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

2020-12-02 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支撐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科技惠民和以人為本,緊緊圍繞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這個中心任務,著力培育創新主體,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創新科技體制機制,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為湖北「黃金十年」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主要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創新資源配置高效合理、具有湖北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湖北,自主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將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科技創新創業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聚集區。

  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確立。到2015年和2020年,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提高到1.8%、2.2%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分別達到2.0%、2.5%以上;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到3000家和5000家;

  區域創新效能顯著提升。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機構,一批優勢學科進入世界一流水平;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總數分別達到100家和1000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幅25%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以上。

  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3.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建立重點創新企業「直通車」跟蹤服務制度,到2020年,形成100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800家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及10家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的百億級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建設或牽頭組建國家級、省級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平臺、聯盟。對近三年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達5%以上的企業,申報省級項目不受指標限制,當地政府根據企業貢獻給予適當支持。積極培育和推動各類科技企業改制上市及在股權代辦系統掛牌交易,提高企業申報新三板掛牌省內審核效率,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再融資。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力度,外省高新技術企業轉移落戶我省的,在有效期內不再重新認定。

  4.完善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各級國資監管部門將研發投入和創新績效納入對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指標,其中每年安排不少於30%的國資收益用於提升國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團隊和企業高管試行股權、期權激勵和獎勵,並設立股權激勵代持專項資金,對股權認購、代持及股權取得階段所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給予代墊支持。

  5.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對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不含一人有限公司)科技型內資有限責任公司,允許註冊資本「零首付」。每年重點培育200家創新能力強、成長性突出、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並遴選一批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給予創業啟動資金支持。對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所繳納企業所得稅新增部分的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內由地方財政扶持該企業用於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投融資、培訓管理服務平臺。

  三、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6.提高產業技術創新水平。編制重點產業鏈創新規劃,到2020年,實施500個以上重大創新產業化項目,推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廣泛應用前景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打造10個產值過1000億元、50個產值過100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鏈。每年推廣應用100項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和新產品,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培育科技與文化緊密結合的新型業態。

  7.促進農業和社會發展領域技術創新。建立健全農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農業生產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加快建設種子、種苗產業集群和基地,打造「中部種都」。積極推進農業產業鏈技術創新和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實施「科技惠民計劃」,促進生物醫藥、食品安全、防災減災、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技術應用推廣。

  8.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載體建設工程」。促進各類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支持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世界一流園區。支持襄陽、宜昌、孝感等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支持省級高新區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布局和創新體系。鼓勵縣(市、區)創建省級高新園(區)。對新設立的省級高新區和新獲批的國家級高新區給予補助。加強高新區動態管理,對高新區以適當方式進行考評表彰。

  9.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在光電、生物、新能源等產業組建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企業化的管理機制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

  四、完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促進創新優勢轉化

  10.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服務發展長效機制。支持高校聯合企事業單位建立協同創新中心。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利益共同體。推進省屬轉制科研機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公益類科研機構提升服務功能。定期發布「高校、科研機構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排行榜」、「市州吸納技術排行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創新資源交易交流平臺。加強技術市場和創新驛站建設,試行技術交易專項扶持制度。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段按比例留歸單位所有,科技人員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獲得的股權形式獎勵,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科技人員離崗創辦科技型企業,經單位同意,保留編制、身份、人事關係,三年內可回原單位競聘上崗。試點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免徵增值稅。

  11.建設完善科技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創業服務鏈,為科技人員提供創業導師、創業輔導、創業培訓等全方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鼓勵高校允許全日制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學生創業實踐可視其參加實習實訓教育,創業之後可重返學校完成學業。

  五、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造

  12.建設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大力培養、引進一批與我省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導向」,省級科技項目的人力資源成本費,最高可達項目經費的30%。支持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科研項目。組織科技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國(境)內外培訓,大力培養職業經理人,建設戰略企業家隊伍。

  13.引導科技人才向經濟社會發展一線聚集。堅持人才以用為本,依託企業創新平臺,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到企業和基層服務,選聘優秀科技企業家到高校擔任教授,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設置一定的崗位,支持科技人才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流動或雙向兼職。

  14.改革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分類評價改革試點,建立以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對從事應用開發和成果轉化的科技人員,將其服務企業貢獻、創造的經濟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定、崗位聘用的重要指標。積極推進民營企業和民辦科研機構科技人員專業技術職稱評聘。

  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促進科技資源高效利用

  15.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部門統籌科技資源配置能力,推進科技項目管理改革,省級科技項目主要解決我省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求,項目實施主要由企業承擔或由企業牽頭、以產學研合作形式組織。建立健全科技項目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開、互相監督的管理機制。試行重大創新項目面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制度。

  16.推進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改革。強化科技獎勵對引導科技成果在鄂轉化應用、企業技術創新、產學研用合作、創新型人才培養和關注基層的導向作用。建立完善基礎研究成果的同行評議機制,應用型研究成果的市場評價方式和機制。

  17.推進開放合作創新。面向國內外創新資源,開展跨國、跨界、全產業鏈創新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有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在鄂試點。加強長江中遊城市集群科技創新合作。建設國際創新園、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對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的企業在我省設立研發中心給予「一企一策」的支持措施。建設軍民兩用技術創新基地和轉移平臺。

  18.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鼓勵和支持各類創新平臺向社會、公眾開放。對政府支持設立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和公共科技服務平臺,以其開放度、服務數量、質量、效率等作為確定配套經費的考評指標。建立和完善財政資金購置科研儀器設備的查重機制、統一報告機制和聯合評議機制,提高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

  七、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保障機制

  19.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省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制定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監測評估、考核監督制度,把財政科技投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指標納入對市(州)黨政領導班子年度目標考核、任期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將全省市縣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和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結果作為黨政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考核先進的縣(市、區)給予表彰和獎勵。

  20.提高科技投入水平。依法落實科技經費增長要求,建立財政部門與科技部門協商機制,綜合運用前資助、後補助等多種方式,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建立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競爭性立項、監督、評價、考核機制。

  2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設科技企業信用資料庫,試行科技企業信用貸款及科技企業聯投聯貸聯保機制。大力培育和發展創業投資,發揮省創投引導基金的示範帶動作用,舉辦年度中國中部(湖北)創投大會。加大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力度,推進科技保險業務發展。支持東湖高新區打造全國性科技金融中心。


相關焦點

  • 湖北舉行「科技創新20條」新聞發布會
    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科技創新20條」新聞發布會。省政府副秘書長劉仲初出席新聞發布會並介紹解讀「科技創新20條」主要內容。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德文及省發改委、經信廳、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就「科技創新20條」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科技創新20條」)。
  •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2018年4...
    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以科技創新改革為抓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率先取得突破。
  • 「湖北在哪裡」的科學作答 「湖北怎麼幹」的行動方案——湖北省委...
    吳慶華 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省委財經辦)主任 程用文 省發改委主任 王 煒 省科技廳廳長 塗遠超 省衛健委主任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
  •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發〔2002〕8號文件精神加快...
    為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發〔2002〕8號),隊進一步加快我省體育事業發展,特作如下決定。要十分重視培養高水平教練員的工作將教練員隊伍建設納入全省科技人才戰略體系,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創造優良環境,吸引國內外高水平教練人才。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優秀運動隊訓練補助、教練員崗位津貼的激勵政策,解除運動員的後顧之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優秀運動員的獎勵政策以及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傷殘保險、升學深造等制度,形成進出暢通的機制。     (十一)大力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養。
  • 湖北「金鳳凰」將展翅高飛 「十四五」瞄準6萬億俱樂部——湖北...
    全會審議了省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北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2日,中共湖北省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解讀了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
  • 湖北鄉村振興21條舉措出爐,2050年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
    近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簡稱《意見》)出臺。這既是湖北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新世紀以來連續15年以「三農」工作為主題的省委一號文件。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 關於「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論文徵集的通知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大部署,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共安徽省委和求是雜誌社擬於5月底在合肥聯合舉辦「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
    (原標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 關於《中共海南省委關於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 為...
    關於《中共海南省委關於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 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討論稿)》的說明 (二○一九年四月十三日) 劉賜貴 同志們: 受省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海南省委關於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 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討論稿)》(以下簡稱《意見》)向全會作說明。
  • 關於《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劉雪榮  (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受市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向全會作說明。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貴州經驗,結合湖北實際,就全省扶貧攻堅工作及時作出全面部署。9月24日,省委十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
  • 中共浙江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
    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已作了全面部署。簡而言之,就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 12月28日下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理解這兩大目標,重點把握三個關鍵詞:「現代化」 與建設「重要窗口」相適應,浙江要全面推進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協調發展體系、社會治理體系、先進文化體系、生態文明體系、民生保障體系、風險防控體系、政治保障體系等方面的現代化建設。
  • 中國氣象局與湖北省政府開啟新一輪省部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 唐悅 通訊員黃俊華報導 7月7日,中國氣象局與湖北省政府舉行省部合作視頻會議,並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在前期省部合作基礎上,共同推進湖北「十四五」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荊楚網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管,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是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准的湖北省唯一的重點新聞網站,目前已獲取網際網路信息服務(ICP)經營許可證、網絡廣告經營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經營製作許可證,並擁有網際網路出版等資質。
  • 國家創新調查監測評價指標初步確立
    12月15日,監測和評價12個領域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率先完成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這標誌著,用於監測和評價國家、區域、企業和生物技術產業創新能力的標準初步確立。  「指標體系是建立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基礎。指標體系上網徵求意見,是為給國家、區域、企業、產業和創新密集區的創新能力的監測和評價,提供科學評判標準。」
  • 中共陝西省委 陝西省人民政府 關於命名表彰陝西省2018-2020年...
    中共陝西省委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命名表彰陝西省2018-2020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的決定(2020年12月10日)2018年以來,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會上,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宋志恆介紹了《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金華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會商制度議定書》主要內容。宋志恆與邢志宏作為雙方代表籤署《議定書》。何杏仁在講話中指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特別是近年來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頂層設計、加大科研投入,創新型省份基本建成,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取得這些成績,金華作出了重要貢獻。
  • 聚焦發力五個思政推進湖北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
    強化價值塑造,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寢室等創建,建設高校道德講堂,構建「實踐育人共同體」,打造湖北「易班」。強化平臺支撐,提檔升級5個省級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和達標中心建設全覆蓋。聚焦發力「教師思政」。加強教師黨建工作,建設2個高校黨建工作培訓研修基地,深化拓展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程。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進一步 加快珠江—西江經濟...
    進一步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廣西)  重點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1年)    根據《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廣西)發展的若干意見》(桂發〔2019〕13號)精神,為全面深入實施
  • 院士、校長、教授,眾多湖北科研大咖關注!這份提案事關每一個湖北...
    雖然中國政府已就上述事件分別作出回應,並表示支持中國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美方的霸凌行徑,已經暴露出想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卡」中國脖子的不良居心。有專家指出,美方挑起中美貿易戰輪番升級,這一嚴峻現實表明,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戰略實施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