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貼近時代生活 推動融合創新 深化豐富內涵

2020-12-05 央廣網

圖為《國家寶藏》節目

圖為《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首期節目《扶貧路上》劇照,演員在舞臺上再現犧牲在扶貧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

核心閱讀

綜藝節目從內容題材、參與者、引發效應等方面,都更加貼近時代生活。鮮活的社會現實和普通人背後不凡的故事,是綜藝節目生長的肥沃土壤

新媒介、新技術不僅帶來節目傳播方式變革,而且成為節目內容和形態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催生出新的綜藝類型和內容形態,推動新技術與新綜藝的融合創新

綜藝節目不斷拓展行業邊界,與藝術、影視、旅遊、文博、科技、教育、體育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推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綜藝+產業的聯動效應

綜藝節目既要從優秀文化中汲取文化資源和精神力量,又要不斷探索優秀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新方式、新路徑

隨著《國家寶藏》《我就是演員》《這!就是街舞》等節目成功出海,國產綜藝節目自主創新受到各界關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產綜藝節目不斷探索適合觀眾的有意思、有意義的節目形式。在新媒介、新技術帶來的環境變化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積極應對,強化節目內涵、探求模式創新、推動跨域合作、實現價值創造,產生一批涵蓋不同類型的優秀綜藝節目。國產綜藝節目在節目形態、制播模式、內容形式、價值創造和精神引領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貼近時代生活,提升原創能力

綜藝節目無論從內容題材、參與者、討論話題和引發效應等方面,都更加貼近時代生活。鮮活的社會現實和普通人背後不凡的故事,是綜藝節目生長的肥沃土壤。只有紮根生活、紮根現實,綜藝節目才能獲得持續不斷的創新活力。過去某個階段,一些綜藝節目由於對市場和觀眾的誤讀,曾出現過度娛樂化傾向,對節目現實內涵與價值導向重視不夠。

近年來,國產綜藝節目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現實、貼近時代,以普通人視角,聚焦時代大變革下的新境遇與新問題;多角度多層次探討家庭、婚姻、情感、職場、心理、教育等社會話題,拓展綜藝節目表現社會現實的廣度、深度和厚度。

一大批觀察類綜藝節目蓬勃興起,它們採用「紀實+綜藝」的形式,圍繞多種社會關係,聚焦家庭、職場和社會,力圖再現生活本來形態,在觀察和體驗中,引發觀眾對人生價值及意義的討論與思考。《忘不了餐廳》以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為節目主角,傳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我家那閨女》深度解讀青年生活與代際交流現狀,引導公眾思考;《令人心動的offer》等職場類節目在還原職場生活基礎上,與觀眾共同探討就業、個人發展等話題。在正確創作導向下,綜藝節目不斷提升原創能力,不僅開發出生活中不同領域的觀察類、體驗類等節目類型,而且推動《極限挑戰》《奔跑吧》等節目通過強調體驗社會生活、表現普通人故事,實現節目創新。

此外,國產綜藝節目通過強化社會服務功能,推動節目類型出新出彩。《我們在行動》關注扶貧攻堅,打造小而美的公益紀實節目。《夢想改造家》《暖暖的新家》等創新節目模式,聚焦家居改造服務。此外,談話類、論辯類節目也是綜藝節目創新的亮點。這些節目圍繞時事熱點,取材當下人們普遍關切的社會現象,以多樣化視角、精彩論辯和有趣的語言風格,倡導積極正向的社會價值,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

利用新媒介技術,創新節目表達方式

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適時求變,主動擁抱新媒介、新技術,積極謀求創新。綜藝節目在選題策劃、內容製作、推廣營銷和節目推送等層面,利用大數據技術繪製節目觀眾畫像,分析用戶觀看行為和參與行為特徵,從而實現內容精準推送,並通過彈幕、微博等即時互動的技術和多屏互動媒介,不斷增強觀眾參與節目的互動效果。

在這一過程中,網絡綜藝充分利用「網生」優勢,深入開發網絡資源,構建網絡文化IP體系。傳統電視綜藝則積極借鑑網絡綜藝經驗,通過在年輕人聚集的視頻網站開設頻道等方式,探索符合年輕受眾觀看興趣和互動需求的融合方式,積極實現價值引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家電視臺開創「雲綜藝」,盡力為居家觀眾提供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

新媒介、新技術不僅帶來節目傳播方式的變革,而且成為節目內容和形態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全息投影、虛擬技術和人工智慧應用到綜藝節目的創作生產中,不僅大大提升節目呈現效果、創新表達方式,而且催生出新的綜藝類型和內容形態。比如,《國家寶藏》採用全息式舞臺,實現文物的虛擬展示,創設沉浸式主體舞臺;《明日之子》中虛擬歌手的加入,打開虛擬與真實同臺競技的新模式;《最強大腦》《這!就是鐵甲》等節目中,人工智慧與真實人類進行人機競賽,展現智能科技時代的文化新特徵;《跨次元新星》首創將CG引擎、實時3D渲染、數字孿生等多項技術應用於綜藝節目,打造虛擬偶像選秀新模式,為觀眾帶來全新視聽體驗。

拓展行業邊界,實現協同創新

跨界融合有利於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和價值的重新編碼,是文化創新的重要方式。近年來,伴隨文化產業加快融合發展,綜藝節目以「文化+」為路徑,不斷拓展綜藝行業的邊界。綜藝節目與藝術、影視、旅遊、文博、科技、教育、體育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不僅拓展綜藝節目的內容類型和文化空間、構建新的商業模式,而且藉助綜藝節目的傳播力和創新力,有效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協同創新和聯動效應。

《聲入人心》《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等節目,藉助綜藝節目傳播效應,發揮了文化培育之用。《我就是演員》《聲臨其境》等節目,充分展示演員專業能力,倡導影視行業注重專業、提升本領。文博文創、運動競技、旅遊生活、音樂選秀等類型節目,帶動文創開發、旅遊產業、運動健身、音樂培訓等行業聯動發展,形成以版權開發為中心,不斷拓展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產業協同創新模式。

在專業、縱深和融合發展中,綜藝節目突破單一的娛樂功能,成為促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動載體。《嚮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等節目倡導「慢生活」理念,在令觀眾放鬆身心的同時,宣傳節目拍攝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幫助所在地農業發展和扶貧項目建設。綜藝節目以故事化、情節化、人格化的方式,重新整合文化資源、歷史資源和旅遊資源,以更接近當下年輕受眾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方式進行轉化和表達,實現文化形象的立體化建構和多層次展示。

當前,越來越多的城市和旅遊目的地加入到綜藝節目製作中,以多種方式講述人文與風物故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拓展產業邊界、進行跨界融合的過程中,綜藝節目本身也獲得通向當代生活的廣闊空間,構築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實現價值創造和功能拓展。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綜藝節目在觀眾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發揮自身文化創新力、傳播力,成為傳承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是綜藝節目提升品質和豐富內容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綜藝節目立足文化自信,進行多維度創新:既要從優秀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創意資源,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吸收精神力量,又要借力新技術、新媒介和新形式,不斷探索優秀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新方式、新路徑。

近年來,綜藝節目深入挖掘文化寶庫,充分利用新技術,積極吸收年輕人潮流文化和創意文化的經驗,系統立體地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國家寶藏》挖掘國寶文物背後的民族精神,通過歷史再現與表現當下守護場景的聯結,弘揚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新了·故宮》以文創開發為切口,挖掘故宮建築與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與精神資源,探討文化轉化創新方式;《故事裡的中國》搭建「戲劇+影視+綜藝」節目形式,通過親歷者和見證者講述、經典文藝重新演繹、專家學者點評等方式,實現綜藝節目對時代精神的創新表達。在尊重文化傳承傳播規律基礎上,這些節目以其儀式感、厚重感和創新性受到觀眾喜愛,成為綜藝節目創新的重要類型。

既立足現實,以此為節目創新的土壤,又紮根傳統,探尋創新靈感;既跨界融合,激活持續創新的動力,又借力媒介技術提升節目品質,這是國產綜藝節目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經驗。

相關焦點

  • 綜藝節目創作掀起「青春」熱 連結時代命題凸顯奮鬥意義
    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
  • 綜藝節目創作掀起「青春」熱
    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文章以之為代表,分析其在節目內容、節目形式、節目元素運用的創新點和成功之處,希望能為綜藝節目的發展帶來一些思考與啟示。 關鍵詞:《朗讀者》;人文綜藝;情感交流;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0-0112-02 縱觀當前的綜藝節目市場,內容同質化、創新力不足、文化內涵缺失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幽默搞笑、親子、遊戲、真人秀為主題的節目佔據了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然而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的熱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格局。
  • 綜藝節目創作聚焦「青春」 背後反應當下文化現象
    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
  •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你好生活》《國家寶藏》《衣尚中國》為例 近年來,以《朗讀者》《國家寶藏》《一堂好課》《你好生活》《衣尚中國》等為代表的一系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分別破題並引領朗讀類
  • 快時代,如何打開「慢綜藝」(新語)
    在節奏和設計上可以做減法,返璞歸真別有一番滋味;在品質和內涵上必須做加法,傳遞時代氣息與人文關懷慢下來,是近年許多綜藝節目的一致步調。一批文化教育、戶外旅遊、觀察類的「慢綜藝」,內容「煙火氣」,畫風「暖人心」,觀眾得以增長知識,收穫治癒感和生活的共鳴。然而,注水稀釋、節奏拖沓、重流量而輕內涵等問題也隨之產生。「慢綜藝」如何找到適合的打開方式?近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的節目《走在回家的路上》,就以「紀實 戶外真人秀」的手法,探索以綜藝節目傳遞人文價值的新形式。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七十多年過去了,為順應不斷變化的時代潮流,國際理解教育的內涵不斷發展變化,日益豐富:由最初「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促進不同國家與文化的相互理解,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演變到「重視民主、和平、基礎人權與基本自由」等理念,再到今天「包羅資源和環境保護、尊重物種與文化多樣性,促進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相互依存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強調「學會共存」這一核心目標。
  • 內涵豐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九專題「推動經濟高...
    在這個專題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這一重大判斷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闡釋了「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明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和措施。  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 從「使用與滿足」角度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
    (二)心理因素 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生活給現代人帶來了心理壓力,面對壓力,受眾會本能地逃離,轉向綜藝娛樂節目,在娛樂消遣中得以暫時忘記現實煩惱,甚至把自己代入節目,通過與節目參與者的答題競爭,從綜藝節目所營造的虛擬空間中尋找替代性滿足。
  • 以「八個相統一」為根本 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統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這「八個相統一」為根本遵循,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其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與親和力。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 2020晚間新節目創新特點:以「家」為載體激發情感共振
    儘管在抗疫大背景下娛樂類節目的創新和播出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疫情期間直至疫情逐漸好轉,在節目創新中探索心理、情感治癒的新樣態,成為節目制播者共同的追求,而語言類節目憑藉自身獨有的優勢,成為快速撫平疫情創傷、重燃生活信心的一劑治癒良藥。
  • 《一平方米》探索全新節目形態 多元化融合傳遞平凡者的溫暖與微光
    在12月份,闊別800多個日夜的《朗讀者》第三季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用數百位普通人的朗讀為這一年畫上了充滿溫暖和感動的句點,也用一個個飽含深情的朗讀,繪就了一幅乘風破浪的時代畫卷。
  • 新媒體時代電視評論節目的創新發展
    原標題:新媒體時代電視評論節目的創新發展   電視新聞評論在新媒體時代面臨多重挑戰,其創新發展,既要結合電視媒體的特徵來思考,又要融合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通過推動節目形態的多樣化、構建節目內容的多元化、建設節目播出的多平臺,形成豐富多彩的節目風格,提升節目的時效性,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發揮其社會功能
  • 全面深化產教融合 航空工業與南航大籤署協同創新合作協議
    10月19日,航空工業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協同創新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航空工業總部舉行。許希武、郝照平代表雙方籤署協同創新合作協議。鄭永安在儀式上致辭鄭永安在致辭中表示,南航大自創建以來,依航空而生,伴航空成長,堅守「航空報國」初心,為國家航空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與航空工業一同推動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與發展。
  • 創新教學督導模式 深化學校內涵發展
    在全面推進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深化教學工作內涵式發展過程中,學校創立了教學督導進駐二級學院全面巡查、集中整改的教學督導工作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管新路徑。    「督有目標,導有特色」,以督促教學內涵深化,成效明顯。
  • 2020年綜藝製作公司有哪些重點節目資源?
    節目亮點:《了不起的長城》是全球第一檔以長城文化為主題的戶外真人秀,將歷史與現實遊戲有機融合。節目亮點:2020年《中國好聲音》新一季節目助力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去圓夢,好音樂成就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成就美好人生!
  • 馬晉貼近時代畫駿馬
    馬晉的八駿圖可以說是千百年來八駿題材的又一個創新,盡顯中西融合的魅力。 馬晉設色《駿馬》四條屏(圖3),設色紙本,長84、寬52釐米。此畫為1963年馬晉63歲時創作。四幅畫均繪製雙馬,姿態健美,互相呼應,讀來賞心悅目,堪稱畫馬的上乘佳作。畫家把對祖國的祝願,寄情於姿態萬千的雙馬身上,祝願社會主義事業永往直前。
  • 代表時代的經典綜藝節目大盤點第一期
    二人在節目上演無聊小品、吃字問答、改詞金曲、互笑相聲,播映後大受歡迎,其時兩臺達到雙贏的局面,笑聲一片。《超級無敵掌門人》,由曾志偉、陳小春、林曉峰(第二季開始,錢嘉樂取代工作繁忙的陳小春)擔任主持,節目請來大批當紅明星嘉賓玩遊戲、答問題、相互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