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工作者...

2021-01-08 中國高新網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其中關於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內容備受關注。

  「《建議》提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這將極大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於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領軍企業已具備牽頭實力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張赤東看來,《建議》中提出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很重要的一個背景在於,目前企業已經成為國家技術創新力量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整體而言,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不再像過去那樣弱小了,尤其是出現了一批創新型的領軍企業,針對產業前沿技術展開了大量的研發工作,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也有能力牽頭聯合大學和院所開發前沿技術。」張赤東認為,這種歷史性的變革,決定了創新型的領軍企業可以在國家的科技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樣,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國內智庫部主任黃斌也認為,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我國創新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議》明確提出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將進一步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一些走到全國、全球領先階段,或者接近領先階段的企業,有著較為強烈的原始創新和正向創新的訴求,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由他們來牽頭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可以在技術創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黃斌指出。

  深度融合破解關鍵核心技術

  「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新形勢下,不斷提升科技實力,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所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認為,依託創新領軍企業的垂直整合能力,牽頭組織創新聯合體,通過重大科技項目帶動,使大中小企業能提早介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大學和院所能夠延伸參與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實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從而不斷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

  在萬勁波看來,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必須提升科技創新系統能力,激發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創新主體的活力,帶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形成跨領域、跨區域、多主體協作的創新合作夥伴關係。

  「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產業技術發展中面臨的一些核心技術問題,我們必須靠自己去解決。事實上,過去針對產業技術發展面臨的一些瓶頸問題,也部署過一系列科技項目,但由高校、院所牽頭組織實施的相關項目對產業發展的支撐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由代表市場需求的創新型企業牽頭組織隊伍攻關,《建議》中的這一導向也是十分明確的。」張赤東指出。

  「在大數據,或者是晶片、面板等高度資本密集的行業中,一些領軍企業往往有著更多的數據資源和更好的硬體條件,這些企業牽頭的創新,將有助於帶動全創新鏈上下遊的技術水平,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黃斌認為。

  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引領全球AI產業發展的窗口期,需要營造良好的政策和產業環境,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AI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努力建成自主可控的AI產業生態,引領全球AI產業發展。

  助推創新聯合體落地還需政策引導

  在今年9月舉行的長三角企業家圓桌會上,由蘇寧提議創建的「長三角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鏈聯盟」宣告成立。

  據介紹,該聯盟將通過協同軟體信息相關底層硬體、系統平臺、軟體應用等全鏈路的企業和組織,推動長三角地區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鏈的循環暢通。在張近東看來,該聯盟的成立,正是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一種有益嘗試。

  同樣,由檢驗檢測領域多家知名企業和機構聯合發起成立的中國檢驗檢測創新聯合體也在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展開了積極的探索實踐。

  「在構建質量保障共治體系的過程中,我們將先進的技術、商業模式等進行有機結合,積極培育和孵化以技術驅動為引領的各類創新型項目、戰略型項目,進一步服務產學研融合。」中國檢驗檢測創新聯合體副秘書長兼運營中心主任朱劍表示。

  在張赤東看來,要實現「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真正落地,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出臺相關的政策或管理辦法加以引導和推進。

  「過去,我們在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和案例,可以在推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的過程中加以借鑑。」張赤東舉例道,比如,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明晰「創新聯合體」的概念和認定管理辦法,同時,明確其在申請重大科技項目時給予哪些傾斜,等等。

  「要切實推動領軍企業在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發揮更大作用,還需要結合企業的特點,深化改革當前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管理中的一些制度和慣例,更好地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黃斌認為。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臻和科技與浙江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合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其中關於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內容備受關注。《建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 【聚焦經濟熱詞】組建創新聯合體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當前,國際科技產業創新環境正在發生趨勢性逆轉,我國科技強國建設正處於新形勢新徵程的跨越性轉折當口,企業主導創新聯合體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悄然生變。「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企業主導創新聯合體將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方向上肩負更多使命,將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融通創新方面實現更多突破。
  • 熱點時評: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目前,科技創新的角色越來越關鍵,擔當的分量越來越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 萬通發展與國網綜能聯合組織召開新城市可持續發展聯合體第二次會議
    2020年10月,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萬通發展牽頭多家深度合作夥伴,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新城市可持續發展運營聯合體"(簡稱:聯合體)。萬通發展CEO張家靜表示:"萬通在聯合體中,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服務好成員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推進聯合體的協同發展。"
  • 巴南來了個重量級"傢伙":重慶市生物醫藥「聯合體」落戶重慶國際...
    {"title":"巴南來了個重量級"傢伙":重慶市生物醫藥「聯合體」落戶重慶國際生物城",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bananqu/bananquxinwen/2020-07-31/2770094.html", "image":"https://image2
  • 【地評線】社論:解決發展中「卡脖子」問題,關鍵是改革和創新
    首先,在經濟領域改革方面,重要的是繼續推進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市場環境,進一步形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上述《建議》指出,(將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 牢記囑託發揮優勢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
    劉國中在全省科技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牢記囑託發揮優勢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9-30 08
  • 更加注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強調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左右。社會發展與社會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 我市發布支持科技創新兩項政策
    我市發布支持科技創新兩項政策  為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近日,市科技局舉辦《遂寧市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和《遂寧市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解讀政策要點,加速推進兩個政策落地惠企。
  • 網御星雲攜手重慶理工大學邁向產學研高效融合新臺階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關於印發欽州市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
    技術、專利等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融合不夠緊密,創新要素和生產要素未能有效組合,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較為滯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孕育、集聚迸發。,引育創新人才和團隊,深化產學研用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技術、人才、資金、項目、政策、市場等創新要素向產業匯聚,引領我市產業發展不斷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全面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
    支持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建設或牽頭組建國家級、省級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平臺、聯盟。對近三年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達5%以上的企業,申報省級項目不受指標限制,當地政府根據企業貢獻給予適當支持。積極培育和推動各類科技企業改制上市及在股權代辦系統掛牌交易,提高企業申報新三板掛牌省內審核效率,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再融資。
  • 2021年我們如何打好科技攻堅戰?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工作人員展示可以收納拉伸的曲面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企業是市場經濟下最具活力的創新主體,企業的存續和發展,歸根結底要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
  • 遼寧:讓科技創新發揮更大的「核聚變」效應
    如何讓科技創新發揮更大的「核聚變」效應,走對走實走好遼寧科技創新之路,遼寧省已經開始謀篇布局。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造新體制破除制度藩籬,打通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和軍地之間創新資源相互融合、協同的通道,關鍵在改革。
  • 青科大聯手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聯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青島智能綠色製造技術與裝備、青島綠色與智慧化工兩個產學研合作聯盟日前成立。兩個聯盟均是依託青島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和化工兩個傳統優勢學科而建,推進青島製造向「青島綠色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 從一條「機器魚」看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的「十四五」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以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
    綠色技術創新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三五」以來,湖南全面落實《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布局推進綠色產業、生態環保、現代農業和新能源等領域綠色技術創新,有力助推了洞庭湖生態環境改善。但由於洞庭湖區(以下簡稱「湖區」)企業大多仍依賴傳統工藝技術,綠色技術創新主體意識不強、能力偏弱,科技成果轉化不夠,湖區綠色技術創新仍處於起步階段。
  • 麻省理工「牽手」大虹橋 組建國際企業創新中心
    由麻省理工學院區域創新加速項目(MIT REAP)牽頭組建的國際企業創新中心正式入駐虹橋商務區虹橋萬通中心,並舉行了在線籤約儀式。來自波士頓、新加坡、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相關負責人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參與並見證了此次會議。瑞普國際企業創新中心位於虹橋萬通中心,由麻省理工學院區域創新加速項目牽頭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