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價值和傳承

2020-11-27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經過了兩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到達陝西延安,這個舉世震驚的長徵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啟發呢?它內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筆者個人理解,主要是三點:

一、救國救民的崇高信念

要理解和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首先就要了解近代中國的歷史,近代中國的國情,一部屈辱的中國近代史記錄了中國的災難,反映了中國的貧弱。你了解它就了解了為什麼中國廣大的紅軍懷著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信念。

1840年的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侵略中國的邊疆,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本侵華戰爭,可以說近代幾乎所有的強國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中國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無數的人口、財富灰飛煙滅,中華大地滿目瘡痍。

在各種不平等條約的基礎上,西方侵略勢力爭先恐後的在中國掠奪利權、劃分勢力範圍。1898年,德國強迫清政府籤訂《膠澳租界條約》。1986年12月,俄國強佔旅順港和大連灣。1899年,法國強迫清政府籤訂《廣州灣租界條約》。1898年英國迫使清政府宣布,不將長江沿岸各省讓與或租界他人。除了賠款、割地、劃分勢力範圍,西方還控制中國的金融、市場、資源,剝削和壓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掠奪中國的財富,這就是近代中國國家悲慘的命運。

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指戰員、將士大多數都是廣大的農民.近代中國的經濟學家都探討過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陳翰笙就說「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農民的生活程度和經濟地位還不如在封建制之下,中國農村經濟已經破產了。

柯象峰說:「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民約佔農民總數的75%,不下2.6億人口。中國是近代史普遍的窮,不過有大窮小窮而已。孫冶方也說過,「中國農村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不是技術落後、資本缺乏、農民知識缺乏,而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殘餘的束縛。」薛暮橋說過,「所謂的人口繁密、技術落後、農業商品化和世界經濟恐慌等導致農民貧困的觀點都是片面的,中國農村的破產是由於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兩個『主子』剝削的結果,而土地關係是導致中國農業生產衰弱的基本原因。「

當時美國記者韓丁寫了一本書叫《翻身》,是他1940年代親自到中國山西上黨地區的農村實地調查了解的,了解中國農村的普遍生活情況。簡單舉個例子,有一個張莊農民家的小孩剛剛六歲,鬧災那年,偷摘了他爹東家樹上的幾把葉子,地主抓住這個孩子,就用大棍打得他渾身青紫,罰了他爹25塊銀元,相當於他整整一年的收入,為了熬過冬天,他只好向親戚借錢,直至十年之後,這筆債還沒有還清。如果拖欠了地租,還不起錢,地主就會到佃戶家逼債,如果交不出來,就要遭到毒打。

了解了近代中國的國情,你才能真正的去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救國救民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近代以來的奮鬥目標。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宣言,就提到黨的最低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就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建設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

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裴宜理寫一本書叫《毛氏影響:中國特色統治的政治基礎》,2011年出版。他是研究中國近代革命史的,他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中國共產黨鬧革命。他的一個觀點就是,當代中國的治理術根植於毛時代的土壤中,這個土壤實際就是中國近代的國情、社會狀況,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都是體現在這一點上。所以中國共產黨員,中國廣大的紅軍指戰員、將士、士兵們的理想也就是救國救民。

顧永忠寫一本書叫《賀龍的非常之路》。賀龍就提到一句話「光殺富濟貧已經不夠了,現在要打出貧苦農民都有地種,都有飯吃的天下來。」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所以中國廣大的工農紅軍,在南方幾省所宣傳的不就是為了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嗎?人人有田種,人人有飯吃;打土豪、分田地,當兵就能有飯吃、有衣穿,以後打下的天下就是大家的,大家可以平分;窮人可以一輩子不再做窮人,子女也能翻身;共產主義就是按需分配的。這說出了中國廣大貧民、廣大農民、工人的心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廣大的勞苦大眾在當時是心貼心的,這也是中國廣大的工農紅軍戰士願意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當代中國發生的任何重大政治事件,都要將它們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考察。

老紅軍謝振華將軍曾經說過,別人問他,你們是靠什麼挺過來的?他說「我們是對革命的信仰,人不能沒有信仰,在爬雪山、過草地的陸上,我們紅軍之所以能夠堅持過來,就是因為我們認為能吃這種苦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著共產黨,為人民打天下,一定會勝利,沒有這種信念是不可能走完兩萬五千裡長徵的。」

所以紅軍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敵人的圍追堵截,各種各樣的困難,即便是在陷入絕境之時,始終不渝的奮勇前行,這背後支撐著他們的就是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這種救國救民的理想信念,就成為紅軍在長徵中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的力量源泉,也是他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不怕死、不怕苦的犧牲精神

紅軍長徵的第二個內涵的精神,筆者認為就是不怕死、不怕苦的犧牲精神。大家知道,紅軍的長徵路上一路艱險,有的部隊走了不只兩萬五千裡長徵,有的戰士還說過,我們走得算起來得有十萬裡,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口,大會師,勝利到達延安,這一系列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和困苦。

舉幾個小故事。在1935年5月,蔣介石在做紅軍將士將會同石達開一樣覆滅的美夢的時候,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了大渡河河邊。來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時只找到一隻小木船。1935年5月25日凌晨,紅一團第一營營長孫繼先從第二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打敗了守岸的敵人,控制了渡河口。

考慮到幾萬人馬,靠一兩艘小船渡過大渡河需要幾天幾夜,後有追兵,黨中央決定,在走安順口的上遊,準備奪取瀘定橋。瀘定橋全長一百多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縣城相連,守城有川軍一個團。在紅軍抵達時,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

在5月29日16時,紅四團第二連連長廖大珠率22名突擊隊員,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當靠近橋頭時,川軍又開始放火,我們一手扶著鐵索,一手扔著手榴彈,開著槍,冒著敵人的炮火,奪取了瀘定橋,這是什麼精神?這就是一種不怕死的精神。

再看爬雪山,紅一方面軍翻越了夾金山等五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紅二方面軍翻越的雪山最多的,有二十多座雪山。紅四方面軍三次跋涉雪山草地,累計翻越雪山二十多次。大家知道,雪山的海拔至少是三四千米以上,越往上爬空氣越稀薄,很多人出現了高原反映,加上寒冷飢餓,有的人一坐下來,一摸耳朵,耳朵沒了,一摸鼻子,鼻子沒了。坐下來之後,有的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很多紅軍戰士是光著腳,有的穿著草鞋凍僵了,穿著單衣凍僵了。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冰塊,形成了長條形的雪堆。

還有的人在白茫茫的大雪中突然出現雪盲,一腳踩到冰上滑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在下雪山的時候,根本沒有路,也沒有力氣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下走。有的滑倒之後,直接像炮彈一樣衝上了懸崖,就再也沒有蹤影。

過草地,草地大概就指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裡,橫穿300餘裡,面積15200平方公裡,海拔在3500以上,主要指川西北的毛爾蓋地區。

過草地,一個就是行難,草地之下都是積蓄了幾百年、上千年的積水,這個水是黑色的、黃色的,都是有毒的,泥濘不堪,淺的地方沒膝,深的地方沒頂,一腳下去黑水、黃水就冒出來了。有的腳就腫了、腿就腫了。而這個地方不適合鳥獸生存,更何談人。所以幾百裡無人煙,沒有任何的存在,也沒有道路,連鳥都很難看到。如果說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就會越陷越深,乃至滅頂吞沒。

紅軍走過的夏季,正好是草原的雨季,有時一會兒看著天空晴朗,但是隔了一會兒狂風暴雨,暴雨傾盆,所以晴空迷霧,變幻莫測,吞噬了多少戰士的生命。雖然過草地之前,紅軍戰士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購買藏民的糧食,殺豬宰羊等等,也準備了好多的糧食和行李,但是渡過這漫漫的草原,有的頭幾天青稞麥、肉都吃光了,最後這幾天,大多數人都沒有糧食了,都吃完了,那就是飢餓、寒冷在等著這些戰士。大家知道,青稞面雖然磨成粉了,如果沒有水,你抓一把青稞麵粉,幹吃是很難受的。一下雨,青稞麵粉淋溼了就成了疙瘩了,更難以下咽。而草原的水都是有毒的,你要是想找一點乾淨的水都是很難的,接點雨水。沒有青稞面了,沒有肉怎麼辦,只能吃野菜草根。而草原上的野菜野草有的都是有毒的,輕則嘔吐瀉肚,重則中毒死亡,有的成排的戰士吃野草,一夜之間就毒發身亡。

後續的部隊有的連野菜樹皮都吃不上,更苦,野菜都沒有,只能吃皮帶,皮帶用水煮了煮吃,慢慢的放在嘴裡嚼,嚼半天才能咽下去。後續的部隊,有的戰士一看有人拉的屎裡沒有消化的青稞麥子,一粒一粒的撿出來,挑著自己慢慢的嚼。

住難,草地天氣一日三變,溫差極大,夜間的氣溫基本上都降到零攝氏度左右,在草原的幾天裡,腳是溼的,衣服是溼的,地是溼的,柴草是溼的,所以說能凍死人,飢餓、疲勞、疾病奪去了多少戰士寶貴的生命。

有人大致估算過,紅軍光過草地就犧牲了至少一萬多將士,估計得有兩萬多人.

三、團結一致,互助友愛的奉獻精神

在無比艱難困苦的環境裡,中國廣大的紅軍指戰員們靠得是什麼,靠得就是團結一致,互助友愛的奉獻精神,大家共度難關。

首先是黨中央領導人的團結,許多老紅軍、老戰士提到過,遵義會議上只批判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在軍事上的錯誤,並沒有提及政治問題的錯誤,團結了更多的同志。雖然在紅軍中有以張國燾為代表的分裂主義,但是這些人是極少數,是個別的。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實現了紅軍的大團結,這種巨大的凝聚力使紅軍隊伍打不垮、拖不爛,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取得勝利。過草地團結就是力量,老紅軍賀文玳曾說過,「過夜時戰士們總是自覺的將幹的草留給年齡大的戰士,溼草地小青年們搶著睡。」老紅軍劉天佑說過,「第二次過草地走了一夜,大家背靠背睡著了,突然大雨磅礴,全團官兵都沒有雨具,一起淋得溼透。」老紅軍謝光堂掉了隊獨自倒下,第二天折返的隊友們終於找到了他,他只有一絲的氣息,立即把他報上擔架,三個人輪流抬了一路,沒有一個人想過我要扔下重傷的他,只要有一口氣,我們就不會扔下你不管。

大家學過,小學有一個課本,《金色的魚鉤》,作者陸定一,他說過,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跟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炊事班長快四十多歲了,我們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能走二十來裡路,老班長一路帶著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已經沒有飯吃了,他給我們找野菜,讓我們吃飯,飢餓威脅著我們。可光吃這些東西也不夠,老班長就把那縫衣針燒紅了,彎成魚鉤,在草地裡、汙水裡,想辦法釣起小魚來,他不吃,讓我們三個病號吃,他跟我們說,他是吃過了。他一口魚沒有吃過,結果因為飢餓、寒冷,在草原裡過世了。

領導幹部也紛紛帶頭,羅榮桓元帥當時是總政治部的巡視員。他的兒子羅東進將軍回憶說1935年6月,父親是拄著一根棍子,頂著狂風、冰雹、雨雪的侵蝕,忍受著刺骨、嚴寒,隨著紅軍大部隊一步一步翻過了夾金山。一方面軍過草地的時候,父親說過,當時他們準備了十幾天的乾糧,但是沒有想到一走就是一兩個月,糧食沒了只能吃野菜,很多人因此中毒。當部隊開始進入草地,生病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馱傷員的牲口已越來越少,一些病號要靠著老同志的背和抬,羅榮桓也背過病號。

其他的那些將領,賀龍就把他心愛的棗紅馬殺掉,給戰士們吃了。賀老總一到宿營地,千方百計的去釣魚,幾條小魚熬成的湯,把餓暈的軍團政委關向應救醒了,而他自己嚼了三天的牛皮。

過草地時,周恩來同志連發幾天的高燒,只能躺在擔架裡。楊立三等同志身體也很虛弱,堅持抬他。好不容易醫護人員給周恩來熬了一碗青稞面的粥,端給周恩來。周恩來說,我們是革命的隊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壞大家都要一樣。他最終都沒有吃,那僅有的一碗稀飯,讓給了重病號。

在紅軍隊伍裡,有很多的婦女、老人和兒童,中央專門成立幹部修養連,並派人負責抬擔架,保證不丟下一個人。

紅軍在長徵過程中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經受住雪山、草地的考驗,離不開這種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戰士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在一起卻比親兄弟還要親。有的同志病了,其他的同志把僅有的一點乾糧送給他吃,找水給他喝,行軍時大家替生病的同志背裝備,勉強走路的同志大家都扶著他走,不能走的就背著他,負責找抬架抬著他走。

當生病受傷的同志奄奄一息的時候,大家心理別提多難受了,一旦有同志犧牲了,大家更是哭成一片。在長徵過程中,環境越艱苦,官兵之間的團結越緊密,情感越深厚,這種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上下同心、團結一致的大愛,產生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鬥力量,患難之中的同志愛、戰友情深深的鼓舞大家戰勝各種困難。

老紅軍李伯釗曾經說:「在紅軍隊伍裡有一種非常顯著的、說不出來的那麼好的一種人與人之的關係和可愛的作風,這就是我們革命軍隊中至高無上的優良品質。」

蕭華上將在《長徵組歌》中曾經寫到:「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紅軍官兵就是懷著這種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著嚴明的優良紀律,發揮團結友愛、同甘共苦與巨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自然界的困難。

曾經有一個國民黨的軍官問紅軍將領,他說「同樣是兵,為什麼這些兵到你們的手裡跟我們就不一樣?」他就不理解中國的紅軍靠的是什麼,具有的是什麼?具有的就是這種精神的力量,也就是他們有這種精神的力量,才能克服自然、戰爭的困難,一切艱難困苦都不在話下。

四、紅軍的精神在時代的價值和精神的傳承

有了這種精神,在東北抗聯,在八路軍,在新四軍戰士中,在抗日戰爭中,在解放戰爭中,在韓戰中,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消滅了一切反動落後的勢力,根本的原因也就在這裡,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信念,發揮了不怕犧牲、不怕苦的奉獻精神,勇往直前,取得了革命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在當代的中國,我們應該繼承長徵精神,並且應該賦予長徵精神新的內涵,就是為國為民仍然是我們中國人民永恆的追求。大家想想,中國共產黨鬧革命,領導大家鬧革命,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救國救民嗎?在近代、在民國的時期,黨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們中國共產黨絕對不能站到和人民對立的剝削者的立場上,如果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代表中國人民的利益,就能獲得人民的支持,就不會失敗。所以為國為民永遠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我們發揚長徵精神,目的就是要建設一個富強的國家。老紅軍李衍福曾說過,「看到祖國發展形勢如此只好,真是萬分高興,要把長徵中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用到國家的建設中去,就靠你們年輕人了。」

老紅軍鍾良樹也說過:「長徵的意義是極其偉大的,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建設祖國的精神財富,這是不容忘卻的。」

當今國際競爭,綜合國力的較量萬分激烈,中國地域遼闊,差異巨大,情況又比日本、西方、俄羅斯更加複雜,人口這麼多,將近14億人口,要把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可以說遠大於西方和日本這些國家。而且我們所走過的路沒有現成的經驗和道路可循,只能在摸索。也就像中國紅軍時期一樣,在摸索中,在面臨各種艱難挑戰中,發揚這種精神,走向勝利,要走新的長徵路。

紅軍的精神用到了國計民生,用在建設自己的家園,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身上,這就是體現一種長徵精神。

還有一點,我想我們當代的年輕人要有一些長徵的精神,老紅軍賀大彬說過,「在長徵的路上大家都很團結,相互照顧、相互愛護,就是剩下一口吃的也要分給別人吃的,希望這種精神在年輕當中能夠發揚光大。老紅軍洪有道也說過:「年輕人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為國家、為人民盡責任,任何時候,只要有了他堅定的信念,也就有一切。」

我們當代的年輕人生活條件遠遠優越於以前,一定要學習紅軍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要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作為我們的人生觀,來指導我們自信的樂觀,愛國敬業,愛社會,愛他人,來推動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我們不能光只看前方而忘記過去,長徵是不能忘記的。我用瑞士傳教士薄復禮所說的話來結束。薄復禮當年曾跟著紅軍長徵隊伍走了18個月,他晚年寫的回憶錄提道:「中國紅軍那種令人驚異的熱情,對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對自己信仰的執著是前所未聞的。他們的熱情是真誠的,令人驚奇的,他們信心自己所從事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們正年輕,為了他們的事業正英勇奮鬥,充滿了青春了活力和革命的激情。」所以長徵的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的局限性,是我們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精神動力,也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思享家】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不平凡歷程中,形成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精神資源。這些精神資源不僅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而且形成一些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具體形態。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通過不斷克服盲動主義、冒險主義錯誤的幹擾,尤其是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過程中,井岡山精神得以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井岡山精神從孕育、發展到成熟的過程,完整地記錄了以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艱辛探索和對社會理想、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對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這些都是對長徵精神的有力詮釋。  圓夢精神的內含和特徵處於凝鍊和抽象過程,要保證準確到位,需要堅持若干基本原則:精神品質選優,時代特質粹取,多重品質複合,整體合力凝結。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圓夢精神可概括為:強力引導、廣泛參與、志向高遠、堅韌執著。  強力引導。中國夢是由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具有豐富的內含。
  • 傳承老莊文化精髓 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亳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孕育老莊文化、建安文化和以華佗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的「文明沃壤」。在此舉辦此次論壇,旨在聯繫實際,探討老莊思想中蘊含的生態文明理念,豐富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美麗中國」的文化內涵。來自中國社科院、首都師範大學以及安徽省的專家學者,圍繞「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本版摘登的是部分發言內容。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傳承石油精神我來談
    自9月25日,集團公司在總部舉辦「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報告會以來,陝西延安石油組織幹部職工集中學習石油精神、石化傳統的核心內容和形成背景,就深刻把握石油精神、石化傳統和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領會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求真務實、精細嚴謹、家國情懷」為主要內涵的石化傳統和以「艱苦奮鬥、實事求是、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延安精神展開深入研討
  • 綜藝節目:貼近時代生活 推動融合創新 深化豐富內涵
    在新媒介、新技術帶來的環境變化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積極應對,強化節目內涵、探求模式創新、推動跨域合作、實現價值創造,產生一批涵蓋不同類型的優秀綜藝節目。國產綜藝節目在節目形態、制播模式、內容形式、價值創造和精神引領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應首先深化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理性認知,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和科學內涵,這是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強大力量的思想基礎。偉大抗疫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有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的滋養,有著中國精神的涵育,有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抗疫鬥爭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 飽含寓意的水文化:都江堰該如何傳承和發展豐富的水文化資源?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其水文化的內涵覆蓋在都江堰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包括水利工程、水利歷史文物、哲學思想、民間習俗等方面。都江堰的水文化內涵豐富,其包括「以人文本」、「天人合一」、「開拓進取」等特點。但是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對水文化傳承的需要,當地的水文化產業鏈及其發展模式仍未成形,其中仍然有很大的探究和開發空間。都江堰水文化的傳承保護「飲水思源」是都江堰人民一直秉承的理念,在都江堰一直都以「治水用水」為重點工作,蘊含著豐富的水文化歷史。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01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制度保障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一種公共文化載體,既是國家的象徵,也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內涵。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遺產,可以增強人們對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 以不屈不撓之精神立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滋養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振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並對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挑戰提供了重要啟示。中國人民在抗疫中展現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在哪些方面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何中華: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在中宣部和總政治部的直接組織下,經過眾多黨史專家的論證修改,這一展覽展現了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的歷史畫卷,揭示了穿越時空、震古爍今的長徵精神,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    走進展覽,走近長徵。珍貴的文物,翔實的史料,感人的故事……我們感受到一次驚心動魄的精神之旅,我們獲得的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的現實力量。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什麼?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鴨綠江畔,仿佛還能聽到全國人民保家衛國的口號,歲月撫平了戰爭帶來的創傷,但抗美援朝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代代相傳。為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1月23日,丹稜縣仁美鎮雙橋小學校開展了傳承抗美援朝精神主題教育活動。
  • 依託資源稟賦 發揮育人價值
    近年來,班瑪縣立足保護、開發和利用,依託「紅軍溝」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品牌,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發展紅色旅遊,建設紅色班瑪。2019年2月,青海省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基地經省委批准後正式設立。
  • 立足本職 傳承精神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引起熱烈反響
    來源:【人民日報】5月5日18時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圓滿成功,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01指揮員胡旭東說:「109天的堅持,終於迎來了長五B首飛任務的圓滿成功。
  • 「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原標題:「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蘊籍著豐贍內涵,累積著深厚底蘊,其中傳承久遠、歷久彌新的「和合」思想,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取向。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他所撰寫的大量報導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幅幅真實詳盡、恢弘感人的紅軍長徵故事,並讓世人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的一群人。他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確切詳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黨和它領導的軍隊在艱苦環境中的戰鬥生活。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一枚枚長徵火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一次次騰空而起,在這裡踏上了問鼎蒼穹的宇宙航程。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