據自己在紅軍蘇區的採訪手記匯集而成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首次向全世界全面報導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經過。
  • 我是郴州,「九仙二佛」你了解多少
    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稱帝,改桂陽郡為南平郡,改郴縣為宣風、臨武為大武、便縣為便屏、曲江為除虜、湞陽為基武,並移郡治於耒陽(改名南平亭)。 東漢建武中(公元35年)還郡治於郴縣,恢復郡縣原名。
  • 這位紅軍師長乘敵不備,猛地從自己腹部傷口摳出腸子,絞斷就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紅軍在接連突破敵人在贛、粵、湘邊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於1934年11月初進入湘南,先頭部隊佔領蕭水中遊的道縣,拉開了搶渡湘江的序幕。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11月26日,紅5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劉伯承向所屬紅34師下達作戰任務:在掩護紅8軍團順利通過蘇江、泡江後,為全軍後衛,在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軍,掩護主力紅軍搶渡湘江。萬一被敵截斷,則返回湘南發展遊擊戰爭。師長陳樹湘代表全師指戰員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 中科久森(臨武)新能源技術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
    7月6日,中科久森(臨武)新能源技術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易鵬飛,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歐陽鋒,縣委書記李浩等市縣領導為實驗室掛牌。縣委副書記尹海蓮主持掛牌儀式。中科久森(臨武)新能源技術聯合實驗室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聯合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