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4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對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和9省市日前共同開展了「兩化融合深度行」活動,以促進信息通信技術在工業體系中的充分運用,建立起資訊時代的競爭新優勢。
「茅臺如何打假?今後,所有茅臺酒專賣店都要納入到集團的信息化管理,每瓶酒的生產、流通都將有據可查。」在「兩化融合深度行」貴陽首發站,茅臺集團副總經理高守洪分享了其企業信息化的經驗。
企業信息化的共同目標是實現生產過程的標準化、企業管理的協同化、產品營銷的規範化,而不同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也各有不同。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共集結了全國600多家兩化融合標杆企業樣本,建立了以上海、重慶、南京、廣州、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青島、唐山為代表的八個實驗區,以示範帶發展,著力推進兩化融合走向深入。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所言,要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就要在「引領、求實」這兩個詞上下功夫。其中,求實包括實效、實際和實幹。
創新發展增強實效
通過信息化項目的實施,平均可以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帶來如下的經濟效益:庫存下降10%至20%,延期交貨減少20%,採購提前期縮短20%,製造成本降低5%,管理人員減少10%,生產能力提高10%至15%,生產效率平均提高20%至30%。
從這一系列數據不難看出,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效果實實在在。「信息通信技術與環境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能源節約技術的融合發展,將促進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徐愈說。
新時期,智能發展將是兩化融合長期努力的方向。徐愈認為,要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促進工業產品、基礎設施、關鍵裝備、流程管理的智能化,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
依據實際各有側重
在信息化應用的實踐中,不同企業各有側重。比如,國電內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針對新能源企業成長速度快,擁有眾多下屬企業和用戶等特點,利用信息化系統進行流程優化與流程再造,建立起集團層面統一、標準化的運營機制。徐工集團則針對市場競爭激烈和需求趨緩的現狀,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出了由製造型企業轉型為製造服務型企業,再轉型為服務製造型企業的目標。
「不同的地方、行業和企業,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利用的需求基礎也各不相同,千篇一律就無法得到實效。」楊學山如此表示。
為此,工信部正加快建立第三方「兩化」融合評估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開展自評估,充分運用評估結果加強對企業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已經組織11個行業協會開展了行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
據徐愈透露,工信部已經起草了企業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設指南,初步達成了有關部門間協同落實這項政策的聯席協商機制,以建立職責清晰、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企業信息化推進機制。
顯然,只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企業自評估體制,才能將企業信息化建設落在實處。
八項措施落實政策
企業是信息化建設的主體。而除了企業層面,行業層面也應按照細分行業更有針對性地推進兩化融合;區域層面應以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帶動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政策層面則要善於營造環境,推進全局性的關鍵要素和專題領域工作,推進兩化融合綜合性、基礎性和前瞻性重大問題研究。
今年4月,工信部聯合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和國資委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兩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主要領域、主要環節得到充分有效應用,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和產業鏈協同能力顯著增強,重點骨幹企業實現向綜合集成應用的轉變,研發設計創新能力、生產集約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信息技術應用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水平成為領軍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對此,徐愈表示,將從8個重點方面推動落實政策,包括:以信息化創新研發設計手段促進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推動生產裝備智能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加快建立現代生產體系;推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加快建立現代經營管理體系;以信息化推動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和安全生產水平;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環境,幫助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發展;推動信息化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現代化;提升信息產業支撐「兩化」深度融合的能力,促進信息產業加快發展;提高行業管理現代化水平,加強標準化基礎工作。
在加大財政資金和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工信部正積極推動各類現有資源的整合使用,並公布了首批兩化融合中關鍵共性技術的目錄。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在組織廣泛開展典型示範工作方面,正在加緊研究提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信息化水平的新標準。