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含寓意的水文化:都江堰該如何傳承和發展豐富的水文化資源?

2020-12-05 如沐春楓的心靈空間

從古到今,人類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創造了豐富的水文化,這種文化深深地根植於民族文化和人類文化之中。

水文化,顧名思義從字面上了解就是與水有關的所有的文化都稱之為水文化,是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水利文化及與水利工程、水利活動有關的一切文化。

被譽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因其所在的地理區域與主要場所都與水文化息息相關,身處都江堰,無時無刻都能夠體會到一種具有古老、悠遠、特色的水文化氣息。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其水文化的內涵覆蓋在都江堰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包括水利工程、水利歷史文物、哲學思想、民間習俗等方面。

都江堰的水文化內涵豐富,其包括「以人文本」、「天人合一」、「開拓進取」等特點。

都江堰也在2000年被聯合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水利工程至今造福於當地百姓;如今在都江堰這座城市中仍然矗立著李冰父子的雕像,每年清明時人們都會舉行放水節來祭祀他們的豐功偉績;水文化中體現的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觀念。

但是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對水文化傳承的需要,當地的水文化產業鏈及其發展模式仍未成形,其中仍然有很大的探究和開發空間。

都江堰水文化的傳承保護

「飲水思源」是都江堰人民一直秉承的理念,在都江堰一直都以「治水用水」為重點工作,蘊含著豐富的水文化歷史。

在歷史長河中,大多數人都會知道李冰,秦昭王時的蜀郡守,是都江堰的真正創始者,然後對於都江堰來說,是一個大工程,也是一個千秋功業,幾千年來,無數巴蜀人們為都江堰付出了自己的血汗。

可以說,在李冰之後的每個朝代都會修復與改造都江堰,使都江堰一直保持著安穩的狀態,促進成都平原的可持續發展。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的設計獨具濃厚的文化氛圍與鄉土氣息,而這設計靈感則是受到了來自都江古堰的啟發,以水作為廣場的景觀的主要元素。

設計中將附近河道裡的水、水流聲等不同的設計要素進行有效結合,如霧噴泉、主雕塑、下沉式的水廣場等各種建築,這些建築融合於一體,仿佛在演奏一部歌頌都江古堰與水文化相關的交響樂。

都江堰水文化的發展優勢

都江堰水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豐富多彩,因此在發展中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

都江堰在各個朝代都受到了重視,都會將都江堰的修復、整治和擴大工作作為大事來對待,不會因為朝代的變換和制度的修改而放棄,因此都江堰的水文化中凝聚著深厚的社會性、人民性和連續性。

都江堰流域農業文明生長經過2200多年,已經逐漸形成了巴蜀人民的精神品格,勤勞智慧、無私奉獻、勇於創造和生生不己的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到巴蜀人民的心中。

都江堰在經歷了2200多年的發展能夠一直得以保存,這離不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的結合當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並根據江河河水的流勢、地形等,乘勢利導,將河堤駐防、分水洩洪等得到合理規劃,從而為灌溉、防洪、水運及社會用水奠定基礎,確保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的發揮。

都江堰的修築及運作,一直都遵循著李冰留下來的治水原則進行,即「深淘灘,低作堰」,始終堅持人與自然長期的和諧共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們服務。

都江堰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是自然造化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晶,自從都江堰工程建成到現在已經成功運行了2200多年,其在農業灌溉、水產養殖、城鎮供水、生態保護等各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都江堰,其蘊含著深厚的水文化底蘊,在傳承和弘揚水文化的同時,需要結合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使水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相關焦點

  •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
    城市因有二幹多年歷史的大型水和J工程都江堰而得名。該堰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廣場所在地位於城市中心,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三條灌渠穿流城區,同時,城市主幹道橫穿東西,場地被分為三塊。   本文從地域自然和文化過程,歷史,場所的現狀問題和當地人的生活及休閒方式諸方面人手,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將景觀的藝術設計理解為解讀地域和場所精神的過程。
  • 都江堰: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
    都江堰無壩引水工程的建造思想、科技含量和水文化的內生力量,給現代社會及科學研究帶來無盡的思考與啟示。 關鍵詞:都江堰;文化寶藏;灌區;水文化;天人 作者簡介:   【核心提示】當今世界各國已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不僅在技術上尋找應對方案,也在從文化視角探索人水和諧的發展方式。
  • 水文化融入「大環境」 凸顯浸潤型育人功能
    高校文化育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思想導向上,經過長期發展所形成的校園文化,規範和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審美情趣,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二是在人格塑造上,校園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塑造著大學生的完整人格,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引導大學生去追求真善美,培養積極向上樂觀的性格,激發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三是在道德約束上,引導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規範約束自己的思想行為
  • 創造無愧於時代的先進水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這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水重要性的界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水問題,重新審視人與水的關係,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如何以水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團委開展「傳承水文化 弘揚水精神」主題線上...
    中國高校之窗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為了使學子們進一步了解學習「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宣傳主題和我國水文化,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團委特邀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趙俊亞博士做題為「傳承水文化 弘揚水精神」的講座。
  • ...以水育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文化課堂彰顯職業精神...
    學校水文化育人課堂建設堅持文化傳承與發展創新、民族意識與世界眼光、情感認同與理性反思相統一的總目標,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匯處,以人類文明發展和流域文化變遷為線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文化自信」與現代化建設的「文化反思」為背景,以「水」為核心,創新性開展水文化教育教學,立體展示中華傳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有永不褪色的價值。
  • 中華文化與水的哲學
    文化一詞很難定義,不同的學術大家總有不同的理解,而我所知道的最短定義來自於餘秋雨先生,「文化是一種成為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我想,最初對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理解總有一個基礎或者說是思維原點吧。而這個原點是什麼呢?
  • 傳承老莊文化精髓 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老莊文化尊道、崇德、重和的理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觀點,洞悉了人類與自然和諧永續發展的基本規律,傳承老莊思想的文化精髓,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7月12日,本報與安徽省社科院聯合,在安徽省亳州市舉辦了以「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活動。
  • 讓文化與水交融輝映 中國鐵建打造水環境治理3.0版
    從1.0版本的基本的水質達標,到2.0版本的恢復水生態、創建水景觀,鐵四院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水文化」,在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逐步形成了先進獨特的設計理念,水環境治理3.0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西隆水系位於佛山市獅山鎮東南角,作為廣東省工業重鎮,2019年全國百強鎮排名中,獅山名列第二。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人與水之間良性關係就是水文化。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使人類面臨一系列水問題,而化解水危機、維護良好水環境、保障充足水資源供給、構建人類和水之間的良好關係,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礎。我們要保持良好的水環境和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建立人與水之間的良性關係,而這種良性關係就是水文化。水文化反映了人與水之間的關係,是生態文明的重要構成和支撐。
  • 「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系列評論之五:先進水文化滿足精神需求
    □本報評論員  傳承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弘揚水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人水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建設幸福河湖,需要不遺餘力弘揚先進水文化,打造有文化氣息、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之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 天府之國成都,具有聞名世界的大熊貓基地,和千年文化的都江堰
    四川成都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主要處在平原地區,再加上河流之水對此的灌溉,讓此地成為了人間的天堂。它有著蓉城的別稱,到了花開時節當你走在馬路上,你就會發現道路兩邊都開滿了芙蓉花,一片極美的景象盛開在你的眼裡。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順利舉行
    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堅定文化自信,傳承非遺文化及技藝,推動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2019年9月9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
  • 時代背景下,非遺該如何傳承與發展?
    部分濟南市非遺傳承人以及相關文化和旅遊部門、文博機構的負責人等參加。活動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天橋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活動邀請博物館、企業、學校等共同參與,力求讓非遺走進市民中間、走上產業發展之路。
  • 千年乞巧生生不已 兼容並蓄築夢小康——我市乞巧文化保護傳承紀實
    原標題:【傳承乞巧優秀文化 凝聚脫貧精神力量——聚焦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千年乞巧生生不已 兼容並蓄築夢小康——我市乞巧文化保護傳承紀實祈神迎水的乞巧姑娘。(資料圖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兒節,在美麗的「隴上江南」,西漢水上遊西和、禮縣一帶的數萬女性早已開始新一輪的狂歡,七天八夜,載歌載舞,自由美好。
  • 推動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結合——2020南昌八大山人文化論壇側記
    一千多年後,八大山人文化論壇在這塊寶地上召開。6月10日,多位專家學者齊聚素有「城南勝地、人世蓬島」美譽的南昌青雲譜區,就「怎樣謀求發展,怎樣彰顯擔當」這一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交流。各位專家學者通過激情澎湃的演講,共同探討如何高質量推動南昌十大文化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實力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創業之城、英雄之城。
  • 佛山禮餅製作技藝傳承人:將公仔餅文化傳承下去
    此次復活的公仔餅,在口味方面,主要還是使用月餅的製作工藝,內餡用了豆沙和蓮蓉餡,口感豐富但並不膩。  傳承:  探索將「公仔餅」文化傳承下去  百年公仔餅成功復活後,何雪芬意識到這其中厚重的歷史傳承意義。
  • 昌樂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打造「中國藍寶石」文化
    逐步豐富「中國藍寶石」文化內涵  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但寶石的應用歷史較短、範圍較小,未形成系統的中國寶石文化。今年的昌樂藍寶石博覽會更加突出昌樂藍寶石的文化、創意,豐富「中國藍寶石」文化的內涵。  據昌樂縣旅遊局黨總支書記程曉鵬介紹,西方傳統文化崇尚個性張揚,擴張徵服意識強烈,所以西方判斷寶石優劣的標準首先是顏色豔麗、火彩強烈程度,內在品質其次;而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的內在修養、含蓄內斂,判斷玉石優劣以「種、水、色」為標準,首先注重內在質地。
  • 【歷史·文化·傳承】日照海洋文化:桅杆上的漁文化
    漫長的海岸線,給日照漁業的發展以良好的自然條件。沿海先民依賴於大海,在這裡繁衍生息,用勞動的汗水和生命的接力,創造並豐富了古老而燦爛的日照漁文化。早在大汶口文化晚期,日照海濱東海峪就是一個人類聚居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