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紅軍老戰士韓彬逝世,長徵路上多次與死神擦肩

2021-01-08 中國網文化

瀋陽網12月28日凌晨發布消息:韓彬同志於2020年12月15日12時1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瀋陽逝世,享年101歲。

公開資料顯示,韓彬,男,1919年12月出生,四川省蒼溪縣人,1934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5月離休。

參加革命後,韓彬歷任紅四軍第三十一軍勤務員、宣傳員,紅軍改編129師、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勤務員、宣傳員、學員,115師師部山東分局、山東軍區電臺報務員、電臺臺長、報務主任,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電臺報務、主任,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三處電臺第五臺臺長,東北社會部、東北公安部電臺臺長、科長,遼寧省公安廳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瀋陽市公安局副局長等職務。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東北新聞網」微信公眾號曾於2016年10月刊文《致敬!老紅軍》介紹了時年97歲的韓彬的事跡。文章寫道:13周歲那年便加入紅軍的韓彬如今已經97歲高齡,每每回想自己這一生崢嶸歲月,老人總是激動得夜不能寐。即便過去了那麼多年,與戰友們並肩作戰的細節仍歷歷在目:沒有乾糧,皮帶就成了唯一的「葷腥」:用戰刀刮皮帶末兒吃,剩下的水煮,牙口好的一邊走一邊嚼著吃,那時也覺得特別香。過雪山時,陽光晃眼像進了辣椒水,疼得難忍就用自己的尿洗眼睛……

與死神擦肩是韓彬長徵路上的關鍵詞:炸彈兩次在身邊炸響,兩名戰友被奪去生命,他安然無恙;掉進一人多深雪堆,裡面已經凍死兩位戰友,他卻用肩膀將一同掉進來的旗兵率先送出,他拽著旗杆驚險逃生……

小時候家裡很窮,貧苦農民出身,父親給地主家當長工,母親給地主家幹活,韓彬負責給地主家放牛。1932年,紅軍來到四川省蒼溪縣五龍區茶店鄉池魚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第二年,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四團來到距離韓彬池魚村的家只有20多公裡的內古山駐紮。

紅軍一來,給韓彬家分了地,還有一頭牛。這讓全家高興極了,「從此我就認為共產黨好,紅軍好。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讓我們窮人有飯吃。」那時起,韓彬決心跟紅軍走,跟著共產黨幹革命。參加紅軍那天是媽媽送韓彬去的,到了蘇維埃政府,他只記得政府主席叫何國宗,其他各位領導都不知道姓名,因為年紀小,韓彬也不敢問。「我就把他交給你啦。」何主席當時高興地對營政委說。

就這樣,韓彬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開始在二七四團獨立營給營政委做勤務員。當時因為工作需要,名字由韓彬改成了韓均德。參加紅軍後,韓彬先後在二七四團二營六連、團政治處、師政治部宣傳處、師供給部、二七九團供給處等部門任勤務員、宣傳員、戰士等職。1936年3月,在紅四方面軍二七四團一營三連,經司令員介紹,韓彬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38年2月,在山西省武鄉縣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兩萬五千裡長徵開始後,韓彬也跟隨隊伍踏上了徵程。1936年6月,在甘孜與第二方面軍會合後,隊伍又繼續向西北方向走,這已是韓彬第三次過草地。雖然這次過草地水不深,但有一個大問題來了:沒有吃的。「我七天多沒有乾糧吃,就靠衝點鹽水喝充飢。」韓彬回憶,那次過草地後回到了包座。

1936年10月,在會寧,紅一、紅二、紅四三個方面軍會合後又到天水堡與胡宗南部隊又打了一場勝仗。然後紅四方面軍三十軍、九軍過了黃河,這時國民黨軍用飛機將過黃河的橋炸毀,後續部隊沒能過去黃河,又往北走,走到半塊城駐紮。當時機關住在縣城裡,部隊戰士都住在縣城外莊稼地裡。韓彬被組織安排,專門由城裡到莊稼地往返給部隊送大鍋餅吃。在半塊城修整一段時間後,部隊又往慶陽方向出發,後進入陝西省三原縣,後又返回甘肅省鎮原縣。1937年7月7日,為了北上抗日,紅四方面軍長徵路基本結束。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東北新聞網」微信公眾號還介紹:因為年紀小,韓彬在遇到的大小戰鬥中,工作大多在部隊做勤務和戰地宣傳工作,不過也參加三四個師以上的大型戰鬥三次。

第一次:劍門關戰鬥

韓彬記得,當時部隊從蒼溪出發,必須經過劍門關,必須打通劍門關這個要道。劍門關東西兩邊是大山,只有一條南北通道,敵人在這裡早有準備,築有堅固的工事。

韓彬和戰友們把出入口包圍得緊緊的,這樣劍門關的爭奪之戰打得非常激烈。敵人死的死,跑的跑,跑得無路就跳崖,「山下都是樹,好多敵人跳崖後就被掛在樹上而死去。」這一仗基本把敵人一個軍的力量消滅,奪下了劍門關再往昭化、平武走,這一路就基本沒再遇到什麼敵人。

第二次:寶興戰鬥

1935年10月,部隊到了寶興,在這裡又打了一場大仗,「敵人被俘的俘,傷的傷,死的死,剩下敵人就往天全、廬山跑。」韓彬說,在這個地區前前後後打了將近三個月的仗,多數敵人被紅軍消滅。

第三次:天水堡戰鬥

1936年10月,第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在會寧會師後,往甘肅天水堡出發,天水堡是經甘肅往陝甘寧邊區根據地必經之路。敵人早有準備,當時敵人的主力是胡宗南部隊,三個方面軍在這裡與胡宗南部隊進行了生死之戰,結果胡宗南主力部隊損失很重。

「這次戰鬥特別苦,當地沒有水。」當時,韓彬正好從師政治部宣傳隊下來,被分到九十三師二七九團後勤處負責運輸,為了餵馬,他跑出去四十多裡地才讓馬飲上水。

一次在行軍中,韓彬為了躲避敵人飛機轟炸,躲在了一棵樹底下,用兩個毯子打成的一個背包放在頭頂上,韓彬眼看坐在自己身邊的一位管理員被炸飛,自己頭頂上的背包被炸壞,但幸運的是,韓彬的頭部卻一點也沒傷著。還有一次敵人圍追的行軍路上,敵人的炸彈落在了韓彬的背包上,雖然背包被打斷,但韓彬再次幸運地沒有受傷。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攝影:四川在線 華小峰中國日報網9月29日電(劉靜、金丹)在紅軍長徵勝利80年後的今天,這一悲壯史詩依然可以撥動全球數百萬人的心弦。對於紅軍長徵,一些外國友人依然有著如我們一樣特別的情懷,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他們眼中的紅軍長徵以及新時代扶貧攻堅的「新長徵」。
  • 長徵路上,紅軍的糧草加油站,物資豐厚,取之不盡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毛澤東《七律·長徵》當年的革命先祖經歷過一段極其漫長的抗戰歲月,其中紅軍長徵一直被傳為佳話,老紅軍們經歷的長徵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其中的艱難和辛苦,是我們現代人無法去體會的。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大白新聞了解到,一路上,考察團參觀了當地紅軍長徵紀念館,互贈禮物、合影留念,並以朗誦、歌唱等形式重溫長徵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當地老紅軍聞訊後風塵僕僕趕來和紅軍後代相聚,留下激動的淚水。紅軍後代們不僅關注革命老區的精神傳承,還很關心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10個瞬間,他們是幸運的人,生活處處有危險,請...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10個瞬間,他們是幸運的人,生活處處有危險,請珍愛生命!1.正在家裡做菜,突然刀掉在地上,就差那一公分,幸好是木質地板。想想就後怕!2.這個美女在遊泳的時候不小心被鯊魚咬了一口,可能鯊魚覺得她的肉不好嗎?3.這輛車真是萬幸啊。幸虧卡在了這裡,不然掉下去真的是萬丈深淵啊,後果可想而知。
  • 明星·天使:長徵中的女紅軍
    ,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沿著當年紅軍長徵的路線進行了實地採訪,隨後寫下了《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這本後來引起廣泛關注的書。 鮮為人知的是,與他一同出發的還有他的妻子,70歲的夏洛特·索爾茲伯裡(Charlotte Salisbury),她以日記的形式詳盡記錄了重走紅軍長徵路時的經歷和遭遇,寫下了《長徵日記:中國史詩》一書。正如哈裡森·索爾茲伯裡所說,夏洛特是用女性特有的觀察事物的眼睛來觀察世界的。在書中,她寫道:「長徵的意義,我是深刻地領會到了」,「參加長徵的婦女們是尤其令人感動的。」
  • 2036年「死神星」將擦肩地球,直徑390米,科學家:想辦法阻止
    文/玉濁清2036年「死神星」將擦肩地球,直徑390米,科學家:想辦法阻止科學家們在太空中取得的一些成就始終備受人們的關注,同時還對這些行星以及未來所遭遇的一些災難做出了預估,曾經就有科學家表示將會有一顆「死神星」和地球擦肩而過,這個預測一出消息一經傳出就遭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也想要知道這顆所謂的「死神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和地球擦肩而過的時候,是否能夠用肉眼看到?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軍報記者探尋:沿著紅軍的足跡如何走出新路
    當人們不經意間將80年前紅軍各部隊長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直線連起來,就會發現一個令人驚嘆的現象:紅軍長徵實際路線構成了幾張遒勁的彎弓形狀,「弓弦」下多為平原、丘陵地區,魚米富庶,而「弓背」所經之處,峽谷激流和雪山草地密布,紅軍多是在「弓背」上艱難跋涉。曉雨初霽,滿目秋色。
  •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徵
    勃沙特在書中描述了他隨紅軍行軍的見聞,表達了他對紅軍和長徵的看法。他在「自序」中寫道:「許多報導,因抓我們這些人的舉動,而將紅軍稱為『匪徒』或『強盜』。實際上,紅軍的領導人是堅信共產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徒,並在實踐著其原理」。
  • 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在哪?如今已80多年過去,變成什麼樣子呢?
    紅軍長徵,堪稱人類史中的一部壯舉。若非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哪一支隊伍能在戰爭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據統計,紅軍長徵的行程約兩萬五千裡,他們還經歷了三百八十多次戰鬥,攻佔了七百多座縣城,當然,還有更令人心痛的數據:犧牲了營級以上幹部四百三十餘人,他們的平均年齡不過三十歲。那麼,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變成什麼樣了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位於四川西北部,名叫松潘草原。
  • 冥王星之約:飛越億萬裡與你擦肩
    原標題:冥王星之約:飛越億萬裡與你擦肩   新華網北京7月13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經過48億公裡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
  • 英傳教士親歷紅軍長徵 作品比"西行漫記"出版早1年
    傳教士親歷紅軍長徵 作品《神靈之手》比《西行漫記》出版還早一年  80年前,中華民族偉大的英雄史詩——兩萬五千裡長徵開始了。1937年10月,埃德加·斯諾的名著《西行漫記》在英國出版。  很少有人知道,在《西行漫記》出版一年之前,一部名叫《神靈之手》的書同樣在英國倫敦出版,它才是第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紹紅軍長徵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籍瑞士傳教士勃沙特,中文名薄復禮。1934年10月他與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的部隊相遇,作為「帝國主義間諜」扣留,隨後與這支紅軍一起走了18個月的長徵路。1936年4月,薄復禮在雲南境內被紅軍釋放。
  • 紅軍長徵時,與劉伯承歃血為盟的小葉丹,最後結局如何?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紅軍長徵了,當時在紅軍長徵轉戰四川涼山的時候,就發生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 在1935年5月22日的時候,劉伯承就與小葉丹一同舉行了著名的彝海結盟儀式,當時紅軍還專門授予了他「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旗幟。
  • 長徵貴州沿線看今昔|肖義伍:義務講解紅軍故事34載
    「這裡是當年紅軍長徵一渡赤水時的其中一個渡口,而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高12.9米的元厚紅軍渡紀念碑也是赤水河上第一座紅軍渡口紀念碑。」站在紀念碑前,肖義伍很有氣勢地說到。  肖義伍出生於1950年,69歲的他家就住在赤水河畔,退休前,一直擔任赤水市元厚鎮桂圓林村黨支部書記。  自從1985年開始,他就開始在紀念碑這裡擔任義務講解員,專門為來訪的遊客講解85年前紅軍長徵在此四渡赤水的故事,至今已有34載。
  • "長徵"這個詞,是誰第一個提出的?三次改變,映射紅軍偉大曆程
    不過,誰能想到,這個耳熟能詳的、見證中國紅軍完成偉大壯舉的詞語,也曾擁有與紅軍長徵一般艱難的經歷,最終才帶著這樣豐富的內涵出現在人們的面前,而"長徵"這個詞,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呢?
  • 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蔣介石至死不明真相   國民黨軍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在長徵中進行無線電偵破的無名英雄,除了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電臺臺長王錚,紅四方面軍的宋侃夫、王子綱等人。紅四方面軍密碼破譯專家蔡威在長徵中帶病工作,被擔架抬出草地時病逝。總司令部的領導人非常傷感地說:「我們失去了一雙寶貴的眼睛。」
  • 致敬于敏: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的氫彈之父,一生都在為國家奮鬥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想要取得一席之地,軍事實力直接決定了國家地位,核武器是很多國家追求的,擁有核武器,對其他國家也會形成震懾力,可是當今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少之又少,中國算是其中一個,中國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可謂是非常艱難,研究的科學家——于敏,曾經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奮鬥
  • 72歲韓彬奶奶:蒼白了頭髮,卻驚豔了歲月
    72歲的韓彬奶奶,是我國第一位登上紐約時裝周走秀的老年模特。雖然滿頭的銀髮,但是奶奶卻有著別樣的氣質,被大家親切稱為中國時尚奶奶。這位滿頭銀髮,盡顯優雅的老奶奶,今年已經70多歲,她是全美冠軍。榮獲MTI世界旅遊小姐金色使者中國總決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