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遲遲沒有展出,也是有原因的

2020-12-08 騰訊網

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遲遲沒有展出,也是有原因的

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大收藏家。他收藏的東西,往往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就非常的有特點。然而,馬未都遲遲沒有展出。馬未都為何不展出?這背後又有什麼隱情?

在這裡筆者要先為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錯金銀。錯金銀別稱金銀錯,是一種特殊的工藝,起源於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是將金銀在青銅器上做金銀圖案紋飾,難度係數高,操作要求多,工藝要求極為苛刻。馬未都的門環,正是由錯金銀之法打造。既然明白了錯金銀是什麼意思,那麼就要搞明白何謂輔首?輔首是中國古代安裝在大門上銜門環的一種底座,是我國傳統的大門裝飾。

馬未都所藏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並不是青銅器而是鐵的。馬未都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青銅器居多鐵製少,鐵容易生鏽。所以,西漢時期的鋪首門環能夠流傳於今,文物收藏價值自然是常高的。

然而,馬未都遲遲沒有將鋪首門環展示。馬未都之所以遲遲不展示,在於鋪首的樣式看著在可怕,看起來像「饕餮」。這樣的設計也是為了「闢邪納福」,圖一個吉利。馬未都進一步指出,門環的形制很多,最好的就是神獸,流傳至今的更是彌足珍貴。

當然了這是馬未都的一種戲說,真正不敢展示的原因,可能是鋪首歷經千年經不起折騰,展示一次就受一次傷。馬未都也是出於對文物的敬重才這麼做,並非是為了賣關子才這麼做。至於這件文物從何而來價值幾何,馬未都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馬未都為我們展示了幾千年前古人的文化生活。因而,馬未都表示現在的門鈴雖然方便了,可也丟掉了文化內涵。

相關焦點

  • 《造物的溫度》馬未都花一萬三買了個竹盒子,他說出原因後,贊了
    馬未都有次去烏鎮遊玩,進到一家編竹子的店鋪,而店主一下就認出了他。店內各種精美的器物看得馬未都非常讚嘆,他就挑了幾件,但他又問店主,還有沒有更好的?店主說有,不過沒有擺出來。馬未都問為什麼?店主有些尷尬地說:「太貴!」在馬未都的要求下,店主拿出了一個小盒子,是用細竹篾編的,特別精美。馬未都問多錢,店主不好意思地說:「您老給1萬3就可以了!」
  • 馬未都說馬未都3(圖)
    馬未都:那我老婆肯定得隨我嘛。她不能老跟我打架呀,老打架那不得離婚了嗎!  梅 辰:我記得您那時說家裡睡得好好的床,突然就想把它放到博物館去,然後就說要買個桌子睡覺。夫人就跟著您睡桌子?  馬未都:呵呵,有一回我看見一個大桌子特別好,心想哪兒有這麼大的桌子啊。
  • 紹興白癜風遲遲治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提示:紹興白癜風遲遲治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白癜風的治療要有一定的持續性,耽誤了治療,甚至會讓白斑的危害更大。對於白癜風的方方面面患者都是要謹慎去對待的,當然白斑原因還有很多,有些白癜風患者只知道身體上有一些白斑,但對白癜風這樣的疾病了解不多。那麼,白癜風遲遲治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 從金銀裝飾圖案看漢代,論錯金銀青銅器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從字面上看,錯金銀的「金銀」兩字比較好理解,就是指的金、銀兩種材料。而「錯」字,則有兩種意思。 在《廣雅》中記載,「錯,磨也」,「錯」有打磨的意思。古人會用一種名為厝(錯)石的石頭來打磨金屬,讓金屬變得光滑,這種工藝技法就叫做「錯」。
  • 一個文化人和一群史上最有文化的貓,來聽馬未都說說「擼貓」趣事
    馬未都,一位關注度頗高的文化名人。他有著「多重身份」:曾經的文學編輯、編劇;文化學者、作家……他創辦的觀復博物館,也是文博圈的「網紅」。 近日,馬未都的新書《觀復貓:妙筆生貓非非詩》正式出版,本書以「貓+文化」的方式,用輕鬆幽默的貓文趣事,感動暖心的人貓故事,帶領讀者穿越歷史,感受文化。
  • 梁海燕:裝置藝術「椒圖」「鋪首」和龍生九子
    摘要:龍生九子平面形象很多,立體形象少而粗糙,沒有系統化。龍生九子「椒圖」的立體化、精緻化和圖騰學生命科學相關,要依託古典學、民俗學、人類學,並具備歷史學、考古學、博物學、哲學、美學、神學等多種知識儲備。椒圖作為門的「鋪首銜環」全世界都有,但「椒圖」是中國的,她是華夏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靈魂。
  • 錯金銀:銅器裡的日月之輝
    錯金銀工藝在青銅飾件上的運用, 始於春秋中期, 盛行於戰國。 , 而且材質相同不易讀出銘文的內容, 錯金銀工藝的出現, 使銘文變成了華麗的裝飾。
  • 馬未都說馬未都 9(圖)
    梅辰著  中信出版社  馬未都:多了,好多呢。這不能說,我都是偷著弄,說了我就沒法收藏了。  梅辰:什麼意思?  馬未都:我哪兒有那麼多錢啊!  馬未都:不是。是社會上這方面的東西就會漲價,人家知道我在收這類的東西,那還不漲價?!嘿嘿!等他們知道的時候為時已晚矣,本人已抽身而退了,正像巴菲特所說:「Party已經結束,還有人正在入場。」  什麼值得收藏  梅辰:您認為什麼樣的東西值得收藏?  馬未都:有文化內涵的。  梅辰:什麼樣的器物是有文化內涵的?
  • 日本鐵壺上的金銀鑲嵌工藝
    金銀錯工藝在青銅飾件上的使用,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西漢以後逐漸走向衰落。 它的一般做法為,先在青銅器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出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然後嵌入金銀絲、片,錘打牢固,再用蠟石將其打磨光滑,達到突出圖案和銘文的裝飾效果。
  • 中國徽州鋪首銜環文創設計
    - 鋪首銜環 中國門飾文化 - 傳統鋪首銜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門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最早來源於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象徵著 安全、堅固、地位和保險,是近千年以來人們的審美情感和精神追求與信仰文化。
  • 馬未都:過去江湖中,還是有身懷絕技的人,我當知青時就見過一個
    -巴斯德先生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管是大人物,大家都讚美他,還是平凡的普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與這個社會和睦相處,不過,在人們的印象中,大人物總是能幹出大事,為祖國和全人類的幸福而奮鬥,並且取得了一些成績,這對人們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
  • 從西漢到明清,黃金和白銀的比率是多少?
    有粉絲問筆者,清代金銀的比價是多少?一兩個金子等於十二個銀子嗎?筆者曾就清代銀律,錢律著述多篇。只是黃金的比價還沒有涉及。藉此機會,我們來說說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中國人使用黃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從現有的出土青銅器來看,出現了錯金的過程,即在青銅器的紋樣中鑲嵌黃金,看上去金碧輝煌,華貴豪華。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也經常看到「金」字。但據學者考證,春秋時期的「金」並非全是金,多為銅。比如,楚國曾將「黃金」送給鄭國,但怕對方用來製造武器,就讓鄭國發誓用這些黃金製造樂器。顯然,這裡的「金」指的是銅。然而,文獻中的「黃金」有時指的是黃金。
  • 馬未都自曝領獎前十分鐘糗事,衣服起靜電,跑院子裡雙手扶牆放電
    馬未都自曝領獎前十分鐘糗事,衣服起靜電,跑院子裡雙手扶牆放電馬未都如今是收藏界的權威人士,他在收藏界說出的話很有分量,近年來馬未都開始接觸影視圈,逐漸的聲名遠揚,他獲過很多獎項,免不了要出席很多重要的場合。
  • 馬未都:「金字塔」的翻譯有來頭,出自一位中國大師之手!
    金字塔是哪一年被命名為金字塔的呢,最近國內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去了一趟埃及,專程參觀了金字塔。馬未都去了以後,連問當地的陪同人員三個問題,這塔為什麼不叫全子塔,為什麼不叫人字塔,人字不是一撇一捺麼,造型和塔一樣啊,又為什麼不叫八字塔,把陪同人員問得一愣一愣的。
  • 馬未都:開價2億的天球瓶,全世界獨此一件,青花料很特殊
    馬未都形容自己見過太多的古董青花瓷器,但真正要講究色彩與感覺最好的青花古董瓷器,還數永樂年間燒制而成的青花。馬未都:開價超過2個億的天球瓶,全世界獨此一件,普通人根本無法擁有。這是一件什麼樣子的瓶子呢?馬未都告訴大家,這一件瓶子的模仿者眾多,但真正被證實的卻很少,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館裡面珍藏的就有一隻。
  • 馬未都:30年前,鄭淵潔在北京買了10套房子,用途你一定想不到!
    馬未都:30年前,鄭淵潔在北京買了10套房子,用途你一定想不到! 馬未都和鄭淵潔相識,還是源於10年前的一次電視節目,兩人相談甚歡,很快就成了朋友,鄭淵潔曾專門為馬未都寫過一篇博文,稱他為真正的大師,能讓「嫉惡如仇」的鄭淵潔如此誇讚,可見馬未都的功底深厚。
  • 元素的同位素——金銀首飾真的有輻射嗎?
    有的同位素有放射性,有的則沒有。    以前,金銀首飾是上了年紀或者結了婚的人,才會戴的。這些年,生活水平提升,很多年輕人都會有幾件金銀首飾,甚至連剛滿月的小寶寶,也有家長會給TA戴上銀鎖、金元寶之類的首飾。可是,在謠言滿天飛的網絡時代,經常能看到這樣驚悚的言論:「不要再戴金銀首飾了,它們有放射性,會輻射的哦,還會致癌……」「孕婦和小寶寶,快取下你們的金銀首飾,小心輻射!」
  • 馬未都:30年前80元買的古玩,我以為買到絕世柴窯了!
    宋 汝窯tianqingyou洗但有一個令後世至今都沒解開的的迷團,上千年來,柴窯既沒有發現實物,也沒有發現窯址。清代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說:「今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照這個說法,就是雖然得不到整器,但還是有機會能奢侈的得到一個殘片。
  • 馬未都對話中國故事 祥雲小屋展示各民族特色
    馬未都: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邊是來自香港的著名歌手梁詠琪,也是我們「中國故事」的明星志願者。  梁詠琪:大家好。  主持人:我看到今天場下的觀眾非常多。給了我們「中國故事」,給了我們兩位貴賓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