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入四百大洋到數過雪山草地——紅色醫生傅連暲的長徵路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福州6月22日電  題:從月入四百大洋到數過雪山草地——紅色醫生傅連暲的長徵路

  新華社記者

  在福建省長汀縣福音醫院舊址,記者見到了傅劍平。這幾天,「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團進入長汀,75歲的傅劍平變得格外忙碌——他的叔公、紅色醫生傅連暲,曾是這所醫院的院長。

  1933年初,傅連暲將福音醫院和全部家產捐給紅軍,舉家遷往瑞金。170名運輸隊員用了半個月時間,才把醫院除地皮、房屋外,包括玻璃門窗、百葉窗在內的所有東西搬完。《紅色中華》報導傅連暲的事跡時,稱讚他為「蘇區第一模範」。

  第二年,擔任中央紅色醫院院長的傅連暲隨紅軍開始長徵。組織上考慮到傅連暲體質虛弱,肺病尚未痊癒,便專門給他準備了一頂四人抬的轎子。後來,因轎子目標太大,走山路時行動困難,傅連暲改習騎馬。

  對傅連暲而言,艱辛程度可想而知。隊伍到達湖南時,經過一條狹窄的山路,一邊靠山,一邊靠河,傅連暲騎在馬上,想給後面的部隊讓路,誰知馬一失蹄,他連人帶馬掉入河裡。幾位紅軍戰士把他救起,那匹馬卻被湍急的河水衝走了。

  那天,隊伍在蜿蜒的山溝裡行進,敵機突然從兩山中間衝出來,緊接著就是一陣瘋狂掃射,傅連暲不知所措,直愣愣地站在那裡,幸虧旁邊有人一把把他拉進樹林,才沒有發生危險。

  「他是個醫生,沒受過軍事訓練,又得過肺結核,騎馬、行軍對他來說並不容易。」傅劍平雖沒有見過叔公,但對他的事跡如數家珍,「參加紅軍前傅連暲每個月的收入是400大洋,放棄高薪參加紅軍,是因為他相信『治病必治國,國不治則病難除』,而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找到出路。」

  早在1927年,傅連暲就曾接觸過紅軍。彼時,南昌起義部隊經過長汀,傅連暲免費收治傷員,並發動當地醫務人員、青年學生參與救護,在只有3個人能勝任手術的情況下,短短幾天時間內給二三百名傷員做了手術。

  時隔兩年後,紅四軍入閩,解放長汀。當時正是天花流行季節,紅軍中也有人染病。傅連暲用半個多月時間,為紅軍指戰員全部接種牛痘,天花才沒有進一步擴散。

  「對黨、對紅軍,傅連暲從一開始就是充滿信任、充滿感情的。」傅劍平說,一位紅軍將領腿部中彈後感染化膿,腫得「紅而發亮」,是傅連暲精心看護,最終保住了他的腿。

  1931年,傅連暲在福音醫院創辦了中央根據地第一所中央紅色護士學校,他兼任校長和教員,為前方部隊培養輸送了60名看護人員。不久後,傅連暲又開辦了中央紅色醫務學校,並擔任內科、外科、急救、處方、藥物學、繃帶學等6門課程的教學。

  長徵路上,由於高強度行軍和惡劣自然環境,體弱的傅連暲一直經受著病痛的折磨,險些在翻越夾金山時昏死過去,但他仍像在蘇區時一樣堅持工作,為紅軍將士解除病患。

  一次,一位戰士因牙疾發作,腫痛難忍,躺在路邊。見狀,傅連暲抓起一把雪,團成小雪球,讓那名戰士含在口中冷凍麻醉,然後給他拔除了病牙。

  還有一次,傅連暲碰到一位即將分娩的女同志。傅連暲扶著她走了十幾裡山路,在一個牛欄裡為她接生,還拿出自己捨不得吃的青稞粉,用臉盆煮給她吃,直到三天後把她和孩子交給後續部隊。

  傅連暲的醫術和醫德贏得了紅軍官兵的信任與敬重。傅劍平說,當時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我們的傅醫生」,這也是傅連暲終其一生最喜愛的稱呼。

  1936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傅連暲被編入左路軍,經歷了三過草地的艱難行軍。其間,紅軍曾受到傷寒症的嚴重威脅,不少同志被奪去生命。危急時刻,傅連暲採取中醫藥療法,挽救了許多紅軍將士的生命。

  第三次過草地時,部隊發生了紅眼病,傅連暲前去為戰士們檢查治療。他還從運輸連挑選了4名女戰士充實進醫訓班,一邊過草地,一邊學醫,一邊為戰士們治病。長徵勝利結束,這個共有14人的醫訓班也結業了。

  上世紀60年代,傅連暲撰寫回憶文章時,曾用「痛苦不堪」四字形容過草地的經歷,但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他始終「信仰毫未動搖」,最終勝利到達陝北。(記者梅常偉、李松、劉斐、劉羽佳、吳劍鋒)

相關焦點

  •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將亮相 實景拍攝爬雪山過草地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將亮相 實景拍攝爬雪山過草地 2016-11-09 20:24: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長徵中的福建子弟兵:一連串閃光的名字彪炳千秋
    東南網10月14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劉才恆 俞祥波 黃啟元 郭添陽 整理)傅連暲:救死扶傷的「紅色華佗」傅連暲中將是長汀人,原來是基督教徒,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徵前,他任中央紅色醫院院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醫院院長。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傅連暲是帶著肺病、胃病參加長徵的。他負責紅軍部隊的醫療保健工作,被稱為軍中「紅色華佗」。在物資匱乏、條件極端艱苦的行軍中,他積極就地取材,用中草藥、土方開展治療和保健工作。
  • 學習總書記紀念長徵80周年講話 跨越復興之路的雪山草地
    各地幹部群眾表示:要牢記長徵精神、弘揚長徵精神,跨越我們復興路上的「雪山草地」,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   總書記講「半床被子」的故事,這兩天引起了大家共鳴。80年前,借宿湖南沙洲村徐解秀家裡的3名紅軍女戰士,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了一半留給了老人。
  • 漫漫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將士,為保存有生力量,實現北上抗日,陸續離開原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徵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陝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大會師。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
  • 【每日一習話】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習近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這段話出自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 【網絡媒體「走轉改」】日乾喬大沼澤:昔日草地革命徵途 今朝紅色...
    日乾喬大沼澤邊緬懷先烈  四川新聞網紅原9月14日訊(記者 徐昭磊 雷茲 周子銘 攝影報導)「鶯飛草長,野花飄香,綠漫大地,」9月的日乾喬大沼澤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靜謐秀美。這個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的「日乾喬大沼澤」,是80年前紅軍過草地的地方。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日,網絡媒體長徵行,途經紅原日乾喬大草原,在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前,隊員們拋灑龍達緬懷先烈。踏上徵程從8月21日到9月30日,中國日報的四名外籍記者參與了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重走兩萬五千裡長徵路。活動共有近百家網絡媒體參加。
  • 演員劉夕圓出席《走過雪山草地》濟南首映禮
    劉夕圓《走過雪山草地劉夕圓寫真  搜狐娛樂訊 由山東阿伊泉影視傳媒公司與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十八大獻禮影片《走過雪山草地》11月4日在濟南舉行首映禮。  北京鳳儀傳媒藝人劉夕圓在劇中出演貫穿全劇的女一號「霍大姐」,影片講述的是由「霍大姐」帶領的紅軍隊伍在長徵的過程中發生了幾段不同的故事。同很多主旋律影視劇作品不同的是,《走過雪山草地》的視角就是這些普通的小人物,這樣的表達也讓很多觀眾能更容易地接受和認知那段感人的歷史。
  • 過雪山草地要女的,現在不要了?
    由於經費缺口太大,紅四方面軍的4軍和31軍到陝北有一個月了,眼見天氣越來越冷,大多數戰士還穿著長徵時的破爛衣服。"過雪山爬草地要女的,現在就不要了?"女兵們吼著,叫著,都站了起來,罵罵列咧地走了。其實,她們平時並不是這樣的人,都是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好戰上。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雪山草地裡的長徵     ——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慷慨壯歌     在展覽廳的深處,有一組《過雪山草地》的大型群雕。這組雕塑採用了感應互動式地面投影設備,再配以逼真的聲光電效果,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聖潔的雪山,銘刻著烈士的英名;英雄的身軀,鑄成了巍峨的雪峰。     翻過雪山,就來到了泥濘的草地,草原氣候變化無常,紅軍經過時又正值雨季,惡劣的天氣狀況和遍布的沼澤地給紅軍造成了很大困難。然而,飢餓卻成為紅軍草地行軍中最大的威脅。飢腸轆轆的紅軍官兵,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煮皮帶充飢,甚至從人馬留下的糞便中尋找沒有消化的青稞、麥粒。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他們渡過湍急河流,翻越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在中國大地上,他們從東南到西南,從西南到西北,足跡遍布丘陵、峽谷、高原,於複雜多變的地理單元間反覆騰挪。他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他們艱苦卓絕的萬裡行軍,叫長徵。紅軍在四川多次翻越雪山1935年、1936年,紅軍兩次走過烏蒙山讓我們回看那段歷史。
  • 從地理的角度重走長徵路 ——記惠州學院17地理科學專業野外實習之...
    野外實習路線與長徵路線在松潘草原重疊時間回到1936年7月底,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從阿壩出發經紅原(1960年7月周恩來總理題詞「紅軍長徵走過的大草原」,命名該地為「紅原」)度過嘎曲,踏上了徵服澤國草地的艱難歷程。
  • 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在哪?如今已80多年過去,變成什麼樣子呢?
    紅軍長徵,堪稱人類史中的一部壯舉。若非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哪一支隊伍能在戰爭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據統計,紅軍長徵的行程約兩萬五千裡,他們還經歷了三百八十多次戰鬥,攻佔了七百多座縣城,當然,還有更令人心痛的數據:犧牲了營級以上幹部四百三十餘人,他們的平均年齡不過三十歲。那麼,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變成什麼樣了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位於四川西北部,名叫松潘草原。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決定紅一、紅四方面軍兵分三路,向松潘及其西北地區前進。然而其中一路紅軍,因為張某人的自私心理作祟,導致整個作戰計劃失敗!這個時候國民黨胡宗南的軍隊,逐漸包圍紅軍並且開始縮緊包圍圈。因此為了跳出胡宗南的包圍圈,紅軍只能通過松潘北部的荒涼草地。
  • 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價值和傳承
    大家知道,紅軍的長徵路上一路艱險,有的部隊走了不只兩萬五千裡長徵,有的戰士還說過,我們走得算起來得有十萬裡,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口,大會師,勝利到達延安,這一系列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和困苦。 舉幾個小故事。
  • 大洋路 Let It Be Me—Rosie Thomas
    車子是早早就在國內的網站上訂好的,豐田卡羅拉,之前沒開過,還特意在網上找了車內的圖片熟悉熟悉。車行取車後的路況提前在谷歌上研究的透透的,哪邊要掉頭,哪邊要左轉,怎麼規避收費路段,了熟於胸,就是希望到時不慌。誰知道啊誰知道,這些功課通通白做了!八點車行開門,我們七點半就拖著行李興衝衝地等在門口,冬天的墨爾本天還沒怎麼亮呢。
  • 從1數到10,用數字來說長徵的故事,保管你能記得住這人間奇蹟!
    對於紅軍長徵,相信許多朋友都會是這樣的情況:從小到大,無數次聆聽過紅軍長徵的故事,但都是片段式的小故事。因此,紅軍長徵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史詩,紅軍長徵途中有多少驚天動地的人和事,很難清晰地敘述出來。三次重要會議:紅軍長徵路上開過的會不計其數,其中有三次會議特別重要。
  • [重走長徵路]最早的「紅色」銀行是什麼樣的?
    記者劉申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劉申 通訊員徐俊傑)最早的「紅色」銀行在哪兒,是什麼樣的?9月19日,由中宣部組織的「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湖北紅安縣,在紅安七裡坪一座「鄂豫皖蘇維埃銀行」引起記者注意。  「這是第一家蘇維埃銀行。」原紅安縣黨史辦主任周少懷介紹,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的大別山區,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
  • 飛向宇宙的「長徵」
    安寧河畔,戰鼓催徵,西昌航天人立志在這塊長徵「彝海結盟」之地,為祖國騰飛架起天梯。從此,漫漫問天路上,有了不甘人後的奮起直追。跨越時間長河來審視,這條歷經半個世紀的問天「長徵」路,與地理空間上那條橫亙著雪山草地、大江大河的長徵路,有著相似的內涵。因為航天,從來都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逐夢太空的過程中,遍布艱難險阻。
  • 軍報記者探尋:沿著紅軍的足跡如何走出新路
    當人們不經意間將80年前紅軍各部隊長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直線連起來,就會發現一個令人驚嘆的現象:紅軍長徵實際路線構成了幾張遒勁的彎弓形狀,「弓弦」下多為平原、丘陵地區,魚米富庶,而「弓背」所經之處,峽谷激流和雪山草地密布,紅軍多是在「弓背」上艱難跋涉。曉雨初霽,滿目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