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文化消費時代已經來臨

2020-12-06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12月18日訊 2018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經濟 新改革」,數十位中國財經領域的經濟學家和頂級智囊齊聚論壇,討論當前中國經濟最為重要的熱點議題。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在年會上表示,文化需求的時代已經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我們迎面撲來,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對待它,我們怎麼能在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自己積累的文化大放異彩?我說過,如果我們有一天重新登上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我們依賴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其它。

以下為現場實錄:

馬未都:在這麼大的舞臺上講我一個很不熟悉的話題,我本身是有壓力的,長盛找到我,網易的經濟年會希望你能夠來做一個演講,其實演講對我來說,是很常見的事,但是在經濟學家年會上演講,我覺得我是一個門外漢。他就說,你選一個題目,隨便講。那題目還是這個題目,「文化與網際網路的關係」。

結果臨上場的時候,又告訴我說,題目太大,要講實一點,講一個具體的案例,我說就講雞缸杯的前世今生。我們今天還是要延續這個題目,文化與網際網路的關係,我真感謝他們把文化擱在前面,如果是網際網路的年會,一定跟我說網際網路與文化的關係,一定要把他自己擱在前頭,他不知道網際網路在這個世界上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文化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我本身在前年,我就準備退休了,我準備退休的時候,有很多人來跟我說,你退休很可惜,你不能退休,你應該創業,我說創業歲數太大了,我不能在退休的年齡創業。他說比你大的有的是,有一個企業家叫褚時建,他創業的時候75歲了,你顯然沒他大,你可以創業。然後我依然不動心,我這個人不大受人蠱惑。

但是那一年,網際網路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漫天遍野的飄著,無數的人對我說過這句話,說「風來了,豬也能飛起來」,說你努力把自己變成一隻豬,這句話就把我說動了,我就開始想像自己,把自己變成了一隻豬,兢兢業業的在做一件新事。當我把自己變成只豬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風呢?風沒來,我飛不起來,我只能在地上拱食吃,所以我就踏踏實實在地上做我的新公司,這個新公司依附於觀復,觀復有一個文化公司,所以我們就做了觀復App,我先給自己植入第一個廣告,下載觀復App就知道具體是做什麼,很多人說你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你做App,你就等死吧。

我想,到了我這個年齡,我是不怕死的,我就做了觀復App,這裡內容很多,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都是年輕人,他們往往兩三個人加起來才跟我的年齡一般大,所以我很信任他們。效果比我想像的好,我們湧進來很多有質量的客人,有質量的客戶,來促使我們儘快的成長,所以我就做了跟文化相關的課。對我稍微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我在十年前,在當時《百家講壇》最紅火的時候講過中國的文物,講了陶瓷、家具、玉器、雜項,一共講了50多課,一個人喋喋不休的面對一個鏡頭,講一個非常空泛的文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是我講了50多課,書賣了300萬冊,今天很難想像一本書能夠賣300萬冊。那一年我就忝列作家富豪榜當時我覺得作家很悲哀,一本書就可以成為作家的富豪,跟企業家是沒法比的,企業家太有錢了,隨手一揮,那個錢都是作家忙活一輩子的。

所以,當作家是很難維持你一個非常體面的工作和生活。當然今天有很多新型作家,比如網際網路上的作家,網際網路上有很多網絡小說的作家,收入頗豐,我沒有讀過這些小說,我最早是文學編輯,讀小說讀傷了,這個年紀不大願意讀小說,讀小說本來是一種文化消遣。

我們就開始關注網際網路,其實我們每一天都跟網際網路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手裡的手機,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我們現在不丟手機了,剛開始有手機的時候很容易丟失,為什麼,兩三個小時不打電話,手機放哪兒就找不到了,現在手機離開5分鐘,你馬上就得了焦慮症,手機離開十米那馬上就會摸手機是不是在身上,我剛才下意識就在摸兜裡是不是有手機。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跟網際網路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密,我們面臨的是人類第三次重大革命,我們趕上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在大約四千年前,人類第一次農業大革命,從埃及開始,我們享受埃及農業革命以後帶來的紅利,所以中國人自商以後三千年間,我們享受了農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所以我們成為一個逐漸的大國。在三百年前的工業化革命沒有趕上這一站,我們被拋下了一百多年的距離,但是改革開放明年就40年了,這改革開放的40年讓中國人盡享工業革命之利,所以我們今天在這間屋子裡享受溫暖的溫度,享受適度的光線,都是工業化革命,包括你們聽見的這些聲音,都是工業化革命給你帶來的好處。

20年前開始,我們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當網際網路出現的時候,人類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這一次革命改變人類所有以往積攢的經驗和生活的方式,信息革命到今天忽然又疊加了智能革命,這一次革命來勢洶洶,我們在座的人,包括全世界最有名的預言家,不可以預見20年後的世界是怎樣的樣子,我們在智能和信息的疊加革命下,我們每個人將要做到什麼,這就面臨著我們今天想說的文化和網際網路的關係。文化是人類的積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非常好,我們的文化基因是什麼呢?是我們的方塊字,是我們的以象形文字為主篡生出來的這樣一種文字,這個文字的好處是什麼呢?是可以跨時空,很容易的閱讀,一個美國的漢學家跟我說,說你們中國人是很幸福的,稍加訓練就可以看懂兩千年前的文獻,而美國人不行,凡是拼音國家500年前的語言都變成非常古老的文字。我們中國人,語言相通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現在是因為普通話的普及,僅在30年前,中國你走到各地語言非常難溝通,但是文字非常好溝通。我們2000多年前以來留下的所有的文獻,我們都輕而易舉的能夠看懂,那就證明我們的文化基因強大,我們跟古代,跟現代人都可以跨時空去溝通。

我們有如此強大的基因,但是我們背負的包袱依然相應的很重,所以,我們從民國革命以來,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文化一直持有批判態度。這個態度持續了100年,我們才幡然醒悟,我們才重新提文化強國,我們才重新以自己的文化為榮。我們過去不是這樣的,我們在民國初年的時候,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所有的文化精英都說過對文化不公的話,對我們自己文化不公的話,都說過過激的話,這些過激的話至今都影響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我們自己的文化不是這個態度,不是把它捧起來,而是把它踩在腳底下,我們都知道,50年前的那一場浩劫,中國有多少文物全在這一瞬間被毀掉。今天我們開始知道,我們文化中的證物,就是我們所說的文物是有巨大價值的,這個價值不僅僅是文化價值,它可以直接體現在經濟上。

比如我今天PPT其實做了,他們告訴我這個PPT上不了這個大屏幕,說你的PPT太大,有500G,網絡就癱瘓了,我覺得我們的網絡實在是不堪一擊。

我們的雞缸杯,這麼大點,明朝,成化年間做的雞缸杯,這個雞缸杯有2億8000萬,我們說文化和網際網路的關係,只能先把文化拎出來,那是因為成化皇帝。

馬未都:成化皇帝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皇帝,他是被一個叫萬貴妃的婦女抱大的,這個女人一說大他17歲,一說大他19歲,甭管大他多少歲,在那個時代可以做他的母親了,成化皇帝小時候,她抱著他,一天天把他抱大,最後抱成了自己的夫君,天下沒有一個戀愛是這麼談的。皇上1歲時她就抱著,皇上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她都可以隨便撫摸,他可以滿足她內心對於身體的渴望,任何一個女人是沒有這個機會的,一直把她抱大成人,成為自己的丈夫。

成化皇帝跟萬貴妃,按現在大家可以理解的語言說,成親以後(當然他不止她一個親人,他還會有各種妃子),萬貴妃很願意保護成化皇帝,成化皇帝又有極強的戀母情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成化登基那年是雞年,所以燒了一個雞缸杯,雞缸杯很小,只有這麼大,當時據我們考證它是(用來)喝黃酒的。

歷史上的記載,比如明朝末年就有記載,御前有成杯一雙,萬曆皇帝有成化杯一雙,這是最早的記載,證明這個杯子巨大的經濟價值。

到了清朝康雍乾三朝皇帝,一百多年都在不停仿製這種雞缸杯,把雞缸杯推至極限。從那以後中國開始走下坡,我們知道,經濟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文化一定也是下坡態勢。

到了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動蕩使這些歷史上價值連城的文物散落於民間,歷史上有很多隻杯子就是這樣,要不然滅失,要不然就藏匿於民間。

1949年有個上海古董商仇焱之,他離開大陸到香港時意外碰見兩隻雞缸杯,把這兩隻杯子買了,花了1000港幣(在那個年代也是很大的錢)了,帶走了,賣掉一隻把本兒撈回來,留下一隻到他去世時拍賣,那一年是1980年。

1986年這隻杯子賣了多少錢?528萬港幣,1980年,我們都要知道,那是改革開放的第三年,500多萬的價錢跟今天2.8億的價錢,中間似乎還有著巨大的差價,但是你們要清楚地知道,1980年全中國沒有一個人兜裡有528萬塊錢,全中國呀!我們那時候也有10億以上的人口了,沒有一個人有這麼多錢,500多萬,所以眼睜睜看著這個杯子被日本人買走。

一九九幾年時我去日本,有人知道我喜歡這個,就帶我去了一個日本老頭家,日本潛藏的收藏家是非常多的,他用這隻杯子招待我喝了第一杯迎賓茶,當時我一看就愣了,我說他居然使這麼重要的文物來捧出一杯茶讓你喝。他說「因為你懂它」,所以他拿這麼貴重的東西招待。

前年這隻杯子再出江湖時拍了2.8億港幣,被上海的收藏家劉益謙買去,很多記者來問我,說這個杯子貴不貴。我說當然很貴,但是我告訴你,今天能買得起這隻杯子的人在中國有一萬個,有一萬個人能有2.8億去買這隻杯子,如果你拿槍頂著他的後腦勺說不買我就把你打死,還能多出九萬個,有十萬個人傾家蕩產,2.8億是可以買這個杯子,但是他們都沒有買。

中國到底有多少富翁,胡潤排行榜上一定是不準的,我跟胡潤聊過天,我說你這個一定不準,中國有很多隱形富翁,有很多我知道的富翁根本不在那個榜裡,他依然有很大的財產。這個時代的裂變我們由一個文化產品看得清清楚楚,這麼小一隻杯子,幾十克重,任何材質都不會有這個價錢,但它有這個價錢,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文化積累的價值,它不是瓷器的價值,是文化積累的價值。

我們今天怎麼讓一個杯子從500多萬變成2個多億?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過去有句話「物以稀為貴」,今天不是這樣,東西再稀少沒有人知道依然沒有價值,今天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我們的價值觀改變為「物以知為貴」,你一定要讓這個社會知道它是什麼,它才變得有價值,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帶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所以我開始向網際網路商業靠攏,開始做我們的文化公司,我只是希望文化公司將來獲得一部分利益來養活博物館,我做博物館已經做了21年了,中國第一家具有法人資格的博物館,我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杭州的觀復博物館,廈門的觀復博物館,上海的觀復博物館,現在正在裝修的深圳的觀復博物館,我做了這麼多博物館,今天我確實感到文化消費時代已經來臨,因為我們是賣票的,我們每年賣票以30%的速度增長,我們的票很貴,100元一張,100元一張,三口之家到你的博物館逛一圈,完全可以去一家很好的餐廳吃飯了,他為什麼不去吃飯而到你這兒來參觀呢?因為他有文化需求。

文化需求的時代已經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我們迎面撲來,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對待它,我們怎麼能在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自己積累的文化大放異彩?我說過,如果我們有一天重新登上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我們依賴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其它。

所以我們今天就兢兢業業地去做這種文化企業,文化企業是非常難做的,文化的地位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最多算一個「小三兒」,它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但它靠富人的包養,慢慢文化會變成一個非常強有力的產業,這個產業是有賴於全民族文化的覺醒。改革開放馬上40年了,我們奔錢時代已經走了40年,奔錢時代走40年的弊端我們都看得見,比如環境汙染、我們的人心渙散,我們的道德滑坡,這些都看得到,如果我們想有一天我們的文化能重新凝聚起來,就靠我們自己,就靠今天的文化自覺、文化覺醒。所以我做了很多有關今天可能普及的一些產品,我植入我的第二個廣告,比如我做了一個觀復雞缸杯,我們要無愧於我們自己對文化的理解,無愧於我們自己的時代。

謝謝大家。

【年會精彩文章】

董藩:房地產稅眼下推出的難度非常大

夏磊:A股房地產股票已從成長股變成周期股

李鐵:當前房價調控政策打壓中低收入人口的利益

王忠民:金融在企業從1到N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姚洋:科學發現進入爆發期 中國迎高光時代

任澤平:2018年房地產銷售將大幅低於預期

陳淮:買的房子不一定住才是租購併舉的現代化進程

李鐵:統計的人均住房標準低估了現在的實際需求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何泱子_NF4869

相關焦點

  • 馬未都說馬未都 9(圖)
    梅辰著  中信出版社  馬未都:多了,好多呢。這不能說,我都是偷著弄,說了我就沒法收藏了。  梅辰:什麼意思?  馬未都:我哪兒有那麼多錢啊!  馬未都:不是。是社會上這方面的東西就會漲價,人家知道我在收這類的東西,那還不漲價?!嘿嘿!等他們知道的時候為時已晚矣,本人已抽身而退了,正像巴菲特所說:「Party已經結束,還有人正在入場。」  什麼值得收藏  梅辰:您認為什麼樣的東西值得收藏?  馬未都:有文化內涵的。  梅辰:什麼樣的器物是有文化內涵的?
  • 一個文化人和一群史上最有文化的貓,來聽馬未都說說「擼貓」趣事
    馬未都,一位關注度頗高的文化名人。他有著「多重身份」:曾經的文學編輯、編劇;文化學者、作家……他創辦的觀復博物館,也是文博圈的「網紅」。 近日,馬未都的新書《觀復貓:妙筆生貓非非詩》正式出版,本書以「貓+文化」的方式,用輕鬆幽默的貓文趣事,感動暖心的人貓故事,帶領讀者穿越歷史,感受文化。
  • 河森堡做客文化節目 與馬未都竇文濤暢聊火鍋
    網易娛樂6月2日報導 近日,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受邀做客高品質文化類節目《圓桌派》,與馬未都、竇文濤、陳曉卿等文化人以「火鍋」為話題,即興來了場深度對談,展開了對火鍋的探討。作為年輕一代的文化人代表,河森堡這位「小鮮肉」與幾位德高望重前輩間的交流碰撞可謂精彩紛呈。
  • 馬未都說馬未都3(圖)
    馬未都:好看哪!  梅 辰:它鑲在木框裡也看不出有多好看啊?  馬未都:我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喲,這什麼玩意兒啊?怎麼還掛在牆上?怎麼是這樣啊?」人家告訴我說「這是鈞瓷」。我那時不知道什麼是鈞瓷,還以為是「軍」瓷呢,後來一個老師傅告訴我說:「老話說"家有萬貫,不值鈞瓷一片"。」
  • 數字時代讓文化消費更有品質
    數字時代讓文化消費更有品質  中國傳媒大學、光明日報聯合課題調研組  編者按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培育新增長極拉動文化消費提質升級的重要節點
  • 氫動力航空時代已經來臨
    2020年10月13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的全球無人機應用和防控大會上,氫航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劉海力與北航校友通航協會無人機專委會的專家和校友同臺,熱烈研討智能無人系統技術發展與應用,並代表公司發表了主題為《氫動力航空時代已經來臨
  • 《造物的溫度》馬未都花一萬三買了個竹盒子,他說出原因後,贊了
    馬未都有次去烏鎮遊玩,進到一家編竹子的店鋪,而店主一下就認出了他。店內各種精美的器物看得馬未都非常讚嘆,他就挑了幾件,但他又問店主,還有沒有更好的?店主說有,不過沒有擺出來。馬未都問為什麼?店主有些尷尬地說:「太貴!」在馬未都的要求下,店主拿出了一個小盒子,是用細竹篾編的,特別精美。馬未都問多錢,店主不好意思地說:「您老給1萬3就可以了!」
  • 馬未都自曝領獎前十分鐘糗事,衣服起靜電,跑院子裡雙手扶牆放電
    馬未都自曝領獎前十分鐘糗事,衣服起靜電,跑院子裡雙手扶牆放電馬未都如今是收藏界的權威人士,他在收藏界說出的話很有分量,近年來馬未都開始接觸影視圈,逐漸的聲名遠揚,他獲過很多獎項,免不了要出席很多重要的場合。
  • 馬未都回顧文學之路:八十年代文學女青年特傲慢
    以收藏名家的馬未都,曾經以文學為事業,在2009年出版的新書《馬未都說》中,馬未都重新回顧了自己的文學之路,感慨頗多。  曾以為文學是一生之事  說起當年的文學夢,馬未都說,懷揣文學夢的青年很容易傲氣,認為塵事太俗,多數的時候眼中不揉沙子,不向世俗低頭。
  • 馬未都對話中國故事 祥雲小屋展示各民族特色
    馬未都對話中國故事:文化小屋展示祖國各民族特色 功德無量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中國故事」大師對話的活動現場。共享智慧與心靈的碰撞。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兩位貴賓,這邊的大家都非常熟悉,是著名收藏家、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老師。
  • 馬未都:過去江湖中,還是有身懷絕技的人,我當知青時就見過一個
    正如馬未都曾當過知青時所見過的一個身強力壯的江湖人物,他們舉止高雅,從不愛在表面上炫耀。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在北京市,祖籍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除了是一名編劇和作家外,他還是一位古老的玩家,也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建人和現任館長。
  • 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遲遲沒有展出,也是有原因的
    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遲遲沒有展出,也是有原因的 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大收藏家。他收藏的東西,往往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就非常的有特點。然而,馬未都遲遲沒有展出。馬未都為何不展出?這背後又有什麼隱情?
  • 網易嚴選石聞一:懶人經濟下的新家居消費時代,國牌當自強
    峰會上,網易嚴選副總裁石聞一發表了《新家居消費時代的洞察與實踐》的主題演講,她分享了新家居消費群體畫像:90後年輕群體,居住小面積現狀,一二線租房的生活方式,有品質追求,並呈現懶人趨勢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智能化家居的普及,以及消費文化的變遷,企業需要展開新一輪思考,該怎麼樣滿足這個時代的消費新趨勢和新訴求。
  • 中國消費力量崛起 伊利在達沃斯主張品質引領消費新時代
    年終歲尾,當你盤點一年的消費帳單時,是否注意到,自己的消費傾向已悄然發生變化,從對價格敏感到對品質敏感、對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情有獨鍾、越來越享受線上線下帶來的消費體驗升級……在這些變化中,正隱藏著全球消費轉型升級的秘密,也預示著一個全新消費時代的到來。
  • 她被稱為日本版馬未都,身世神秘花天價購買中國文物,又主動歸還
    馬未都,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的創立者。從工人到編輯,再到如今聞名全國的大收藏家,馬未都的勵志故事深受民間藏友們的喜愛。馬未都先生現在很少再說他當年的撿漏故事,說的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自己的感悟,也許這就是從一個「玩家」到「藏家」的蛻變。在古董面前,我們都是過客,要善於了解它們的歷史和文化。不只是中國,一位被稱之為日本版的「馬未都」,便也是這樣一位奇女子!
  • 消費與文化雜食時代,屠夫、髮型師和調酒師才是最理想職業?
    理察·E·歐塞霍在《紐約手藝人——手作精神與品位消費的未來》一書中寫道,「整個飲食業都是美國『職人』與精製做法出現的重點領域。食物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法式高級料理一直控制著飲食高雅品味的發展。但在當今這個文化雜食性的年代,高雅與低俗文化的界限日益模糊,內行的消費者會把眼光深入探向單一食材的來源,如製造者是誰、如何製造、在哪兒製造,以及這些食材究竟是如何出現在自己的盤子裡,藉此劃出品味的界限」。
  • 零極限引導「文化消費」 實現文化經濟和經濟文化
    當記者問吳雲豔打造這麼一個O2O新媒體互動平臺的經濟意義的時候,吳雲豔說:「零極限希望引導『文化消費』,實現文化經濟和經濟文化的落地」。    吳雲豔說當今經濟和時尚的社會,「文化消費」已經成為滿足溫飽以後的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 被馬未都稱讚的陶瓷設計師,他創作的瑞獸在等你認領
    馬未都曾在自己的節目裡對瑞獸進行過解讀:「瑞獸是一個泛稱,我們認為中國古代很多你叫不出名字的都可以稱之為瑞獸,簡單地說是祥瑞之獸,每個動物它都有它祥瑞的一個成分在裡頭2016年,馬未都先生在他的景德鎮之行中對我們陶瓷設計師謝成龍的手工瑞獸雕塑瓷作品予以了很高的評價,他的作品《守望》現被馬未都收藏於北京
  • 馬未都:「金字塔」的翻譯有來頭,出自一位中國大師之手!
    金字塔是哪一年被命名為金字塔的呢,最近國內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去了一趟埃及,專程參觀了金字塔。馬未都去了以後,連問當地的陪同人員三個問題,這塔為什麼不叫全子塔,為什麼不叫人字塔,人字不是一撇一捺麼,造型和塔一樣啊,又為什麼不叫八字塔,把陪同人員問得一愣一愣的。
  • 消費主義時代,童年的「異化」與出路
    論著秉承並參照童年文化審美精神,對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進行綜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當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當代童年文化建構路徑。立足消費主義甚囂塵上之當代語境,著者對「童年消費文化」的審美聚焦與深度透視意義不凡。  誠如論著所述,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消費主義文化潮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同時,也將作為審美文化符號的童年變成了消費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