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在哪?如今已80多年過去,變成什麼樣子呢?

2020-12-04 暴走歷史短視頻

紅軍長徵,堪稱人類史中的一部壯舉。若非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哪一支隊伍能在戰爭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據統計,紅軍長徵的行程約兩萬五千裡,他們還經歷了三百八十多次戰鬥,攻佔了七百多座縣城,當然,還有更令人心痛的數據:犧牲了營級以上幹部四百三十餘人,他們的平均年齡不過三十歲。那麼,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變成什麼樣了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

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位於四川西北部,名叫松潘草原。如今不少背包客前往此地旅遊,一望無際的綠色值得一去,可正是如此美麗的風光,給當年物資十分匱乏的紅軍,造成了很多、很大的麻煩。

茫茫草原,一望無邊,紅軍戰士根本無法判斷自己所走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走錯了,必然要回過頭重新再來;有些地方看起來平坦寬闊,可一不留神便會陷入淤泥,即便人能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仔細觀察,也要留心手裡牽的高頭大馬是否走對了路。種種因素,讓紅軍長徵的路多了無數困難,導致紅軍的體力消耗巨大,行軍速度巨慢。

除此之外,因四川多雨水,草地沉積了大量水分,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地形地貌——淤泥難纏,陷阱遍布,而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只身前行,食不果腹。可即便行路艱難,紅軍戰士也克服重重阻礙,在松潘草原周邊建立了整整七個蘇維埃政權。

不得不說,這番成績為松潘草原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如果不是上天眷顧,紅軍是如何完成這趟徵程,又是如何建設自己的隊伍和政權?

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國、強國,而這片草原又是何種風貌呢?根據不少背包客、攝影師提供的照片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松潘草原美貌依舊,還添了幾分繁榮與興盛的風光——春天,草原上百花綻放,處處展現著生機;夏天,草原上牛羊成群,講述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生活;秋天,草原輝煌遼闊,豐收的景象盡收眼底;冬天,冷峻蒼茫,像一個歷經世事的老人期待著下一個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這片草原上還有不少藏族廟宇,每天都有不少藏民和遊客迎來送往,講述自己心中的故事。由此可見,無論是旅遊業,還是畜牧業,松潘草原始終用自己的水土滋養著華夏兒女,讓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安心、快樂的生活。

青山處處埋忠骨,很難說,松潘草原帶給人們的福祉究竟是自然的饋贈,還是當年紅軍留下的祝福。可如今看來,先輩的堅持不懈也好,我輩的勤勞勇敢也罷,都是中華兒女的優良品質。我們用自己的優點滋養著這片大地,而大地也在回饋著我們,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和使命,讓我們親自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與榮耀。

關注暴走大歷史,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我們下期繼續為您揭秘。

相關焦點

  • 學習總書記紀念長徵80周年講話 跨越復興之路的雪山草地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新的長徵路上,發展任務緊迫繁重,改革攻堅艱苦卓絕。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途經紅原日乾喬大草原,在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前,隊員們拋灑龍達緬懷先烈。攝影:四川在線 華小峰中國日報網9月29日電(劉靜、金丹)在紅軍長徵勝利80年後的今天,這一悲壯史詩依然可以撥動全球數百萬人的心弦。對於紅軍長徵,一些外國友人依然有著如我們一樣特別的情懷,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他們眼中的紅軍長徵以及新時代扶貧攻堅的「新長徵」。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而這片草地,被當地人稱作~「魔怪之地」。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片草地有多危險。因此過草地,也成為紅軍長徵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程!大家手拉手,慢慢的一點點趟過去。對於那些傷員或者生病的人,往往找力氣大的紅軍戰士背他們過去。即使是這樣,也有不少戰士犧牲在渡河當中。而渡河最安全的方法,便是使用騾子或者馬匹。因為這些動物,最為熟悉這樣的環境。紅軍再過草地的時候,經常用馬匹來託運物品或者傷員。紅四方面軍有個團長,因為生病無力渡河。
  •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徵
    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是首部全面報導紅軍長徵的著作,在國際上產生強烈反響。斯諾預言:「總有一天有人會把這部激動人心的遠徵史詩全部寫下來。」80年來,國際上湧現出了許多斯諾的後繼者,他們紛紛著書立說,以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述了他們對紅軍長徵的看法。此外,許多中共黨史和中國近現代史論著也濃墨重彩地描寫長徵。相關作者雖然立場有所不同,對中國革命和中共的態度也各有差異,但都對長徵作出高度評價。
  • 演員劉夕圓出席《走過雪山草地》濟南首映禮
    劉夕圓《走過雪山草地劉夕圓寫真  搜狐娛樂訊 由山東阿伊泉影視傳媒公司與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十八大獻禮影片《走過雪山草地  北京鳳儀傳媒藝人劉夕圓在劇中出演貫穿全劇的女一號「霍大姐」,影片講述的是由「霍大姐」帶領的紅軍隊伍在長徵的過程中發生了幾段不同的故事。同很多主旋律影視劇作品不同的是,《走過雪山草地》的視角就是這些普通的小人物,這樣的表達也讓很多觀眾能更容易地接受和認知那段感人的歷史。
  • 【網絡媒體「走轉改」】日乾喬大沼澤:昔日草地革命徵途 今朝紅色...
    這個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的「日乾喬大沼澤」,是80年前紅軍過草地的地方。  路邊一塊刻有「長徵精神永放光芒」的石碑將思緒拉到80年前,這片風景如畫的草原就是是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地。昨日下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這個因為長徵而聞名於世的大沼澤。日乾喬大沼澤平均海拔3500餘米,採訪團一行來到這裡後,明顯感覺高海拔帶來的壓力。
  • 漫漫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將士,為保存有生力量,實現北上抗日,陸續離開原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徵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陝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大會師。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
  • 老農民拿出80多年前「借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還了多少?
    這幅對聯一出,在當地引起非常大的反響,人民群眾自此喜歡把農民自衛軍稱為紅軍。這是最早關於「紅軍」的記載,到1928年時,中共中央決定將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到1930年後,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
  • 紅軍長徵之最:活動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是哪個省?永恆記憶!
    艱苦卓絕的長徵,是我們永恆的記憶,它已成為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精神的象徵。我們知道,在長徵時中央紅軍走過了11個省。那麼,在長徵中紅軍動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省份是哪呢?答案是貴州!長徵路線圖(來自網絡)1934年12月,中央紅軍轉至戰貴州,到1935年4月底離開貴州,活動時間達4個多月,佔中央紅軍長徵時間的三分之一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半床被子」的魚水深情
    作品標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半床被子」的魚水深情參評項目電視作品編 品過 簡程 介︶    2016年10月21日上午,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時,深情回顧了發生在郴州汝城縣沙洲村紅軍長徵時期「半床被子」的故事,這也是講話中唯一一個被提及的紅軍長徵故事。
  • 101歲紅軍老戰士韓彬逝世,長徵路上多次與死神擦肩
    老紅軍》介紹了時年97歲的韓彬的事跡。文章寫道:13周歲那年便加入紅軍的韓彬如今已經97歲高齡,每每回想自己這一生崢嶸歲月,老人總是激動得夜不能寐。即便過去了那麼多年,與戰友們並肩作戰的細節仍歷歷在目:沒有乾糧,皮帶就成了唯一的「葷腥」:用戰刀刮皮帶末兒吃,剩下的水煮,牙口好的一邊走一邊嚼著吃,那時也覺得特別香。
  • 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蔣介石至死不明真相   國民黨軍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在長徵中進行無線電偵破的無名英雄,除了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電臺臺長王錚,紅四方面軍的宋侃夫、王子綱等人。紅四方面軍密碼破譯專家蔡威在長徵中帶病工作,被擔架抬出草地時病逝。總司令部的領導人非常傷感地說:「我們失去了一雙寶貴的眼睛。」
  • 農民拿出85年前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能追回來嗎?
    欠條,是一種憑據,暫時不能歸還他人財物時,就需要寫下一張欠條。在湖北孝感縣的一個小村子,有一名老農名為楊明榮,他拿出了一張非常特別的欠條,這個欠條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楊明榮當時還未出生,他的爺爺楊長銀在家鄉與紅軍相遇了,紅軍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我國的人民軍隊。
  • 長徵路上,紅軍的糧草加油站,物資豐厚,取之不盡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毛澤東《七律·長徵》當年的革命先祖經歷過一段極其漫長的抗戰歲月,其中紅軍長徵一直被傳為佳話,老紅軍們經歷的長徵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其中的艱難和辛苦,是我們現代人無法去體會的。
  • 從月入四百大洋到數過雪山草地——紅色醫生傅連暲的長徵路
    新華社福州6月22日電  題:從月入四百大洋到數過雪山草地——紅色醫生傅連暲的長徵路  新華社記者  在福建省長汀縣福音醫院舊址,記者見到了傅劍平。這幾天,「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團進入長汀,75歲的傅劍平變得格外忙碌——他的叔公、紅色醫生傅連暲,曾是這所醫院的院長。  1933年初,傅連暲將福音醫院和全部家產捐給紅軍,舉家遷往瑞金。170名運輸隊員用了半個月時間,才把醫院除地皮、房屋外,包括玻璃門窗、百葉窗在內的所有東西搬完。《紅色中華》報導傅連暲的事跡時,稱讚他為「蘇區第一模範」。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他們渡過湍急河流,翻越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在中國大地上,他們從東南到西南,從西南到西北,足跡遍布丘陵、峽谷、高原,於複雜多變的地理單元間反覆騰挪。他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他們艱苦卓絕的萬裡行軍,叫長徵。紅軍在四川多次翻越雪山1935年、1936年,紅軍兩次走過烏蒙山讓我們回看那段歷史。
  • "長徵"這個詞,是誰第一個提出的?三次改變,映射紅軍偉大曆程
    不過,誰能想到,這個耳熟能詳的、見證中國紅軍完成偉大壯舉的詞語,也曾擁有與紅軍長徵一般艱難的經歷,最終才帶著這樣豐富的內涵出現在人們的面前,而"長徵"這個詞,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呢?
  •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將亮相 實景拍攝爬雪山過草地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將亮相 實景拍攝爬雪山過草地 2016-11-09 20:24: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價值和傳承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經過了兩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到達陝西延安,這個舉世震驚的長徵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啟發呢?它內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在紅軍抵達時,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 在5月29日16時,紅四團第二連連長廖大珠率22名突擊隊員,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當靠近橋頭時,川軍又開始放火,我們一手扶著鐵索,一手扔著手榴彈,開著槍,冒著敵人的炮火,奪取了瀘定橋,這是什麼精神?這就是一種不怕死的精神。 再看爬雪山,紅一方面軍翻越了夾金山等五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
  • 明星·天使:長徵中的女紅軍
    籌糧的工作常常是充滿危險的,一個叫吳順英的女同志籌糧時被地主家綁了起來,地主準備將她殺害,幸虧這家的長工跑來報信,才被及時救出。長徵時在總醫院二所當糧秣員的李蘭香後來回憶時,也講到一些女同志為了籌糧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十二三歲的小同志張某某背糧過河,走到獨木橋中間,因身體衰弱,眼一花失足落下河裡犧牲了。董某某同志也才十二歲,在背糧時被敵機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