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2021-01-11 電子發燒友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10:24:39

1月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此次發布的十四大趨勢是:

1. 信息化

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信息技術與各行業不斷深度融合,深刻改變著全球的經濟與政治格局、安全與競爭格局以及社會發展與治理體系格局。

2. 計算機系統與軟體

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算力成為人類生產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超級計算系統正從後P級時代向E級邁進,並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領域專用軟硬體協同計算模式的快速興起,使得計算機體系結構再次進入新的黃金髮展期。超級計算正從科學工程計算向大數據處理和人工智慧等新興計算領域快速拓展。以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為代表的一批新概念計算模式,正受到全球業界的廣泛關注。

3.網絡與通信

5G移動信息網絡加速構建,其推廣完善及與各行業的垂直整合仍存挑戰。6G研發加速布局。網際網路儘管仍是支撐未來十年全球信息傳輸基礎設施的主導體系架構,但也面臨萬物互聯、萬事互聯時代toB、toM、toX等多樣化應用需求帶來的前所未有挑戰。千兆接入、P比特級傳輸、E比特級轉發將帶來更高體驗,可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天地一體化網絡、海洋網絡、數字孿生網和物聯網等人網物三元互聯的新型網絡環境將改變網絡技術的發展範式。

4. 計算機應用

面向人網物融合的「智能+」時代新需求,聚焦智能製造、在線協同辦公、智慧遠程醫療、數字抗疫等計算機應用產業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引領下的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跨媒體智能、自主無人系統、類腦技術等取得突破,推動智能時代的應用新模式、新手段、新生態創新發展。

5. 網絡安全

信息安全技術在「雙循環」戰略需求牽引下加速尋求發展新範式,推動安全賦能方式從外掛附加形態向內生構造形態轉變,從邊界防禦模式向零信任架構轉變,從針對區域網到面向雲化環境和內生構造轉變,從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分離的傳統技術路線正朝著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具有內生安全、智能預測、主動防禦和自適應響應等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正在加速落地,支撐以安全為本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6. 集成電路

過去五十年集成電路產業遵循摩爾定律持續高速發展,現階段電晶體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逼近物理與工藝極限,產業技術演進趨勢放緩或變軌。三維電晶體結構技術發展,晶元級集成技術誕生,系統構造和新材料新工藝技術進步,以及光電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持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和物理形態的變革。

7. 數據

大數據作為一種普遍存在,是信息社會最為龐大且以指數級增長的基礎資源。數據流動性已成為數據的基本特徵,數據價值高,數據集合規模不斷擴大,類型繁多,產生速度快,網絡數據總量正快速向EB、ZB、YB乃至BB級陡增,急需數據科學與工程技術的重大創新,以使巨大的數據產生巨大的價值。

8. 感知

智能化發展需求促進傳感器與前端智能處理呈集成發展趨勢。各國在完善軍民對地觀測體系建設的同時,積極謀劃新一輪的布局。氣候和環境監測遙感技術成為研究熱點,遙感市場的快速增長和空間科學探測任務的急迫需求,正推動遙感領域創新發展,國產傳感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9. 電磁場與電磁環境效應

隨著5G、物聯網、無人系統、人工智慧等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先進智能化裝備或系統的建設與應用,電磁環境適應性和電磁安全性成為研究熱點。電磁場及電磁環境效應學科建設與發展,以及其與數學、物理、信息、材料、生物等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將不斷湧現出大量基礎研究問題和新興技術研究需求,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持續發展與進步,並促進相關「卡脖子」瓶頸問題的解決。

10. 控制

信息社會算法、算力和數據的變革,使得工業生產過程、重大裝備、自主運動體等物理空間的典型被控對象,能夠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實現決策優化和協同控制。人工智慧與控制技術融合發展,推動以工業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基礎理論方法創新;5G和邊緣計算與控制技術融合,推動新一代控制系統的硬體、軟體和平臺向「工業網際網路化」全面升級。

11. 認知

腦與認知科學和人工智慧加速融合,在無人系統、智能成像、智能視覺、大數據智能等領域廣泛應用。新型腦觀測儀器研製、新認知機理揭示、通用人工智慧理論與技術、計算體系與器件的研究成為國際競爭的前沿熱點。

12. 測試計量與儀器

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物理量基於常數重新定義產生的影響持續深化,基於量子化和「數位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的國家測量體系建設需求日漸迫切;以量子化為標誌的計量儀器和以「數位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為標誌的工業測量儀器等新一代儀器形態開始顯現;面對新冠病毒,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規劃和加強生命科學計量和醫學計量檢測的基礎研究,規劃和加強生命科學儀器,醫學檢驗、診斷、治療和護理儀器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13. 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發展持續創新,鏈上鏈下數據協同、軟硬體一體化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聯盟數據更協同、網絡規模更廣泛、技術運維更精細和平臺安全更可控是發展方向。城市級區塊鏈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成為熱點,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政務和民生等湧現出一批示範性應用。區塊鏈標準制定不斷加速,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監管框架逐步成型。新型數字貨幣發展提速,全球金融體系或將迎來新一輪變革。

14. 光學工程

天地一體化的空間目標多維度光電探測與信息傳輸技術成為該領域各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針對陸海空天信息安全的需要,開展高精度、高實時、多維度、多功能、寬幅段光電探測、識別、防護、評估與信息傳輸是未來發展趨勢。

在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表示,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從2014年起開展《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目標是分析研究電子信息領域年度科技發展情況,綜合闡述國內外年度本領域重要突破及標誌性成果,為我國科技人員準確把握電子信息領域發展趨勢提供參考。2015年11 月,由中國工程院、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聯合成立了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深入開展此項研究工作。2018年以來,由余少華、陸軍兩位院士負責組織學部院士,動員各方面專家300餘人,充分發揮國家部委、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科研院所中各層面專家學者的智力優勢,完成包括13個領域的《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綜合報告(包括綜合篇和專題篇)、專題小冊子等系列研究成果。

陳左寧表示,藍皮書系列研究成果回答了四個關鍵問題。一是指出我國與國際相比,在技術、產業方面,特別是在關鍵或核心領域存在的優勢、劣勢及所處位置。二是判斷提出技術發展基本趨勢、亮點與熱點。三是分析產業情況及基本競爭格局。四是歸納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盧錫城院士發布了「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餘少華院士介紹了研究工作和撰寫過程。

據餘少華院士介紹,藍皮書項目目前已出版3本綜合報告,13本專題小冊子,後續已安排10個專題出版工作,籌劃20個專題。在藍皮書系列成果基礎上每年發布年度「挑戰」和「趨勢」,為我國科技人員準確把握電子信息領域發展趨勢提供參考,為我國制定電子信息科技發展戰略提供支撐。

中國工程院費愛國院士、譚久彬院士、劉尚合院士、陸軍院士、蘇東林院士、姚富強院士通過視頻連線參加發布活動。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彭韻佳、徐海波)近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分析了我國在移動信息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智能化發展等領域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及時把握電子信息領域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 重磅丨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1月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此次發布的十四大趨勢是: 1.
  • 中國工程院發布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十四大趨勢 國產傳感器快速發展
    1.在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表示,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從2014年起開展《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目標是分析研究電子信息領域年度科技發展情況,綜合闡述國內外年度本領域重要突破及標誌性成果,為我國科技人員準確把握電子信息領域發展趨勢提供參考。
  • 2021年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邀請函
    2021年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邀請函 2021年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2021年7月15日—17日    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2 3 4號館新西部新重構新機遇
  • 走進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三)專業就業方向和前景 我國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一2020年)》中將信息技術列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之一,處在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的首位;「十三五」以來,我國信息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先導力量、驅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隨著中國製造2025
  • 第九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21)預告
    一、展會概況2021年4月9日至11日,第九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21)聯合同期的第97屆中國電子展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博覽會將集中展示包括智慧家庭、5G+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信產業、工業網際網路、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大數據存儲、基礎電子元器件等代表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內容。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十四五」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座談會
    2020-11-15 07:18:06 來源: 聲活的小船 舉報   11月11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發展戰略與規劃處和人事處組織召開了學校
  • 「十四五」規劃力挺科技創新 半導體發展進入快速通道
    來源:中國經營報「十四五」規劃力挺科技創新 半導體發展進入快速通道本報記者/王登海/北京報導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國家層面和行業企業均開始推進半導體核心技術國產自主化,實現供應鏈安全可控,加速了半導體器件的國產化替代進程。
  • 電子科技大學2021年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雙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招生...
    該項目由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實施,開展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國際化、交叉化、特色化的跨學科高端人才,合格畢業生同時獲得電子科技大學和麥吉爾大學兩校文憑。
  • 南昌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1995年3月,學校為了適應擴並後需要,信息科學工程系改名為電子科學工程系(與計算機科學工程系、信息管理科學系及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起組成了信息科學工程學院)。自1999年2月,為適應江西經濟建設的需要,電子科學工程系單獨組建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80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22人,中級19人,碩士學位8人,博士學位2人。
  • 電子科技大學,985工程、雙一流大學,信息高校的首選
    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二、學科及特色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擁有國家雙一流學科2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光學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13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信息安全、通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升學教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面臨這些挑戰
    關於推進我國新式數字基建相關精力,推進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範疇高質量展開,助力數字基建科學展開驅動壯大經濟新動能。4月26日,我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我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展開戰略研討中心在我國工程院發布「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展開十六大技能應戰(2020)」(以下簡稱「應戰」)。
  • 2021款福克斯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汽車年會2020時尚科技車型獎
    2021年1月8日,2020年(第十四屆)中國汽車年會暨領創峰會以線上直播形式舉行。此次年會由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與車壹條聯合主辦、新浪汽車戰略合作、國家電網戰略支持。峰會主題為「大道之行,守正創新」,邀請宏觀經濟學者、行業專家、企業高管等多位嘉賓線上互動,圍繞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向和汽車企業在疫情下的新責任、新藍圖進行理性分析與討論;並在盛典上為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中積極承擔責任、做出突出貢獻的車企與媒體公司頒發獎項。
  • 電子科技大學(四川)機械工程專業考研信息匯總(含報錄比)上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趕緊來看看吧!>領域唯一的985大學,兩電一郵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 電子信息工程vs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區別
    辨析關鍵詞:電氣信息,電子信息科學;應用,理論電子行業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多方應用,使以它們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浪潮席捲全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如此熱門的行情當然意味著競爭的激烈,幾乎所有開設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高校中,兩者都處於分數較高的專業行列。專業區別解析當面對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名稱相近的專業時,同學們可能會感到迷惑。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歷提升專升本可以選擇哪些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歷提升專升本可以選擇哪些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可以專升本到信息工程、電類、計算機類專業。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專升本考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考的科目是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專業主幹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
  • 長安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怎麼選?
    我國有很多實力強的985、211雙一流大學,對於身為211雙一流大學的長安大學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你會怎麼選擇?長安大學優勢學科: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地質工程、交通運輸、機械電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交通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簡稱南信大,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共建,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專業篇丨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EVERYTHING
    寫在前面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電子信息類專業中覆蓋範圍較廣,可塑性較強,未來可從事行業更為廣泛的兩個專業。上一講我們提到,電子信息類的專業分為:1.電子信息工程、2.電子科學與技術、3.通信工程、4.微電子科學與工程、5.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6.信息工程、7.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共7個主要專業。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集中展示最新信息技術成果
    原標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集中展示最新信息技術成果   第十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將於5月13日-17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舉辦,在主展場1B館「消費電子與信息技術展區」1202展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主要聚焦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技術和應用產品,涉及信息系統、電子信息與通信、信息安全等專業領域。
  • 電子信息工程全日制丨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電子信息工程(代碼085400)以電子與通信工程、微電子製造與應用、控制工程、儀器儀表工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遙感信息技術與應用等作為主要研究方向。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2.5年,實行「雙導師」制,以系統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電子信息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