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愧於時代的先進水文化

2020-11-25 光明數字報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這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水重要性的界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水問題,重新審視人與水的關係,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如何以水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水文化的內涵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水利部部長陳雷。

    以水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記者: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號召。請問,水利部如何貫徹落實這一號召?

    陳雷:面對我國日益複雜的水問題,面對人民群眾對水利發展的新期待,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以水利實踐為載體,積極推進水文化建設,,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

    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切實把水文化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水利改革發展全局出發謀划水文化發展戰略,注重做到四個結合:把水文化建設與水利建設結合起來,與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與積極培育和發展機關文化、行業文化等結合起來。

    此外,我們還要抓好四項工作:抓緊出臺水文化建設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任務;著力推進水文化建設實踐,引導社會建立人水和諧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化水利行業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水利系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建設好各類水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水利博物館、風景區,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構築水文化建設整體格局,形成共謀文化發展、共建文化興水的合力,以水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中華民族文明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

    記者:部長剛剛提到了水文化,其實我們知道,中華民族五千年治水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水文化。請您介紹一下水文化的內涵。

    陳雷: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在長期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獨特豐富的水文化。

    水文化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也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按照表現形態,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物質形態的水文化,主要包括被改造的河流湖泊、水工技術、治水工具、水利工程等。從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鄭國渠等古代水利工程,到三峽、小浪底、南水北調、黃河標準化堤防等現代水利工程,所有水利工程的設計、施工、造型、工藝和作用,都凝聚著不同時代人們的文化創造。

    二是制度形態的水文化,包括與水有關的法律法規、風俗習慣、宗教儀式及社會組織。從西漢的《水令》,到今天以《水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規,都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關係、生產方式、行為準則和制度模式。

    三是精神形態的水文化,包括與水有關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業精神、科學著作以及文學藝術等。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諧的思維方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政治智慧,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道德情操,以及以水為題材創作的大量神話傳說、詩詞歌賦、音樂戲曲、繪畫攝影、科學著述,這些內涵豐富的精神產品,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

    記者:從現代水利的發展來看,如何進一步豐富水文化的科學內涵?

    陳雷:水文化建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問題,既要注重闡明水文化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又要注重總結歸納水文化建設的實踐成果和經驗。

    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豐富水文化的科學內涵:一是要加強我國傳統治水理念、方略、措施研究,提煉科學文化內核,為當今水利建設提供借鑑。

    二是要加強世界先進治水思想、先進治水技術、先進管水經驗研究,從中吸收先進的治水理念和文化思想。

    三是要加強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研究,全面把握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本質特徵和實踐要求,深刻認識民生水利的豐富內涵、時代特點和重點任務。

    四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水利改革發展的全過程,把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為水利行業精神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新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推動水利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展現治水興水的人文關懷和文化魅力

    記者:那麼,水文化建設如何更好地與水利建設相結合?

    陳雷:實踐是檢驗水文化建設成果的標準。要把水文化建設融入水利改革發展頂層設計之中,注重從文化的角度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積極引導社會建立人水和諧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注重從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的角度來謀划水利發展,大力推進民生水利建設,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同時,要把文化元素融合到水利規劃和工程設計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展現治水興水的人文關懷和文化魅力。要深入挖掘傳統水文化遺產,摸清傳統水文化遺產的情況,認真梳理傳統遺產的科學內核,切實保護好各種物質和非物質水文化遺產。

    記者:水利是惠及民生的公共事業,從加強水文化建設出發,如何推動民生水利新發展?

    陳雷:民生水利是對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水利工作的人文關懷。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不僅盼望加快解決防汛抗旱、城鄉供水、農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問題,而且希望從建設和諧的人水關係中獲得精神的愉悅,從高質量、高品位、個性化的水文化服務中得到理性的啟迪;不僅對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水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創新和發展現代水文化提出了新的期待。

    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迫切需要把水文化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波瀾壯闊的治水新實踐,著眼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順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水文化發展步伐,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本報記者 何 平)

相關焦點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居民點星羅棋布。但是,正如過去人們常說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裡不僅多次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和文化遺物,也是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地區。陝西沙苑、山西懷仁、河南許昌、北京門頭溝等地都發現了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
  • 「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系列評論之五:先進水文化滿足精神需求
    □本報評論員  傳承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弘揚水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人水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建設幸福河湖,需要不遺餘力弘揚先進水文化,打造有文化氣息、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之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 南昌市公安局舉行劉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為大力宣傳劉穩同志先進事跡,進一步推動全市公安機關隊伍教育整頓、「警風建設年」活動和「彰顯省會擔當 公安怎麼幹」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深入開展,6月6日上午,南昌市公安局在省高院會議廳舉行劉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 學習「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 盧永根先進事跡學習感想
    深入開展向盧永根同志學習活動  日前,中宣部追授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教育部印發《關於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盧永根同志學習的通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要求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向盧永根同志學習活動,激勵引導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一流業績。
  • 畢業季·校長寄語⑧|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做無愧於時代的答卷人
    (投稿聯繫方式:手機13913990137;郵箱:12755061@qq.com)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做無愧於時代的答卷人同學們:大家上午好!四年前,我在開學典禮上寄語同學們「夢想的背後是堅持」。在這個特殊的畢業時刻,希望同學們能夠正確看待疫情帶來的巨大變化,學會思考如何在巨大的變化面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青春奮鬥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堅定地做無愧於時代的答卷人。做無愧於時代的答卷人,始終和祖國站在一起。「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熟悉的旋律唱出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聲。
  • 唱響時代旋律 堅守為民初心——寫在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
    通過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將優質文化產品及綜合志願服務奉獻給廣大人民,將送演出與送思想、送服務、送文明,問需求、問滿意度、問計策有機結合,踐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精神。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冀曉青說:「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源於人民,優秀文藝創作是為了人民。
  • 梁平寄語文學「後浪」:祝願你們寫出更多更好,無愧於時代的作品
    《青年作家》雜誌封面 「在成都快速發展、大步邁向國際化大都市行列的今天,我們更加責無旁貸,需以文學的榮光輝映成都快速的社會發展,秉承成都深厚絢爛的古老文脈,助推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 白城市公安局召開向全國先進工作者楊殿東同志學習電視電話會議
    市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郭力同志宣讀了市局黨委《關於在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向全國先進工作者楊殿東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楊殿東同志匯報了赴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情況,並作了表態發言。副市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林海峰同志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 飽含寓意的水文化:都江堰該如何傳承和發展豐富的水文化資源?
    從古到今,人類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創造了豐富的水文化,這種文化深深地根植於民族文化和人類文化之中。水文化,顧名思義從字面上了解就是與水有關的所有的文化都稱之為水文化,是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水利文化及與水利工程、水利活動有關的一切文化。
  • 馬未都:文化消費時代已經來臨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在年會上表示,文化需求的時代已經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我們迎面撲來,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對待它,我們怎麼能在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自己積累的文化大放異彩?我說過,如果我們有一天重新登上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我們依賴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其它。
  • 小三線時代寧國的海派文化
    以寧國人的開放胸懷,在接納上海市先進工業的同時,也會迅速吸收和傳承隨之而來的海派文化。這一都市文化對傳統農耕文化形成了猛烈的衝擊,促進了寧國社會經濟向城市化、工業化轉型,使寧國產生了與眾不同的發展效應。 「小上海」的由來,與此有著直接的關係。- 安徽省三線辦領導視察 -首先,海派文化中的工業文化對寧國工業的發展產生了最為顯著的作用。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人水和諧是科學發展觀在治水領域的具體要求;人水和諧是「五水共治」成效的綜合體現;人水和諧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美麗浙江」建設中的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的目標。  ——「五水共治」為弘揚水文化創造了新的機遇。水,乃生命之源,人類之先物。而行水之道、蓄水之窪、識水之學、用水之義、管水之理,則不可不謀,謀輒福,不謀輒禍,天之理也。
  • 水與中國文化的關係,源遠流長!
    道理很簡單,因為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水」(安志敏《仰韶文化》)。比仰韶文化略晚的龍山文化,其氏族村落也都 分布在河流兩岸。黃河與長江兩岸的中下遊地區,現今發現的古文化遺址也最多。這些事實既說明了先民對水的依賴,也說明他們在水的哺育下創造著自己的文化。 但是,也正因為先民們居住得太靠近水,所以也就常常道受水 的危害。
  • 馬蓬古布韋文化是南部非洲鐵器時代的文化,它是班圖人所創造的
    馬蓬古布韋文化是南部非洲鐵器時代的文化,它是班圖人遷入南部洲後所創造的。馬蓬古布書文化因對馬蓬古布韋山的考古發掘而得名。該山位於北德蘭土瓦,在南非與辛巴威交界的林波波河的南岸。馬蓬古布韋是深入了解南部非洲鐵器時代的極其重要的歷史遺址。早在公元8世紀初,班圖人遷入南部非洲,以及與馬蓬古布書文化有密切關聯的地區(今馬塔貝萊蘭的西南部、波札那的中東部和德蘭士瓦的北部),最初的主要居民是齊佐人,之後,豹地人進人辛巴威西南部,並排擠了原先居住在這裡的齊佐人,許多齊佐人遷往他處。
  • 女媧3D創造空間——創造的時代,想像的未來
    6-12歲以掌握虛擬空間內,數字創造設計為主;13-16歲以3D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發明創造為主。    (洋式、歐式、中式各種風格的房子,在設計過程中學習這些不同國家建築本質區別,掌握知識的同時開啟孩子們浩瀚無窮的數字世界的海洋)一個豐富多樣的知識空間        在創作實踐中結合物理、數學等知識進行發明創作;結合美術、語文等知識進行藝術創作;結合傳統文化進行
  • 讓文化與水交融輝映 中國鐵建打造水環境治理3.0版
    從1.0版本的基本的水質達標,到2.0版本的恢復水生態、創建水景觀,鐵四院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水文化」,在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逐步形成了先進獨特的設計理念,水環境治理3.0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西隆水系位於佛山市獅山鎮東南角,作為廣東省工業重鎮,2019年全國百強鎮排名中,獅山名列第二。
  • 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引起強烈反響
    光明網 資料­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在廣大科研教育工作者、知識分子和青年學子中引起強烈反響。­  大家表示,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感人至深,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催人奮進,我們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用愛國書寫心中大我­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 文匯報評論員: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
    奮力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奮力展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一幅更高質量、更有溫度、更富活力的發展圖景躍然紙上。新的戰略指引,讓上海擁有了創造新奇蹟的根本指針。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四年考察上海、指導工作,明確了上海發展新的時代方位,賦予了上海新的歷史使命,掀開了上海這座光榮城市接續奮鬥、再創奇蹟的嶄新篇章。
  • 弘揚紅色文化 培育時代新人
    茂名網訊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材。為了讓廣大學生養成紅色閱讀習慣、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昨日,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少先隊廣東省工作委員會、茂名市委宣傳部指導,茂名市委教育工委、茂名市教育局主辦的「紅色主題閱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暨「陽光未來計劃」正式啟動,這是近年來我市開展時間最長、內容形式最豐富的校園紅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