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經濟熱詞】組建創新聯合體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2021-01-08 鎮江金山網

【聚焦經濟熱詞】

【熱詞】 創新聯合體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現象】

近日,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表示,將啟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動力電池)創新拉力賽,發布賽事的技術創新命題,命題範圍涉及高性能材料與先進電池技術、電池高效集成技術及相關部件等領域,面向全球徵集創新方案。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於2018年3月1日在京成立,首批聯合共建方包括北汽集團、吉利、比亞迪、百度、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工所等21家企業和科研機構,涵蓋整車製造、電池生產、網際網路等領域。這是我國汽車行業首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以實現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突破為己任。

在創新生態模式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成功舉辦了燃料電池和輕量化兩個領域創新拉力賽,推動行業技術發展,孵化出數十項科技成果。本次賽事將搭建技術平臺,梳理行業痛點,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一些關鍵環節提升創新能力,並鼓勵國內車企和國際車企深化開放合作,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

【專家解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江:

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從事研發創新活動,是國際科技產業界推動科學進步、技術開發的慣例和常用手段。當前,國際科技產業創新環境正在發生趨勢性逆轉,我國科技強國建設正處於新形勢新徵程的跨越性轉折當口,企業主導創新聯合體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悄然生變。「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企業主導創新聯合體將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方向上肩負更多使命,將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融通創新方面實現更多突破。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信息、生命科學、材料等重要領域組建了大批產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聯盟,對我國科技進步尤其是偏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技術創新作出了卓越貢獻。未來一段時期,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新聯合體,既要注重從產學研用維度布局創新聯合體,推動科技成果從原始研發,到應用開發研究、到「0到1」轉化、到「1到100」產業化貫通;也要注重從上下遊產業鏈維度部署創新聯合體,推動領軍企業引領,中小微創新企業、上下遊配套企業合力共謀;還要注重跨界跨領域構建創新聯合體,確保多領域、交叉學科、差異化團隊共同參與推進面向前沿重大關鍵領域的科技創新。

要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支持創新聯合體發展。加大力度支持創新聯合體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研究推進國家、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創新聯合體在有優勢、有儲備、有潛力的領域參與或獨立開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關注的技術攻關;引導社會資本通過參股、風險投資等多種方式為創新聯合體注資。更深層次推進創新聯合體體制機制改革探索,著力解決前期各類創新聯合體發展中遇到的責任歸屬不清晰、聯合形式鬆散、智慧財產權責權利分享規則不明晰等體制機制瓶頸,鼓勵創新聯合體以獨立法人實體或領軍企業牽頭、其他參與者出資出技術出人等多形式開展業務,以創新聯合體為載體和平臺,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活力激發、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改革先行先試。

相關焦點

  • 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工作者...
    同樣,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國內智庫部主任黃斌也認為,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我國創新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議》明確提出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將進一步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一些走到全國、全球領先階段,或者接近領先階段的企業,有著較為強烈的原始創新和正向創新的訴求,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由他們來牽頭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可以在技術創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 智能經濟有望實現我國數字經濟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市場半年度研究報告(2019H2)》報告顯示,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127.5億美金,2018—2024年複合增長率達39.0%,遠遠超過全球市場20%的複合年增長率。 四是我國智能經濟產業鏈趨於完善。
  • 【聚焦經濟熱詞】強化反壟斷,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創新
    【聚焦經濟熱詞】  【熱詞】強化反壟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資本的無序擴張,並不僅僅限於資本市場的無序,其影響會蔓延至實體經濟。這是因為,相關產業的市場集中度若被資本市場的無序擴張過度推高,且被同一資本控制或實際控制,極有可能產生排除限制競爭、抑制創新、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後果。因此,要加強反壟斷執法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進而通過創新不斷提高競爭層次,實現競爭和創新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吳季:重視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 科技創新要實現更多0到1的突破
    人民網記者於凱 攝吳季表示,企業和經濟的發展都來源於創新,這其中,基礎科學的創新尤為重要。我國想要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所突破,邁入世界創新國家的前列,一方面需要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也需要依託國家的力量。他建議國家組織兩類研究,一類是地面的大科學裝置,如500米的天文望遠鏡和大型的地面加速器;而另一類是空間科學衛星。
  • 推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
    在1月7日舉行的江蘇省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講話中強調,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廣大科技工作者既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要,還要從長遠需求出發,緊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積極開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推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只有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十三五」,輝煌落幕;「十四五」,任重道遠。科技自立自強的號角已吹響,激勵我們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踏實前行。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智能經濟有望實現我國數字經濟「從0到1」的突破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市場半年度研究報告(2019H2)》報告顯示,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127.5億美金,2018—2024年複合增長率達39.0%,遠遠超過全球市場20%的複合年增長率。四是我國智能經濟產業鏈趨於完善。從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地方政府積極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園。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從僅限於美國到擴展至境外,從更多涉及晶片設計環節到產業鏈上遊的軟體、設備和晶片製造,從25%的技術出口限制比例直接降至0%,涉及企業從谷歌、微軟、英特爾、高通等美國本土企業到包括臺積電等美國國外代工廠商……有分析指出,與一年前相比,此次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針對性更強,且打擊力度顯著提升,將對華為產業鏈乃至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有望通過HELP療法...
    利用該遞送技術,蔡宇伽和洪佳旭研究團隊進行了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的臨床前研究,在急性和復發感染的小鼠模型中實現了從角膜到三叉神經節的逆行運輸,終於將潛藏在神經節的HSV-1病毒庫清除。此外,研究者利用捐獻者角膜也觀察到該技術可以有效的清除HSV-1病毒。該項治療技術的英文全稱是「HSV-1-Erasing Lentiviral Particles」。
  • 長三角多城召開「新年第一會」,數字經濟和創新成熱詞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新年第一周裡,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等在內的長三角城市紛紛舉行新年第一會,並出臺政策文件,其中數字經濟、創新城市等成為熱詞。數字經濟成重點數字經濟在過去的一年裡,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帶動經濟復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正成為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從僅限於美國到擴展至境外,從更多涉及晶片設計環節到產業鏈上遊的軟體、設備和晶片製造,從25%的技術出口限制比例直接降至0%,涉及企業從谷歌、微軟、英特爾、高通等美國本土企業到包括臺積電等美國國外代工廠商……有分析指出,與一年前相比,此次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針對性更強,且打擊力度顯著提升,將對華為產業鏈乃至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 熱點時評: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這份名為《以科研的力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的報告表明,中國科技界正將目光聚焦發展,積極用科學研究助力破解發展難題、滿足發展需求。目前,科技創新的角色越來越關鍵,擔當的分量越來越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黃雷:探索成年度關鍵詞 金地商置華東實現「從0到1」跨越式成長
    編者按:首店、夜經濟、5G等熱詞,折射2019年零售商業發展態勢。2020年,商業地產的行業新風口會在哪?贏商網推出《請回答2020》年終策劃,以不同視角觸達行業趨勢。趨勢雖不總能精準捕捉,但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一直前行。「追夢的力量」,第15屆中國商業地產節將於2020年5月舉行,共同探尋商業的無窮力量。
  • 實現「從0到1」需要經歷三種境界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蔡姝雯 如何確定科研方向,帶領更多年輕科研工作者在「從0到1」的創新道路上百折不撓地前進?又該怎樣激活基礎研究人才的「源頭活水」?《科技周刊》記者採訪了南京大學的兩位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陳洪淵首先分析了什麼叫做「從0到1」的創新。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從僅限於美國到擴展至境外,從更多涉及晶片設計環節到產業鏈上遊的軟體、設備和晶片製造,從25%的技術出口限制比例直接降至0%,……有分析指出,與一年前相比此次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針對性更強,且打擊力度顯著提升。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 錢穎一:從0到1是創新,從1到N也是創新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在活動中做了《創新創業,從1到N》的主題演講。 他從美國企業家和投資人Peter Thiel的新書《從0到1》談起,在演講中分享了兩個觀點:一是創業者和創新者的思維模式應該與常人不同,即逆向思維。二是不要忽視從1到N,不要簡單模仿而要在學習中創新,創業者要抓住中國市場的巨大的N,並在1的基礎上創新,釋放N的力量,這是難得的機會。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從僅限於美國到擴展至境外,從更多涉及晶片設計環節到產業鏈上遊的軟體、設備和晶片製造,從25%的技術出口限制比例直接降至0%,……有分析指出,與一年前相比此次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針對性更強,且打擊力度顯著提升。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從僅限於美國到擴展至境外,從更多涉及晶片設計環節到產業鏈上遊的軟體、設備和晶片製造,從25%的技術出口限制比例直接降至0%,……有分析指出,與一年前相比此次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針對性更強,且打擊力度顯著提升。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徐愛龍創新,無疑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面對這一新的動員令,我們底氣十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並指出了下一步著力的重點: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相信只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抓落實,就一定能打造出「雙創」升級版,推動我國創新發展上臺階。
  • 「『從0到1』的突破,是我的原動力」
    「我非常看重『從0到1』的突破,不斷創新,追求卓越,這是我不斷衝擊前沿研究的原動力。」朱永群說。   學科交叉研究  發現更多線索  朱永群對病原菌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層面。其研究成果的應用,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