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需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

2020-11-30 迅康網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當前,我們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有革命性的突破。在信息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深入應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引發生產、生活和科研方式的改變。」11月23日至24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在以「科技發展與創新驅動」為題的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網信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郭華東分享了上述看法。

他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引進各學科領域深度交叉融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等領域面臨的現實問題,需要多學科力量協同解決。

在郭華東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後,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打破疫情所帶來的地理空間阻隔,推動全球通力合作,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通過科技創新國際合作來應對共同的挑戰,啟動長遠發展已成為共識。」

基於此背景,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認為:以智能化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以疫情防控常態化為目標的後疫情時代,跨學科對話與合作成為大勢所趨,需要將更多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協同攻關、全面創新。

他表示,需要以前瞻視角和超前思維推進多學科交叉匯聚。如浙江大學啟動了面向2030的學科匯聚計劃,將圍繞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精準醫學、農業、分子育種、量子計算與感知等一批前沿方向,著力打造引領未來的創新增長極。「我們應該建立多學科群有機聯動、相互促進的循環關係,加速學科交叉融合作為未來全面創新核心競爭力的進程,率先搶佔大信息、大生命、大物質等科技制高點與創新主動權。」吳朝暉倡議,探索基於興趣、應用、數據及算法的混合驅動創新模式,以新的組織結構有效貫通學科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推動創新過程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需求。

土耳其科學技術理事會主席、土耳其總統科技創新政策委員會副主席哈邁德·哈桑在視頻連線中指出,未來會有更多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尤其是在科技研發方面,「這種合作不僅應該限於相互合作,還應該包括共同創造。」據他介紹,土耳其目前正與60個國家的84個組織開展雙邊合作。

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坦言,在信息技術領域加強國際合作是比較複雜的話題,他建議根據不同的需要和場景,加強和各個國家、在各個層次的交流合作,以實現信息領域的科技進步。(桂楷東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相關焦點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 新一輪科技革命有何特點?中國科學院院長最新解析
    「人民政協報」微信公號11月12日消息,「這一輪科技革命和歷史上幾次科技革命的區別,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各學科領域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廣泛擴散滲透上。」在8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進行解析。他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 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工作者...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其中關於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內容備受關注。  「《建議》提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近日,兩家總資產皆達千億級別的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國航天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 人類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呈現怎樣的特徵?
    人類歷史就是科技創新史從歷史上,世界經濟中心幾度轉移,但其中始終圍繞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20世紀的科學技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本身發生了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性變革。20世紀初,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促成了整個人類科學觀念的根本性變化,帶動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學等學科的發展。
  • 生物學研究後來居上 深圳的秘訣是學科交叉融合
    深圳發展的活力來自於創新,而創新之源的關鍵在於構建並保持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深圳在生命科技研究方面並不是基礎最好、資源最豐富的學科領域,但近年來能夠緊跟世界前沿、後來居上,離不開政府部門敢於「下重力」、科研機構積極「往前走」、產業主體「緊跟上」。「下重手」「往前走」「緊跟上」的成果有很多。
  •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加速深度融合,「中國神化」「中國神航」要來了?
    就在8月28日,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繼「中國神車」、「中國神船」後,「中國神化」、「中國神航」也即將來襲?
  • 更加注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強調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左右。社會發展與社會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 中科院院長:科技創新的主要發展趨勢和重點突破方向
    最近幾年,關於科技創新討論最多的、各方面都非常關心的,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歐盟、OECD、MIT、蘭德公司等,都對此發布了一系列分析報告。我院也組織了一批高水平院士和科技專家,系統分析了若干重大領域創新的主要趨勢和重點突破方向。
  •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地深度融合 打造發展新動能
    以校地深度融合打造發展新動能,是凸顯教育供給側優勢的主要途徑。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對標重慶「兩點」定位和「兩地」「兩高」目標,聚焦新經濟形態、新業態,以校地共建現代化產業學院為核心,構建起結構、功能、成效全面升級的校地合作辦學大體系,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新動力源。
  • 我國介入醫學形成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大介入」格局
    新華社南京6月15日電(記者朱旭東)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醫療服務模式的轉化,我國介入醫學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記者從15日在南京召開的2018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年會上獲悉,我國介入醫學已形成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大介入」格局。
  • 專家:學科交叉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要防止一哄而上
    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海院士在論壇開幕式上指出,近年來,基金委深入落實中央精神,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特別是正在發生的科研範式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遵循基礎研究發展規律,圍繞管理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深化科學基金改革。設立交叉科學部就是落實「完善學科交叉融合機制」改革任務的重要舉措。
  • 中國科學院吳朝暉:金融科技作為金融發展核心要素的三大特徵
    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金融與科技的跨界融合已經產生了變革性的效果,催生了智能金融等新金融業態,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等提供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開展多學科交流、多界別討論、多領域合作,凝聚政產學研用各方智慧,更具有特別的意義。
  • 臻和科技與浙江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合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其中關於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內容備受關注。《建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 5G+中醫:「機器人診脈」需多學科融合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5G的建設才剛剛鋪開。當全世界正在經歷疫情的肆虐時,人們期待5G技術能給公共衛生帶來改變。昨日,在廣州召開的世界5G大會之「5G與公共衛生、健康」論壇上,來自醫療衛生領域的院士專家探討了5G將如何解決人類生命健康中的問題。
  • 中科創星米磊:模式創新機會已經不多 硬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
    中科創星米磊:模式創新機會已經不多 硬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2 11:28:12
  • 推動科技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開幕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彭韻佳、沐鐵城)面對疫情,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與必然性更加凸顯,8日在京開幕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以「信任·合作·發展」為主題,探討如何推進科學共同體建設,以廣泛的科技合作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面對全球重大危機,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 新一輪5G建設藍圖加快繪製,「乘法效應」凸顯產業變革加速
    應用開花,5G高效串聯千行百業5G商用一年多來,5G發展正在從政策主導、技術推動向產業主導、業務驅動轉換。隨著5G應用的紛紛落地,5G也成為了全球各國拉動投資、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新經濟的新通道與新平臺。
  • 尋找新一輪產業革命突破口
    可見,新一輪產業革命應符合產業革命的一般內涵,具備與以往幾次產業革命相似的特徵,但是,在科學技術不斷演進發展、全球經濟政治正在進行深度調整的新時期,也必然會表現出一些新的趨勢性變化。  產業革命通常以重大技術發明為先導  縱觀幾次產業革命的成因,無一例外是以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為基礎和先導。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信息技術與各行業不斷深度融合,深刻改變著全球的經濟與政治格局、安全與競爭格局以及社會發展與治理體系格局。 2. 計算機系統與軟體 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算力成為人類生產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超級計算系統正從後P級時代向E級邁進,並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領域專用軟硬體協同計算模式的快速興起,使得計算機體系結構再次進入新的黃金髮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