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多城召開「新年第一會」,數字經濟和創新成熱詞

2021-01-20 第一財經

新年的第一場會議、發布的第一份文件,往往是地方一年施政的「風向標」。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新年第一周裡,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等在內的長三角城市紛紛舉行新年第一會,並出臺政策文件,其中數字經濟、創新城市等成為熱詞。

數字經濟成重點

數字經濟在過去的一年裡,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帶動經濟復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正成為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我國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了35.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7%。數字經濟的結構也在持續優化,產業數位化增加值佔整個數字經濟的比重高達80.2%。

數字經濟同樣也是長三角城市的發力重點。1月4日,《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全文公布。意見指出,要堅持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堅持全方位賦能,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堅持革命性重塑,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創新工作推進機制,科學有序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

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上海需要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

在數位化轉型的幾個不同層面中,經濟數位化轉型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上海將繼續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放大數字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五型經濟」發展。

早在去年11月25日舉行的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上海就提出,要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這也是首次提出了上海要「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重要論斷。

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首席專家賀仁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城市數位化轉型不是簡單的信息化,而是通過數據要素的供給側改革,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實現對經濟、治理、生活全方位革命性的重塑與創新。數位化要「化」出新能力、新場景、新模式、新機制。上海的城市數位化轉型是面向構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藍圖指引下的高水平探索與創新實踐。國際數字之都是要牽引長三角41個城市,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數字共同體。

「其中的經濟數位化,關鍵在於上海科創中心,要為長三角各地區提供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與研發支撐,並承擔產業大腦的資源協調功能,與長三角各地區各行業工廠供給能力聯動連結。」賀仁龍說。

同樣的,1月4日,江蘇蘇州「新年第一會」聚焦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提出到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要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6%以上,數字經濟領域有效發明專利累計擁有量達到7000件以上,PCT專利申請量達到1000件以上,加快建設更具影響力的數字科創中心、數字智造中心和數字文旅中心,打造領先水平的數字融合先導區、數字開放創新區和數字政府樣板區,率先建成全國「數位化引領轉型升級」標杆城市。大會還發布了《蘇州市推進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表示,積極主動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方位服務對接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許昆林還表示,當前數位化正在重新定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核心力量。「對蘇州來說,擁有3萬多億的工業底盤,但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新的問題一直存在,相比其他城市,推動數位化轉型的需求更加迫切。」

賀仁龍認為,蘇州是製造重鎮,側重在經濟產業數位化,大力發展製造業數位化,然後拓展治理與生活數位化。從蘇州也提出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通用來說,未來將會逐步形成長三角數位化治理綜合平臺,實現優秀場景與應用的共建共享共用。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所在的浙江平湖,也在元旦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召開了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大會,並印發《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通過5年努力,實現數字產業「三個一百、一個翻番、三個倍增」的目標,打造長三角數字產業協同創新區、數字賦能先行區。

隨後的1月6日,平湖2021年第一個「大單」——總投資51億元的「晶臺半導體顯示項目」籤約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該項目總用地83.3畝,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108億元、稅收7.94億元。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並且指出了兩條路徑:一是數字產業化,二是產業數位化。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總經理王高翔對記者表示,很多城市在開年之初均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主要是因為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數字經濟有利於推動城市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價值拓展延伸。同時,發展數字經濟對於城市夯實優勢產業競爭力也十分重要,能推動全要素生產力的快速提升。發展數字經濟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發展韌性的客觀要求。數位化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全面滲透和深刻影響生產、流通、消費、進出口各個環節。」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看來,區域創新能力受到創新政策環境、人才流動、資本流動、技術水平、產業發展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而數字經濟的崛起為區域創新中要素流動、協同發展、產業升級等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政府應不斷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制定明確的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政策。

聚焦創新

數字經濟之外,「創新」也是2021年第一個工作周長三角多地聚焦的重點。

根據近日公開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到2025年,長三角要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

《規劃》提出,在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方面,要一體化推進創新高地建設。比如,提升上海創新能級和國際化水平,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南京、杭州、合肥等區域中心城市創新能力,提升蘇浙皖區域創新發展水平,與上海共同打造長三角科創圈,構築形成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科技創新圈和創新城市群。

多地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創新也是關鍵詞。

1月4日,南京市召開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關於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這是南京連續第四年將「新年第一會」的主題定為「創新」,也連續四年發布市委「一號文件」支持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揭牌,一批創新產品應用場景需求清單集中發布、創新港項目現場籤約。

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十四五」時期,南京將聚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要在提升創新能級、培育創新主體、厚植產業優勢、優化空間布局、聚集高端要素等方面形成「五大新突破」,抓住創新發展關鍵期。

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南京市委創新辦專職副主任賈尚斌介紹,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來抓全面創新,突出戰略性,南京這次的一號文不僅要管今年,還要管整個五年。這裡面提出很多目標,比如市場主體、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用地,這些都是戰略頂層的謀劃。

同一日,蘇南另一個城市無錫,也發布了《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太湖灣科創城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太湖灣科創城正式啟動建設。據介紹,建設太湖灣科創帶,是無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區域擁有全市90%的省部級科研院所、70%的高層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柳卸林認為,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是創新生態的競爭,是綜合性的競爭。「區域創新範式在發生變化,單純的科技驅動、市場驅動已失去主導地位,對制度創新、生態型創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他對記者表示,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應該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同時布局科教資源,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模式。

相關焦點

  • 踐行囑託開新局丨蘇州「新年第一會」:讓「數字」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
    1月4日,蘇州以「新年第一會」的方式,召開全市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推進大會,主動順應數位化發展浪潮,舉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推動數字經濟和數位化大發展。  「當前,數位化正在重新定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核心力量。」
  • 2021「新年第一會」,蘇州聚焦這件大事,多個項目籤約落戶……
    今天(1月4日),蘇州市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推進大會召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總書記對江蘇、對蘇州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江蘇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和蘇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以「新年第一會」的昂揚姿態,舉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推動數字經濟和數位化在蘇州得到大發展
  • 蘇通兩地法院召開聯合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1月8日,蘇州中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來到南通實地學習調研,並與南通中院召開聯合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共商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法治保障大計。
  • 數字經濟:必須面對的「算力時代」——安慶趕考數字經濟系列報導之一
    此時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關於新革命的全民知識普及,數字經濟、數字治理不約而同成為很多城市「網紅式」的熱門首選。   此時的杭州,在長三角數字經濟指數中排名第一,從城市大腦孕育而出的「健康碼」已被推廣至全國200多個城市,問鼎數字經濟「第一城」指日可待。   此時的安慶,剛剛跳進潮水,對數字經濟「似懂非懂」,面對時代考題,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 【金平湖「數字夢」】4+3,平湖數字產業發展重點領域!
    小編的話 2021年是平湖的「數字經濟發展年」。今年元旦節後上班的第一天,平湖就召開了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大會,以「新年第一會」的形式,吹響了大抓數字經濟的衝鋒號。平湖發布推出「金平湖『數字夢』」欄目,與大家一起見證金平湖新輝煌。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在相城區揭牌
    今天(12月1日),「產業賦能 共贏合作」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揭牌儀式在蘇州市相城區舉行。來自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清華x-lab和優秀科技項目的近百位嘉賓出席活動,共話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在蘇州成立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孫陽)12月1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相城經開區三方合作共建的「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以下簡稱「長三角分中心」)在蘇州相城區正式揭牌成立
  • 英語熱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Yangtz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2019-12-08 19:49 來源:中國日報網
  • 【聚焦經濟熱詞】強化反壟斷,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創新
    【聚焦經濟熱詞】  【熱詞】強化反壟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文化旅遊+數字經濟,杭州在全國首創「數字經濟旅遊十景」
    自2018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以來,杭州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不斷壯大,用科技創新賦能全產業集群化發展,網際網路、文化創意、金融服務、健康醫療、新能源等新經濟產業不斷湧現發展,「數字經濟第一城」名副其實。 這裡面,既有萬向、娃哈哈、吉利、傳化等民營經濟龍頭不斷變革創新、走智能化之路,也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大華等頭部企業搶佔數字經濟賽道。
  • 【聚焦經濟熱詞】組建創新聯合體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聚焦經濟熱詞】【熱詞】 創新聯合體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揭牌
    12月1日,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落戶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首個央地合作投資促進實體化平臺。據悉,該平臺將通過各方力量的協同合作,努力實現高精尖產業轉移和人才、資本等產業要素的整合落地,推動長三角地區新舊動能轉換與產業轉型升級,並形成在相關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內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模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契稅法》、「內循環」、「房住不炒」,讀懂熱詞創造美好生活!
    《契稅法》、「內循環」、「房住不炒」,讀懂熱詞創造美好生活!2、房住不炒、經濟內循環、契稅熱詞頻頻出現為哪般?示意圖 | 來自Pexels「經濟內循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形成「雙循環」經濟新格局貨幣政策變化,推動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供給側改革為主線
  • 2019中國杭州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召開
    2019中國杭州數字經濟高峰論壇 記者 沈雁容 通訊員 張玉瑛 王劍鳴 杭州網訊 1月25日,之江文化產業帶重點籤約項目現場會暨2019中國(杭州)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在西子賓館召開。上城發展極以南宋皇城小鎮(東至建國南路、南至萬松嶺路、西至南山路、北至西湖大道)和望江金融科技城(由中河路、清江路、之江路和貼沙河合圍而成)為核心區域,以南宋150年歷史文脈為主軸,以南宋皇城小鎮和望江金融科技城為雙核引領,以「沿西湖,沿錢塘江,環鳳凰山和玉皇山文化創意產業帶」三帶協同,依託眾多文化產業街區、園區、項目多點共進發展,聚焦數字文化、設計服務、影視傳媒、藝術品、文化休閒旅遊等五大文化產業
  • 激活懷來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軟通動力攬獲創新大獎
    ,展現懷來大數據產業環境和數位化發展成果,近日,中國大數據創新創業大會暨張家口懷來官廳湖「數聚會」在張家口市懷來縣召開,本次大會以「『雲』聚官廳湖 『數』說新懷來」為主題,由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共同主辦,懷來縣人民政府承辦,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天津市軟體行業協會、河北省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協會共同協辦,匯聚眾多行業專家、企業高管共話大數據發展新格局
  • 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在滬召開!
    薄副司長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及新冠疫情,進一步加速了產業和社會的智能化建設,機器人產業必將成為今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重點和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而且檢測認證對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還需要各有關方面繼續支持,共同努力,不斷完善我國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提升我國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
  • 引領未來消費,首份長三角數字文化消費報告發布
    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受此影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轉型進一步加快。在工業化、城市化疊加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深度發展背景下,文化消費領域,基於文化新業態的新型文化消費,即數字文化消費數量增長和規模呈不斷擴大趨勢,對引領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促進消費升級,加快形成我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三大經濟區域之一。
  • 協同創新 開放共享 長三角科技合作凝聚共贏「向心力」
    日前,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分論壇暨長三角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在連雲港市召開,本次會議以「長三角城市合作:新動能、新格局、新作為」為主題,長三角區域內眾多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齊聚一堂,圍繞進一步推動長三角科技合作與交流的相關議題展開討論。
  • 2020數字經濟藍皮書:數位化轉型或成「彎道超車」的機會
    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該報告以全球數字經濟相關的國家、城市和企業數據為基礎,全面評價全球數字經濟國家、城市和企業的競爭力,勾勒數位化轉型浪潮下全球數字經濟競爭發展的全景,其中還分析了上海的數位化轉型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