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放開後女性擇業屢遭拒 性別歧視不容忽視

2020-11-22 國搜網河南站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現在放開二孩政策了,以後哪個單位還要女生啊?」聽到屋內兩名大夫在討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小陳的心裡咯噔一聲,心想這次求職也許又會敗在「臨門一腳」。

「女性不僅需要承擔生育代價,也被賦予更多家庭責任」

來自北京某高校的小君是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北京上學6年了。說起在求職過程中女生受到的歧視,這個開朗的天津姑娘一下子滔滔不絕起來。

「在許多國企,尤其是銀行的招聘中,我們班的大多數男生都可以通過簡歷篩選,而女生往往只有一兩個通過。但除了性別這一點區別,並不是所有通過的男生都強於女生,有些女生無論是成績、實習經歷、學生工作等都很優秀,但很難通過簡歷關。」

小君說,她在應聘過程中遇到過幾次明確標明傾向於選擇男生的現象,而且不少是體制內單位,如一些國企、出版社、事業單位等。例如「崗位需要經常加班,男生更為合適」「崗位更適合男生應聘」等。

「我覺得一些國企和體制內單位應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風向標。但在求職過程中,它們反而讓我和我的同學更明顯地感受到是『性別歧視』的單位。」小君坦言,體制內單位的選擇標準給她和她的同學們造成了很大的求職壓力。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男女生求職不平等現象?

小君認為,女性不僅在生理上需要承擔生育帶來的一些外部代價,同時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照顧家庭的責任。在女性必須承擔家庭方面的社會壓力的同時,實際上男性也被這種社會文化逼到了角落——必須奮鬥不止、事業有成,哪怕現在已經有許多人認為重視家庭、性格溫和的男性更值得認可,但這基本上也是要建立在「小有所成」的基礎上的。「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小君直言,現在很多用人單位作出的選擇,跟社會大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

談起在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主要考慮的產假和哺乳假,小君認為,現在只針對女性的產假和哺乳假政策本身即是一種隱性歧視,「政策方面,產假、哺乳假等政策在保障了權益的同時也實際上將女性聚焦在歧視的中心,企業的確有理由更少地僱傭需要更多假期的員工。」

「有一次一個面試官問我對『性別歧視』怎麼看,我很緊張,但我還是坦誠地回答,在社會層面我承認男女不平等的存在,並願意以平和的心態正視它;但在個人層面,我希望我個人不受這種觀念的影響。」說完,小君的電話響起,恰是一家單位的面試通知。

「傳統偏見才是真正束縛我們的枷鎖」

「『會喝酒,會開車嗎?』室友咬咬牙回答『會。』『可能這個崗位還是更適合男生。』」小北略顯無奈地講起室友前幾天在求職現場與面試官的一組對話。在對面試官提出的質疑都予以肯定正面的回答後,小北的室友還是沒能得到她的理想崗位。

小北是北京某高校文科院系的大四學生,是學校登山社團的骨幹,作風乾練。在求職過程中,她先後向網際網路、諮詢、金融、廣告公關等行業的20餘家單位投遞過簡歷,共收到5次左右面試通知。「比例不算高,但我們同級一個男生投遞簡曆命中率百分之百。坦率地說,最開始我會有一些失望,後來也慢慢能夠接受了。」

「我覺得就我自身而言,作為女生在求職過程中受到的『區別對待』主要體現在簡歷篩選環節,進入面試後,我很少遇到直接對性別相關問題直接發問的。」小北理了理自己的衝鋒衣,開玩笑般地說道,「可能是我自帶『女漢子』氣場吧。」

小北說,只有一次在面試中,她被禮貌地詢問作為女生是否能適應該崗位的高強度工作,「面試官提到過做這一行可能比較辛苦,壓力比較大,加班較多,問我作為女生是否能夠勝任,但在我明確表示自己本身熱愛該行業且吃苦耐勞以後還是得到了該職位。在面試過程中人力部門主管曾提到本來想讓我去市場部門,但那邊主管表示已經有很多女員工希望進一個男孩,所以就讓我去電子商務部門面試,這在我看來屬於部門間性別比例的調適,不算性別歧視。」小北坦言,自己是同班女生中找工作比較順利的那一個。

「我知道你們就想讓我選穩定的那一個,那也得考慮職業發展前景啊。」小北帶著央求的語氣接起家裡打來的電話,跟父母商量關於選擇哪一個崗位作為自己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家裡長輩都勸我選擇穩定的崗位,說女孩子不適合長期出差、跑市場,以後得更多地兼顧家庭。說實話,我感覺這種心態和導向還是帶有普遍性。」面對父母的期待與自己職業發展的衝突,小北坦言這是更深層次的「就業性別歧視」。

「這種讓我們無處可逃的『傳統偏見』才是真正束縛我們的枷鎖。即便我們十分努力地獲得了理想的崗位,用人單位也『一碗水端平』給予我們平等的機會、公平的環境,但是父母的嘮叨、期待,以後家庭的需求與伴侶的要求,可能才是真正長期制約我們發展的無形之手。我男朋友就說照顧家庭以後主要靠我。」獲得好幾份錄用通知的小北,陷入了另一種焦慮和糾結。

相關焦點

  • 英文精讀|性別歧視言論:在線強化女性刻板印象
    我們認為,對女性的網絡攻擊旨在強化傳統的女性規範和刻板印象。在一項混合方法研究中,我們發現這種類型的攻擊在推特上是普遍和廣泛的,並且其傳播範圍可能遠遠超出了最初的目標。我們在一周內找到了超過290萬條包含性別侮辱的推文(例如,「婊子」「陰戶」「蕩婦」或「妓女」)——平均每天有419000條性別歧視言論。這些推文絕大多數都是負面情緒的。
  • 蒙格斯智庫:性別歧視?或為性別差異
    數學領域,菲爾茲獎共頒發61次,女性僅被授予1次;阿貝爾獎20次,女性1次。計算機領域,圖靈獎頒發總計70次,女性僅獲得3次。為什么女性獲獎者屈指可數,是因為性別歧視嗎?總體而言,女性較男性社會性更強,更具有利他性、更信任他人,更樂於積極互惠而較少地消極互損。而在另一方面,女性冒險精神不如男性,也不如男性有耐心。假說這一傾向性上的男女性別差異,是天性使然,還是環境所迫?一個國家的傾向性男女性別差異與該國經濟發展及性別平等狀況有什麼相關性呢?
  • 科學無性別,但科學家有性別,說說學術界性別歧視那點事
    雖然近年來有學術界大佬一直強調「學術界沒有性別歧視」,但截至目前,女性在科學界要想獲得最高榮譽,依然不算平常事,至少遠未能頂「半邊天」。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包括生理學或醫學、化學、物理學)近600位獲獎者中,女性科學家只有區區約20人。
  • 上岸後的我終於有答案了
    在父母、親戚上一輩人的眼裡,公務員簡直就是「完美工作」,甚至為孩子擇偶的標準之一也必須是有公務員「鐵飯碗」這個工作才行,一直以來我都不明白為什麼他們這麼看重工作性質,直到去年我上岸後才明白,公務員的好處不止於嘴上說的這些。公務員到底有什麼好?
  • 「鹼性食品備孕男孩」:反智+性別歧視
    近日,武漢大學大三女生小許向中國婦女報微博發來一封私信,希望中國婦女報能對商家通過知名電商平臺大肆銷售涉嫌性別選擇產品的行為予以關注。來信中,她被電商平臺和商家公然通過露骨的廣告宣傳語宣揚生男孩的好處所震動,更為當下年輕一代的父母仍在秉持「傳宗接代」落後觀念的現實所震驚,由此發出質疑:「『80後』『90後』的年輕父母怎麼還會吃這種所謂有助性別選擇的食品?
  • 美國各州紛紛出臺新法案,消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
    女性和性別中立者,同樣有權得到和男性一樣的權利。」這項法案,將應用於這個城市中的各行各業——交通、健康和安全法規、垃圾收集、環境法規和建築許可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學系主任基思·詹森表示,多年來,英語這門語言一直在擺脫它自身具有的性別歧視。
  • 一胎的長相,決定二胎的性別?生了二胎的來驗證一下
    從2016年開始二胎開放至今,生二胎的家庭多了起來,儘管部分年輕人一胎都不願意,但願意生二胎、三胎的夫妻依舊很多。說到底很多家庭比較傳統,婆婆希望兒媳婦能生上兒子,即便有了兒子,也希望「多子多福」。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通過一胎孩子的長相,能夠預測二胎孩子的性別。這讓我來了興趣,沒想一胎、二胎還有這樣的神奇聯繫?朋友說,如果一胎是閨女,且長得和媽媽比較相似,那二胎大概率還是女孩;如果一胎是兒子,長得和爸爸比較相似,那二胎大概率是男孩。
  • 不管你信不信,男女有別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天生差異!
    對此,一些男性提出了質疑,在這個看似「用心良苦」的舉措背後,其實同樣存在性別歧視,只不過是歧視的對象是男性。亞歷克斯·奧布萊恩回應是:「真正的歧視是員工招聘上,如果在招聘時歧視性別,那麼真的是非法的!「亞歷克斯·奧布萊恩強調:「我想讓人們停下來,質疑他們的特權。我們不是強加附加費,這是自願的。」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追究起社會根源,各種見解不絕於耳:「男高女低」的傳統觀點,年齡和臉蛋更吸引男人,易被導師潛規則,讀書將生育年齡錯過,就業市場的性別歧視,社會的反智思想……但這個現象短期裡似乎沒有改變的可能性。在科學職業相對成熟的西方世界,「性別歧視」一詞是大忌。許多組織與機構為鼓勵女性從事科學研究,提供了不少政策與經濟上的幫助。
  • 童書裡的性別歧視,我們都低估了
    兒童讀物應摒棄對男女性別的歧視,同時也不能忽視對性別認知的培養。童書的未來需要每一個人的守護。而在西班牙,近日就由空間與休閒協會(Associació Espai i Lleure)發起了對童書的整治——巴塞隆納各地的學校正在考慮清除圖書館中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的兒童書籍。此前,已有一所學校清理了大約200本圖書,其中包括《小紅帽》以及《聖喬治》等大眾耳熟能詳的傳奇故事。
  • 盤點英文中帶有性別歧視的詞
    他的一位員工黛比·希爾(Debi Hill)為他辯護道:「他並不是性別歧視,我們在他面前感覺很受尊重。」但他選擇用「女孩」這樣的詞來形容一起工作的成年女性,這個做法引起了公眾的騷動。這讓筆者想起了一些形容職場女性的詞語——「ambitious」(野心勃勃)、「bossy」(專橫跋扈),還有可怕的「feisty」(爭強好勝),這個詞在柯林斯英語辭典中的定義為:1)活躍的,有活力的,自主的; 2)(美國與加拿大用法)活潑的; 3)(美國與加拿大用法)易怒的;這些定義中沒有一項涉及到性別。的確,這些形容詞看起來都是性別中立的。
  • FSF 再陷性別歧視風波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近日,自由軟體基金會歐洲分部(FSFE)前員工 Malinagalina 將該基金會告上法庭,指控其在職場存在性別歧視。
  • 《小豬佩奇》性別歧視?倫敦消防局批其用詞不當
    頗受歡迎的英國兒童電視節目《小豬佩奇》近日被倫敦消防局公開批評,稱該節目在提到「消防員」時使用的是fireman,而不是已經更加普及的firefighter,是性別歧視行為。同時,倫敦消防局還對芭比娃娃提出表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體》英文版遭遇嚴格審查,對於程心的描寫是否是性別歧視?
    但是在小編看來「黑命貴」與種族歧視一樣令人不齒,「女權至上」與性別歧視一樣令人生厭。平等才是正道的光。而西方的女權主義對於《三體》的批評其實就是另一種「文字獄」。那些指責劉慈欣性別歧視的無外乎以下幾點:劉慈欣不擅長描寫女性;劉慈欣對於女性有著很深的刻板印象;《三體》中缺少女性的正面角色。對於劉慈欣不擅長描寫女性角色這點,小編是同意的。
  • 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生育意願?
    無論家庭教育還是照料都需要大量時間,根據國際經驗,生育兩個孩子以上會極大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而且不可恢復。王蓉告訴第一財經,她是生完兩個孩子後從廣東打工地返鄉的,當她回家探親時看到作為留守兒童的女兒們滿身泥巴地迎接她時,就決定把兩個孩子帶到打工地撫養,但去了廣東之後發現教育費、生活費都大增,最後決定回鄉自己帶孩子。「村子裡也有生三個的,但也不多見了。
  • 可能源於性別歧視
    似乎女性對星座的執迷已經到了戒不掉的地步,而研究也表明女性的確比男性更相信星座,可這是為什麼呢? 今日(12月9日),《界面新聞》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女人更相信星座」的原因:可能源於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而這之間是有體現性別差異的,根據2005年蓋洛普的一份調查,大約28%的女性相信佔星學,而男性只有23%。 如果說佔星學對大部分的人都有吸引力,那為什么女性會更相信?調查和科學研究認為,女性比男性更相信未證實的、超自然的事物。2009年一份蓋洛普調查顯示,女性去算命或見靈媒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她們也更相信宗教。 這可能是男性主導社會所帶來的「副作用」。
  • 香港「寄血驗性別」產業鏈調查-虎嗅網
    在孕婦的外周血中,存在著胎兒的游離DNA,把孕婦血液樣本經過香港化驗機構檢測後,如果檢測出Y染色體,就可以說明胎兒是男性,沒有則是女性。經過6天時間,陳婷的血樣鑑定結果出來了——她的第三個孩子是兒子。「大兒子,確定是你了。」她終於如願。
  • 25歲白領不來月經被歧視,石女成其性別「分水嶺」
    25歲白領不來月經被歧視,石女成其性別「分水嶺」 時間: 2016-05-30 17:0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職場歧視,愛拿健康隱私說事  今年25歲的小程是江蘇人,在上海念書工作已經九年了。當她今年被提拔成部門主管時,遭到了同事的非議,部分不服氣的同事在背後嘲笑她是個中性人。  小程告訴筆者:其實以前大家並不知道她沒有月經的這回事,有次不小心和一個要好的同事說漏嘴,不知道後來為什麼會傳得很多人都知道了。
  • 考生公務員考試總分第一因色盲被拒 告單位歧視
    一怒之下,長沙考生曹軍(化名)狀告用人單位湖南省地勘局「就業歧視」。目前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擇期開庭。  總分第一,因色盲被拒  「像坐過山車一樣,大喜大悲,我頹廢了幾個月。」提起遭拒錄的經過,曹軍至今難以釋懷。
  • 頭胎雙胞胎女兒,二胎雙胞胎兒子,網友:一胎生倆二胎四個,厲害
    其實啊,這位寶媽家裡是兩對雙胞胎,頭胎雙胞胎是女兒,是姐姐們,第二胎雙胞胎是兒子,是兩個弟弟。視頻中一開始便是兩位姐姐抱著兩位弟弟分別在路邊走著,真是不要太羨慕哦! @借你一點慧眼:國家只開放二胎政策,誰讓你私自開放四胎的!還讓人這麼羨慕。 @帶帶奆友:一胎生倆,二胎生四個,不就二胎政策? @自由自在我行我素:賺了,幸福! 那麼雙胞胎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