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工融合發展開拓醫療創新新局面

2020-11-25 光明網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20-11-24/1606206500918.mp4

  光明網訊 11月21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開幕。大會確立了「醫工融合發展,創新引領未來」的主題,通過線下線上結合、線上為主的方式,將學術交流、技術轉化、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吸引了政、產、學、研、醫等各界的關注,線上觀看達10餘萬人次。

  大會瞄準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創新發展的「四個面向」,助力科技自立自強,著眼學術前沿發展,聚焦醫療器械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生物醫學工程一個非常廣泛的領域,它必須是各個學科的融合,特別是工程和醫學的結合,突出多學科的特點。這個多學科具有豐富知識、技術和創新來源,必須強調學科的特色,而這也是學科發展難度所在。談到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時,王辰院士進一步提出,必須打破各個學科之間的尖兵,打破各個學科之間的不理解,不能在各自的頻道上唱不同的歌,講不同的話,溝通不同的邏輯。要轉化和演變這些基本原理和認識,真正能產生推動人類社會生物科學進程進步的成果。

  大會還組織了25個專題論壇,圍繞新冠疫情防控與中國醫療器械發展戰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國產放療新技術、體外診斷新技術和發展趨勢、神經工程與類腦智能、生物感知與智能信息檢測及處理、新常態下全民健康的挑戰與應對、醫學物理創新發展、康復工程新進展與新趨勢、醫學人工智慧軟硬體融合發展與應用、幹細胞工程技術、醫工融合中的生物力學前沿問題、納米診療技術與醫學應用、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醫學圖像與人工智慧、生物電磁學的發展與挑戰等方面展開研討。

  大會的舉辦適逢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40周年慶,開幕式上還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舉辦了隆重而熱烈的紀念活動,播放紀念視頻,發布紀念冊,對做出傑出貢獻的資深會員進行了表彰。(光明網記者張靜 高濛)

[ 責編:楊帆 ]

閱讀剩餘全文(

相關焦點

  • 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護航,「醫工結合」的機會和趨勢在哪裡?
    近年來,「醫工結合」一直是醫療界的熱門話題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醫工交叉力量在臨床價值的逐步突顯,相關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譬如AI輔助影像識別與診斷、精準微創手術機器人、可吸收溶解生物材料與3D列印等,為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帶來福音。
  • 首屆醫工交叉賦能大會在深召開 聚焦生物醫用材料創新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醫工交叉賦能大會」於2020年12月14日下午在中國深圳召開。本次大會得到了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深圳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深圳市高端醫療器械先進位造業集群、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的大力支持。醫工交叉賦能大會是2020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中首次設置醫工交叉主題,聚焦醫工交叉賦能生物醫用材料創新,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度發展,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思路。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高質量推進成果轉化
    作為中國科學院第一個落戶濟南的實體研發機構,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在濟南高新區成立的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創新院),專注高端醫療裝備的核心技術攻關,建院兩年多來,邊建設邊科研邊出成果,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道路。
  • 威高集團:市委書記張海波帶隊參觀中科院蘇州醫工所
    在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張海波實地參觀了醫工所展廳和工程化平臺,並就推進醫療診斷器械項目以及與威高集團的合作等進行交流。當前,威海市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力打造七大產業集群,建設「1+4+N」高端創新平臺體系,培育了一批大健康產業的領軍企業。希望蘇州醫工所與威海一道,依託現有「1+4+N」創新載體和平臺資源,共同推動健康與醫療器械產業上下遊協同創新發展,推動更多高科技項目在威海孵化,更多創新成果在威海落地,進一步提升院地合作層次和水平。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戰略合作...
    記者 楊璐9月22日上午,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省藥監局綜合處調研員常存濤,省藥監局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羅宏君。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合作協議
    市場監管網-市場監管專刊訊(馬磊 通訊員 常存濤)9月22日,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黨委副書記袁豔明,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所長範漢傑等人出席籤約儀式。蘇其超指出,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研究院落戶在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基於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放眼未來,謀劃全局的一次重要戰略布局。
  • 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正式籤約落戶濟南
    唐玉國表示,濟南目前掀起了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熱潮,蘇州醫工所此次與濟南市合作共建山東創新研究院,將會紮實推進先進醫療器械成果轉化與項目落地,支持和帶動先進醫療器械與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聚集人才、項目等優質資源,為濟南高新區下一步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 京東方投建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及智慧醫工項目
    該項目擬依託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能力,整合內外部戰略資源,打造軟硬融合技術開發平臺、新型材料設備轉化平臺、營銷推廣展示 平臺、國際人才交流培訓平臺、開放的技術與市場合作平臺。近年來,京東方明確要向物聯網全面轉型,智慧醫工事業是物聯網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醫院是智慧醫工事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智慧醫工事業的支撐平臺,可以為其他業務提供專業醫療服務支持,業務聯動、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揭牌,落戶濟南高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月15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項目合作籤約,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與醫療器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
  • 蘇州醫工所和棗莊市舉行籤約儀式 打造中國醫療器械生產智造和產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9日訊 7月9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與棗莊市人民政府、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就共同建設「國科醫工(山東)智造基地」項目在蘇州舉行籤約儀式。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棗莊市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劉中波代表各方進行籤約。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不忘創新生物醫學工程初心—新聞—科學網
    具體到不同行業、不同單位,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又不盡相同,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論斷,這種新提法改變了改革開放後近40年來一直沿用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如何解決它是不同行業、不同單位共同的使命與責任,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醫工製造」的「工匠精神」—新聞—科學網
    圍繞我國生物醫學戰略發展目標、面向國際生物醫學工程科技前沿,中科院在蘇州布局了蘇州醫工所。籌建之初,蘇州醫工所就確立了目標:要破解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弱、高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首先得愛國忠誠,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得忠誠。我們搞科技的,要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 蘇州醫工所舉辦建所十周年紀念活動暨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討會
    楊桂山希望蘇州醫工所牢記國立研究機構的使命和擔當,加強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激發創新活力,夯實人才發展的基礎,堅持「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把科技創新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堅持成果轉化,促進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服務地方轉型升級,早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所。
  • 習近平:加強改革創新開創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在安徽調研時強調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加強改革創新開創發展新局面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自身優勢,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江淮四月,滿目蔥蘢、生機盎然。
  • 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召開
    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池慧主持開幕式並宣讀了中國科協發來的賀信;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發表講話,回顧總結了學會40年來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景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就助力科技創新,強化監管創新提出了新期待。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在高新區設研究院
    本報訊(記者 黃智義)4月15日,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約,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將在高新區設立山東創新研究院。  籤約儀式上,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與醫療器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濟南子空間)揭牌。
  • 工信部:六方面開創5G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電信普遍服務、支撐疫情防控、促進信息消費、實現5G快速發展等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和作出的貢獻。劉烈宏指出,加快推動5G高質量發展是信息通信行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方向,是打造新基礎、培育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增進新福祉、實現新發展的時代機遇。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著力開創5G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復旦醫工所成立啦
    唐玉國所長表示,與復旦大學籤約,對於蘇州醫工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復旦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水平高,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蘇州醫工所具有很強的工程化和產業化力量。 王威琪院士回顧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復旦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有很好的學術聲望,希望復旦醫工所在雙方的努力下獲得長足的發展。
  • 人民日報又報導蘇州醫工所了
    隨著產業鏈與創新鏈交織促進,蘇州高新區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江蘇蘇州高新區,從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時間裡,科技發展資金增長了33倍。2018年年底,蘇州高新區各類科技領軍人才超1000人次,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112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8%。
  • 徐州醫科大學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攜手共建轉化醫學研究院
    徐州醫科大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應用轉化,目前正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攜手共建徐州市東湖醫藥創新港,積極推進新校區建設和腫瘤細胞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麻醉鎮痛與精神類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兩大國家級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國家級大學科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