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人類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創造了豐富的水文化,這種文化深深地根植於民族文化和人類文化之中。
水文化,顧名思義從字面上了解就是與水有關的所有的文化都稱之為水文化,是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水利文化及與水利工程、水利活動有關的一切文化。
被譽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因其所在的地理區域與主要場所都與水文化息息相關,身處都江堰,無時無刻都能夠體會到一種具有古老、悠遠、特色的水文化氣息。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其水文化的內涵覆蓋在都江堰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包括水利工程、水利歷史文物、哲學思想、民間習俗等方面。
都江堰的水文化內涵豐富,其包括「以人文本」、「天人合一」、「開拓進取」等特點。
都江堰也在2000年被聯合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水利工程至今造福於當地百姓;如今在都江堰這座城市中仍然矗立著李冰父子的雕像,每年清明時人們都會舉行放水節來祭祀他們的豐功偉績;水文化中體現的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觀念。
但是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對水文化傳承的需要,當地的水文化產業鏈及其發展模式仍未成形,其中仍然有很大的探究和開發空間。
都江堰水文化的傳承保護
「飲水思源」是都江堰人民一直秉承的理念,在都江堰一直都以「治水用水」為重點工作,蘊含著豐富的水文化歷史。
在歷史長河中,大多數人都會知道李冰,秦昭王時的蜀郡守,是都江堰的真正創始者,然後對於都江堰來說,是一個大工程,也是一個千秋功業,幾千年來,無數巴蜀人們為都江堰付出了自己的血汗。
可以說,在李冰之後的每個朝代都會修復與改造都江堰,使都江堰一直保持著安穩的狀態,促進成都平原的可持續發展。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的設計獨具濃厚的文化氛圍與鄉土氣息,而這設計靈感則是受到了來自都江古堰的啟發,以水作為廣場的景觀的主要元素。
設計中將附近河道裡的水、水流聲等不同的設計要素進行有效結合,如霧噴泉、主雕塑、下沉式的水廣場等各種建築,這些建築融合於一體,仿佛在演奏一部歌頌都江古堰與水文化相關的交響樂。
都江堰水文化的發展優勢
都江堰水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豐富多彩,因此在發展中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
都江堰在各個朝代都受到了重視,都會將都江堰的修復、整治和擴大工作作為大事來對待,不會因為朝代的變換和制度的修改而放棄,因此都江堰的水文化中凝聚著深厚的社會性、人民性和連續性。
都江堰流域農業文明生長經過2200多年,已經逐漸形成了巴蜀人民的精神品格,勤勞智慧、無私奉獻、勇於創造和生生不己的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到巴蜀人民的心中。
都江堰在經歷了2200多年的發展能夠一直得以保存,這離不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的結合當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並根據江河河水的流勢、地形等,乘勢利導,將河堤駐防、分水洩洪等得到合理規劃,從而為灌溉、防洪、水運及社會用水奠定基礎,確保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的發揮。
都江堰的修築及運作,一直都遵循著李冰留下來的治水原則進行,即「深淘灘,低作堰」,始終堅持人與自然長期的和諧共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們服務。
都江堰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是自然造化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晶,自從都江堰工程建成到現在已經成功運行了2200多年,其在農業灌溉、水產養殖、城鎮供水、生態保護等各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都江堰,其蘊含著深厚的水文化底蘊,在傳承和弘揚水文化的同時,需要結合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使水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