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代碼085400)
以電子與通信工程、微電子製造與應用、控制工程、儀器儀表工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遙感信息技術與應用等作為主要研究方向。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2.5年,實行「雙導師」制,以系統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電子信息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紮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
專業面向: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電子科技大學
國家首批「211 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2000年由原信息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01 年進入國家「985 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 類高校行列。2019 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籤約共同推進我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經過 60 餘年的建設,學校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成為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信息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成長為國內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
電子信息工程碩士
作為工科大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信息工程的前景發展十分廣闊,在信息化時代下,各行各業對於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的渴求,呈現井噴式的爆發增長,千金易得,一將難求是這個專業在社會各行種的需求現狀。
電子信息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電子信息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規定學習年限內,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內容,且學位論文答辯通過,達到畢業要求,經學院畢業鑑定合格,學校畢業審核通過,準予畢業,頒發畢業證書;其按照培養要求完成規定的培養環節和學分,通過學位論文答辯,達到相應學術水平者,授予碩士學位。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校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校不提供住宿。部分錄取到聯合培養項目的研究生將根據培養需求確定住宿地點。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不參評獎助學金,但可參評部分榮譽獎勵(以獎項具體評選辦法為準)。學制為 3 年,具體以入學當年培養方案為準。非定向考生自主擇業,發放派遣證;定向考生按定向協議(合同)就業,不進行畢業派遣;其他特殊類型考生按照相關要求辦理。
報考條件
(一)全國統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包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 2 年或 2 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學校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註:
(1)應屆本科畢業生、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等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須在錄取當年入學前(以學校當年開學報到時間為準)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有關時限計算從學歷學位證書日期開始至入學當日(以學校當年開學報到時間為準)截止。(3)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的書面同意。
(4)「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招生人數以教育部正式下達計劃為準。
(5)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徵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6)以同等學力參加複試的考生,在複試中加試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幹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式為筆試。
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報考
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複試或錄取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網上報名填寫報考信息時注意事項:
(1)考生只填報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學校公布複試分數線後,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生源餘缺信息並根據自己的成績再填報調劑志願。
(2)報考類別:非定向:入學時須調入個人檔案,畢業後由學校統一派遣;定向:錄取前應當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籤訂定向協議(強軍計劃除外)、定向就業合同,不調入個人檔案,畢業後按定向協議執行。
(3)意嚮導師可填寫在「備用信息」欄,如:10001 某某某(請勿在「備用信息」欄填寫除意嚮導師外的其他任何信息),複試科目在列印複試通知單時選填。
(4)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統考,否則取消推免生資格,列為統考生。
(5)「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確認的信息為準。
(6)根據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急需緊缺人才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專業情況,「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僅 001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002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008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009 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013 醫學院、015 經濟與管理學院、016 公共管理學院、018 馬克思主義學院招生專業接收考生報考。
(7)現役軍人和國防生報考,必須按軍隊相關部門的規定辦理。
(8)報考強軍計劃考生,網上報名必須選擇「電子科技大學」報考點。強軍計劃考生的考試科目選擇全國統一命題考試科目,在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系統自動更改為對應的自主命題考試科目。
(9)「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並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網上確認(現場確認)
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並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後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後果由其自行承擔。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具體要求詳見考生網上報名時選擇考點的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公告。
資格審查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並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願。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後續不能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考試、複試或錄取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複試時,我校對考生畢業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教育部規定者,不予複試。
初試:
1. 思想政治理論
2. 英語二或英語一
3. 數學二或數學一
4. 計算機綜合一(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綜合二(電路、信號與系統)二選一
複試:
報考院校複試或者遠程複試
1.算法設計與分析(含上機)
擬招生人數
專業複試資格線是參照國家線(A 類考生)。一志願考生在 同等條件,優先錄取。近幾年總體報考與錄取比例大約為 2.1:1。
複試內容:包含但不僅限於招生簡章中專業複試科目。每個考生面試總時間一般不少於20分鐘(同等學力加試時間另外計算)。
(1) 外語測試分值:總分100分,總分四捨五入取整數。其中口語50%、聽力50%。
(2) 綜合面試分值:總分200分,總分四捨五入取整數。
網絡遠程複試流程:
(1) 考生3分鐘自我介紹(可外語),介紹本人學習、科研、社會實踐或實際工作表現等。
(2) 外語能力考查:可通過考官與考生外語交流、考生外語自我介紹、考官外語提問等多種形式考查。
(3) 專業知識:考生隨機抽取專業知識題庫中的試題回答。
(4) 專業素質和能力考查:考官結合考生簡歷、大學學習成績單、畢業論文/設計的摘要、科研成果、專家推薦信等補充材料,提出專業相關問題對考生進行考查。
注意:以同等學力參加複試的考生,加試科目為《作業系統》、《數據結構》。加試方式為面試,每科滿分100分,總面試時間一般不少於10分鐘。加試成績不計入複試總成績。所有加試科目的成績須達到滿分的60%,否則複試不合格。
調劑非全日制電子信息(085400)的要求:
(1) 初試科目為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301數學一、860軟體工程學科基礎綜合或831通信與信號系統;
(2) 達到原報考專業的學院複試分數線;
(3) 達到我院非全日制電子信息(085400)複試分數線。說明:同時滿足以上3點要求的考生方可申請調劑到我院非全日制電子信息(085400)。
如第一志願報考全日制的考生願意調劑到非全日制,則無需填報調劑申請,在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統中選擇「同意調劑到非全日制」即可。
總成績為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按權重相加,總成績計算公式:
(1)初試滿分為500分的學科(專業):總成績=初試成績÷5×70%+複試成績÷3×30%,總成績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2)初試滿分為300分的學科(專業):總成績=初試成績÷3×70%+複試成績÷3×30%,總成績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2021的腳步越來越快~為2022考研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