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介入醫學形成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大介入」格局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15日電(記者朱旭東)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醫療服務模式的轉化,我國介入醫學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記者從15日在南京召開的2018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年會上獲悉,我國介入醫學已形成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大介入」格局。

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成立於2014年,標誌著介入醫學由技術向學科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我國一萬多名介入醫師依法行醫、權益維護、學科建設等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

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表示,近年來,全國各地介入技術開展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除了傳統的介入科外,消化內鏡、神經、急診、超聲等多學科、多類別、多領域介入技術發展迅猛,為廣大患者帶來了一系列先進的介入微創治療新方法。

例如:消化內鏡介入技術應用於臨床,已經形成了涵蓋超聲內鏡(EUS)介入、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治療(EVL、EIS)及經血管介入治療、小腸鏡介入治療、智能膠囊內鏡以及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的全方位介入技術體系。消化內鏡專家大膽創新、積極引導開展了「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內鏡下膽囊取石術」等新技術,逐漸確立了消化內鏡介入「由表及裡」「由內而外」「由宏觀到微觀」「由人工到人工智慧」的發展模式,原先許多需要外科手術的病症,如今在內鏡介入下得到了微創治療。

江蘇省人民醫院施海彬教授介紹說,目前介入治療已經在腫瘤、外周血管、大血管、消化道疾病、神經系統、非血管等數百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介入治療範圍可以說是「從頭到腳」,並且已經成為部分疾病治療的首選方案。(完)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介入醫學材料與工程學術論壇召開
    介入醫學是繼內、外科之後的第三大臨床學科,治療範圍可以說「從頭到腳」,因為損傷小、見效快、療效好,受到國內外醫學界高度重視。但是介入醫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決定其發展水平的,除技術精湛的介入醫生外,同樣離不開持續創新的介入設備做支撐。
  • 我國將遴選一批介入醫學專科進修基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操秀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19香山國際介入醫學峰會獲悉,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擬將介入專項培訓納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整個能力建設的體系中,賦予介入專科專項能力建設更高的內涵。為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特面向全國遴選,建立介入專科的進修基地。
  • 微創綜合學科——介入治療!
    介入放射學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學於一體的微創綜合學科,現已成為同內科、外科並列的三大診療科室之一。介入放射學涉及人體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經、泌尿、生殖、骨骼等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 江西省胸科醫院呼吸介入學科通過醫學領先學科驗收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袁小蘭報導:日前,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召開的江西省醫學領先學科建設計劃項目——呼吸介入學科驗收評審會在江西省胸科醫院舉行,江西省胸科醫院院長許斌、副院長宗佩蘭、陳中書,以及呼吸介入科團隊成員、醫院各學科帶頭人、職能科室主要負責人等20餘人參加了會議
  • 介入醫學流量大咖當起「主播」 帶的全是科普「乾貨」
    除南京主會場外,還設立了包括北京、武漢、瀋陽等在內的六個分會場,這也是今年全國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的大介入醫學專業學術交流平臺。今年「雲盛會」以「大介入——開放 交叉 合作」為主題,學術領域涵蓋了腫瘤介入、神經介入、大血管介入等不同方向和領域。
  • 2020中國介入醫學材料與工程學術論壇召開,兩款新產品亮相助力診
    介入醫學是繼內、外科之後的第三大臨床學科,治療範圍可以說「從頭到腳」,因為損傷小、見效快、療效好,受到國內外醫學界高度重視。但是介入醫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決定其發展水平的,除技術精湛的介入醫生外,同樣離不開持續創新的介入設備做支撐。
  • 神經介入論壇(二)(出血性CVD/動脈瘤/質控)
    發現X射線開始,介入治療不斷進展,如今,建立基於人工智慧的顱內動脈瘤臨床診療輔助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融合之美——在影像融合技術輔助下治療脊髓血管病變何旭英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劉愛華教授認為破裂動脈瘤應多學科合作,儘早進行幹預治療,急性期支架輔助可首選雕刻支架,如 Enterprise2、Neuroform,圍手術期應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與抗凝藥物,平衡梗塞和出血風險。
  • ...醫院:承辦2020介入治療八桂行—梧州站暨梧州市醫學會介入學分...
    次日,由廣西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廣西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介入學組、梧州市醫學會主辦,梧州市工人醫院、梧州市中醫醫院承辦的《桂東南地區血管性病變介入治療規範培訓班》《介入診斷新技術學習班》及《醫學影像及介入治療新技術新進展培訓班》於國龍大酒店召開。
  • 楊建勇:介入放射學,讓就醫少痛苦、更安全
    今天推出第23期:《楊建勇:介入放射學,讓就醫少痛苦、更安全》。 【視頻】楊建勇教授:介入放射學 需穿刺活檢,擔心疼痛?化療期間,藥物副作用大,身體不耐受?出現血管性疾病,需做手術,卻害怕開刀?高齡危重患者,手術風險太大,失去治療機會?
  • ...醫院學會介入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潯城」呼吸介入論壇
    11月14日,70多名呼吸病學領域骨幹精英齊聚九江,參加由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江西省胸科醫院主辦,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承辦的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江西省呼吸介入「星火推廣計劃」九江站「潯城」呼吸介入論壇。此次會議以學術活動為重點,以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為準繩,全方位開展學術交流和專題講座,共話學科發展新篇。
  • 神經介入行業深度報告:介入手術皇冠上的明珠,百億藍海即將起航
    1、介入治療——新興治療方法締造者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是區別於外科治療與內科治療,介於二者之間的高科技微創性治療。其治療方式主要是運用醫學影像設備,藉助穿刺針、導管、導絲等器材通過穿刺進入人體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經過多年的發展,介入治療學已和外科、內科並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目前,介入治療主要分為:消化介入、心臟介入、腫瘤介入、神經介入等。
  • 長治市醫學會介入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為促進長治市介入醫學學科的發展,提高長治市介入診斷與治療水平,加強學術交流,9月19日至20日,由長治市醫學會主辦、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介入科承辦的「長治市醫學會介入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介入科成立三周年學術交流會」
  •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成功?
    在疾病複雜度上,心血管介入主要用支架擴開血管解決狹窄問題。但腦血管病症狀表現比較複雜多樣,神經介入中除了要解決狹窄問題,也有腦血管形成的「氣泡」動脈瘤,以及缺血性卒中。所以神經介入手術對產品精密要求也更高,要求的材料也更為精細、柔順,通過性也要更好。心臟支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出現了,顱內血管支架則是在2002年才出現。雖然我國神經介入起步晚,但發展迅速。
  • 借著支架強勢的國產化進程 中國心血管介入器械行業走到何處了?
    、快速、安全有效等優勢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了介入治療中相對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之一。265.4億元,同比2013年的212.2億元增長了25.07%,到2015年我國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達到了320.5億元。
  • ...介入手術 首位 介入治療技術 藥物支架 EURO-PCR 高潤霖 心臟病...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記者19日從2009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上獲悉,2008年我國完成介入手術18.8萬例,在亞洲位居首位。  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的誕生,是現代醫學治療方式中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
  • 李強教授:介入呼吸病學的「兩大主戰場」
    目前,介入呼吸病學已成為我國現代呼吸病學的重要支柱,在2019年國際呼吸病暨美國胸科學會聯合會議(ISRD-ATS)上,來自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李強教授分享了他對介入呼吸病學發展現狀與展望的想法。
  • 波士頓科學42億美元收購介入醫學BTG
    BTG 是一家英國介入醫學企業,開發用於治療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微創外科手術產品以及特殊藥品。BTG 有三大核心業務,最大的為其高度差異化的介入醫學產品組合,其中包括用於治療肝癌和腎癌患者的腫瘤介入治療技術,以及用於治療深靜脈栓塞、肺栓塞、深靜脈阻塞和淺靜脈疾病的血管疾病治療技術組合。
  • 呼吸內鏡介入治療的起源與發展簡史(收藏)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呼吸內鏡介入治療技術是現代介入肺臟醫學(IP)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美國胸科學會(AST)將其定義為是一門針對呼吸系統疾病侵入性診斷和治療操作的不斷創新、持續發展的醫學科學和藝術。
  • 湖南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婦產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會在...
    開幕式紅網湘潭縣分站9月21日訊(記者 彭潔)為進一步地推廣婦產介入診療技術,普及「兩癌」篩查之乳腺癌影像檢查的規範化診療應用。9月18日至20日,湖南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婦產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會暨第四屆婦產介入發展論壇、乳腺影像診斷新進展培訓班在縣婦幼保健院學術廳召開。
  • CCIF2020 Online | 劉兆平:冠脈介入論壇,雲端心視野,介入新天地...
    CCIF2020 Online | 劉兆平:冠脈介入論壇,雲端心視野,介入新天地,逐夢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