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某地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當地市委辦公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相關政策,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現象,為此鄭重道歉。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否在含金量上有明顯區別呢?並不。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已經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說,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只是修學方式不一樣,他們和那些從大學考取研究生的學生,站的是同一起跑線,學歷學位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並無區別。拋開全日制學生未必比非全日制學生能力強不說,在招聘活動中,學歷往往只是一個門檻,過了這個門檻後,還會有統一的面試、筆試,這才是真正檢驗知識儲備和應用能力的關卡。如果一位應聘者明明應聘成績很好,卻因為不是全日制學歷被刷掉,這不是赤裸裸的「唯學歷論」嗎?今年大學生找工作面臨較大困難,穩大學生、研究生就業被擺在了突出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用人單位及其招聘活動的組織者,不僅要對國家相關政策了如指掌,還要有更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儘量幫這一群體謀出路。最起碼,要有平視心態,杜絕過多限制。社會對於非全日制學生的偏見和誤解,也需要消除。說到底,學歷是一個參考,但我們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學曆本身。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