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文化廣場

2020-11-25 LAC景觀網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

member 2005-09-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位於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原灌縣)。城市因有二幹多年歷史的大型水和J工程都江堰而得名。該堰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廣場所在地位於城市中心,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三條灌渠穿流城區,同時,城市主幹道橫穿東西,場地被分為三塊。
  本文從地域自然和文化過程,歷史,場所的現狀問題和當地人的生活及休閒方式諸方面人手,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將景觀的藝術設計理解為解讀地域和場所精神的過程。

  一、設計目標

  用現代景觀設計語言,體現古老、悠遠且獨具特色的水文化,以及圍繞水的治理和利用而產生的石文化、建築(包括橋)文化和種植文化。使之成為一個既現代又充滿文化內涵的、高品位、高水平的城市中心廣場,包容了文化功能、休閒功能、旅遊功能。

  二、設計構思來源之一:地域自然與人文景觀研究與歷史閱讀

  文化挖掘——水文化之精神

  因水設堰,因堰興城,水文化是都江堰市特色的來源與根本特徵,為此,都江堰廣場之場地特徵集中體現在以下兩點:

  1.地域景觀:天府之源——自然與文化景觀格局

  都江堰市枕居都江古堰,座落在群峰腳下,鑲嵌於蒲陽、走馬、江安、柏條四河之間。西北古堰雄姿,群山環峙;東南平疇萬裡,天府良田無垠。其水由西北向東南而行,暢遊百川,澤萬頃良田,奔騰呼嘯,氣勢磅礴。放射狀的水網奠定了天府之國扇形自然和文化景觀格局的基礎。都江堰是天府扇面的起點,而廣場則為都江堰市的扇面核心或稱「水口」。

  2.閱讀歷史:飲水思源——以治水、用水為核心的歷史文脈及含義

  (1)治水的淵源
  都江堰真正為多數人公認的始創者是秦昭王時的蜀郡守——李冰。都江堰卻是一個千秋工業,它凝聚了數千年蜀人的辛勞。繼李冰之後,各朝代的人都對都江堰進行了修復與改造,技術上不斷得以更新。
  (2)種植文化
  隨著都江堰工程的進一步完善,成都平原處處皆為人間樂土,溝渠縱橫,阡陌交錯,地無曠土,已到了「天孫縱有閒針線,難繡四川百裡圖」的佳境。漢化後的種植文化將種植與養殖統一,稻魚結合,自成體系。
   種植文化使蜀「人傑地靈」,成為政治經濟的重地,也為後世種植、漁業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並激發了我們的設計思路與靈感。
  (3)植根古蜀的建築技術
  都江堰工程中的若干重要技術,如籠石技術(竹籠卵石及後來的羊圈一木樁石籠工程)、魚嘴技術、火燒崖、石鑿崖技術、都江堰渠首和有關河渠上的若干索橋的建築技術,都具濃重的地方水利風格,富有民族文化特徵。
  另外川西民居及宗教建築也有鮮明的特點,特別是對竹木石材的應用及藝術處理都有其濃厚的地方特色。
  (4)石文化
  古代蜀人有崇拜大石、崖石的原始宗教意識。石犀、石馬是具有地方特徵的神物,蜀人認為犀牛神可戰勝水神,而且有陰陽五行說的內涵,從五行相剋的關係看,石屬土,土勝水,石神有鎮水的含義。
  (5)水的其它衍生文化
  都江堰因水而生的文化很多,如神話、祭祀文化、景觀及歷代文人留下的詩詞歌賦等。這裡只提一下都江堰的開水節,它源於遠古對水神的祭祀,後來改祭李冰。古老的慶典民俗傳承千年以上,成為都江堰極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增進了人們對水文化的認識。

  3.市民休閒行為之特點

  時代的發展使得許多城市生活節奏愈來愈快,而這裡卻處處有別地少見的悠閒景象。成都有「最悠閒城《之美譽,而其中尤以都江堰為最。這裡的人們喜歡悠哉自在的日子,頗有  「長夏無事,夕陽西下,明月東升。搬個小板凳,沏上壺不濃不淡的茶,聚幾個不衫不履的人,說幾句無拘無束的話」的味道。

  三、設計構思來源之二:場地問題的分析

  景觀設計的要旨是解決問題,現狀都江堰廣場有許多問題必須通過設計來解決:
  1.城市主幹道橫穿廣場,將廣場一分為二,人車混雜。
  2.用於分水的三個魚嘴沒有充分顯現,本應是最精彩的景觀,卻被髒亂所埋沒。
  3.渠道水深流急,難以親近,其中一段已被覆蓋。
  4.廣場被水渠分割得四分五裂,不利於形成整體空間。
  5.局部人滿為患,大部分地帶無人光顧。
  6.多處水利設施造型簡陋,破敗不堪。
  7.大部分地區為水泥鋪地,乏景觀特色與生機。
  8.周圍建築既無時代氣息也無地方特色。

  四、設計構思:解決問題與營造場所

  基於以上分析,以及場所問題和特徵的研究,提出了如下一些設計構思:

  1.廣場主體構思

  天府之源,投玉入波;魚嘴竹籠,編織稻香荷肥。
  在廣場之中心地段,設一渦旋型水景,意為「天府之源」。中立石雕編框,內填白色卵石,取古代「投玉入波」以鎮水神之象,又為竹籠搏波之形,同時喻古蜀之大石崇拜主要旨。石柱上水花飛濺,其下浪泉翻滾,夜晚彩燈之下,浮光掠金。水波順扇形水道盤旋而下,扇面上折石凸起,似魚嘴般將水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細薄水波紋編織成一個流動的網,波光淋漓;意味深遠,令人深思;蜿蜒細水順扇面而下,直達太平步行街,取「遇彎裁角,逢正抽心」之意。廣場的鋪裝和草地之上是三個沒有編制完的、平展開來的「竹籠」。竹篾(草帶、水帶或石帶)之中心線分別指向「天府之源」。中部「竹籠」為草帶方格,罩於平靜的水體之上,中心為圓臺形白色卵石堆。東部「竹籠」則以稻秧(後改為花崗巖)構成方格,罩於白色卵石之上,中置梯形草堆(後改為卵石堆)。西邊「竹籠」則是紅砂巖方格罩於草地之上。

  2.問題的解決對策

  (1)整合場地
  針對水渠將廣場分割的現狀,以向心軸線整合場地。軸線以青石導流,喻灌渠之意,隱榪槎之形。可觀、可憩、可滋灌周邊草樹稻荷。同時在各條水渠之上將水噴射於對岸,夜光中如虹橋渡波。
  (2)人車分流
  幹道處為避免人車混雜,以下沉廣場和地道疏導人流。廣場北側半圓形水幕垂簾,茶肆隱於其中(後取消);南端水流盤旋而下,以扇形水勢融於地面並成條石水埠之景。
  (3)強化魚嘴
  四射的噴泉展現了分水時的氣勢,突出了魚嘴處水流的喧譁。水落而成的水幕又使魚嘴及周圍景致若隱若現,獨具情趣。燈光之下,如彩虹飄帶,掛於灌渠之上。
  (4)分散人流
  廣場四處皆提供小憩、遊玩之地,市民的活動範圍將不會再局限於現有的小遊園處。
  (5)增強親水性
  設計後整個廣場處處有水,注重親水性的處理,重點有以下幾方面:
  內江處水車提水,引水流於地面,遊人觸手可及。
  廣場南部以展開的竹籠之形,阡陌縱橫之態,引水以入,市民盡可在其間遊玩。
  蒲陽河上暗渠復現,水薄流緩,人可涉而過之,人水交融(後改為旱地噴泉)。
  (6)重塑水閘
  利用當地的石材一紅砂巖,將閘房建築進行改造。罩以紅砂巖框,上懸垂藤植物,周圍以白卵石鋪裝,兼懸水簾,將水閘以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融入廣場的環境與氛圍。
  (7)創建生態環境
  廣場上水流穿插、稻香荷肥、綠草如茵、樹影婆娑,一改以往水泥鋪地的呆板,營造出一片綠意與生機,成為都江堰市一處難得的生態綠地,市民身心再生的極佳空間。
  (8)營造生活情趣
  廣場的設計因襲當地的市民文化和村落街坊共賞院落格局,注重意境的創造,強調精製的細節。茶肆遍布,處處隱於林中;南端小橋流水,別具情趣;阡陌中或石或水,妙趣橫生;疏林草地上,座椅遍布,市民或坐或臥、或讀或聊;青石渠,紅砂路,水樹人融於一體。
  (9)交通體系
  將城市交通幹線移出廣場區域,限制穿越廣場的車流。未來的停車場最好位於擬建博物館一帶,這樣即便於參觀博物館和通達廣場,又可減少車流對廣場的幹擾。
  (10)周邊建築
  注重風格的統一,並強化地方特色和時代感。剔除雜亂建築,有重點有目的的進行建設,同時要強化建築周圍環境綠化的效果。以鳳凰賓館為例,採用具地方特色的紅砂巖框將其進行改造處理,古中有新,又很有時代感。
  (11)河畔處理
  廣場臨水段預留不少於8m的步行道和草地用作防洪搶險通道。同時建議加強沿河兩側的整體綠化工程,並延伸至下遊,重建扇形綠色通道,以充分發揮水的生態作用,將其創建為成都江堰市集休閒、娛樂、生態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走廊。
  (12)燈光及廣告
  燈光是為夜晚增添情趣和閃光點的關鍵。都江堰市氣候較好,夜間活動可持續很晚,因此可將廣場設計為不夜之地,除一般照明外,要以藝術照明的手段點綴其間。    

  3.廣場的藝術設計

  廣場的藝術設計來源於對地域自然和歷史及文化的體驗和理解,也來源於對當地生活的體驗。除了上述「投玉入波」主體景觀外,以下是其他幾個重點藝術處理的解釋:
  (1)導水漏牆:源於竹籠和導水槽的藝術集中體現在廣場中部斜穿廣場的石質柵格景牆上。該景牆採用10cm x 10cm鏤空,斜向方格肌理,頂部為導水槽。該景牆既起到分割廣場空間的作用,同時,由於其為通透的漏牆,使廣場分而不隔,豐富了廣場的空間和景致。近百米長的柵格景牆強化了南北向的軸線關係,這條軸向北源於閩山豁口,即寶瓶口,往南延伸入未來太平街步行街,中間則是廣場的主體雕塑「投玉入波』。景牆與「投玉入波」之間通過3根高3m的燈柱來虛接。景牆與太平街的聯繫通過一個井院式石廣場做轉折。
  (2)榪槎天幔:廣場設計之初,時逢陽春三月,天府之國,見菜花遍地;或行遊其中,激情蕩漾,流連忘返。再尋覓三千前年文脈,得榪槎冶水之妙道。因此遍插銅柱,斜立有致,側觀如榪槎群,上懸黃色天幔,如若遍地黃花。夜光之下,更為燦爛。
  (3)燈柱及欄杆系列:採用相同的柵格語言,廣場上布置了一系列燈柱,構成廣場的主要豎向結構。外為花崗巖材質,內襯毛玻璃,夜晚可形成獨特風景。竹籠的編制格式語言被體現在廣場設計的任何一個細部,包括所有臨水欄杆,和過江的兩座吊橋。
  (4)微空間設計:都江堰人的休閒方式為公共場所的空間設計提供了不盡的藝術靈感。在廣場的北端,歷史上是行舟栓纜繩的地方,殘存的水泥墩自然成為休閒老人聚首耍牌的場所。為再現和再生這樣的場所,設計了約5m見方的近尺度的空間。廣場西南角是一處下沉式演義廣場,觀演場所打破了一般的做法,而是通過疊石和亂石、環境藝術品及種植,設置了多樣化的空間;廣場南端利用地勢,形成下沉跌水空間,並和蔭棚長廊相結合,構成一條林下休閒場所。導水漏牆的落水處為一卵石鋪墊的院落,柱廊圍合,中為水井,吸納漏牆跌水。自院內循牆北望,但見白水一注自閩山而來。「天府之源」意在其中。 

  • 給Ta打個賞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飽含寓意的水文化:都江堰該如何傳承和發展豐富的水文化資源?
    被譽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因其所在的地理區域與主要場所都與水文化息息相關,身處都江堰,無時無刻都能夠體會到一種具有古老、悠遠、特色的水文化氣息。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其水文化的內涵覆蓋在都江堰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包括水利工程、水利歷史文物、哲學思想、民間習俗等方面。
  • 都江堰: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
    都江堰無壩引水工程的建造思想、科技含量和水文化的內生力量,給現代社會及科學研究帶來無盡的思考與啟示。 關鍵詞:都江堰;文化寶藏;灌區;水文化;天人 作者簡介:   【核心提示】當今世界各國已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不僅在技術上尋找應對方案,也在從文化視角探索人水和諧的發展方式。
  • 天府之國成都,具有聞名世界的大熊貓基地,和千年文化的都江堰
    四川成都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主要處在平原地區,再加上河流之水對此的灌溉,讓此地成為了人間的天堂。它有著蓉城的別稱,到了花開時節當你走在馬路上,你就會發現道路兩邊都開滿了芙蓉花,一片極美的景象盛開在你的眼裡。
  • 什邡大王廟,專祀「川主」李冰的道教宮觀,與都江堰二王廟齊名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專家李冰,在任秦國蜀郡太守期間,在岷江流域興辦了許多水利程,其中以他與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最為著名,晚年的李冰在距都江堰60公裡外的德陽什邡治理洛水,後病逝於此,葬於洛水章山。在參觀完李冰陵後,從章山離開來到了距此幾公裡外的洛水鎮朱家橋村大王廟。
  • 萬匯學校都江堰再落一子 昨日正式開學
    「正衣冠、點硃砂、拜師禮、擊鼓明志……」8月30日上午,備受社會各界和家長們關注的都江堰市萬匯學校舉行了名為「建千秋名校 築百年夢想」的開校活動。這場復原中華傳統開筆禮的開學儀式上,萬匯學子們身著傳統漢服誦讀中華經典,與新建成的都江堰市萬匯學校一同拔錨啟航!
  • 都江堰興堰投資有限公司:19興堰01:2019年第一期都江堰興堰投資...
    城投公司主要從事都江堰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城改造以及國有資 產、資源的經營管理工作,2008年以來,城投公司在都江堰市災後重建中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對恢復和完善都江堰市受損的交通、通信、能源、水 利等基礎設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從地圖看2276歲的都江堰工程!盤點它的防洪原理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華陽國志中記載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飢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其中離不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勞。這座歷史最長的無壩引水工程,成就了成都兩千多年來的繁榮與興旺。一.都江堰的建造原理是什麼?都江堰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組成。
  • 都江堰4隻大熊貓寶寶面向全球徵名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雪嬋 攝影報導)7月24日,「為2017年出生的4隻大熊貓寶寶全球徵名活動」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貓樂園)舉行,徵名活動由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聯合發起。今日,格格仔和妃妃仔首先亮相。其中,格格仔1號和2號是一對龍鳳胎。
  • 都江堰你只知道青城山?請保留這個小組防禦策略
    待在高壓與PM2共存的環境中後,5長期以來,你需要在森林裡洗肺,感受負離子爆炸的清新,穿梭於千年古堰,這個策略會讓你知道為什麼都江堰的人渴望在這裡隱居~最佳解鎖都江堰姿勢要解開世界都江堰文化遺產,首先需要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對宏偉水利工程的挖掘和修建以及2000多年來的防洪灌溉原理,在小巷深處品嘗深藏
  • 青城山—都江堰為什麼是此生必遊的目的地?
    隨著「10國旅遊達人老君閣打太極迎新年」公益活動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舉行,引起了國內外旅遊達人的廣泛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青城山—都江堰是此生必遊的目的地,為什麼?或許真正來這裡深度體驗過的人最有發言權。
  • 成都都江堰:提振能級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熱氣騰騰的年豬宴端上桌,川西音樂林盤打破了一向的寧靜,辛勤一年的都江堰人用一場接一場的歡慶,迎接新年的到來;不遠處的成都融創文旅城飄起片片「雪花」,用不了多久,這裡也將成為都江堰旅遊的又一張名片;順著玉壘閣遙望青山,光影交錯間,綠色成為這個城市發展最鮮明的底色……生活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處處藏著驚喜。
  • 2020廣州正佳廣場非遺文化直播活動時間+活動內容
    廣州正佳廣場非遺文化直播活動  時間安排:  第一場活動:6月19日開展  活動內容:以「讓傳統帶著愛延續」為主題,訪談一眾非遺大咖,傳承中國非遺文化,聯動正佳廣正街非遺內容展開。  第二場活動:6月25日開展  活動內容:適逢端午佳節,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結合端午龍舟非遺文化,聯動正佳端午場景展開,在疫情影響之下,帶大家體驗不一樣的「龍舟節」。
  • 詳解都江堰及成都平原的地理結構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篇> [第63節]作者:溫駿軒長篇連載,每周更新益州(4)——成都平原與都江堰從劍閣道穿出,循例還需要穿越一片丘陵地帶才能夠真正進入大平原地帶。這片位於北龍門山脈與成都平原之間的丘陵,主要是由古稱「涪水」涪江所覆蓋。
  • 常州文化廣場:採用一部燈光「音樂劇」作為景觀照明
    從時空之門到星空海洋,從魚戲蓮葉到水墨荷塘,從毗陵詩人到龍騰常州……這兩天,不少市民在我市文化廣場先睹了常州新地標的燈光「音樂劇」。這個以拱橋為造型的現代建築群,在夜幕中以燈光和音樂的完美聯動,講述著貫穿古今的「龍城故事」。目前,這個景觀照明項目處於調試階段。
  • 中華文化與水的哲學
    可據考證,良諸文明最後還是毀於洪水,除此之外,古河濟地區在進行考古發掘時,也發現了大量的龍山文化遺址被洪水堆積疊壓的殘存。所以,可以這麼說,水,對中華古代文明,亦興之,亦毀之。大禹治水從中國歷史上看,水利樞紐甚至決定著地方的繁榮,蜀守李冰修都江堰
  • 湖北建全國首個以警察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廣場
    湖北建全國首個以警察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廣場 2008年06月25日 15:48 來源:湖北日報 發表評論   23日,一個佔地4000平方米,融教育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警察文化主題廣場在湖北警官學院建成,該廣場是全國首個以警察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廣場,可供廣大市民免費參觀。
  • 休閒廣場、非遺文化公園、多功能圖書館、音樂廳……這座日照海曲文化廣場您聽說了嗎?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6日訊 今天上午,日照市東港區在項目建設現場召開日照海曲印象文化廣場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對日照海曲印象文化廣場相關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介紹。海曲印象文化廣場,是日照市東港區目前在建的項目。項目北至海曲路、南至迎賓路、東至東關南路、西至正陽路,總面積1600畝,其中新規劃建設面積1100畝。
  • 四川在建最大供水工程:都江堰水抬上沱涪分水嶺 毗河供水工程解渴...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實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大提升行動,抓好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建設等。多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呼籲,一期工程2019年4月完工後,必須馬上開工二期工程,才能將岷江水留住,發揮出毗河供水工程應有的作用。
  • 路線|成都熊貓基地都江堰1日遊
    來到成都怎麼能不去看看可愛的熊貓胖噠,玩耍的,吃竹筍的,打架鬥毆的,所有的日常萌態你都能親眼見到;同時你還能去觀山拜水,領略一番都江堰的人文美景和山水風光,感受巴蜀之國千古傳承的治水智慧。如果你對午餐還有要求,可以去到川菜博物館品嘗幾十道精品川味小吃, 讓你一飽口福。而接下來剩下的所有時間,就全部交給都江堰吧,徒步環線行走,沿途覽盡巴蜀風光。
  • 創造無愧於時代的先進水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這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水重要性的界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水問題,重新審視人與水的關係,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如何以水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