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中醫:「機器人診脈」需多學科融合創新

2020-12-0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5G的建設才剛剛鋪開。當全世界正在經歷疫情的肆虐時,人們期待5G技術能給公共衛生帶來改變。昨日,在廣州召開的世界5G大會之「5G與公共衛生、健康」論壇上,來自醫療衛生領域的院士專家探討了5G將如何解決人類生命健康中的問題。

  5G將助力提高基礎研究水平

  世界正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人們對5G時代的期待和想像當然也包括公共衛生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相比於國外仍在蔓延的疫情,中國抗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具有三大經驗。一是黨政機關在行政決策方面的強大領導力。二是中國強大的基層醫療防控力量保障了精準施策和集中發力。三是中國以科學為依據去動員群眾共同參與防控。

  在高福看來,5G技術可以讓更多的智能設備去輔助科學家進行研究,也可以讓基層通過遠程醫療獲得更多資源的幫助。未來5G在助力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和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治理能力方面會大有作為。

  5G將在中藥溯源發揮重大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分享了中醫藥領域對5G時代的期盼。他認為,5G能夠提供高性能的大數據分析,未來將在中藥溯源、中藥資源普查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但人們所期待的中醫診療數位化的方案還未出現,比如拿手機照一下舌苔,然後跟資料庫進行比對後形成醫學診療結果。「風溼病之類的慢性病病人的舌苔,會隨著療效發生明顯變化,完全可以用包括5G在內的人工智慧技術去實現。」劉良說,傳統中醫藥更加需要多學科結合的高新技術。「如果在哪一天,技術能夠很好地被整合、大數據能夠充分應用,數據也有很好的傳輸能力,不排除真有機器人診脈的可能性。」

  5G時代中醫發展要和科技結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因為工作原因未能來到現場,他發來視頻。視頻中他提到,近些年來,中醫藥的發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醫發揮著重要作用,取得了不少成果。」張伯禮認為,「中醫現在迎來了大發展時機。」

  張伯禮表示,5G時代下,中醫將獲得更多機遇。他還談到了疫情防控中預警、遠程診斷等方面都離不開5G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在追蹤溯源方面有著特殊的貢獻。張伯禮認為,隨著5G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呈現出井噴式的態勢,如今健康醫療越來越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將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共享。

  正建設廣東省5G智慧醫療示範基地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正在打造5G智慧醫院。5G在該醫院覆蓋以後,醫院的通訊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說,5G技術實現了醫療資源的擴容、醫療效率的提升,挽救了更多病人的生命。據他介紹,該院在雲端部署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可對新冠肺炎進行快速診斷,準確率超過90%。

  目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正在探索實時5G遠程手術操作建設,這意味著三甲醫院的專家可以5G遠程操控基層醫療機構機器人進行手術。目前這家醫院正在依託海珠區110畝的新院區,建設廣東省5G智慧醫療示範基地。(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錕、黎慧瑩)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中醫診脈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真有臨床意義?
    很多人對中醫的印象,可能都有診脈這個畫面,因為診脈是中醫的獨特符號,只要一看到診脈的畫面,就會聯想到中醫。那麼,中醫診脈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真的對臨床有意義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外行來看,或多或少會認為,中醫脈診為炫技,既然望診、聞診、問診都能把人體的生理病理信息收集的八九不離十,那為何還需要切脈呢?實則不然,中醫脈診如果那麼容易被代替,就不會延續了幾千年,而且脈診所捕捉的信息,往往是很關鍵的。因此,中醫脈診的確之於臨床,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 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需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當前,我們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有革命性的突破。在信息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深入應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引發生產、生活和科研方式的改變。」
  • 中醫診脈真的可以判斷女子懷孕嗎?這是真本事,還是碰運氣呢?
    古往今來,人們都對中醫診脈倍感神奇,畢竟人體的一些生理病理信息,在老中醫面前,只要三根手指往你手腕上一搭,幾分鐘之後,就能判斷一個大概,如果水平高的中醫,僅憑診脈就能對病情掌握的八九不離十,這不得不讓人感嘆。
  • 科博會惠民創新成果「接地氣」,機器人也能變坐堂「中醫」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機器人「望聞問切」裸眼能看3D電影 科博會惠民創新成果「接地氣」  記者:孫杰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升級發展,也實實在在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昨天,作為中關村論壇展覽板塊的科博會迎來最後一撥觀眾,眾多接地氣的惠民創新成果,讓特意來體驗的市民久久不願離去。程功 北晚新視覺供圖科博會上,人機協作機器人HC10演示系統現場演示物品的抓取,展示其人機協同的能力。
  • 中醫診脈為什麼可以判斷身體疾病?看了脈象形成的原理就知道了
    一般對中醫感興趣的人,往往會覺得中醫脈診玄妙無比,單憑兩手的脈搏,竟可以查探全身大部分生理病理信息,而且越有歲月積澱的中醫,對於脈診的運用也越為嫻熟。那麼,為什麼中醫可以憑藉脈診來診斷疾病呢?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弄明白脈象形成的原理,只要弄清楚脈象形成的原理,自然就不奇怪中醫診脈的奧秘了。脈象的形成,看似好像很簡單,實則是與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有著直接關聯的。由此可見,脈象可以反映全身臟腑的功能、氣血和陰陽盛衰的綜合信息。
  • 中醫診治受「熱捧」,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了哪位著名中醫學者呢?
    據悉,在2012年2月,朱小飛收到了美國裡根總統秘書請求其前往美國進行中醫診脈治病的邀請。同年6月,朱小飛受邀前往華盛頓,為當時美國衛生部長、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以及美國國會等十幾位議員進行中醫診脈。由於在此次中醫診治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朱小飛也因此結識了羅傑.科恩伯格,並為其進行中醫診治。
  • 號脈,中醫的千年騙局?一個中醫人的良心解讀
    首先,從根源上講,中醫的這個「號脈」,作為最主要的診法之一,絕對不是擺擺樣子、當幌子。它對於疾病種類、病程進展的判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診脈,左右手指下不同位置,對應不同的臟腑。這是有嚴格區分的。左寸看的是心,左關看的是肝膽,左尺看的是腎。與此對應的,右側寸關尺三部候的是肺、脾胃和腎。
  • 遇上假中醫?號脈時間不到一分鐘,就是假的
    本文理論依據:《靈樞·根結》、《實用中醫診斷學》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們這一篇文說,給您聊聊號脈這件事。一個中醫,一定要會號脈。號脈,已經是當下人眼中,中醫診療的「招牌動作」。即便是冒牌中醫、假中醫,也要用「號脈」來掩人耳目。
  • 為飛機實時「懸空診脈」——記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機務工程部主任...
    劉宇輝自信地說:「凡是在屏幕內顯示的飛機,我們都能通過飛機遠程診斷實時跟蹤系統為它『診脈』。」  對飛機進行實時「懸空診脈」,對於中國民航業來講,曾經被認為「不可能實現」。  21世紀初,處於快速發展期的南方航空公司大量引進新飛機、開拓新航線。如何遠程監控那些飛行中的航班,保障飛行安全,降低晚點率,成為一道難題。
  • 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
    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RK企業備註1新松機器人協作機器人2科沃斯讓機器人服務全球家庭3大疆創新源自機器人教育競技平臺的機甲大師4科大訊飛AI學習機器人阿爾法蛋5埃斯頓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6臻迪科技PowerVisionPowerRay小海鰩開啟AI&5G創新應用7搜狗問答機器人8哈奇智能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 新松協作機器人榮獲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首位!
    近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新鮮出爐,新松協作機器人排行榜首。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機器人成為了繼汽車和計算機之後的又一種大型基礎產業。
  • 跨界融合產生「聚變效應」 女科學家系列講座第8場開講
    >   日前,在「一曲溪流一曲煙」的西溪溼地,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舉辦女科學家系列講座第8場 「跨界交融,融合創新—
  • 摸脈象知病情 中醫把脈究竟能看出什麼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判斷一個人身體上出現了什麼樣的病態狀況,除了看臉色等變化,診脈是中醫上最常見也是效果最好的診療方法,同時也是中醫看病的首要環節。通過診脈究竟能做出哪些判斷呢?中醫如何摸脈判斷病證呢?想必大家都非常的好奇。今天小編就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幫助大家介紹一些中醫診脈上的奧秘,一起來了解下吧。
  • 生物學研究後來居上 深圳的秘訣是學科交叉融合
    深圳發展的活力來自於創新,而創新之源的關鍵在於構建並保持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深圳在生命科技研究方面並不是基礎最好、資源最豐富的學科領域,但近年來能夠緊跟世界前沿、後來居上,離不開政府部門敢於「下重力」、科研機構積極「往前走」、產業主體「緊跟上」。「下重手」「往前走」「緊跟上」的成果有很多。
  • 科技部副部長:中醫走向現代化,要堅決打擊偽中醫、偽科學
    ↑會議現場多國專家共同探討中醫藥科技創新第六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會議時間為10月21-22日,來自各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嘉賓代表,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代表等750餘人參加了會議。主題分會包括「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中藥資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創新中藥開發與國際化」「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針灸國際科技合作與融合發展」等,全面總結中醫藥理論研究、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新成果;交流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的經驗與成果;探索中醫藥傳承發展的新政策、新機制和新模式;搭建中醫藥和生物醫藥產業技術轉移轉化對接平臺,加快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
  • 海茲思原子力顯微鏡——中學多學科融合教學的好幫手
    海茲思超微教學型原子力顯微鏡已經進入了全國近百所中學的納米創新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納米STEM\創客實驗室裡使用,受到師生們的廣泛喜愛。在中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教材中都有非常多納米科技的知識點,比如觀察微觀物質裡的原子形貌特徵等,都需要用到微型教學掃描隧道顯微鏡。海茲思超微教學型原子力顯微鏡,關鍵在於「超微」二字,一般的原子力顯微鏡多用於科研機構或大學,操作及其複雜,且體積碩大。
  • 中英文翻譯機器人震撼亮相 人工智慧成科技創新風口
    新松機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的看法是:工業機器人已經走進現實,未來5~10年,智能型工業機器人便會大行其道,先是在汽車等行業應用,然後擴大其使用範圍,再將來,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在不適合人類的場合工作。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是另一個科技創新的風口 就在這次大會舉辦的前一周,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在中國開幕。
  • 南方科技大學-大疆創新 RoboMaster 2020 高中生機器人主題夏令營...
    一、項目介紹  「南方科技大學-大疆創新RoboMaster 2020 高中生機器人主題夏令營」是由大疆創新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主辦,南方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和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聯合承辦,眾多知名理工類高等院校招生辦和學院聯合支持的高中生頂尖工科實踐提昇平臺,將在全球招募機器人領域最精英的高中生參加集訓,進行系統的機器人知識學習
  • 首屆「航天杯」移動機器人AI創新技術挑戰賽成功舉辦
    中國日報1月10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獲悉,1月7日至9日,首屆「航天杯」移動機器人AI創新技術挑戰賽在線上舉辦。本次比賽由航天科工三院主辦,航天科工集團增材製造創新技術中心承辦。來自全國8所高校近110個同學參賽,近10餘位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交流。
  • 醫工融合發展開拓醫療創新新局面
    光明網訊 11月21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