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再次強調:「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關鍵是要在動力機制變革、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和協同機制優化方面加強探索,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支撐。
以動力機制變革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助推發展方式轉變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傳統要素投入型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以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成為優先的現實選擇。我省是傳統產業大省,在當下去產能、治汙染的背景下,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培育新的動力機制,才能在未來的區域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
培育新的動力機制,必須高度重視技術鏈與產業鏈的有效對接。這是以技術力量推動經濟增長的便捷路徑,也是構建科技與經濟良性互動關係的現實基礎,更是在全社會形成協同創新機制的重要前提。從實踐中看,高等院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可促進技術鏈與產業鏈的對接;技術研發與技術應用的系統結合,可有效提高研發效率和經濟效益;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與主導產業的協同,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經濟質量,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系列產業技術的掌控與相應工業園區規劃的系統設計,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技術簇系全方位多層次擴展與產業集群共生型成長,可有效拉動區域經濟和社會全面、健康、持續發展。在這些方面,崑山和深圳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培育新的動力機制,應注重技術創新引擎效應與產業結構優化效應的耦合。技術創新是包括研究和開發活動、技術資源和產業資源整合配置、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的一系列活動過程。這其中,技術研發的引領效應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效應可實現一定程度的耦合。研發項目與產業對接越充分,兩者耦合程度越高,科技與經濟的融合程度越深,推動經濟發展效果越好。在發達的科技經濟體內部,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持續進化和不斷替代的交互過程。相當一部分高科技公司與傳統意義上的生產企業有著很大不同,其在持續技術開發和經濟增長中不斷打造產業新支柱,進而在區域內形成技術關聯型、產業關聯型和競爭關聯型產業集群。這種關聯和競爭既會對產業結構的優化產生集成效應,還會誘發一系列根本性創新和眾多改進性創新,形成科技與經濟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對河北來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點是構建和形成這類內在、自發、繼起性的良性循環和動力機制。
培育新的動力機制,應致力於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以根本性創新和持續改進性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一個產業的技術體系都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關鍵核心技術。只有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對各類資源進行系統整合,激發其潛在效能,並產生相應的漲落機制和乘數效應,使經濟技術鏈條多向擴展,促進產業擴張和升級。諸如電動機技術相對於電力工業,發動機技術相對於機械行業,電晶體和集成電路技術相對於信息產業等,均是這類情形。遵循這樣的規律,河北當前應在網際網路與各類產業的結合上下功夫,以大數據原理的廣泛應用發展數字經濟,以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製造業全面升級。
以成果轉化機制創新推動科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在注重技術鏈與價值鏈對接的同時,還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創新,以技術移植等多種轉化方式,全方位擴展技術的應用範圍,將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業態。
以社會公眾技術意識的強化推動大眾創業,促進成果轉化機制創新。技術創新曆來就是多層次、多路徑、多模式的探索活動,技術的轉化和應用更是涉及各個行業、各種形態、各類人員。企業或科研部門從專業角度針對問題開始技術研發,進而實現產業化是技術成果轉化的一種成功模式。而強化社會公眾技術意識,鼓勵人們利用各種技術提高生活品質,利用成熟技術在新的領域創新創業,則是技術成果轉化的另一種有效模式。在國際範圍內,諸如法國的化妝品和食品行業、美國的快餐業、荷蘭的花卉業等領域,就有許多典型的非專業人士創新案例。我國近些年電商與物流業發展中湧現出的許多非專業人士創業的成功案例,也值得我省認真汲取經驗。
以技術的深度開發擴展經濟系統的邊界,擴大社會財富總量。技術的深度開發和應用既包括縱向研究的深化,還包括成果橫向多領域的轉化。這不僅體現在勞動者素質提高和勞動手段的改進上,還體現在勞動對象範圍的擴展上。技術的進步和向多領域的輻射,會使許多原來被認為不是資源的東西變成可貴的資源,使原來視為無用的廢物變成有效的資源,有時在個別領域還會使社會財富呈幾何級數增長。比如探礦和採掘技術的進步,使原來探測不到的礦物現在可輕易地開採出來,提純技術的深度開發使原來分離不出來的稀土元素成為可利用的寶貴資源。再如石油冶煉技術的持續性改進和多領域擴展,大大提升了出油量,加氫裂化技術可使重油轉化為輕油,相關技術的延伸應用還使加工後的廢渣成為鋪路的上好材料。河北應在兩方面的結合上著力,對相關技術進行深層次開發的同時強化深度應用。
以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轉化水平、拓展轉化空間,挖掘社會潛在需求,改善市場發展預期。一般來說,技術研發遵從科學規律,成果轉化和應用擴展遵從經濟規律。將科技和經濟結合起來,使技術進化機制與市場篩選機制高度耦合,不僅能推動技術進步,還可有效地引導公眾消費。技術進步在推進產業升級的同時不斷促進社會結構的優化產生新的消費需求,新的消費需求又成為技術發展最直接的動力。兩者的良性互動,既能促進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擴散,不斷開闢新的技術領域,還可持續催生新業態,進而挖掘社會的潛在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應進一步深化對技術和市場及兩者關係的認識,更加重視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特別是要關注主導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拉動作用。比如,當前應高度重視網絡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著力在信息技術的深度轉化和廣泛應用上下功夫。
以協同機制優化營造良好環境提高創新效率
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還應致力於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技術系統協同機制和各個子系統內在要素間互動機制的優化,全面提升創新效率、經濟發展質量。
一是構建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體,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步增強,技術創新的形式日益豐富且效率不斷提高。科學與技術、技術與產業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結合的形式也在不斷深化。上世紀五十年代史丹福大學率先設立科技工業園,開創了科工貿、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這一模式在世界各地迅速興起。河北要加大在這方面的探索力度,努力構建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體。技術研發方面,努力在最擅長的領域做精做強;機制創新方面,強化技術研發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人才培養與團隊接續、平臺建設與經濟增長的協同效應,以此推動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以市場機制連通科技、經濟與社會,在系統融合中優化創新環境提升創新效率。當前國際經濟最突出的特點是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帶來技術全球化。經濟和技術的全球化均源於市場機制的作用。在市場機制下,人類對財富的需求刺激了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又促進了科技發展,使低成本高產出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成為科技研發的重要目標。而且,人類多樣化且不斷高漲的消費需求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使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大大擴展,當前的科技研發幾乎與所有社會領域發生關聯。這種連通互動豐富和拓展了科技、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子系統,引發了各領域特別是交叉領域的創新。河北要更加注重這種交叉領域的創新,在不斷優化創新環境的同時,積極引導高校在交叉學科的培育發展和交互技術的開發應用方面發力,支持企業在各行業交匯領域持續發力。
三是強化技術意識和市場意識,實現科技創新和觀念創新雙輪驅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體制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必須強化全社會的技術意識和市場意識,努力使人們的認識、技術的發展、經濟的增長實現同步提升和良性互動。當年通用電氣公司實施組織變革、技術創新和企業轉型,傑克⋅韋爾奇首先強調的就是改變員工的觀念和信念,最終取得成功。河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進一步推進觀念創新,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鼓勵各行業大膽創新,支持各類技術人員積極嘗試,以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者王嶽森系石家莊鐵道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